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4735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三年级 下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课文,包括乞巧与嫦娥两篇文章。第八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

2、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人,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

3、、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 2、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乞巧与嫦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乞巧与嫦娥动画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乞巧与嫦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及文中人物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及流程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听说大家都喜欢神话故事,我也喜欢读神话故事,你读过那些神话故

4、事? 2、今天我们学习与神话故事有关的两首古诗。 齐读课题 3、我已经在课前布置预习了,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出学生儿时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乞巧,板书 1、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 诗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同学们听我来读读看看咱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请同学们试着根据斜竖线自己读读。 指名读 齐读 2、你对乞巧有什么样的理解?还有什么补充的? 乞巧节,又名七夕,女儿节,少女节。 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你能用三五句话说一说这个故事么?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杰。 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

5、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有一年的乞巧节的夜晚,林杰漫步街头看到满大街人人正在穿针引线,比赛乞巧的场面受到感染,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浮现什么样的画面?他们在什么时候相会?你从哪一句体会到的? 2、老师发现这一句中有两个宵,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A、 B、他们想看到什么? 3、是啊!天上画面是幸福的,地上的画面又

6、是什么样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人很多,你怎么知道人很多? 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河边,在所有能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他们还在穿,为什么啊? 乞巧:织女她心灵手巧,连王母娘娘都用她织的锦缎装饰天空。人间的少女们都羡慕得不得了。这里的乞巧和题目中的乞巧意思是不一样的。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有多么强烈! 4、诗人林杰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读 5、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古诗。 最后;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背诵一下。 设计意

7、图: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总结方法 小组合作 1、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习这首古诗的? 第一步,读流利,读准字音,关键是有节奏。 第二步,了解与诗及诗人有关的材料。 第三步,边读边想象,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的方法,学习一下嫦娥 读古诗,音准句顺,划出节奏,根据节奏再读两遍。 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关于诗人及诗的有关资料。 边读边想象,你认为诗主要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3、我们先来展示第一部分。谁来

8、读一读? 4、哪一个小组来展示你搜集到诗人李商隐的资料?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些诗句? 5、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诗中那个字最能体现嫦娥的心情? 6、古人喜欢借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此时作者就如天上的嫦娥一样孤独寂寞。 当一灯如豆,夜凉如水时,诗人孤单寂寞的步出庭院,发出齐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自古以来,月亮被世人歌颂,寄托着各种情感,你了解那首关于月亮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兄弟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

9、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古人用诗的形式呈现,课后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结合搜集到的材料,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