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4841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0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重点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难点 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 认识生字,会写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 、 品味人物塑造方法,理解“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教学过程

2、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 师: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师: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 2.出示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

3、用“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给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点.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

4、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

5、”的滋味. 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嗜书如命)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探究“窃读”原因,交流有关读书的故事和名言。 2.培养爱书、读书的热情及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6、 1.师听写: 2.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文. 2 4.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

7、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软抄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怎样 动作 神态 窃读 心理 嗜书如命 感觉 快乐 惧怕 课后反思: 3 2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

8、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

9、格. 苗苗的见解 季先生的见解 我的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4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书名,内容,喜欢的理由等,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 教学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

10、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读书乐趣,学习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修辞、顺序词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用批注法交流作者以书为侣的理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

11、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5 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

12、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修辞表达自己读书时的感受。 2.学习作者读书的方法。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齐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

13、“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

14、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6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方法百读不厌 关系朋友、家 教学反思: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

15、”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16、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7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

17、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a. 生动的比喻 b.恰当的词语 五、积累内化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读书 博览 写作 童年“我”的“长生果”做笔记学习 感悟 借鉴教学反思: 8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

18、的习作. 教学重点:扣紧题目,条理清晰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

19、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

20、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课时小结: 9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课时目标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以“读书故事”为例进

21、行写作指导 1.设问题:你喜欢读哪本书?书中有什么内容吸引你? 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2.生围绕问题取材 3.一般作文开头结尾法:点题法、设问法、对话法、描述法 4.中间部分写法:借鉴本单元课文采用的比喻、设问、对比、按时间顺序等等手法。 5.给学生几个漂亮的题目:我和书、我的“挚友”、通向成功的桥梁、人类智慧的法宝 四、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可以选择老师指导的,也可以三选一进行创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22、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六、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课时小结: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10 法。 2. 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 1. 本单元课文的系统小节。 2. 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

23、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读词语 2.组织一分种记忆竞赛。 二、交流平台 “温故而知新”。学完一个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预想: 1. 从课文内容方面:学生会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阅读习惯、读书方法。 2. 从课文写法方面:比喻、设问等修辞方法的妙用。 3. 从个人积累方面:可以积累有关学习的成语或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日积月累 1.交流自己本单元课程的积累 2.读读这些诗句,看看它们都讲了什么意思。 3.同桌对读,试背。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交流课外所得。如:冰心、鲁迅等作家的名言。 5.再读背,把这些名言记

24、下来。 四、展示台 1.针对本单元开展的“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列出你读过的书目。 2.在本组内交流你读过的书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讨论活动。 3.或者亲手制作阅读记录卡,将自己读过的书目、内容简介张贴在“读书乐”角。 4.去图书馆参观参观,看看图书都有哪些分类,回家时试试将家里的书分类合并。 5.整理自己的习作,或者摘抄做成一版手抄报,张贴在“读书乐”角。 教学反思: 11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

25、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

26、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

27、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12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

28、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

29、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

30、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

31、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13 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32、。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33、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

34、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教学反思: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14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品梅读梅颂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

35、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

36、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师范读 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指名再读读,评议 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

37、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反思: 15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

38、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

39、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1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

40、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

41、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4.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42、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7 1.师范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4.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

43、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习作 二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淡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