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505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结 为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精神,构建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特举办了本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为全体中青年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提高全体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这次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使我们深深感到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再成长”的目标任重而道远。随着竞赛结果的公布,优质课竞赛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竞赛活动留给大家的兴奋激动和感慨还是很多的。这次活动总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在课程目标上追求科学性和适用性,在教学过

2、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差异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民主性,在教学效果上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上,中青年教师们能够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设计敢于创新、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尤其是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体现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现对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教科室精心组织,教师积极参与 这次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竞赛宗旨,充分体现了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竞争向上的工作局面,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创新精神,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尽快提高我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指导思想。学校中青年教师积极以积

3、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准备,精心备课,上课时老师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那么每位老师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这次全体参赛老师的优质课无疑是付出了艰辛和努力的。 本次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历时二十余天,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体、心理健康等七大学科。参加本次活动的授课教师共计19人,听课人数达312人次,其中语文教师听课6节,数学教师听课4节,英语、音乐学科教师3节,其他学科听课最多的教师是张登奉和王立新老师,同时听课教师也利用这次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课后与上课教师积极交流心得和体会,交换意见和看法,从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本次活动经过各位

4、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认真评价,最后评出一等奖 4 名,二等奖 6 名。三等奖 9 名。 在本次优质课评选中,共有35人积极地参与了网络研讨活动,其中张丽霞、许红樱、刘慧英、王鲁宁、焦芳红、李俊宁、卢杏珍等老师的评课超过了10次以上,其中刘慧英、王鲁宁老师的评课质量最高。 各教研组发挥了互助协作的精神。有的教研组老教师同参赛教师共同分析教材、交流课堂设计和框架、设计教学流程、丰富教学手段,把自己上课的体会、心得传授给中青年教师,积极指导主讲教师,开阔了他们的教学视野,理清了教学思路。老师们听完了参赛教师的课,课后并进行了及时的评课交流,既肯定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又指出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达到了相互提

5、高的目的。 二、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1. 课堂教学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 此次19节参赛课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逐步由“教”转化为“导”,学生的角色逐步由“听”转化为“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把“读书权”、“思考权”、“发言权”开始还给了学生,我们发现学生非常投入,积极回答问题。 曹春娥老师所执教的世界多美呀一课,她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概括、归纳,处理得当。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

6、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导入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课堂效果好。 撖翠茹老师所执教的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与教学有关的图片,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能力、思想情感目标有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知识内容的传授准确,突出了重

7、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教学组织出色,从提问、讨论到知识的应用,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教学效果好。 参赛的19堂优质课优点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总的来说,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都很扎实,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教学基本功主要表现在:板书设计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自然,仪表端庄,富有亲和力;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好。 2. 涌现一批有质量的好课。 很多老师认为本次优质课的质量都很高,无论教学效果

8、、课件制作、教材的处理、上课老师的态度以及听课老师的收获,都认为很有长进,这次优质课竞赛活动涌现了一批深受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的好课,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充分利用了教具或多媒体教学,师生之间互动较好,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师生好评。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19位教师的参赛课有16位教师制作和选用了多媒体课件、数据、图片、实验、视频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大大增强了形象性和趣味性,在开拓学生视野、挖掘教学资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激励学生尝试,鼓励学生探究。 参赛的19节课,多数教师都有“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各

9、种激励性的话语,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毫不吝啬使用赞美性语言,“很好”、“真棒”。学生的学习成果被及时地得到肯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及时的、科学的充满智慧的评价,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6. 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正如有的参赛教师所言:“上公开课就要逼着你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前后连贯,这样对教材的理解就深刻了;上公开课就要逼着你设计最佳教学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这也是每一位参赛教师的共同感受,公开课确实是全体教师奋进的一个推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听课,相互取长补短,

10、借鉴学习他人经验,对自己教学提高有帮助。另一方面自己上公开课后再听别人的课,进行反思,能有益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艺术的提升。因为让别人听你的课,当局者迷,旁观者更清。这样提出来的问题可能是你永远没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在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7. 主体回归在课堂上有了明显的体现。 多数参赛课的课堂都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不断听到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加大了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度。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今后教学改进的

11、意见及工作的思考: 教学改进的意见: 1. 教师角色转变问题。 老师们都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意图,但个别老师做得还不够好,在一些双边活动中,教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停留在“指挥”的层面上,缺少探究性双边活动是不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 2. 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处处被教师的教学计划所控制,处处被教师的要求所制约。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过程;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

12、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融为一体的过程;应该是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又多变的过程。在落实教学改革的课堂里,当教师把过程还给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胸有成竹、把握在手的,它需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握学生思维的张弛或者情感的波澜,以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是不是真正被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 3.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高层次的课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学习问题的基础之上;

13、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更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

14、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4. 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如何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看参与的主动性如何;看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情况、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部分教师缺少深刻的思考。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对于这一问题过于片面或绝对化,反而会丢掉过去传统中非常好的做法。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的环节中,而不是一种模式,教师追求的应当是本质的东西。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条件来决

15、定选取何种教学方式。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而探究式教学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比接受性学习方式要多花更多时间,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都采用探究式,而且有些内容也不适合于探究的方式。教学方式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是多元的,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单一的。教师们应形成这样的育人理念: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

16、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5. 教师要加强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处理能力。 教学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而课堂生成是精彩课堂的催化剂。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要抓住生成资源为

17、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服务,不然无形中教学就显得“程序化”,缺乏“生成性和原生态感”。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6. 课堂教学结构、时间分配、创设情景需再优化。 部分教师教学中出现引入或复习铺垫时间偏长、探究、巩固时间减少,课堂前松后紧,拖堂等不良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严格确定当堂课的导学重点,灵活处理机动内容,严格杜绝“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日常教学方式。 少数课堂创境时间过长,显得教学不紧凑;个别课堂创境无作用,与知识内容无联系,教师主观设置,创境未经斟酌,具有随意性。多媒体有它创设情景的优势,

18、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多媒体创景的合理性、实效性。杜绝为有情境而滥设情境。 7. 注重对学困生的激励和评价。 部分教师教学中出现对学生错误答案未矫正、对有价值的观点未摄取和激励,评价空洞无实效等现象。教学语言和问题设计有待优化。导学过程中问题设计过多,略显有问答式教学的成分,过渡语言不精练、提问不具体,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课堂上要加强对中下等学生及学困生的关注。在我们的课堂上,对学习参与不主动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重视,有在课堂上充数、被冷落的现象。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学习,但仍强调因材施教,分层落实。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给予学法指导和重点关注,不能让适应能力差的学

19、生在课堂上掉队。 8. 要恰当讲授,注重课堂辅导。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但是实际做起来却往往还有“一言堂”的现象。比如,从这次优质课竞赛活动看,个别的课堂仍是讲风太盛。我们不反对讲授,问题在于学生能够读懂的教材和弄懂的问题,老师还要简单重复,其间的提问只是过场或形式。或者是整节课学生必须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程序一步步完成,学生不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解答,这其实都没有体现“双主体”思想,更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当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让学生来思考、来动手,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个别老师整堂课都在讲台上,很少走下讲台去辅导和了解学生。

20、我们认为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对话,近距离交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好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或个别指导学生的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也能更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那些上课不认真的学生有更多的提醒。 9. 教师之间业务学习、经验交流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 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合我们的教研制度,营造严谨而和谐的教研氛围,该提倡的一定要提倡,该改进的一定要改进。例如认真落实听课制度等。任何一位教师,我们都不能做“井底之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多走向课堂,看一看,学一学,也学一下鲁迅的拿来主义,好的拿来,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才能

21、不断创新。希望没听课的老师今后要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以上这些,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存在这些问题。只是某位老师可能存在某一项问题,而另一位老师可能存在另一项问题。我们把它综合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也是我们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教研的引导和教学的管理的关键。 我们对教师的寄语: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

22、教育家的。 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赏识”,有助于

23、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这次竞赛活动的开展是一次教学水平的检阅。通过优质课竞赛,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为中青年教师树立了标杆,我们不仅看到了良好的学习研究之风开始出现,而且发现了一批在教学业务上很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本次竞赛活动真正体现了选拔功能、示范功能、引领功能。更有意义的是利用这个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热衷自己的职业,钻研自己的业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都知道教育的过程重在课堂教学,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我们的教育才能高效的发展。正是如此,我们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下大力气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与方法,研究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等等。各位参赛教师的成功,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反映了我校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但是竞赛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老师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