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智慧城市”的调研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智慧城市”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课题组深入省内外,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考察调研,并多次召开委员和专家座谈会深入研讨。在此基础上,省政协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就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进行了协商议政,提出了对策建议,最终形成了1个总报告、4个分报告和1个电视专题片。本报今摘要刊登这个重点课题的总报告。A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大意义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加快孕育、融合和变革的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日趋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特征,被人们概括为“智慧地球”、“信息社会”、“智慧时代”。我国高度重视现代信息
2、技术发展,积极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战略,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我省也提出并实施了“数字浙江”战略,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智慧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主要是指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浙江发展的过程。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在各行各业更广泛深刻地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使浙江的物理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更紧密地联结,更系统地集成,更全面地融合,从而构筑起一个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浙江。显然,建设“智慧城市”,能使浙江的各种资源要素更优化地整合,更合理地运用;使浙江的社会运行管理更便捷高效;使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更广泛地了解信息,更科
3、学地决策;使全省各个系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运行,推动浙江更科学、更协调、更可持续地发展。因此,建设“智慧城市”,构筑“智慧城市”,发展智慧经济,推进智慧管理,提升智慧生活,以智慧化来推进浙江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概括地说,建设“智慧城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迎接知识文明时代的需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智慧化发展水平的需要;是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的需要;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智慧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应对新一轮竞争,营造发展新优势的需要。我们既要看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的信息化水平也
4、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全面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先后实施了“百亿信息化工程”和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信息化水平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信息化应用比较领先,技术研发有一定优势,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前列。我们也要看到,建设“智慧城市”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首先,认识有待提高,体制和商业模式有待创新。其次,缺乏统筹规划。当前,还没有一个省级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整体推进速度较为迟缓,政策、资金支持也较为缺乏。再次,信息化应用不平衡。农村信息化发
5、展水平明显滞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较弱。第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差距拉大。我省与前4位的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的差距不断拉大,与紧随其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不断缩小,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第五,法规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B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智慧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引发社会的深刻变革。我们要以更清醒的认识、更高的热情、更自觉的意识,抢抓智慧发展的新机遇,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基本任务,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建设“智慧城市”,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
6、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融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营造发展新优势。争取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浙江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快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具体目标是:智慧城市建设全国领先;智慧技术应用全国领先;智慧产业发展全国领先;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智慧技术研发优势显现;推动安全保障法制化。(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我们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7、第一,理念引领,抢抓机遇。全省人民尤其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握大势,抢抓机遇,积极推进智慧省建设。第二,应用为主,试点先行。对新一轮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应重在应用,以应用带动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先行先试。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作用大的重点领域先行推进。第三,重点突破,形成特色。要抓住重点领域,尤其是应用体系中的核心技术和智慧化发展支撑体系加以突破。要突出优势,争取在物联网、软件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领域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构建硬件、软件、内容“三位一体”的智慧产业体系。第四,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消除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的“数字鸿沟”、
8、“信息孤岛”等弊病,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加强“感知、互联、计算、应用”各个领域的集成创新,形成共建共享机制。第五,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制定标准的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市场主体作用,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从行政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构建起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体系。(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任务未来一个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基本任务:1.以传感技术应用为先导,加快提高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标志。物联网就是通过传感技术的应用,以泛在化的传感器节点及网络形
9、成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和传递的过程。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新一代IT技术(感应器技术)及其设备如传感器、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装置,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物体中,并使之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理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对物体对象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显然,通过投资各类智慧基础设施,不但会极大地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且更重要还在于,传感技术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开拓广阔的成长空间,其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并有极强的产业集群
10、带动效应,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当前要突出抓好三项任务:强化传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快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理设施感知化水平。2.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抓手,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加强“两化融合”,以应用创需求、以需求促产业,是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推进“两化融合”,就是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目标,在农业、制造业、物流业、商务等领域率先构筑智慧技术应用体系,推动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智能化,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制造、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和智慧服
11、务业。3.以物联网为着力点,加快提升智慧产业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围绕技术开发、示范应用和标准体系“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目标,着眼新兴市场需求引领,着力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大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信息通讯设备、软件、数字文化创意等新一代信息产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慧产业体系。要重视发展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4.以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为途径,加快提升网络文化发展水平。我国正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省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文化作用,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2、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三大体系”为目标,以文化事业单位、三大通信运营商和华数集团等为依托,着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网络传媒、先进网络文化,为浙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要重视推进网络管理,大力构建智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大力支持新媒体创新发展,加大网络文化规范化管理。5.以创新管理为要求,加快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社会领域系统化的智慧应用、体系化的融合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有效识别、整合、管理和控制各种信息,尤其要重点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市政、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管理、智慧安保、智慧城
13、管、智慧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发展,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要大力发展智慧政务,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电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大力加强智慧应急管理,大力强化智慧安全监管。6.以智慧城市为龙头,加快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和城乡智能化水平。坚持试点先行,构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农村)并举的城乡智能化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构建“3+X”试点工作模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力求建立起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设运营、政策等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智
14、慧社区(农村)建设,建立街道和社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夯实智慧城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基层基础。7.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方向,加快提高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水平。建设“智慧城市”,科技创新是基础,人才资源是关键。依靠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中科集团第52研究所等重点科研院所、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等大院名校共建单位,以及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快高端科研人才集聚,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大力提高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水平。为此,要积极组织实施物联网及相关技术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转化工程,培育和引进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
15、,做大做强信息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智能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还要大力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利用全球高端信息、技术、人才资源,提高我省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8.以法规和标准化为重点,加快提升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建立促进智慧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制度体系,是顺利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证。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着力从技术、设备、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起立体的、动态的安全防范体系和监管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既要加快建立推进智慧化发展的行业标准化制度,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和创新模式的积极作用;又要进一步加强信
16、息安全防范法规制度建设,切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市场秩序和安全的监管保障工作。C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具体建议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建议省委、省政府近期着重抓好以下工作:第一,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事关浙江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谋划部署。要站在发展知识文明的战略高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高度、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的现实角度,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一项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省级战略任务。建议省委、省政府听取专题汇报,作出相关决定,加大工作力度,统筹谋划部署,明确当前和今后5至10年“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并着力抓好
17、“智慧城市”相关试点工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系统加以推进。第二,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建议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成立专门编制规划小组,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思路、任务和工作举措,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方案,提出可行的系统建设计划和工作任务。第三,研究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政策意见,完善相关税收、财政、用地等政策,建立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指南,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各地政府加大对信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18、的采购,实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政务建设的千亿投资和采购计划,以政府采购创造市场需求,引导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整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资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资金等已有专项资金,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投入,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基金,特别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程予以财政支持。第四,加大借力发展和对外合作力度。发挥市场杠杆作用,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人才、以市场换资金,不断完善智慧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体系。以省政府、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为契机,高度重视省
19、部合作,创建国家、行业标准,合力推进智慧省、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研制和先行先试,抢占先机、抢占战略制高点。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有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全面落实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好“三网融合”及物联网相关机构和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加强与IBM等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在保持中方主导的原则下,尽可能借助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智慧,引进相关解决方案。加强智慧产品和技术应用推广培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化大众化。第五,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力度。充分发挥杭州、宁波等城市的示范作用,在各市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部分县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试点,促进智
20、慧城市创建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创新的互动发展。大力开展智慧应用体系以及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高端化、社会运行管理高效率、居民生活高品质的具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智慧城市。着力探索构建政府、企业、市场等在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的关系,尤其是要大力推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努力走出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第六,全面推进“六个一批”工程。建议结合我省目前正在推进的“四大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以及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以领军企业为龙头、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大项目为支撑,组织一批智慧技术与产业研发项目、布局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打造一
21、批智慧产业集聚基地、汇聚一批智慧高端创新人才、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智慧城市”集约发展水平。要把省级产业集聚、省科创基地和海创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阵地来规划建设,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智慧产业示范基地。第七,把“宁波智博会”上升为省部级的全国知名品牌的博览会。宁波市在国内率先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取得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步成效,并于2011年9月,举办了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2011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反响大,效果好。建议省委、省政府总结“
22、宁波智博会”的成功经验,力争把“宁波智博会”办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年会,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展示交易场所。第八,总结推广智慧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智慧技术推广应用,有赖于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我省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典型商业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例如,杭州华数集团通过技术、应用、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拥有网络最齐全、经营服务领域最广的广电运营企业,位居中国新媒体和“三网融合”第一阵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集成了信息、支付、物流、金融和IT运营等多种服务,引领了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交通物
23、流运输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以物流通用软件建设为基础,以物流信息交换为核心,形成了标准化、公益性的物流信息系统,推动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也节约了成本;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投资建设方面,目前已形成用户自建、政府投资和平台租赁等模式,各具优势等等。及时总结这些商业模式创新的经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第九,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设考核评估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考核评估,首先要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把考核评估作为系统解决方案验收和改进的重要举措,对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运行评估,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高效协调运转。同时,要对各级
24、政府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以及各行各业的智慧发展进行评估考核,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第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议在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明确分管领导,强化办公室职能,统筹领导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辅助“智慧城市”建设的专家人才库,积极跟踪新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对“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实施效果开展咨询指导。成立智慧城市促进会,广泛汇聚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各级党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智慧城市建设、现代网络应用知识的培训,各高校、职院、职校要建立对企业家的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育制度、职称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认定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