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山东省枣庄四中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 一 教学目标 1、 能将简单的实际应用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掌握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一般步骤。 3、 提高学生归纳、建模、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让学生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二次函数求出最大值。 难点:将实际应用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建模思想。 三 教学过程的形成过程 成功的教案形成的过程各不相同,但有两点
2、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许多老教师、名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的理解深刻,教学过程的处理得法,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化解都有独到的方法,是年轻教师得以学习的。值得借鉴的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教案,也可以是教学过程某一个环节的教学,如新课的导入,概念的形成过程,重点的突破,难点的化解,解题步骤的归纳等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第二,执教者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独特的教学思路,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和阅读教科书后和教学参考书后,教师明确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了解教科书中该节内容的编写意图,会形成对这一教学内容新的理解,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反映出自身的特色和风格,这样编写的教学过程才会有创新
3、。 “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举例”的教案,是一位青年教师根据如下教案进行试教,经过其他教师听课点评后,再结合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编写的一份教案,下面我们来看这份教案形成的过程。 对被借鉴的教案的实施和点评 1、 复习提问 师 二次函数y=ax+bx+c有哪些性质? 生 评 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学生难以简要回答,只能照背教科书中二次函数的性质,花费了很多时间。这样的问题最好分解成小问题,让学生便于回答,又能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师 下面大家一起做投影上的练习。 已知二次函数y=x-3x+2,填空: (1)图象的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直线x=(2)开口方向是 。 当x 时
4、,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y随x增大而增大;当x 时,函数有最 值,是 。 2224当x 时,y0,若y2或1,1x0 解得:0x0 师 这样求窗户的最大透光面积,就转化为求什么? 生 求函数y=x师 怎样求? 生 当x=-6-3x32=-x+3x的最大值。 22b31时,y的最大值是。 2a2师 对,应注意x 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评 这种问答式的讲课方式,表面上看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对答如流,没有任何障碍,但这样的问答结果,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了问题所在,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起? 新课的引入缺乏新意,照搬照抄会让学生成为解题机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
5、问题,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师 通过例1的讲解可知,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一般步骤是: 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或通过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评 数学课堂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用心 爱心 专心 2 拨,像这种归纳最好由学生去完成,教师对不完整之外进行补充,让学生体验一次成功的感觉。 师 接下来看例2。 例2 如图2,B船位于A船正东26Km处,现在A、B两船同时出发,A船以
6、每小时12Km的速度朝正北方向行驶,B般以每小时5Km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驶,求A船何时与B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 A A B B 图2 师 要求两船相距最近,应先回答下列问题。 设若经过t时,两船A、B分别到A、B,则AA= ,BB 。 AB 若设两船的距离为s,写出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s= 要求出两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只要求什么? 图3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评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体系,把多个练习题放在一起做有些枯燥,对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不是最好,练习1、2可在例1讲解后就去完成,练习3放在例2讲解后做,这样更能使例题和练习配套,便于学生归纳总结。
7、 师 请同学们考虑书本中“想一想”的问题。 想一想:你能用配方法求函数y=x+21x2的最小值吗? 生甲Qy=x2+1x21=x+-2, x2ymin=-2. 生乙Qy=x2+1x21=x-+2, x2ymin=2. 师 两个同学的答案谁正确呢? 师 甲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在实数范围内不存在x使x+ 1=0;乙的结果是正确的,当x=1时,xymin=2 4、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分析题意,选取适当的量为自变量,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5、布置作业 评 本节课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
8、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观察、讨论、归纳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的引入相当关键,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本节课的引入缺乏新意,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对例题的解决了应引导学生去探求,教师不宜讲解过于细致,释疑要留给学生。 修改后成功的教案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板书课题: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实验: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长6cm的细铝线围成一个矩形。量一量,你的矩形的长和宽是多少?算一算,你的矩形的面积有多大?比一比,谁围的矩形的面积最大? 思考和猜想:围成的矩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矩形面积最大时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9、4 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但不被注意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就在你身边”;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怎样用数学方法验证“长和宽相等时矩形面积最大”呢? 通过多媒体动态图形观察,矩形的和变化时,宽也在变化,若长为xcm,则宽为多少?(3-x)cm 矩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面积y与长x有什么关系?y=x(3-x) x的取值范围由什么确定?怎样求? 怎样求面积y(cm)的最大值呢? 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中蕴藏着一些相互联系的变量,找出最有代表性的变量设元,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使学生巩固数学建模思想
10、。 2、 例题分析,比较归纳 例1 用长6m的铝合金条围成如图4形状的矩形窗框,问宽和高各是多少时,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图4 学生根据实验中的矩形进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结合下列问题进行启发: 本题中有哪些变化的量?哪个量与其他变量的关系都比较明显? 设这一有代表性的量为x,请用x表示面积y。 与实际情形比较,培养学生类比能力,渗透比较思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意识。 尝试反馈:如图5,用长2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面靠墙的长方形的园子,园子前面空出一段长1m的空隙为进出小门,怎样围才能使园子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1m 图5 把60
11、表示成两个正数的和,使这两个正数的积最大。 归纳用二次函数解实际问题的步骤: 选择适当的变量为自变量; 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22用心 爱心 专心 5 3、 深入探究,问题迁移 出示实验中矩形的多媒体动态图形,如图6,在实验围成的矩形中,对角线L与边长有何关系? 学生观察发现:当矩形的边长AB变化时,它的对角线L的长也随着变化。 D C 3-X L A X B 图6 能否写出L关于x的函数关系? 2能否求出对角线L的最小值? 当被开方式2x-6x+9取最小值时,对角线L也有最小值。问题转化为求2x-6x+9取最小值。 例题分析。
12、 例2 阅读题目,观察多媒体动态图形,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归纳出解题思路: t 小时后两船分别航行的路程AA BB 。 在RtABA中,AB 。 在RtABA中,s=AB= 。 要求s的最小值,只要求出169t-260t+676的最小值再开方就行了。 让学生阅读课本,理解教材中的解题过程。 安排课堂讨论,发掘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4、 归纳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用什么知识解决哪一类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让学生归纳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形成体系,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5、 迁移拓展 你能用配方法求出函数y=x+21x2的最小值吗? 某商店购进一批单价为16元的日用品,销售一段时间后,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商店决定提高销售价格。经试验发现,若按每件25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360件;若按用心 爱心 专心 6 每件30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210件,假定每月销售件数y是价格x的一次函数。 试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 在商品不积压,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问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才能使每月获得最大利润?每月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用心 爱心 专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