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下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4754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下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下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下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下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下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下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下音乐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下音乐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华夏古韵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 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什么乐器呢? 交流知识 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 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

2、什么?一共有多少个? 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 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 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 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 2、 (一)讲音乐故事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

3、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1 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

4、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五、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2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2.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 二、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 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

5、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古韵”。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 对

6、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 1.问:通过听赏,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乐曲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主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播放录音。 3.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几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教师简介编钟、骨笛和埙的相关知识。 5.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

7、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课堂练习: 1、看图识乐器 2、听音乐辨别乐器音色 3 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目标 1.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点。 3.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这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教

8、学重点 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欣赏歌曲粉墨人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种艺术形式? 生:京剧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晴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起源于四大徽班相继进京,结合当时流行的昆曲、秦腔、汉剧等,并结合北京地方方言,标志着京剧的形成。 在发展过程中,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贡献突出,被称为“老生三杰”。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9、武术、雕塑等多种类。 教师:从图片上可以发现京剧服饰有什么特点? 学生:华丽、颜色鲜艳、刺绣精美 教师:很好。京剧服饰首要特点就是华丽,材质一般用绸缎,刺绣精美,视觉效果好。 常用的道具:刀、枪、剑、马鞭等。头饰也是很精美、华丽。 教师:了解了京剧的服饰与道具,就不得不说京剧行当。京剧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 净: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文丑、武丑 教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发现京剧的妆容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大不同。京剧化妆。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一种独特的化妆艺术,它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以庄重而富有夸张的图案和鲜明斑斓的色彩,对

10、人物形象进行艺术造型。 教师:京剧形成后,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革新,此后才人辈出,以四大名 4 大为主要代表人物。同学们知道四大名旦是哪些人? 学生:梅兰芳等 教师:介绍梅兰芳。了解了梅兰芳,就让我们一起见识他是如何演绎女性的柔美情怀。欣赏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晴,叙述该唱段的音乐特点和情绪 学生:哀怨 教师:音乐华丽委婉,表现杨玉环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这样的唱腔就是四平调。 教师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 教师:京剧旦角的流派有很多,除了梅派之外还有尚派、程派、荀派,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尚派的双扬公主、程派的窦娥冤、荀派的红娘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来欣赏这

11、些优秀剧目。 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体会一下旦行和生行这两个行当的不同之处。 完整聆听唱段,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跟随老师模仿演唱“我正在城上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一句,注意咬字准确。 教师简介唱段内容。 教师简介马连良。 对比分析旦行与生行 通过欣赏与学唱,总结旦行与生行这两个行当的特点。 行当 旦行 生行 人物 女性人物 男性人物 用嗓 小嗓 大嗓 音色 清亮甜美 高亢嘹亮 表演 优美细腻 潇洒大方 总结与交流 京剧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声腔艺术丰富多彩,表演异

12、彩纷呈。希望同学们了解它,喜欢它,欣赏它。 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的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学习京剧的愿望。 2、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新授教学手段,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进一步的掌握通过口传心授学习京剧的唱法。 3、能够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分辨主要伴奏乐器的音色。 、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 教学重点: 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难点: 体验京剧唱腔,感受各个行当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课前播

13、放以三家店剧照为背景的京剧曲牌 2、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中的角色叫行当。请欣赏几句京剧唱腔,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这几段唱腔分属哪些行当。 唱段一: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二:猛听的金鼓响; 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 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唱段六:军民鱼水情。 3、教师:生行与旦行有什么不同? 二、新课教学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 1、剧情介绍:以人物及人物介绍。 儿行千里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的是,秦琼自二贤庄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失手杀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人所唱。 2、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欣赏

14、前半段,并注意:有哪些字的发音和平时说话不一样?试着把它们找出来。 师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 、老师带领学生读标准字。 、全体完整朗读歌词。 、发声练习 a波浪音:请学生做好,身体直立,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动作。 yi a b 螺旋音: 6 、分句学唱 跟伴奏完整演唱 3、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后半段 4、完整演唱全曲。 5、学习简单的身段动作。 三、反馈与小结: 1、跟伴奏音响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最后一句加表演动作演唱。 3、师生交流感受 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昆曲游园惊梦。 2、欣赏现代京剧智斗打虎上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游园惊梦唱段,能领略昆曲的美妙唱

15、腔,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关于昆曲的知识,体会学习昆曲的艰辛与快乐。 2、感受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唱腔风格。 3、认识和了解昆曲逢唱必舞的表演特色;能辨别京剧和昆曲,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领略昆曲的演唱风格,能辨别昆曲与京剧、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不同的唱腔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欣赏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片头视频资料。提问: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本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高雅艺术是这些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的高雅艺术又是

16、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1、感受与体验昆曲的唱腔特点及表演特色 学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一句。 请同学们聆听游园惊梦,体会唱腔的韵味与特点。 老师介绍曲牌体 念唱词两至三遍,注意要把每个字拉长,读出字头、字符、字尾。 学生跟随老师学唱这句唱腔。 完整聆听这段唱腔,体会风格特色。 欣赏视频游园惊梦的唱腔和表演。 老师提问:除了唱腔别具特色,昆曲还有哪些方面与众不同? 请同学们欣赏游园惊梦的表演视频,仔细观察表演者的身段动作特点。 学生模仿身段动作。 师生交流昆曲的表演特色。 对比分析京剧与昆曲的不同 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晴片段,说说这段唱腔的伴奏乐器、唱腔特点及表演与刚才欣赏过的游园惊梦有何不同

17、? 师生交流并总结京剧与昆曲的不同。 2、欣赏智斗和打虎上山片段 导入:梨园行里有句话叫“京昆不分家”,我们可以了解到,京剧和昆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我们课本的内容,请大家欣赏两段现代京剧,了解一下现代京剧的特点。 分别聆听智斗和打虎上山,说一说现代京剧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京剧的不同。 师生交流现代京剧的特点:唱腔更加简洁明快;表演更加接近于现代;伴奏加入西洋管弦乐队。 3、小结 大家都知道,西区都是在舞台上展示其艺术魅力的,在这方狭窄而又广阔的空间里,六百 8 年的昆曲、两百年的京剧,都演绎着属于全人类的永恒经典。愿这古老而又经典的艺术,伴随我们的民族不断向前发展。 9 第三单元 西乐撷英

1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英雄凯旋歌 2、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音乐体裁“清唱剧”,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英雄凯旋歌,体验并表现歌曲亲切自豪的音乐情绪。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3、能够说出亨德尔和巴赫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创作的特点,和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英雄凯旋歌; 2、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1、

19、导入 观看以巴罗克为背景的,介绍同一时期相关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的视频。 老师简介欧洲音乐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聆听英雄凯旋歌,片段,老师讲解清唱剧的含义。 设计意图: 从图片、音响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清唱剧的含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学唱英雄凯旋歌 老师简介歌曲与作曲家亨德尔的相关知识。 完整聆听歌曲,关注歌词,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及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知道作曲家亨德尔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诗性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完整聆听后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及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体验。 (3)运用歌曲中的乐句进行发生练习,老师提出歌唱的基本要求。 (4)老师分

20、别弹奏升5、升4的乐句和还原5、还原4的乐句,学生聆听分辨,并学唱,注意音准。 (5)分析歌曲结构,注意乐段的重复。 (6)学唱歌词,提示学生注意歌词与旋律的对应,通过练习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 (7)看谱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曲谱中的强弱记号。 设计意图: 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同时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在变化音、一字多音的练习中解决难点。完整演唱歌曲,深入体验歌曲的英雄性等风格特点。 (8)拓展练习 完整聆听哈利路亚,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情感? 老师简介哈利路亚的相关知识。 随音乐哼唱哈利路亚主题,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旋律进行等特点。 10 师生交流并总结:哈

21、利路亚与英雄凯旋歌在音乐情绪、演唱速度、力度旋律进行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与创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亨德尔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3、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简介乐曲G弦上的咏叹调与作曲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完整聆听音乐,关注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调及情绪等音乐要素的特点。 随音乐填写以下乐曲说明: G弦上的咏叹调是“的代表人物”巴赫创作于年的管弦乐作品整首作品速度,力度,音调,开头两小节旋律线形成一个“问号”形状的图案,似在表现作曲家的思索。这首作品抒发了的情绪,感人至深。 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感受作品悠长、深沉、优美的旋律之美。 设计意图: 欣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进一步感

22、受巴罗克时期音乐作品庄重,结构规整的风格特点。通过填写乐曲说明,检测学生对作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4、总结 1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小夜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 2、音乐家故事: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竖笛吹奏主题等方式感受弦乐四重奏到海顿小夜曲明朗、典雅、质朴的色彩,及其表现出的无忧无虑的意境。 通过完整聆听作品、听辨主题、分析相关的要素、节奏练习等感受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音乐表现力及内涵。以及C小调第五交响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能够说出弦乐四重奏、交响曲的含义。 能够说

23、出作曲家海顿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 能够说出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C小调第五交响曲中“命运动机”的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交响曲,参与感受、体验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英雄凯旋歌哈利路亚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片段,辨别乐曲名称和作者。 设计意图: 复习清唱剧的含义、巴罗克时期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特点。注重知识的衔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派音乐风格特点。 2、欣赏小夜曲 聆听三遍钢琴弹奏的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 为欣赏作品做铺垫,使学生更好地记忆主题旋律,理解音乐风格。 完整聆听作品,并思考:乐曲是由那几件

24、乐器演奏的?他的音乐情绪、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简介作曲家海顿及其代表作,介绍小夜曲的相关知识。学习弦乐四重奏的含义。 视唱主题旋律,分析主题旋律进行特点。 完整聆听作品,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变化。 背唱主题旋律,可以采取快速、中速、慢速三种速度进行演唱。 设计意图: 听辨并背唱主题旋律、多次完整聆听音乐,能够使学生深入体验到音乐意境,感受到清新典雅的风格特点。 3、欣赏C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 用击拍的方式模拟生活中的敲门声,并尝试用音乐表现要素来表现不同的敲门声。 (2)聆听全曲,并思考:乐曲的情绪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的音调是什么? (3)简介乐曲C小

25、调第五交响曲与作曲家贝多芬的相关知识。学习交响曲的含义。 (4)分段欣赏呈示部 12 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主题旋律是什么? 聆听主题音乐片段,感受“命运动机”的音乐情绪。 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思考:主题旋律的发展采用了那种创作手法? 总结“命运动机”的节奏型并听辨其在主题音乐片段中出现的次数,说说这个节奏型对乐曲情绪表达的作用。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音乐思维能力与想象力,通过分析主题旋律的发展手法和固定节奏型的使用,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情绪和内涵。 聆听副部主题音乐片段,思考:这部分音乐具有怎样的情绪?表现了什么内容?与主部主题的音乐情绪有何不同? 随音乐哼唱副部主题音

26、乐,思考:副部主题旋律的发展 采用了那种创作手法? 完整聆听呈示部音乐记录曲式结构。 (5)分段欣赏展开部 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他与呈示部有相同之处吗? 这段音乐的力度变化较多,边听音乐边思考:力度的变化给音乐情绪带来了什么影响? (6)分段欣赏再现部 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 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音调与呈示部完全相同吗?两个主题是如何呈现的? (7)完整聆听作品,记录作品的结构。 设计意图: 分段聆听,完整欣赏,能够充分体验到作品传递出的强烈的音乐情绪,进一步感受到古典音乐结构规整,风格庄重的特点 4、音乐家故事: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 聆听音乐,思考:这首

27、音乐作品的主题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何种意境? 老师讲述与月光奏鸣曲创作相关的小故事。 再次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这首作品主题的旋律进行、力度、速度、有什么特点? 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记忆。 师生交流总结:月光奏鸣曲与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贝多芬作品,却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音乐情绪,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家故事栏目的学习,使学生更深的了解贝多芬的创作特点。 5、总结 1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2、竖笛演奏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能够感受到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

28、音乐情绪;体验巴赫小步舞曲端庄典雅的音乐情绪。 2、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感受体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音乐端庄典雅结构规整的特点。 用竖笛合奏小步舞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 3、能够说出小步舞曲的含义。 能够说出作曲家莫扎特、巴赫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 能够说出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能够演奏小步舞曲 聆听感受并能分辨同名大小调:G大调和g小调。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参与感受、体验,能够说出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聆听英雄凯旋歌、G弦上的咏叹调、小夜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音乐片段,

29、分别说出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及音乐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 注重知识的衔接利用学生更好的理解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2、欣赏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聆听乐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老师简介莫扎特,以及奏鸣曲式和快板的含义。 聆听乐曲,思考:乐曲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情绪是什么? 随音乐视唱主题,并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 聆听乐曲,记录每个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不同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聆听、随音乐哼唱主题、记录主题的变化、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对比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使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结构

30、规整、风格典雅的特点,加深对古典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 播放歌曲不想长大听一听:有没有熟悉的音调? 随音乐唱一唱不想长大,对照曲谱,想一想不想长大的旋律是如何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发展变化而来的?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古典音乐元素”。 3、欣赏巴赫小步舞曲 老师提问:巴赫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它是哪个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有哪些?他的作品创作特点是什么? 14 播放钢琴小步舞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节拍、速度是怎样的? 老师简介“小步舞曲”的含义。 设计意图: 为学习演奏作品做铺垫,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风格。 、观看小步舞曲竖笛演奏

31、视频,注意两个声部的配合、气息的控制变化音的指法。 视唱小步舞曲高声部旋律,注意#4的音准。 慢速完整吹奏高声部旋律。 视唱小步舞曲低声部旋律,注意变化音的音准和长音的时值。 慢速完整吹奏低声部旋律。 设计意图: 先视唱再演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音乐旋律及节奏,更好的理解作品。 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慢速完整吹奏小步舞曲,注意两个声部的气息、速度要保持一致。 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用较快的速度有感情的完整吹奏小步舞曲。 4、实践与创造 对比总结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聆听G大调和g小调的音阶及音频片段。讨论:它们带给你哪些音响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请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图画描绘出来。 5、总

32、结 15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2、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进而引导学生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歌曲中的音准、感受乐曲中混合拍子的韵律。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3、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了解新疆民族音乐中混合拍子的音乐特点,记住这种特殊拍子所带来的音乐韵味。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少数

33、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解决歌曲中的音准、感受乐曲中混合拍子的韵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1、导入: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原歌名为草原情歌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请同学们朗诵歌词,并分析歌词抒发的情感。 2、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的录音,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它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3、老师范唱歌曲。 4、请同学们轻声随老师一起试着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注意仔细聆听老师演唱的旋律的音准。 5、请同学们看歌谱,在旋律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想一想:

34、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与意义是什么? 6、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伴奏视唱歌曲的旋律,演唱时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7、老师提问: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中描绘了姑娘的哪些特征来表现她的美丽? 8、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注意刚才视唱时练习的变化音的音准,同时要运用原来学过的发声方法来演唱。 9、老师提问:歌曲中出现的最高音是什么? 10、老师讲解唱歌中咬字吐字的问题。 11、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的咬字与吐字。 12、朗读歌曲第三四段的歌词,并分析后两段歌词与前两段歌词的不同之处。 13、随着老师的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二、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完整聆听音乐,思考:这首乐曲

35、的音调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场面?它的音乐情绪是什么?由哪两种乐器演奏?哪种乐器是主奏乐器?为什么?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欣赏引子: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速度是怎样的? 16 3、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它表现了什么场面?它的速度、节奏、力度有什么特点? 老师提问:这首乐曲的拍号与以往见过的拍号有何不同? 跟随老师击打歌曲中的节拍。 看谱聆听音乐,听一听:教材上呈现的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每次重复有什么变化?除了教材上呈现的主题旋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主题? 随音乐哼唱两个主题旋律,并分析它们的旋律特点,体会乐曲的风格。 老师

36、提问:在第一部分结尾处,有一段小提琴的华彩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段华彩段的速度是怎样的?在乐曲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4、分段欣赏第二部分 聆听音乐,思考:与第一部分相比,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表现了什么场面?它的速度、节奏、力度有什么特点? 看谱聆听音乐,寻找主题,并思考:教材上呈现的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每次重复都有什么变化? 岁音乐哼唱三个主题旋律,并分析它们的旋律特点,体会它们的不同音乐情绪。 完整聆听第二部分,记录三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5、完整聆听乐曲,并讨论:钢琴伴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演唱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欣赏了小提琴独奏阳光照耀着塔什

37、库尔干,这两首音乐作品各有特点,歌曲是优美、抒情的,乐曲是欢快、跳跃的,反映出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 17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2、欣赏玛依拉。 3、欣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爱情观。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欣赏的民族情怀。 2、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体验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3、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听辨蒙古族独有的特色乐器马头琴;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

38、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欣赏的民族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跟随伴奏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看谁唱得最准确。 2、请同学们视唱歌谱,注意结束句的七度大跳。 3、请同学们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和七度大跳的准确演唱。 二、欣赏万马奔腾 1、导入 聆听音乐,并思考: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场面? 简介二胡独奏曲赛马 聆听音乐,听一听,乐曲中运用了哪些节奏型来表现奔马的节奏? 请随音乐敲击奔马节奏:.; ; 2、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依然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听一听,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39、?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场面? 3、老师简介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4、介绍作者齐宝力高。 5、请同学们说说对马头琴的了解。 6、老师讲述关于马头琴的美丽、动人的故事。 7、聆听音乐,并思考:作者是运用了音乐中的哪些表现要素来描绘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宏大场面的? 8、总结乐曲中的奔马节奏:. . . .; 9、随音乐敲击奔马节奏。 10、老师播放万马奔腾演奏视频,让同学们观察马头琴的演奏姿势及其基本演奏技法。 11、再次聆听二胡曲赛马,并分组讨论:二胡与马头琴在音色上有什么区别?两首作品在表现“奔马”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1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蒙古族的了解,包括民俗、饮食、音乐、生活习俗

40、等等。 三、欣赏玛依拉 18 1、聆听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情绪?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它的节拍是什么? 2、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总结歌曲的结构与旋律进行特点。 3、视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的旋律,它是整首歌曲发展的根基。 4、分段欣赏前三乐句:聆听录音听一听,前三乐句的音区、情绪、旋律发展手法是怎样的? 5、分段欣赏后两乐句:聆听录音,听一听,这两乐句的音区、情绪、旋律发展手法是怎样的?与前三乐句有什么不同? 6、老师介绍冬不拉。 6、竖笛吹奏练习 指法练习,注意中音7用替换指法演奏。 请同学们慢速随老师的演奏,在竖笛上面做指法练习,看谁的指法准确。 请同学们对照曲谱自己练习,有指法不明白的可

41、以问老师或同学。 节奏紧凑部分的指法练习 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伴奏完整地演奏歌曲玛依拉的旋律,注意指法转换要迅速、精准。 四、课堂总结 19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牧歌 2、欣赏:大漠之夜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乐曲,培养民族自豪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艺术形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由听唱法引入视唱法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累对音乐的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牧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 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准备:

42、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播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提问: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二、唱歌牧歌 1、聆听歌曲录音,并思考:这首歌曲有哪些特点?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老师简介歌曲相关知识。 3、学生边看谱边聆听老师演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 4、视唱歌曲曲谱。 5、老师讲解教材学练提示中提到的一种演唱呼吸方法缓吸缓呼。 6、发声练习。要求: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或“哈”音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 7、用“u”来唱一下歌曲的旋律,注意运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式。 8、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 9、根据歌词的意

43、境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 10、随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11、老师播放由作曲家翟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12、老师讲解“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 三、欣赏大漠之夜 1、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给你印象最深的音调是什么? 2、老师讲解混声合唱的概念。 3、聆听音乐,记录这首歌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引子 乐队伴奏有什么特点?模仿了什么声音?边听音乐边记录伴奏的节奏型。 声部的安排是怎样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画面? 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创作

44、手法? 5、分段欣赏陈述部A 20 乐队伴奏织体有什么变化? 声部的安排是怎样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画面? 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6、分段欣赏中部B 这段音乐可以分为几段?每段有什么不同? 声部的安排是怎样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画面? 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乐队的伴奏织体有什么变化? 7、分段欣赏再现部A 这段音乐与陈述部A是完全重复还是变化重复? 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 8、分段欣赏尾声 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画面? 这段音乐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歌词有什么特点? 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 9、完整聆听合唱,师生交流讨论:这首混声合唱最大的特色在哪里?乐队伴奏与力度变化在音乐表现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21 第五单元 音乐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