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
2、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多项教学内容。通过课本剧的演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历史人物的风采;“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
3、,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单元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四、课时安排 将相和 2 草船借箭 2 景阳冈 1 猴王出世 1 口语交际习作五 3 回顾拓展五 2 单元测试 2 18.将 相 和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
4、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2.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
5、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 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
6、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
7、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4、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
8、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9、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2.指导
10、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2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 板书设计 18 将 相 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不和和 爱国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o j shn y yn x ln zhn yu dn dn qi zhun j ju nn ni z
11、h wi 二、词语补充 之宝 直壮 tu c ) jn ln h sh b 完归无不 负请 心力 三、比一比,再组词。 璧 秦 廉 壁 泰 镰 避 奏 谦 渑 侮 换 蝇 诲 唤 四、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五、给画线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 同甘共 转败为 异口声 里应合 口是心 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A全,完整 B. 完结 C. 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A依仗 B. 背 C. 享有 D. 遭受 3理直气壮 A挺直;使
12、笔直 B. 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 D. 简直 4同心协力 A调和,和谐 B. 共同 C. 协助 七、阅读答题 和氏璧 古书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这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又砍掉了他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以后,有人报告,说卞和抱着一块宝石跪在荆山脚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连眼睛都哭出血来了。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
13、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玉被当作石头,一片忠诚却成了罪名。”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一琢磨,果然是一块熠熠闪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宝石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壁”。 “和氏壁”传到楚威王时,被赐给了一位有功的丞相。后来,丞相府遭贼人盗窃,宝玉被偷走,卖到赵国,到了赵惠王手里。 秦灭六国以后,这“和氏壁”又到了秦始皇手里。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作为传国之宝。从此以后,这玉玺成了皇权的象征,似乎谁得到它,谁就有资格当皇帝。所以后来诸侯争雄,打进皇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这颗“传国玉玺”。 秦末,项
14、羽和刘邦争雄,汉高祖刘邦首先攻入咸阳。取得了这颗玉玺,把它作为汉王朝的国宝,代代相传。至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篡夺了汉朝的政权,逼得孝元太皇太后交出玉玺。太皇太后气得将玉玺摔在地上,这件国宝被砸掉了一个角。据说,王莽后来叫工匠用黄金镶补了。再后来呢,这宝物就不知去向了。 1简要说说“和氏壁”名字的由来。 2简单历数短文中所介绍的和氏璧的流传过程。 卞和小偷孝元太皇太后 19.草船借箭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
15、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三、课前准备 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
16、向谁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画出来。 3.自读第二自然段段 a.课件出示: 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b.讨论、
17、交流: 4. 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 2.上节课,我们已经
18、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结果是 3. 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知天时 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 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光读这句
19、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 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懂地利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
20、神不神?妙不妙? 4、“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 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 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
21、笑?” 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交流预设: 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四、链接诗句,扩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
22、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 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3.指名朗读,背诵。 五、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葛亮全转、三国演义的46等相关章节。 板书设计 19 草 船 借 箭 知 人 心 周瑜心 鲁肃人 神机妙算 曹操性 识 天 象 四更时候大雾弥漫 晓地利 顺风顺水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 j d d tu qu yn ch tn tn mn z s z dio
23、 d zh yu mio yn shn j mio sun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周瑜知道了,我的计划完了。 2、诸葛亮能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3、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他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三、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 尽是计谋 诸葛亮立军令状 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开口 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 糊里糊涂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 ,接着写了 ,着重写了 ,最后写了 。 五、多项选择: 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正确的打“”。 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
24、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六、读句子,回答问题。 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 。 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 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段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 。 20* 景阳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
25、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2、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三、课前准备 1、“武松打虎”影片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2、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1、同学们,刚刚欣赏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片段“草船借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一篇课文。 2、简
26、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在说这个人物名字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个修饰语。 3、今天我们学习的景阳冈写的是哪位英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武松的什么事? 、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27、误,受伤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却在景阳冈意外遭遇老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2、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冈下饮酒: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酒后上冈: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冈上打虎: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挨下冈来: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板书: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28、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请同学们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2.你对“武松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
29、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 朗读第九自然段。提示: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 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
30、 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 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31、。 板书设计 20* 景 阳 冈 喝酒-上山-打虎-下山 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qi tio zh 切 挑 折 qi tio sh 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店家道:“我家的酒是村里的酒,比得上老酒得滋味。” 2、店家说摇著头,走进店里去了。 3、店家怎样劝武松不要上冈,武松不听,执意上冈。 4、武松不把老虎打死,会被老虎吃掉。 三、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5、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6、请勿自误。
32、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请你用四个词语概括出整个故事的情节: 2、本文重点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和的性格特点。 3、“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他 的特点。 五、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3、如果再跳出一条大虫来,却怎么斗的过? 六、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在大
33、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武松一,又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武松一,又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一段文字是写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这样的好处是_。 21* 猴王出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
34、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
35、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 石窍: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
36、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讨论 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 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 预设交流: 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 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
37、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 1. 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交流,指导朗读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b.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c.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
38、,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a.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b.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
39、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石化成猴-跳入瀑泉-奉为猴王 作业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猴 阴 碣 楷 候 阳 喝 皆 河 碗 蜿 违 呵 豌 婉 苇 二、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3、复瞑目蹲身。 4、何不拜我为王? 三、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怎样说?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2、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3、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5、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草木,涧泉,山花,树果;与狼虫为,虎豹为,獐鹿为,猕猿为;石崖之下,峰洞之中。 2、“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这段话是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