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3解答.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969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3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题3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题3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习题3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习题3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习题3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3解答.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习题3解答习题3 3.1 多道程序可以提高系统效率,是否在内存中尽可能多的存放多个程序,为什么 ? 答: 如果内存中可同时运行的程序过多,这些程序之间可能会因为相互等待被其它程序占用的设备资源,反而可能会影响系统效率。当然,处理机的竞争在作业道数过多的情况下更加激烈,可能会产生两个不利后果。一是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二是产生过多的系统开销。 3.2 操作系统通过什么概念来刻画程序的并发执行、资源分配及随机性 ? 答: 进程 3.3 试画出下面5条语句的前趋图: S1:x = 5;S2:y = x + 8;S3:z = x + y;S4:a = x + y + z;S5:b = y + a。 答:

2、 S2 S1 S3 S4 S5 3.4 从多个程序在单处理机上执行的角度来考察,并发的含义是什么 ? 答: 在时间上来表示,并发执行是一个程序的开始是在另一个程序结束之前 3.5 有下面的5条语句,试画出前趋图; S1 :a = x+10;S2 :b = a + 10;S3:c = 4*x;S4:d = b + c;S5:e = d + 5;并根据Bernstein 条件,证明S2 和S3 是可以并发执行的,而S4 和S5 语句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答: S2 和S3 是可以并发执行,因为: R(S2)W(S3)=ac= 。 W(S2)R(S3)=bx= 。 W(S2)W(S3)=bc= 。 S

3、4 和S5 语句不能并发执行,因为: W(S4)R(S5)=dd=d。 3.6 在书中给出的有关进程描述中,它们所具有的本质是什么 ? 答: 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 3.7 并发运行因为什么发生结果不可再现性 ? 答: 由于失去了封闭性。 3.8 进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39 答: 动态性、并行性、独立性、异步性和结构性。 3.9 进程的构成中,PCB是属于系统还是用户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 答: PCB属于系统,是系统构建的,其作用是系统根据PCB感知进程的存在和通过PCB中所包含的各项变量的变化,掌握进程所处的状态以达到控制进程活动的目的。 3.10 为什么说PCB是操作系统感知

4、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 答: PCB包含了有关进程的描述信息、控制信息以及资源信息,是进程动态特征的集中反映。 3.11 用户进程所执行的程序一定是用户自己编写的应用程序,这句话是否正确 ? 答: 否。 3.12 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什么 ?怎样从进程状态的角度理解进程的“走走停停” 答: 就绪 运行 时间片到 调度 等待事件发生 如等待I/O 事件发生 如I/O完成 进程三状态及转换图 阻塞 进程或进程之间可能由于等待I/O操作、竞争资源、以及相互协作等原因产生了“走走停停”的动态性。 3.13 进程如果正常执行结束,为什么还要在系统中设置一个完成状态,而不直接从系统中退出消亡 ? 答: 需

5、要结果输出及系统记帐等善后 3.14 如有下面的进程状态转换图1表示,图中的数字表示一种形式的状态转换。试验判别下述诸条件是否成立 ?为什么 ? 1 2;1 3;2 1; 2 4;3 1;3 4; 4 1;4 2;4 3; 5 1;5 4; 其中,条件式 x y 表示:若一进程产生状态转换 x,则导致另一个进程产生状态转换 y 答: 就绪 运行 1 3 2 阻塞 5 完成 4 图1 40 1 2; 1 3; 2 1; 2 4; 3 1; 3 4; 4 1; 4 2; 4 3; 5 1; 5 4; 3.15 引入挂起状态的理由是什么,给出一个挂起的时机 答: 引入挂起状态的目的就是使一些进程已占

6、用的系统资源让出部分,或全部,以供其它进程利用让出的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一个挂起的时机就是所有进程都在等待I/O,而处理机在空闲时。 3.16 为什么可以出现从各种状态的进程直接进入完成状态 ? 答: 如果父进程终止,或被创建它的进程终止,则表明一个进程可以在任何状态下终止而进入完成状态。 3.17 操作系统为什么需要考虑处理机的执行模式,通常由用户模式进入系统模式的时机是什么? 答: 使用两种模式的原因是很显然的,它可以保护操作系统及相关的各种数据表不受到用户进程的干涉,这也是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技术手段。 由用户模式进入系统模式的时机是中断事件的发生。 3.18

7、解释原语的含义,如果原语是由一段程序构成,为什么说原语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不是说系统内多个程序可以并发执行吗 ? 答: 原语的含义是原子操作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因为它包含有共享变量。 3.19 给出一个唤醒进程的时机,并说明可以由谁唤醒一个在阻塞态的进程 答: 当存在等待I/O的进程在I/O完成中断信号到来后被唤醒。唤醒阻塞态进程可以是同步进程,及系统程序。 3.20 进程之间的制约关系有几种,请分别给出每一种制约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原由和例子。 答: 有两种:直接和间接制约关系。 直接制约关系:运动会上发令员与记时员的关系。 间接制约关系:对向在一座仅可以通过一辆车的桥上行使。 3.21

8、 引入线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答: 从计算机的效率,多个并发活动减少系统对于并发所带来的时/空开销。 3.22 从调度、资源分配对进程和线程进行比较。 答: 调度;进程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既是资源的拥有者,也是系统调度和分派的单位。而在引入线程之后,进程仅作为资源的分配单位,线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单位。在同一进程内,线程的切换不会引起进程的切换;而由一个进程中的线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中的线程时,才会发生进程切换。 系统资源;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成为了被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线程 41 基本不拥有资源,只有一些运行所必须的资源,但它可以和进程内其它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即一个进程的代码段、数据段以及系统资源。 3.23 用户级线程与内核级线程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 答: 有两点: 许多系统调用都会引起用户执行流的阻塞。因此,当用户级线程执行一个系统调用时,不仅这个线程被阻塞,整个进程的所有线程都被阻塞了。 在纯粹的用户级线程策略中,由于内核是按进程作为调度单位的,因此一个多线程用户应用程序不能利用多处理技术。内核一次只将一个进程分配给一个处理机,也就只能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