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5062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毛概实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毛概实践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毛概实践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毛概实践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实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实践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鸡王村房屋拆迁调查报告摘要:为了关注民生,了解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动态,我们于暑假期间对当地农村房屋拆迁事件进行了调查。整个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访谈笔录和现场访问的调查方式,对拆迁的原因、相关政策、拆迁过程以及拆迁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针对拆迁现象进行了思考感悟,最后在思考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实践,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社会调查的方法,增强了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我们也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关键词:社会改革 房屋拆迁 相关政策 社会调查前言目前,农村房屋拆迁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有的只是地方性政策文件,操作较为混乱,不

2、规范,由此所引发的纠纷及所面临的问题都比较严重。为了了解房屋拆迁的情况,将调查设定在鸡王村。调查人群35-55岁的占75%,学历以小学为主占70%,六十以上老人占百分10%,35以下占15%。调查时间:2011年8月1日9月2日调查范围:河南省郑州市鸡王村调查对象:鸡王村村民 调查成员:王宁 徐德亮 江楠调查分工:作为总负责人,王宁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发放问卷,并进行实地访问调查访问,然后完成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内容;问卷由徐德亮和熊柳勇设计,小组讨论确定,同时徐德亮同学负责报告第三部分的内容;江楠负责数据统计处理,经小组讨论,并完成第四部分的内容;熊柳勇负责报告的摘要和前言,并对报告进行检查、排

3、版和打印。一、鸡王村概况鸡王村位于郑州南部新开发的龙湖港区,占地面积四千多亩,总人口一千两百多人,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中型之村。该村距郑州市区2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十几里,道路交通发达,可以说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十年前附近建了一座大学城,方圆几里地方的活力增加了不少;最近五年大大小小的工厂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二、调查内容 1.拆迁原因五年前一条宽阔的双湖大道完工,道路恰巧经过我们村南边,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然,方便的交通必然吸引许多工厂扎根于此,所以,从此,我们村村民也过上了不平静的生活。随着郑州纺织一厂和纺织二厂搬迁至双湖大道附近,又有几个工厂陆续在我们村

4、土地上建成。那个时候我们村平均每人都有好几亩土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太辛苦了,所以大家都还愿意拿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建工厂,每年获得一些赔偿费。但农民毕竟是农民,附近的工厂招收很少的人,大多数人只靠那些补偿费和种地维持生计。近年来,物价飞速高涨,当地居民生活也越来越紧张。过年回家的时候,听村里人说,又有人要来开发了,搞房地产的,造福村民,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村干部天天在广播里宣传,建设新农村,过小康生活,造福子孙后代。村民们天天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政府确实在高新农村建设,可就是没跟百姓商量,直接就来拆房了,有的说是政府把我们村给卖了,决不能拆房。总之,各种传言不断。而三月份,鸡王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5、项目就真的开始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建设新农村创造好环境,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大政方针,也是各级领导和老百姓期盼的好事,该项目得到了新郑市市委、市政府、孟庄镇党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至此,农民还有什么话可说,政府都支持建设新农村,似乎确实在为百姓谋福利。其实,我们在对村民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大多人并不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以及我国关于土地房屋拆迁的相关法律,在回答问卷调查的第4个问题“您知道我国关于土地拆迁的最高(相关)法律吗?”时,知道的人仅占8%,竟然有57%的人都选择不知道,当然这和村民们总体受教育水平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并没有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以及宣传工作,所以说

6、,房屋拆迁,进行新农村建设,是造福百姓还是开发商借此机会强占土地,大捞一笔,都有待考证,不是开发商说了算,也不是政府说了算的,也不是几个村民说了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相信自己听到的,甚至不能相信自己看到的,只能相信事实,把这一切的工作交给时间。2.农民对房屋拆迁的态度似乎农民并不怎么看好新农村建设,大多不愿意拆迁,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媒体报道了许多关于拆迁所产生的问题,村民们已经不再相信政府,不确定自己的村子能否真正建成新农村,另一方面就是村民们怕住进小区以后,生活费用会增加,而土地又没了,生活就没了保障。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安置不当,赔偿过低等。据调查,还有一些人打心里就

7、不愿意住小区,老人居多,他们祖祖辈辈扎根农村,突然把自己的村子给毁了,心有不甘。更有甚者,许多老人听说要扒房了,吓得病都出来了,还有几个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正如我大伯说,现在村民还有地可种,至少吃饭吃水不用交钱,将来一旦住进了小区,每年物业费都有好大一笔,吃饭吃水用电都得要钱,如果家里有人挣钱还可以说的过去,要是没了收入,就只有喝西北风了,况且农民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附近的工厂不愿意招收,即使招收,也加上那么多限制条件,将许多人卡在门外。我不得不佩服大伯的战略眼光,农民有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思想和消费水平都还没达到住进小区的水平,如果真的盖了几间楼房让他们住进去,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的。

8、这也让我想到刘老师所讲的,为什么土地不能私有化,为什么国外有那么多的贫民窟了。确实,农民是弱势群体,如果土地私有化,农民往往没有长远眼观,有时他们为了一时只需会把土地卖掉,在中国这个社会保障还不发达的国家,久而久之,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会成为贫民。从调查结果看,农民普遍持不愿意拆迁的态度。在回答问卷调查的第5个问题“对于现在拆迁的房屋,您持什么态度?”时,愿意拆迁的仅占10%,而不愿意拆迁的占了大多数,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图表 1 图1 村民对拆迁的态度调查情况我们看到选择不得不拆的人也占了一大部分,我在村子里边也听到一些人说,天塌了砸的是大家,又不是我一个人,再说也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拆了。中国农

9、民就是这样,当只有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哪怕损害的只有一点点,也不会善罢甘休,而当有超过几个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时,而且损害的程度很大,他们往往保持沉默。村民们还有多少能够真正相信政府,这真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图2是问卷调查第7题“您对当前的拆迁政策看法如何?”的调查结果,我想政府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图2 村民如何看待拆迁政策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拆迁政策考虑了百姓的利益,说明拆迁行为并不得人心,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政策是好的,就是实现方式错了,这部分人应该是视野开阔见识比较广的人。但是,在多数村民眼中,拆迁行为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甚至有些人就认为这是

10、官商勾结在欺压百姓。或许事实没有百姓想的那么黑暗,可无风不起浪,如果政府真的廉洁公正,做事公开透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相信,百姓是绝对不会说政府坏的。在面临即时或者紧急的情形时农民往往不惜以生命为要挟,这是他们最后的也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事实上这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真的是要失去生命,这往往是表达农民自己维护利益的决心,很多情形下是没有意识的自发冲动。除去这些“优势”,农民在拆迁中也表现出某种短视,他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利益,目标明确直白的只剩下“你得多给我多少钱”。被拆迁农民对未被拆迁农民的心态是嫉妒,认为他得到了更多钱,另外,他们还互相攀比和隐瞒。面对拆迁办的某些不公,他们往往是以“不法”

11、对抗“不法”。问卷调查12题“如果拆迁补偿发生纠纷,您倾向于采取哪种解决方式?”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接受相关部门调解诉诸法律上访暴力阻挠拆迁进程10%10%20%60%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在遇到纠纷时都不会采取正当渠道解决矛盾,村民往往容易冲动,正中开发商的圈套。3.房屋拆迁补偿与村民安置如何建立和完善房屋拆迁的补偿制度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被拆迁人的生存及生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国家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和保障程度,甚至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村的土地属于集体土地,目前国家关于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政策并不明确,百姓可以依据的有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

12、实施条例,法律强调个人房产神圣不可侵犯,房主不同意,拆迁人就不能实施拆迁,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人并不怎么看重农民的利益,无视法律的存在。首先就是赔偿问题,据了解我们村的赔偿标准是房子每平方米480元钱,土地没有钱,只是保证将来每人会得到50平米的房子。这些条件听起来还算合理,毕竟一家还能分到一套一二百平方的房子,虽然比起原来的房子是有点小,但是对城市里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村民就开始抱怨了,农村人就是农村人,住不惯小房子,要是嫌房子小,想多买几十平方,价格该如何定,到时候就不是商量的,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估计至少也得两千每平方,对此,政府和开发商迟迟不肯签订协议。另外,有的村赔偿的标准是

13、每平方米550元,而且原有的宅基地也赔钱,将来也分房,这当然农民会感到不公平,所以,抱怨声到处不断。安置村民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如果村民不能被很好的安置,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拆房的。起先,政府说的是让村民出去租房子,每人给200元的过渡费,也相对合理。但问题也出现了,由于城市附近的房租比较贵,村民们只好在村附近的地方租房子。农村毕竟是农村,有一些习俗和封建迷信,房主大多不愿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孕妇住房,所以家有老人的村民强烈要求先把房子盖好,才答应拆迁。政府没办法,只好盖了一些简单的临时住房,专门给老人住。我们关于赔偿与安置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查,从第8题我们了解到,村里多数村民都在关注拆迁的问

14、题,他们从各方面了解到,拆迁以后,生活很不方便,补偿费也是很少的,他们真的害怕事情也降临在自己身上。 我们设计了第10题,,提醒了百姓为今后的生活做打算,这也是多数人没有考虑过的问题。经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和做小生意,拆迁必然导致生意中断,地也不能好好地种,即使将来住进了小区,农民必然得面对一些问题。由统计结果我们了解到,村民最希望社会保障,教育条件和就业率这些方面有所改善,其他方面不怎么关注,或者说关注的比较少。可见,农民的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真的有一天,村民说他们更注重娱乐文化生活,那么中国就真的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从第9题得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

15、出村民的态度,图3所示。图3 村民态度农民是弱势群体,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我们看到,在没有得到满意补偿的情况下,竟然有一大部分农民选择随大流,还有部分选择吃哑巴亏。在我采访过程中,一位叔叔说:“孩子,你不知道,现如今我们也没办法,一没本事,二没人,与政府作对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官官相护,打官司也是输。”听他的语气,充满了无可奈何,却只能打掉了牙往嘴里咽。我听我爸说,其实随大流和吃哑巴亏的人远不止这么多,估计全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这样,我听了感到无比惊讶,同时也感到无比气愤。农民为什么不能,不敢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种现象值得思考!4.拆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近年来,从网络、电视、报纸、杂

16、志等各种媒体,我们都可以看到,在房屋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从“强拆”到“最牛钉子户”,总之,拆迁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这个话题似乎永远都不会过时。有的说是政府以权谋私,有的说是百姓耍无赖,想多得一些赔偿金,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然,在我们村进行拆迁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在拆迁这件事上,政府和村民并没有达成协议,整个活动的进行并不透明。许多村民说他们拆迁是被骗的,村干部口头承诺说先拆的人得到的赔偿金多,于是就有一些人盲目地签了拆迁协议,但是到最后村长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已经拆了房子的人就整天闹事。另外,还有一些村民说,虽然没有出现强拆现象,但晚上村干部领着一帮人到家

17、里恐吓他们必须同意拆迁,否则就打人,一些人很害怕,就不得不签署协议了。这和媒体报道的顾黑打人事件真的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真是地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第二,出让地块的拆迁无法可依,房屋拆迁中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收受贿赂,侵害群众利益。一些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于拆迁人和开发商相互勾结,采用随意分户、变造文书等手段,骗取拆迁补偿费用,引发了诸多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听村民说,在领取赔偿费签协议的时候,发现协议上面只有村委会和开发商的印章,连有关政府的章都没有也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公正。第三,拆迁协议有效性差,关于今后入住公寓的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开发建设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将拆除的好地段、好位置用于建

18、设商品房。而将位置差、效益低的地段建造安置房、商品房和安置房形成强烈反差。将来的公寓是否有质量保证还是未知数,据我所知,8月19号,由于郑州连续下了两天的雨,在建的楼房已经有两栋出现了塌方,引起了村民的轰动。豆腐渣工程,将来住进去,能安心吗?所以,至今还有几十户没有同意拆迁,即我们所谓的“钉子户”,整个村子显得很不和谐。三、结论及思考总结为期近二十天的调研,在通过对郑州市鸡王村的走访后,我们认为当地土地稀少化趋势严重(特别是农耕地),人地矛盾尖锐,普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换取工商业的一时发展。房屋拆迁程序混乱、任性、不规范,土地的征收、拆迁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居住,农民意见很大。而且,并不是所有农

19、民都愿意住进公寓小区,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住进小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再要一份地建房而不是商品房。进公寓邻里关系就冷淡了,锄头、钉耙带进去也觉得别扭,种田也不方便,住着觉得不自在。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寓式小区与乡土社会传统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是不相适的。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法律、政策对底层被拆迁农民的关怀经基层人民政府及村级组织的阻隔,无法惠及其身。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也许一般人认为,在拆迁工作中只要坚持原则、坚持政策、按章办事,拆迁工作的矛盾就少,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问题恰恰就在于政策的规定和现实的矛盾。我们认为只有完善立法、柔性执法、依法行政,

20、规范政府行为,建立科学发展规划,转换思维,切实考虑农民利益,保护信赖利益、增加农民在房屋拆迁中的作用,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得以解决。按理说,对于被拆迁人来说,他们不管什么法律和政策,应该认识一个浅显的道理:生活只能因拆迁变得越来越好,不可能因拆迁变差。但现实是,越来越多农民不再相信政府,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只不过是开发商用以掠夺农民土地的幌子,对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现在处处讲和谐社会,处处讲人性化管理,处处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拆迁部门不满足被拆迁人的要求,就会产生矛盾,就会不和谐,就会有人上访、告状、阻挠施工,这又是哪一级政府都忌讳的,都尽量回避的,其结果就是拆迁难。因此,需要通过转变重城市、轻乡

21、村的观念,实现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并相对统一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政策,综合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规范拆迁行为,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四、建议 作为开发单位,在进行农村开发的时候,要尊重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尊重传统、尊重乡土文化。另外,要通过正常途径对土地进行购买使用,节约土地,为百姓建设质量可靠的房子,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违反法律。作为农民,一方面,他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时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不要用野蛮的暴力手段解决问题,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通过正当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他们要相信政府,毕竟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腐

22、败的人员是少数的,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邪恶就去怀疑整个世界,如果政府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开发商就会有机可乘,用金钱来诱惑某些官员。作为政府,任重而道远。首先,立法机关要完善立法,从法律法规上保障广大百姓的合法权利和约束相关行政人员在处理拆迁事务时的行为,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也使广大百姓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哪些权利是受法律保护;其次,坚持依法拆迁, 依法行政的方针, 在执法前相关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精神,执法时要根据法律的精神来执法,执法时不能只顾政府的利益和开发商的利益而侵犯广大百姓的基本利益,也不能以执法人员的个人喜好来执法;然后,要加强拆迁工作的监督力度,完善监督体系,加强过程监控,公开拆迁政

23、策、拆迁流程、拆迁纪律、公开拆迁政策、拆迁流程、拆迁纪律,使相关执行拆迁工作的人员合法地执行。最后,加强拆迁工作的宏观调控, 以强化管理为手段, 以补偿安置为工作重点, 适时调整拆迁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积极稳妥地解决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使拆迁工作能够顺利和谐地进行。房屋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应该努力,为构建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1.您的年龄段是?A.30岁以下 B.30 至55岁 C.55岁以上2.除了供自我居住的住宅外,您的家庭是否拥有其他房产?A. 有 B.没有3.您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A.种地 B. 固定工作 C.做些小生意 D.打工4.您知道

24、我国关于土地拆迁的最高(相关)法律吗?A.不知道 B.听说过,但不太了解 C.知道5.对于现在拆迁的房屋,您持什么态度?A.不愿拆迁 B.拆迁大势已趋,不得不迁C.愿意拆迁 D.无所谓6.您对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了解吗?A.非常了解 B .听说过 C.不了解7.您对当前的拆迁政策看法如何?A.政策是好的,但方式错了 B.充分考虑到了百姓的利益C.没有考虑到百姓的利益 D.官商勾结欺压百姓8.据您了解的拆迁户拆迁后情况如何?A.新环境导致生活不便,补偿不是很充裕 B.很好 ,拆迁进行顺利,补偿充裕 C.不好,拆迁后遇到种种问题 D.很差,拆迁后生活受迫9.若在房屋拆迁中没有得到满意的补偿,您会坚持不

25、拆迁吗?A.坚决不拆迁,抗争到底 B. 如果大多数人拆了,也就不坚持了 C.吃哑巴亏,在满足基本生活保障的情况下,不管补偿数额多少,马上拆迁10.若对您的房屋拆迁后,您希望当地政府在哪些方面改善?(至多三个选项)A.就业率 B.教育条件 C.医疗卫生条件 D.经济发展 E.生活环境 F.社会保障 G.交通道路 H.娱乐文化生活11.您是否清楚当地的住房拆迁补偿标准和相关安排方案?A清楚 B.不清楚12. 如果拆迁补偿发生纠纷,您倾向于采取哪种解决方式?A接受相关部门调解 B诉诸法律 C上访 D暴力阻挠拆迁进程 13.您对个别“钉子户”的看法是A完全是生活所迫,没办法 B政府部门安置及补偿不合理,未维护拆迁户的合法权益 C故意的,以使政府提供更好的改换条 14.您对拆迁过程中拆迁评估公司的评价是?A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为拆迁户考虑 B根据法律,公正办事 C工作方法较规范,但只为公司方便考虑 D使用不正当手段为自身谋利 15.请选择你认为出现强拆现象的原因A拆迁补偿过低 B同意拆迁并不代表民意 C有官员违法乱纪 D有群众蛮横不讲理 16.您认为拆迁过程中出现“越晚拆迁就得到更多的钱” 的现象的原因是A部分民众有后台 B拖延过久,动迁组失去耐心 C动迁组受舆论压力不敢强拆 D民众前仆后继的跟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