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458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中药的剂型虽多,但主要由制药企业和医院制剂室制备,汤剂多由患者自己煎煮,若煎煮不得法则会影响疗效与用药安全。 而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群对煎药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经方对煎药的要求更是严格。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规情况下的煎药方法,特殊情况下请遵医嘱。 一、一般煎煮方法 1.煎药器具 煎药宜用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良好的砂锅、砂罐等陶瓷器皿。煎药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容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水量 煎煮中药时,头煎加水量应包含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

2、后所需药量。 二煎加水量应减去饮片吸水量。通常只能根据饮片质地的疏密,吸水性能的强弱,及煎煮所需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加水量。一般可行性的做法是,头煎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应高出饮片1.5-3cm,二、三煎水面没过药材即可。 3.煎前浸泡 煎煮前将饮片用冷水水适当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散失或破坏过多。如饮片不经浸泡直接煎煮,还会因饮片表面的淀粉、蛋白质膨胀,阻塞毛细管道,使水分难于进入饮片内部,饮片的有效成分亦难于向外扩散。一般药物宜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以种子、果实为主者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夏季气温高,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以免药液变质。 4.煎

3、煮火候 煎药一般宜用武火使药液迅速沸腾,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沸腾。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介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煎1小时左右,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解表药及其他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沸腾10分钟左右即可。 5.及时滤汁 将药煎好后趁热滤取药液,防止药液温度降低后有效成分反渗入药渣内。取汁时宜绞榨药渣,充分利用药物有效成分减少浪费。 6.煎煮次数 中药煎煮时,有效成分会先溶解在进入饮片组织内的水溶液中,然后再通过分子运动扩散到饮片外部的水溶液中。当饮片内外溶液浓度相同时,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扩散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除,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

4、分才会继续溶出。一剂药最好煎煮3次,花叶类为主,或饮片薄而粒小者,至少也应该煎煮2次。将煎好的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急性病则一煎一服。 注: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适量开水,并适当搅拌,防止溢锅、糊锅。糊锅的药禁止饮用。 二、特殊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全方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药材理化特性及临床用途不同,需要特殊处理: 1.先煎-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药,与不宜久煎的药同入汤剂时,前者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后者同煎。如龙骨牡蛎、磁石、紫石英、等。久煎可使其毒性降低的药也必须先煎。如川乌、附子等。 2.后下-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或有效成分不耐久煎,久煎易破坏的药。与一般药物同入

5、煎剂时,宜后下微煎。一般在药熬好前5-10分钟入锅共煮。如紫苏叶、肉桂、荆芥、钩藤等。 3.包煎-药材有毛状刺激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药物易漂浮于水面不便于煎煮者,或药材呈粉末状及煎煮后容易使煎液浑浊者,以及煎煮后药液粘稠不便于滤取药汁者,入汤剂时都应当用纱布包裹入煎。 4.单煎-人参、西洋参等名贵药材与其他药同用,入煎剂时宜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名贵药材的浪费。 5.烊化-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与其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渣上,既造成胶类药材的浪费,又影响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因此,宜烊化而不同煎。 6.冲服-芒硝等入水

6、即化的药,与蜂蜜等液体类药,以及羚羊角粉、熊胆粉等药,不需入煎剂,直接用开水水或药汁冲服。 中药服法 一、服药时间 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情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的特性来决定。 驱虫药等治疗肠道疾病的药,需要在肠内保持较高浓度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峻下逐水药在晨起空腹服用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夜间频频入厕影响睡眠。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肠道疾病的药宜饭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接触,以利其充分发挥药效。除消食药外,一般药物不论饭前饭后服用,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3060分钟。 有的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服用。如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4h、2h

7、、1h各服药一次。安神药用于安眠时,睡前0.51h应服药一次。缓下通便药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急性病则不拘时服用。 二、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是每日一剂,每剂分23次服用。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h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以利顿挫病势。 呕吐患者服药宜少量频服。服用药力较强的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或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因汉、下太过,损伤正气。 三、服药冷热 汤药多宜温服。治疗热病用寒凉药,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治疗真寒假热 证也有热药凉服者。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之品,忌烟、酒、茶水、绿豆汤等。若服用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建议少量频服或加

8、生姜汁数滴,也可喝完药后含一片生姜于舌下。服药期间作息时间宜规律,避免熬夜以利身体康复。 注:以上说明为常规情况,特殊情况请遵医嘱! 代煎药服用说明 医馆代煎药目前有机器煎药和手工砂锅煎药,煎好后封袋,一次一袋,方便服用。 一、储存方法 室温25时建议放冰箱冷藏,一般可保存20天左右;室温25时可放阴凉通风处,一般可保存10天。中药宜恒温储存,变温储存会减短其保质期。 二、服用方法 将药袋放在开水中烫热即可,一日三次,一次一袋。小孩酌减。 三、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烟酒茶以及绿豆等影响药效之品。 2.若服用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建议少量频服或加生姜汁数滴。 3.在服药

9、期间如需服用其他药物时,请先询问医生,遵医嘱服药。 4.患者在服药期间感冒时应该咨询医生是否暂停服药。 5.服药期间如有不适反应,请您及时与医生联系。 6.袋内产生沉淀不影响药质,摇匀后口服即可。 7.药袋臌胀或与同一剂药液口味明显变化时请停止服用,此为药液变质。 8.服药期间作息时间宜规律,避免熬夜以利身体康复。 煎药、服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医馆工作人员 电话:028-87342345 口服中药的禁忌 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服用中药是否忌口,是很多患者所关心的事。下面看看一般禁忌有哪些。 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或与服药时间至少间隔一小

10、时以上,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与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 忌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 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忌辛辣 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生津、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

11、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 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忌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

12、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服药忌口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些也是长期临床的经验总结。为了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服用中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另外,在服用中药时,最好不要喝饮料,因为饮料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成分也会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而降低药效。当然,忌口也不是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师指导下,可

13、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小孩服药的四个诀窍 给患儿喂药是家长普遍感到头疼的事,相对西药而言,许多小儿患病后更不愿意服用苦涩的中药,即使成功喂服后也立即反吐出来,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为此,让宝宝乖乖喝中药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浓煎”很重要: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注意,“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 二、注意煎药量:药只要喝够量就行

14、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成人每次以服用 200毫升左右为宜,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1/5,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用成人药量的1/41/3;410岁用成人药量的1/31/2;10岁以上基本接近成人药量了。 三、加糖分热证寒证: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有位妈妈说“每次给宝宝喂中药时都吐出来了,还哇哇哭半天,让我心疼得都跟着掉泪,如果中药是甜的就好了”。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的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

15、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四、生姜可止吐: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中药饮片煎煮前不宜水洗 中药传统服用方法多为水煎服,部分患者总以为在煎煮前要先把中药饮片洗干净才会好,以保证卫生。其实水洗过程中药物材料的成分会从中流失,而且,中药材在制成饮片的同时已经是经过卫生的炮制。 中药在煎煮之前不宜水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水洗可使药材中含有的水溶性成分流失 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后,这些有效成分必将有一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影响治病效果。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流失 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在调剂时还会对一些特殊饮片粉碎,如龙骨、牡蛎、滑石粉等,如果水洗必然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影响疗效。 3、水洗可使部分药材辅料流失 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中的,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