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交通局办公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交通局办公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论 1第一节 项目概要.1第二节 项目背景.2第三节 可研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2第二章 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3第一节 自然状况.3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5第三节 基础设施状况.10第四节 财政状况.13 第三章 宣威市交通局基本情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第一节 宣威市交通局基本情况.14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5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项目建设条件16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17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7第二节 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17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0第七章 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21第八章 节能措施24第九章 效益分析26第十章 项目工
2、期计划26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的管理27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27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xxx 交通局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性质: 扩建建设地点:xxx 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宁街道民安巷112号项目承建单位:xxx 交通局法人代表: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投资估算:项目概算工程费300.00万元。资金筹措:申请交通厅补助100万元,xxx 交通局自筹200万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007年12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审批,2008年2月完成施工招标工作,办毕各种开工手续;2008年3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8月竣工投用。第二节 项目背景及提出的理由一、项目背景xx
3、x 交通局现有编制142人,其中局机关23人,运政管理所40人,收费站33人,公路管理所40人,公路开发公司6人,交通局实有在职人员208人(含临时工58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股所级干部23人,一般干部职工111人,临时工58人,委派会计8人。需安排办公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附属用房、财务核算中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财务核算中心128平方米),编制142人,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交通局办公业务用房的加层改造是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交通事业和构建和谐交通的需要。二、项目提出的理由xx素有“入滇锁钥”、“滇东门户”之称,xxx 交通局是xxx 政府的组成部门,
4、主管全市农村公路、水路等交通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交通运输、公路规划、测设、修建、管理、养护、路政、收费、交通运输安全等交通工作。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xxx 交通局的办公业务用房已难以适应现代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需对办公楼加层改造。第三节 可研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可研编制依据1、云交规划2006490号;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5、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和xx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6、xx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及其它相关建筑工程取费文件;7、xx
5、x 2005年统计年鉴、xxx 2006年统计快报;8、xxx 交通局提供的其它资料及情况。可研编制原则1、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项目各项建设内容的选取和建设规模的确定(包括用地面积),都要按照既能满足现时工作需要,又为未来长远发展留有余地的原则来进行。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筑物要结合地形地貌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注意节约土地与节约能源,使项目建设投资经济有效。可行性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我们对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6、和预估,为建设单位和上级决策提供必要依据。第二章 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一节 自然状况xxx 位于xx省东北部,与贵州省相邻。距xx103公里、距昆明250公里。东临贵州省六盘水市(以清水河为界);南接沾益、富源;西与会泽隔江相望;北抵贵州省威宁县(以可渡河为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02公里。全市共辖8乡14镇4个街道办事处,356个村民委员会。国土面积6068平方公里,人口138万,为xx第一大县(市)。xx地处xx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乌蒙山系的东中两列山脉斜贯市境。境内山峰突立,山峦河谷纵横交错,最高海拔2868米(老东山滑石板),最
7、低海拔920米(可渡河与清水河交汇处),相对高差达1948米。境内地质构造运动强烈,褶皱断裂发育,山谷、陷落盆地与溶蚀性湖泊发育形成的零散小坝子相间,形成峡谷、低山、坝子、半山、高山等地貌类型,具有明显的山地特征,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86%。市域范围总体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四季差异小,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在1900米以下的槽谷地区保留着北亚热带气候特点,而在2300米以上的高山却展示着中温带的气候景观,构成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3.3,降雨量98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境内河流以乌蒙山中列山系岭脊为分水岭,以西为长江流域金沙
8、江水系的牛栏江支流,以东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北盘江支流。属牛栏江支流的小江发源于xxx 西泽乡小竹箐,流经西泽、务德汇入牛栏江,境内全长63.3公里,集水面积1235.2平方公里。属北盘江上游xx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可渡河和格香河。可渡河发源于龙潭乡得基村,境内全长162.2公里,集水面积1720.2平方公里,在普立乡腊龙处与格香河交汇。格香河发源于沾益县马雄山北麓,流经等乡镇汇入北盘江,全长157.3公里,集水面积2747.3平方公里。全市河流集水面积5702.7平方公里,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24亿立方米。xx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21.8亿吨,分别占曲靖市和xx省总储量的47%和
9、12%,至2007年,原煤年生产量可达1000万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98万千瓦;铁矿储量2亿吨;锰矿储量441.9万吨, 锰矿已探明中型矿床一处,矿点两个,其资源储量及利用价值仅在斗南、鹤庆之后,列全省第三位;铜、铅、锌等矿点全市大多数地方均有发现,但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资源储备情况虽受条件限制而尚不清楚,但经分析其具有良好的开采前景;境内伊利石、高岭土、膨润土藏量巨大。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xx是xx省扶贫攻坚重点县(市),全市辖14个镇、8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356个村(居)委会,有汉、彝、回、苗等33个民族。xx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处于滞后状态,
10、正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全市总人口138万,其中乡村(包括乡镇非农户口)人口120万,占总人口的近90%,呈典型的农业社会特征。2006年xxx GDP79.02亿元,人均5716元,约为700美元,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在59位,位列全曲靖市倒数第一,是曲靖市平均水平9453元的60.5%、全省平均水平8961元的63.8%、全国平均水平15973元的35.79%。地方财政收入4.27亿元,人均311元(仅为当年地方财政总支出9.43亿元的45.3%),是全国平均水平2900元的10.7%;,城镇化率仅为28.5%(包括乡镇非农业户口),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2170
1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3587元的60.5%。全市年人均纯收入在668元温饱标准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14.37万人,年人均纯收入在924元以下、668元以上的不稳定收入人口还有43.74万人。合计58.11万人处于低温饱状态。全市近46%的村民小组不通简易公路(已通公路的村民小组,路面等级也比较低),有700多个自然村近18万余人吃水困难,1.3万户5.46万人用不上电,因丧失生存条件急需易地搬迁的有32000多人。(其中:高寒冷凉地区11033人,高山峡谷地区6534人,人地矛盾突出地区4534人,受山体滑坡威胁13633人,受泥石流威胁3276人,其它情况2999人)。二是贫困农户自我发展
12、,自我积累,抵御灾害的能力难度更大。贫困地区农业比重占GDP的95%以上,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步履维艰。三是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脆弱,巩固低层面的温饱难度都很大。很多贫困群众因为经济收入单一,加上日渐高涨的能源费用,以及农业成本费的不断增加,面对文明成果却无力享用,如因电价高而点不起电,煤价高而烧不起煤,就医上学费用贵而上不起医院上不起学等等。据农调队统计监测的数字显示,贫困地区农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大于56%。xx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开发水平一直较低,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近年来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市域众多的原料型、资源型、低加工度初级产品普遍相对过剩,依靠数量扩
13、张实现经济增长的空间狭窄。xxx 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极为突出,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城市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高层次人才奇缺,产品开发难度大,经济增长乏力,培育后续支柱产业步履艰难。2006年xxx 域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9:47.6:30.5,而同期曲靖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8.2:53.9:27.9,xx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8.8:42.7:38.5,全国三次产业比重为11.8:48.7:39.5。xx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同时,xxx 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仅占5%左右 ,重工业
14、占到95% ,结构单一。除国电xx电厂和云峰公司外,其它工业企业规模小而散、设备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在人类社会已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并以工业主导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的状况下,xxx 尚处于工业化初期,这是导致经济增速缓慢,综合实力弱、财源单一、建设资金匮乏、就业困难等全局性问题的根源。农业发展状况xx是一个农业大县(市),玉米、马铃薯、生猪、烤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均名列前茅。但由于人口太多,人均占有量少。农产品剩余量小,商品率及加工转化率低,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链短,具有明显的自给自足色彩和原料供应型特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水利化程度低,仅为23%,有效灌溉面积少,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15、还比较弱,农民还没有从“靠天吃饭”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粮食生产的基础不牢固,生产能力还比较低,单产低而不稳。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不少群众徘徊在温饱边缘。农村剩余劳力矛盾突出,全市现有富余劳力11万个,劳动者素质偏低,既便是输出,总体上还是干体力和苦力的人多。受农民素质和科技意识制约,重点产业没有形成优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工作任重而道远。 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发达,龙头企业小而少,“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健全,农民和市场没有有效对接,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均得不到很好实现。农村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科技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农民对市场缺泛了解,种养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盲
16、目性,生产的农产品难以进入市场,导致多的不优,优的不多。工业发展状况近年来,xxx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现了工业的加速发展。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41.3%,工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005年出台了中共xxx 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召开了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近两年市域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基础薄弱,xx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整体规模过小,产业结构低级,内向型、原料型企业比重大,外向型、精深加工型企业比重小,市场开拓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业空间布局
17、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的分布散落在市域各处,如位于羊场镇的羊场煤矿和xx铸造二厂、位于田坝镇的田坝煤矿、位于板桥镇的云峰化学工业公司等,而在城市市区却缺乏工业企业,造成城市产业缺乏、就业困难、用地结构单一、城市发展动力和活力不足。根据工业化进程理论,工业化进程可分为初级产品生产、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四个阶段。判断工业阶段主要有三个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和城镇化率。根据工业化进程理论标准综合判断,xx目前仍然处于初级产品生产向工业化初期过渡阶段。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2006年xxx 人均GDP5716元,约为700美元,处于人均GDP36472
18、8美元之间,只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水平,还达不到工业化初级阶段水平。二是典型农业大市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第一产业比重偏高,达21.9%,高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分别占了90%左右;三是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差距还相当大。工业信息化、科技进步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以资源换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成为我市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四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率28.5%(包括乡镇非农户口),低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水平1.5个百分点。城乡差距大,农业产业
19、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贫困人口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4.4:1。xx当前的发展速度,还只是在低水平上的增长,发展的速度还远远不够,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十分艰巨。服务业发展状况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xxx 目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小、服务领域窄、层次水平低。 一、二产业发展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对服务业的需求量小,从根本上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领域窄、层次水平低是困扰xx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2006年,xxx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1.5%。虽然第三产业总量有所扩大,发
20、展较快,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市服务业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仍占主导地位,其它新兴的现代服务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处于落后状态,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9亿元,其中:批零业完成20.08亿元,餐饮业完成2.2亿元,其它行业仅为0.21亿元。二是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90 右左%的人口属农业人口,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仅限于一些传统服务业,且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低下,各种服务业相对集中在市区,能够享受城市服务功能的人口比重过低,城乡差别较大,制约了第
21、三产业需求的扩大。三是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往往服务面较窄,不能充分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导致第三产业社会化水平较低。除商业、餐饮、运输等传统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其它如保险、电讯、教育、文化等基本还处于垄断经营,市场化程度较低。作为传统第三产业载体的商业网点、商品市场,由于缺少规划,发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致使全市综合网点多,专业网点少,各类市场虽多,但规模小,档次低,幅射面窄,为生产服务的程度不高。第三产业滞后还表现在产业层次低,产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含量不高,统一的、开放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四是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基础设施、
22、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信息化要求差距较大。信息资源的发掘、采集、传输和利用尚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建设规模不大,实用信息少,各类数据库少,运用层次低。第三节 基础设施状况xx区位条件较具优势但基础设施滞后,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长效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经过“九五”、“十五”的倾斜建设,xxx 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总体上有所缓解,但较经济发展的要求仍十分滞后。公路。经过“十五”时期的大力建设,xx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通车里程达到7361.3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公路1.21公里,是建国初期的69倍。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脉络的公路体系,道路运输
23、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基本形成。但由于基础差、底子簿、欠帐大,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路网结构不完善。我市目前的公路结构是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终点的“辐射状结构”,县乡、乡村公路之间的横向连接少,呈现有“经”无“纬”的状况。从一个乡镇到另外一个乡镇往往需要先进城,再转车才能到达。这种状况,极大地降低了通行效率和运输效益。同时,因为路网结构不完善,进出境通道少而不畅,随着xx周边的曲陆、曲胜、嵩昭、松待等高等级路的相继建成通车,xx固有的交通优势面临巨大挑战,“入滇锁钥”、“滇东门户”的交通地位正在弱化,发展与巩固的
24、形势十分严峻。二是绝大部分公路路面等级低。虽然全市已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但是路面等级十分低下。在7361.3公里公路中,高等级公路(一、二级)不足100公里,仅占1.3%,等外公路却占到58%,通乡公路以外的县乡公路中还有15条为砂石路,通行政村公路则基本为土路,356个行政村中还有273个未通油(弹石)路,还需改建油(砼)路583.1公里。2896个自然村中还有875个不通公路,还需新建公路2067.6公里。现有的村社公路路面窄、坡度大、路况差、抗灾能力弱,晴通雨阻现象十分突出。三是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薄弱。由于管养体制不顺、职责划分不清、养护经费不足、管理机构残缺、人员配备不齐等原因,
25、重建轻养现象突出,加之公路运输中超限超载现象严重,大大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加剧了运力和运量的矛盾。水利。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难度大,水利化程度低是xxx 水利事业的总体状况。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5.82亿立方米。如果不把客水1.82亿立方米计算在内,全市水资源总量是24亿立方米,人均只有1762立方米,已经接近了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人均2700立方米和全省人均6480立方米的水平。每亩耕地有水1535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1780立方米的水平,只有全省每亩4900立方米三分之一。全市有25.82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只有1.4321亿立方米,
26、水资源利用率仅为6.7%,开发利用程度很低,还有93.3%没有开发利用,潜力比较大。但由于xx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相对高差大,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并且山区和半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大,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石灰岩地区又占山区面积的60%,山高坡陡,河流切割较深,岩溶下渗强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大。2005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34万亩,水利化程度为28%;在全市农村人口中,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口72.1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6.9%,饮水不安全人口54.6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3.1%。全市还有54.69万人的饮水问题尚未得到
27、解决。这种状况,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供应。xxx 农村电网自60年代初起步建设以来,在国家、地方政府、市供电公司以及集体和农民集资投劳共同办电的情况下,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村村通电”工程和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基本覆盖全市的高低压电网。但是,由于主干线路多架设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设计标准偏低,现运行年限已超30年,线路陈旧老化。10kV及低压配网,多为集体和农民集资建成,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线路测设不规范,架设施工质量差,材料选购因陋就简。地方电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60、70年代建成投运的输变电设备无力更新退役,近几年实施的城乡电网改造覆盖
28、率也只达51.5%,远远低于全省和曲靖市的覆盖水平,与国家农村电网改造的标准要求差距还很大。由于各级电压的线路线径偏小、供电半径长、高耗能变压器比重大,设备陈旧,故障率高,供电保证率低, 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差,线损率偏高。线路末端电压偏移-10%20%,电压合格率仅为83%。电机及家用电器无法正常启动运行。第四节 财政状况随着市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xxx 、乡两级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支出扩张压力很大,收支平衡非常困难。2005年(2006年统计年鉴尚未发布),市、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679亿元,加上各级补助收入5.012亿元,减上年累计赤字573万元,收入
29、总计9.2226亿元;但一般预算支出8.7243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6565万元,支出总计9.4268亿元;收支相抵,全市财政赤字158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赤字3929万元。xx的工业企业在行政及财税隶属关系上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对xxx GDP 、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做出主要贡献的大型工业企业,包括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云峰化学工业公司等,在行政及财税隶属关系上都隶属于中央或省,真正xxx 属的工业企业仍然规模小而分散,成长发育不足。导致xx财政总收入中属于xxx 、乡财政的比例过小。2005年xx各级财政总收入9.8434亿元,但市乡两级财政收入为4.2679亿元,占43.36%
30、。第三章 xxx 交通局基本情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xxx 交通局基本情况xxx 交通局现有编制142人,其中局机关23人,运政管理所40人,收费站33人,公路管理所40人,公路开发公司6人。交通局实有在职人员208人(含临时工58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股所级干部23人,一般干部职工111人,临时工58人,委派会计8人。下设运政管理所、收费站、公路管理所、公路开发公司、人事秘书科、公路科、法规科、交通战备办公室、交通战备科、路政大队、道路交通安全敕治小组办公室、宣天公路建设协调办公室、宝普公路,密五公路,三龙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硬件设施情况xxx 交通局位于西宁街道民安巷112号,于
31、1999年办理土地使用证地手续,占地面积6728.14平方米,不需新征土地。工作开展情况xxx 交通局在市委、政府及上级交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市局紧紧抓住“十五”公路建设的契机,全市共争取公路建设项目53个,总里程968.87公里,其中通乡油(弹石)路建设项目16个,总里程304.4公里:县际油路建设项目1个74.2公里:其他国道,省道,县乡,乡村公路建设项目36个,总里程594.4公里,共争取桥梁建设项目22个。至“十五”期末,基本完成了所有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90020.751万元,新建经济干线,县乡,乡村公路,文明公路122条160
32、0公里,群众修建二级以上公路近90公里。填补了我市市域高等级公路的空白,改建县乡公路388.6公里,新建文明公路51公里,乡村公路235公里,“十五”期末,全市通车里程由2000年底的6553.6公里增加到7361.3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公路1.21公里,是建国初期的69倍,全市共有公路1908条,按行政等级分有:国道1条106.6公里;省道5条155.5公里;县道18条515.2公里;乡道328条2409.6公里;村道1534条4112.4公里;专用道22条62公里;按技术等级分有:一级公路36.16公里;二级公路61.53公里;三级公路79.86公里;四级公路2906公里;等外公路427
33、7.75公里。至此,全市基本实现了乡乡同油(弹石)路的目标(仅普立乡未通),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初步实现了以市区为枢纽,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基本实现了“国、省道高等级化、通乡公路油(弹石)路化、乡村公路畅通化、内外联通网络化”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xx“滇东门户”的交通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建设取得了飞跃发展,xxx 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公路不断增多,各项管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适应新的形势和各种需求,交通部门各项业务工作趋向专业化,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随着xxx 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办公业务用房已不能满足业务办公
34、需要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办公业务的障碍。交通局办公业务用房的加层改造,既解决了办公业务用房的拥挤,同时也给交通工作人员带来宽松的环境,这样就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交通事业,构建和谐交通。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项目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西宁街道民安巷112号。位交通条件:本项目建设地点地处xxx 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十分便利。供水条件:本项目属城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服务范围,直接接入院内供水管道,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今后运行的用水需求,供水条件优越。供电条件:电源接入十分方便,完全可以保证全天用电需求。通讯条件:市内有线电话尚有大量空间,电信局可及时提供服务,无线电通讯良好,通讯十分便捷。建筑
35、材料:钢筋可从市内钢材批发市场直接进购,水泥、红砖可从城郊进购,运输距离在5公里范围以内。地形地质条件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地质勘测、初步设计已完成。气象条件地处低纬度高原,为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春受大陆季风影响,晴日较多,光照比较充足,气候温和,干燥,少雨少雾;夏秋受海洋季风影响,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左右,最低气温为1月份,最低气温约在零下1.9,最冷月平均气温6.7;7月份气温最高,最高温约36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5。日照时数1420.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2%。无霜期329天,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主导风向西南风,风频18%,年平均风速1.2m/s。相对温度74%
36、,多年平均蒸发量1971.3毫米。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实现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协调一致发展为根本目标,坚持“十五”建设的方针,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根据交通部的要求,不断提高交通部门综合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项目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采用科学的规划方法,合理地布局各个功能区,做到功能分区、空间序列及环境景观良好的衔接。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为今后持续发展留有余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原则,符合环保、安全卫生、消防及施工管理的规范要求,
37、注重环境保护。确保办公业务用房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需要。节约利用土地、合理使用土地原则。在规划上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弹性。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全市交通工作的发展。第二节 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为交通局办公业务用房扩建,以及配套的给排水、供配电、通讯。一、业务用房1、面积和功能分区按照党政机关办公室三级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建筑面积分配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办公室用房900平方米,一般工作人员公共服务用房400平方米,设备用房100平方米,附属用房10
38、0平方米。2、建筑方案按照原建筑方案实施。3、结构方案:框架结构。根据国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所在地xx城区的地震基本烈值为VII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抗震设防裂度 7度,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划GB500112001的要求进行抗震烈度设防,建设耐久年限100年。二、消防安全消防要防患于未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版),设置健全完善的消防设施,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一)室外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供水干管即为消防水管。(二)室内按建筑物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设置消火栓,配置灭火器,并保证消防水源能24小时供水,
39、水量、水压均能满足建筑物灭火需要。(三)在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上,均考虑接地、防爆措施,对建筑物采取防雷、防爆措施。(四)重要部门和建筑重要部位要设置烟火感应探测器,安装火灾报警、消防联动装置。(五)如出现重大火情,消防队可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展灭火消防工作。三、给排水及供配电联单、给排水给水水源从沿西宁路敷设的城市给水干管直接接入,院内给水管原则上沿道路敷设,给水管网的干管采用环状网供水,管径为DN100。室内给水管(配水支管)采用枝状布置,管径为DN75,给水管道埋深0.81米。消防用水按一次着火点、火灾延续2小时计算。单体最大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单体最大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30L
40、/S,室内外消火栓用水量合计45L/S。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并按间距不大于120m设置室外地上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排水院内排水系统采用清污分流制,生产污水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经过必要处理后,方与生活污水一起通过院内污水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产、生活污水管道管径为DN100。建筑物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均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排入院内雨水排水管道,室外道路设雨水口,雨水口间距为2535米,雨水口就近排入室外雨水管,雨水管汇合后排入室外市政雨水管网。、供配电及防雷接地保护电源取自城市10kv供电线路。10kv线路引至院内10kv变配电室,变
41、配电室兼作开闭所。由10kv变电配电室经电缆输出380v/240v低压电供给用户。高压电引入电缆线采用沿电缆沟敷设,低压电缆部分敷设在电缆沟内,部分穿管埋设。院内道路、场地照明采用灯杆照明,选用光效高,照明效果好节能型灯具。防雷接地保护:(一)变电所进线杆装设阀型避雷器作为雷电侵入的过电保护。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794有关规定在各建筑物屋面设避雷带,利用建筑物内钢筋作引下线。(二)注意安全用电,做好等电位联结,其做法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7SD567。六、弱电(通信)设置网络中心并通过外由器接ADSL专线,将局域网与internet连结起来。有线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均由城
42、市通信管道和线路点接入。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估算范围投资估算范围为项目所有费用支出范围。由于项目建设周期短,不计算涨价预备费;按照现行政策,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税率为零;项目建设资金由交通厅补助和自筹解决,不存在贷款利息。项目土地费列支。因此,项目投资300万元为工程建设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由前期工作经费、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等费用还需另作考虑。其中:项目前期费包括可研编制费、招标代理费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的工作经费,工程管理费包括管理机构开办费、管理机构日常工作经费、工程监理费,不可预见费为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发生不可预见事项而增加的费用。二、估算依据1、建安工程费参照目前xx一般市场
43、价格进行估算:1250元每平方米。三、估算结果项目估算建筑安装工程费投资300.00万元。前期工作经费3.85万元,管理费6.00万元,不可预见费1.00万元四、资金筹措方案总投资300万元,申请省交通厅补助100万元,自筹200万元。第七章 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一、环境现状(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区域内无大的废气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按xx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该区域水体为III类水体(三)声环境质量现状区域内无大的噪声源,区域环境噪声状况达到GB309693城市
44、区域环境噪声标准II类标准。二、 项目污染源分析本项目在建设阶段和使用阶段都会对环境产业一些影响,但由于其为一般民用工程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只要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就可以把影响减小到环境完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本项目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不会因建设而造成水土流失等灾害。在建设阶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二是如果施工现场管理不当可能出现污水横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三是施工尘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四是砂、碎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飞扬对沿途环境的影响。五是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体坠落对校内安全环境造成的影响。六是场地平整和施
45、工中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弃土。在使用阶段,项目对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是生产、生活垃圾及污水。二是科研、检验检测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及噪声。三、 环境保护措施在项目建设阶段,拟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一是严格限制施工时段,早上八点以前和晚上九点以后禁止施工。二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建筑周围必须设置栅栏,在建筑物上设置预防物体坠落的帷幔。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生产。尽可能消除不安全隐患。三是在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上加盖帆布。四是施工前应根据实际选定合理的弃土场,不得随意堆放弃土,并尽量利用弃土作为其他项目的回填料。五是施工中利用洒水车喷洒施工现场,或将施工现场局部覆盖,避免灰尘对周围环境的影
46、响。六是施工材料尽量选用环保节能型材料,降低能源消耗,避免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并满足节能型建筑的要求。在项目使用阶段,拟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一是生产、生活垃圾设固定堆放点,并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设置不同的垃圾收集路线和垃圾收集方式,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并集中处理。二是对生产污水实行净化处理,然后与生活污水一起集中统一排放至城市污水管网,不得随意设置排放口,以免污染周围的城市地下水。排水系统采用清、污分流制。三是在科研及检验化验活动中产生废气的地点设置防护柜,安装抽风机,用排气管向高空排放。四是对于交通噪声采取种植绿化带减少噪音影响,利用合理的功能分区减少噪声干扰。五是结合现有地形及建筑物造型种植绿化带、绿地,栽种各类花卉、常绿乔木、灌木、花坛、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校园景区,可补偿氧的损失,并可衰减噪声和降低大气污染。六是生产生活用能采用电能,禁止使用燃煤。第八章 节能措施本项目为一般民用设施建设项目,能源使用范围主要为照明用能、技术设备用能和取暖用能。要按照国家有关节能要求,在选择使用节能型技术设备的同时,重点加强照明节能和取暖节能。一、照明节能在目前所有可供选择的照明灯具中,节能灯是最节约能源的灯具。节能灯具有光效高(是普通灯泡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