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5136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污水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污水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污水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污水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管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论3一、项目概况3二、编制依据、原则和研究范围3三、主要研究结论5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6一、项目背景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第三章 项目服务区概况及规划9一、项目服务区概况9二、给水现状及规划13三、排水现状及规划15第四章 服务范围和污水总量预测18一、项目编制范围18二、排水体制19三、服务区污水总量19第五章 工程方案设计23一、污水管网设计及建设规模23二、污水管道材料的选择29三、管道基础与管道接口31四、管道附属设施31第六章 安全生产32第七章 节能、节水与减排33一、节能33二、节水措施34三、减排34第八章 环境保护35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35二、工程

2、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5第九章 项目招标方案38一、招标项目及招标设备38二、招标的组织形式及招标的方式39第十章 管理机构和建设进度39一、项目实施与管理机构39二、工程项目实施进度41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2一、编制内容42二、编制依据42三、设备及材料价格43四、资金筹措及投资使用计划43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44第十三章 存在问题与建议45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县城污水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筹建单位:XX县国有资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工程建设地点:XX县城区,包括河西区、老城区及城东区。4、项目建设内容:XX县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总长度为5322

3、9米。5、服务范围:XX县城河西区及完善老城区、城东区截污管道所覆盖的范围,服务区域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6、总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6397.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5338.67万元,工程其他费用为574.34万元,基本预备费为473.0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0.95万元。7、建设期限:预计建设期为2年。二、编制依据、原则和研究范围1、编制依据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XX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072020)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XX省XX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XX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XX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主干管网工程初步设计泛华建设集团

4、有限公司湖北设计分公司 XX县建设局和XX县环保局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XX县城污水管网工程可研编制合同书2、编制原则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设备和管材,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管理方便。3、研究范围 XX县城污水收集管网设计方案论证及其可行性研究; 工程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4、采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

5、B50282-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141-90)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ECS122:200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2003)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GB/T18477-2001)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238-200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三、主要研究结论1、

6、工程建设规模为确保XX县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河西区需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45.16公里(含管道改造),同时完善老城区及城东区截污管道长8.07公里。2、项目建设总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39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86.0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95万元。3、综合效益分析本工程不仅能彻底解决XX县城大量的污水排放问题,还能改善本区域内水质资源,投资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并对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效益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可截流XX县城排入自然水体的污水,可有效地控制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将改善XX县城区的环境卫生。 社会效益XX县城污水管网工程的建设,可大大减少疫病

7、暴发或流行病的潜在危险,有利于提高城区的环境质量,将为居民提供健康上和环境上的益处。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都会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尽管污水治理工程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项目的实施将对XX县城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区内的商业、文教业及居住业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制约,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协调好,将给XX县城的经济带来巨大的益处。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一、项目背景XX县位于XX省东北部,东与弋阳、贵溪毗连,东北同乐平接壤,西南与南面和余干、余江交界,西北与波阳相邻。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150.75平方公里,下辖6镇10乡。随着XX县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机械制造、化工、建材

8、、纺织、食品、银金冶炼、塑胶加工等为主的支柱产业。XX县是农业大县、贡米之乡,珍珠、生猪等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县食品工业发展的龙头。陈营镇是XX县城所在地,城区西有珠溪河绕城北走,挟众水流入鄱江,滨溪河经城东向北流,注入珠溪河,皖赣铁路穿城而过。近年来XX县城建设如火如荼。随着河西区的崛起,XX县行政中心的西移,城区沿珠溪河一河两岸的格局初步形成。河东老城区以六O大道和万昌大道为南北主轴,东西向主轴的建安大街、建德大街、正大街已西延跨珠溪河与河西新区的万盛大道接通。位于万盛大道西侧的河西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带动了珠溪河以西地区的城市开发和建设。万泉东路和万泉西路一河两岸沿岸景观基本形成。珠溪河与滨

9、溪河是XX县城的主要排水受纳水体。城东区排水系统基本上采用了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尚未进行截污治理。河西区为城市新区,规划为雨污分流制,但受资金的制约,目前除思衍路、建业大街及万泉西路布设有雨污水管外,其他道路下只布设了雨水管。为保护水体,控制城市水体污染,推进绿色生态XX建设,2008年初XX省委省政府即提出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已建设XX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工程。XX县污水处理厂总规模3.0万吨/日,其中一期工程的处理规模1.5万吨/日。一期截污干管亦已同步配套实施完毕,主要沿珠溪河东岸及滨溪河两侧布置了截污管道,仅将老城区建明大街以北的现状排污口进行了截污,由现状的合

10、流制排水体制改造成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但目前XX县城仍有大部分区域尚待完善污水管网。老城区建明大街以南的污水尚未进行截污,仍就近直接排入珠溪河和滨溪河。城东区雨污合流水均就近自由散排至附近小沟渠,再经由皖赣铁路的下跨涵洞流入河东老城区滨溪河内。而城西区污水收集管网严重滞后于城市新区建设,使得该片区污水也未纳入污水处理厂,仍直接沿道路由东往西就近排入珠溪河。大量的生活污水就近排入珠溪河或滨溪河,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故必须进一步加大截污力度,减小对水体的污染。目前XX县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运行阶段,完善城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在一期截污主干管基础上进

11、一步细化干管及支管,提高污水收集率,也是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本项目污水管网的建设属于XX县城污水处理厂的配套工程。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城市排水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和处理城市污水的管网、泵站及污水处理厂,它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是保证人体健康、防治水污染的重要保障体系,是维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XX县城城市建设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的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没有得到相应的系统化、规模化的建设。长期以

12、来,由于老城区建明大街以南污水、城东区及河西区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使得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散发的阵阵恶臭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面貌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切实改善水体环境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城市排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污水收集、输送须与污水处理厂密切配合实施。目前,XX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而目前除老城区大部分的污水进行了收集外,河西区、城东区及老城区部分地区的污水仍未进行收集,直接排入珠溪河及滨溪河。污水管网的建设是收集污水,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加紧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迫在眉睫。故为尽快改善水体环境质

13、量状况,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2、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及投资环境目前,老城区建明大街以南及城东区污水尚未进行截污,而河西区现有道路下大都仅铺设了雨水管渠,没有铺设污水管。现状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渠内,最后流入珠溪河,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XX城区的污水管网的建设已远远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兴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将有助于完善XX县城区的基础设施,促进污水治理力度,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并有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改善投资环境,对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章 项目服务区概况及规划一、项目服务区概况1、地理位

14、置XX县位于XX省东北部,东与弋阳、贵溪毗连,东北同乐平接壤,西南与南面和余干、余江交界,西北与波阳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28301528545,东经11646481171510。县境略呈三角形,东西宽47公里,南北长43公里。国土总面积为1150.75平方公里。地表结构为: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县城陈营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东有雩紫峰,北有斋堂山为天然屏障,西有珠溪河绕城北走,挟众水流入鄱江,滨溪河经城东向北流,注入珠溪河,皖赣铁路穿城而过。XX古时是通往贵溪、上饶以及闽、浙的通衢。县城距南昌市111公里,距上饶市区90公里。2、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XX县地处乐安河下游,鄱阳湖东南,境内

15、地貌类型以岗地、丘陵为主,辅之于滨湖平原,属于丘陵地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阶梯状,东南部群山起伏,雄伟壮观,最高峰海拔685米,中部丘陵起伏,间夹小块平原,西北部与波阳毗邻,系滨湖地区,湖塘众多,地势较低,最低点海拔11.5米。 气候、气象1气温本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气候平和,四季分明,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4,极端最高气温为41.2,极端最低气温为-12.8。2光照与湿度年均日照时数为1803.5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08.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期达259天,年均相对湿度为82%。3 降水与蒸发年均

16、降水量为1808.0毫米,年均雨日为178.7天,年均蒸发量为1382.0毫米,占降水量的76%,降水大于蒸发,空气潮湿。4 风向与风速XX县属亚热带季风区,风向有季节性变化,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春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均大风1.7次。3、水文城区地势平缓,地下含水较丰富,主要为松散岩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表水系发育。城区内以珠溪河流为主,多年平均径流量13.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785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50.65米,最枯流量0.075立方米/秒。4、工程地质城区范围内,主要出露为第四系全新统和古元界板溪群。为前震旦系板溪群一段和二段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前震旦系板群

17、一段:淡黄、紫红、青灰色千枚状绢云板岩夹一薄层细粒硬砂岩、粉砂岩。 前震旦系板群二段:为一套青灰色、灰绿册中一巨厚状长石质硬砂岩,含砾粗砂岩,夹薄一中层粉砂岩及绿泥绢云千枚岩,凝灰质粉砂岩。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厚0.5-4米,主要分布于冲沟、坡脚和岗埠。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主要由砂壤土、粉细砂、砂砾石组成。砂壤土和细粉砂厚0.4-1米,分布在田坂及沿河一带和新老河床表部。 砂砾石层含少量粘粉粒、透水性强,厚0.5-4米,分布于新老河床下部。XX县城区地质构造稳定,区内未见大的断裂和破坏性构造存在,一般无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局部低丘岗地有小型冲沟发育,建构筑物应避开大、中、

18、型冲沟口,以免山洪冲刷。XX县属六度以下地震烈度区,一般建构筑物无需考虑防震、抗震措施。5、城市建设现状XX县城地处鄱阳湖河谷冲积平原地区,地势相对较平坦,城市建设受自然地形限制较少。尤其是近几年城市建设发展较快,随着河西区的崛起,XX县行政中心的西移,城区沿珠溪河一河两岸的格局初步形成。河东老城区以六O大道和万昌大道为南北主轴,东西向主轴的建安大街、建德大街、正大街已西延跨珠溪河与河西新区的万盛大道接通。万泉东路和万泉西路一河两岸沿岸景观基本形成。6、城市总体规划有关要点根据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XX县城市性质拟定为:滨湖地区珍珠之城、贡米之乡,以建材工业为龙头的生态环

19、境优美的工贸型园林城市。规划至2010年城区人口为9万人;至远期2020年人口为15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区用地规模为1495.22公顷,在XX县城区未来将形成“一河两岸三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河:珠溪河。两岸:珠溪河东岸、珠溪河西岸。三片区:城东区、老城区、河西区。 城东区:位于皖赣铁路以东,是以XX水泥厂为龙头的水泥建材工业区。结合水泥厂生产线的扩建,在水泥厂北部安排一定的水泥厂扩建用地,并配套布置与水泥厂生产具有资源共享优势的其他建材工业用地,如建筑材料生产厂等,形成以水泥生产为龙头的建材工业区。保留片区内现状南部生活居住用地,控制居住用地的建设。 老城区:位于皖赣铁路以西、珠溪河以

20、东,1960年开始建设的XX县城,是集行政、商业、文教、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区,该片区主要以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主,是未来城市次中心。规划以正大街为界,北部为以医疗、商贸为特色的城北生活居住功能区;南部为以教育、对外交通、仓储为特色的城南生活居住区。 河西区:位于珠溪河以西,为XX城市新区,是集行政、商贸、金融、生产、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区,该片区主要以行政中心的搬迁,带动新区的建设,是未来城市主中心。规划以万盛大道、建德大街、建安大街为界,形成四个特色功能组团:建德大街以南为河西居住区,是文化气息浓厚、商贸建筑集中、居住环境优雅的新型生活居住区,沿城市主干道安排文化中心、体

21、育中心、购物中心、大型商贸城、专业市场等大型城市公建设施,该区以新建为主;建德大街以北、万盛大道以东、建安大街以南为主中心区,围绕明珠广场安排行政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等城市公共建筑。万盛大道以东、建安大街以北为珠山居住小区,将XX师范用地改建为高校园区,建设现代化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南部居住用地以新建为主,北部以珠山乡镇区的整顿改造为主。二、给水现状及规划1、给水现状县城共有自来水厂2座,即县自来水公司水厂和XX水泥厂水厂 ,其中XX水泥厂水厂仅供应本厂生产及生活用水。水厂的取水口均位于大港桥水库。县自来水公司水厂位于六O路南端,1987年5月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0.5万吨/日。1993年

22、扩建建成日供水1.5万吨的供水设施。2005年再次扩建至3.5万吨/日供水规模。XX水泥厂水厂位于皖赣铁路以东的水泥厂生产区内,日供水能力为2万吨。XX县城水厂供水情况表水厂名称设计供水规模(万m3/d)最高日供水量(万m3/d)平均日供水量(万m3/d)用水人数(万人)人均最高日综合用水量(L/d人)县自来水公司水厂3.51.71.46.12277.78XX水泥厂水厂2.01.31.11.0合 计5.53.02.57.12421.352、给水规划(摘自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用水量预测采用人均综合指标法预测、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校正。1、近期:规划人口9万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

23、标取0.45万m3/万人日。该指标是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并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则近期县城最高日用水量为4万m3/日。近期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10.5km2,采用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0.4万m3/km2 d校正,算得近期日用水量为4.2万m3,故近期XX县城最高日用水量取4万m3/日。2、远期:规划人口15万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5万m3/万人日,算得远期日用水量为7.5万m3/日,远期城市建设用地为15.46km2,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5万m3/km2d,算得远期日用水量为7.7万m3。因此,远期最高日用水量取7.5万m3/日。 水源选择本规划将大港桥水库的功

24、能调整为以防洪、供应居民生活用水为主,兼有发电、养殖、灌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规划城市取水工程主要利用大港桥水库地表水。 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公建及市政用水、大部分工业企业给水设施布置形式采用统一给水系统,由县自来水公司统一供应。有自备水源的部分企业采用分质给水系统,工业企业内部工业用水采用循环给水系统,以利节约用水。 净水厂规划近期扩建现状水厂,规模为2万m3/日,占地1.4ha,加上XX水泥厂水厂2万m3/日,可满足近期县城用水需求,此二水厂均取用大港桥水库水。远期在河西区建明大街南侧新建第二水厂,占地2.1ha,规模为3万m3/日,取用大港桥水库和毛溪水库水,扩建XX水泥厂

25、水厂,规模为2.5 万m3/日,占地1.75ha,取用余源水库水。各水厂处理工艺采用常规处理方式。 给水管网规划管网布置以环状为主,边缘地区为树枝状,主干管主要布置在六O大道、万昌大道、万盛大道、姚西路、XX青大道、建业大街、建安大街、建德大街、正大街、建明大街等,次干道布置给水连通管,干管间距为500800m,连通管间距为8001000m,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干管管径为DN300DN600mm,连通管管径为DN150DN200mm。三、排水现状及规划1、排水现状 现状排水体制与排水系统老城区已大部分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老城区目前除万泉东路埋设了雨污水管道外,其它道路均采用的是雨污

26、合流管渠。排水管网以盖板渠和明渠为主,近年新建和改造道路铺设为钢筋混凝土管道。现状已沿珠溪河东岸及滨溪河两岸布设了截污管道。城东区与老城区之间有皖赣铁路横贯南北而过,主要建有XX水泥厂等工业企业及马塘、铁马等村庄。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雨污水均就近自由散排至附近小沟渠,再经由皖赣铁路的下跨涵洞流入河东老城区。河西区除思衍路、建业大街及万泉西路布设雨污水管,其他道路下均只布设雨水管。雨污水均就近排入珠溪河。2、污水处理厂及一期截污干管布置 污水处理厂XX县污水处理厂位于珠溪河下游、北外环线北侧的珠山乡彭家村。污水收集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就近排入珠溪下游。工程规模为:近期2010年为1.5万吨/日,

27、远期2020年为3.0万吨/日。现已实施了1.5万吨/日的一期工程,目前已投入使用。 一期截污干管根据XX县污水处理配套主干管网工程初步设计及XX县污水处理配套主干管网工程施工图设计,XX县一期截污干管主要实施有三条线路,即珠溪河东岸截污干管及滨溪河东西两岸线截污干管。珠溪河东岸截污干管:沿珠溪河东岸,从建明大街铺设了dn1200dn1300的截污干管由南向北接入XX县城污水处理厂。珠溪河东岸截污干管主要对建明大街以北珠溪河东岸沿河排污口进行了截污。滨溪河西岸截污干管:沿滨溪河西岸铺设了dn500dn1200的截污干管向北与珠溪河东岸截污干管汇集后,再向北接入XX县城污水处理厂。滨溪河西岸截污

28、干管主要对滨溪河西岸沿岸排污口进行了截污。滨溪河东岸截污干管:沿滨溪河东岸,从正大街铺设了dn1000dn1200的截污干管向北与珠溪河东岸截污干管汇集后,再向北接入XX县城污水处理厂。滨溪河东岸截污干管主要对正大街以北滨溪河东岸沿岸排污口进行了截污。3、排水规划(摘自XX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排水体制规划XX县城排水体制为:复合式排水体制。即老城区和城东区改造成截流式合流制;河西区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系统布局规划XX县城区属于小城市,由珠溪河分隔为一河两岸三大片区,且在小港村处已建橡胶坝,截污干管过河施工难度小。故规划根据XX县城的实际情况,确定在珠溪河下游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各区污水均

29、收集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老城区:规划本区域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规划区内现有排水管渠基本保持其现有走向,沿滨溪河两岸和珠溪河东岸设置截流式合流干管,由南往北截流至珠山桥汇合后,再沿珠溪河南岸珠源路截流式合流干管排至污水处理厂。其中滨溪河东岸干管还接入城东截流的污水。因六0大道目前正在改造,规划老城区建明大道以南区域的水往西接入珠溪河东岸截流式合流管道。城东区:规划本区域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由于本区与老城区之间有皖赣铁路分隔,且水泥厂将南北两片分割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区域。规划依照其地形地貌划以永固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排水分区。南区沿XX青大道设置dn500截污管,由南往北接至永固路处,跨铁路沿建德大

30、街往东接入滨溪河东岸截污干管。北区规划沿木杓路设置合流干管,跨皖赣铁路后接入老城区万隆大道合流干管,再接上珠源路截流式合流干管。目前木杓路西侧下跨皖赣铁路有一个dn1300的涵管,不能满足北区的排水要求,规划新增一根dn1300的涵管。远景发展用地污水系统方案:城东区有两块发展备用地,其一是椒源路以东至东外环线区域,该区域可按截流式合流制考虑,远景时沿东外环线沟渠截污,接入永固路截污管,或可沿XX青大道北段新增一根截污管。其二是水泥厂北部、金坎路至北外环线之间区域,远景时可考虑按雨污分流设计,污水经汇集后,经北外环线下跨穿皖赣铁路后,接XX青大道北段截污管往西北至污水处理厂。河西区:规划河西区

31、采用雨污分流制,现状已建成区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保留现有道路两侧埋设管道作为雨水管,另新增一根污水管道。本区域分为两个排水分区。建安大街以南区域分别沿建德大街、正大街、建明大街等东西向道路设置污水干管,往东接万泉西路现状的dn800截污主干管;建安大街以北区域沿建业大街布置dn600-dn1000截污主干管,与万泉西路截污主干管一起汇合后,沿珠溪河北岸河堤布置dn1000截污主干管,至港口坝下游穿珠溪河接至老城区珠源路污水主干管。现状建业大街和万泉西路下埋设的污水主干管管径大都偏大,规划考虑均为新建工程,仍加以保留,对万泉西路部分无法衔接的管段加以改造。远景发展用地污水系统方案:根据XX县城

32、城市总体规划,河西区为远景发展的主要方向,南部姚西路以西、建德大街以南为生活居住备用地,北部建业大街以北及姚西路以西为工业发展备用地,其中丰收工业园建设北部已突破总规范围,北延至建设大街。规划对丰收工业园已建区域部分,沿建设大街布置污水干管,至珠山桥北端接入珠溪河北岸污水主干管。姚西路以西区域因处于河西区排水分区的上游,将其污水量计入本规划区域内考虑。城市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要求。 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规划珠溪河下游,北外环线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4.5万m3/日,服务区域面积为11495.22公顷,服务人口为15万人。第四章

33、 服务范围和污水总量预测 一、项目编制范围根据XX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及XX县污水处理配套主干管网工程初步设计,XX县城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为XX县城城区,所以本研究报告内容是XX县城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污水管网工程,故按照XX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来确定其污水收集系统,结合考虑XX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建设时序及老城区已截污情况,根据水体环境保护的目标,城区污水管网需分期实施,逐步到位。故确定本报告编制范围为:XX县城河西区、城东区及老城区未截污区域,服务面积11.6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9.33万人。本研究通过对污水管网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该区域污水管网工程推荐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34、排水体制根据XX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确定老城区和城东区均改造为截污式合流制;河西区为雨污分流制。三、服务区污水总量污水量是根据给水量、自备水源量并考虑产污系数、截污系数而推算出来的。1、供水量预测污水量源于用水量,提出合理的、切合实际和有利发展的用水指标是确定用水量的基础。规划不宜硬性套用规范指标和其他城市用水指标,而应以调查研究为主,在分析城市现状用水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XX县城的发展需要,合理预测用水项目,并参照借鉴类似城市的经验,提出恰当的用水指标,提出城市的用水量预测。 规划用水指标预测供水的变化情况与经济宏观调控有关,同时也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有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节水技

35、术的推广,用水量并非直线上升的。从XX县城现状及供水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用水以生活用水为主,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较低;工业除水泥厂用水量较大外,其余企业耗水量均不大,仅占总用水量的13%(2010年数据)。但从近五年来看,年用水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XX县城将建成以建材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新兴工贸小城市。将突出建材、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和新材料产业的培育。考虑到XX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招商引资力度较大,工业门类较宽,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远期有必要为工业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用水指标宜适当放大。故参照发达国家的用水发展历程,预计在未来的1015

36、年间,XX县城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还将上升,远景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节水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将有所降低。综上分析,本可研预测相关用水指标取值如下表4-1所示。根据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结合XX县的实际发展情况,统筹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从确保生态安全水平出发,在进行污水管网计算时,充分考虑与远景发展的对接。规划用水指标预测表 表4-1年限指标2010年2020年最大日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升/人d)202250单位人口最大日综合用水指标(万m3/万人d)0.330.40单位用地最大日用水指标(万m3/km2d)0.360.40生活用水及公建

37、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7270未预见水量(%)-10 供水规模预测本规划分别按单位人口用水量法、建设用地用水量法及比例相关法进行预测。详见表4-25。规划采用加权平均法以确定XX县城的供水规模。即2020年为5.96万吨/日。A、单位人口用水量法表4-2年 限2020年人口(万人)15单位人口最大日综合用水指标(万m3/万人d)0.40用水量(万m3/d)6.00B、建设用地用水量法表4-3年 限2020年用地(km2)15单位建设用地最大日用水指标(万m3/km2d)0.40用水量(万m3/d)6.00C、比例相关法表4-4年 限2020年人口(万人)15最大日人均生活用水标准(升/人d)

38、250生活用水及公建用水/总用水(%)70未预见水(%)10用水量(万m3/d)5.892、有关参数的确定 产污系数给水(包括自备水源)使用后约有8090%的自来水变成了污水,产污系数为产生的污水量与给水量的比例,根据规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本可研采用85%。 截污系数由于污水收集管网遍及千家万户,污水管道需随着道路建设而逐步铺设,特别是目前已建成的区域,要把所有的污水都收集起来较为困难。因此规划远期XX县城区截污系数85%。 自备水率XX县城现状自备水源较多,目前自备水源约占总供水量的8%左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自备水源比例会逐步降低。因此规划自备水源率为远期5%,远景3

39、% 。 截流倍数截流倍数应根据旱流污水的水质、水量、排放水体的卫生要求、水文、气候、经济和排水区域大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一般采用15。根据XX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及XX省XX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和XX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主干管网工程初步设计,其中确定截流倍数均为1,故本次可研与其吻合,老城区及城东区截流管渠系统按截流倍数no=1.0计算。3、污水量预测根据上述供水量的预测及有关参数的选择,计算确定XX县城污水处理规模预测如下: 2020年污水处理规模为3.0万吨/日。详见表4-5。 污水量预测表 表4-5年限2020年规划供水量(万m3/d)5.96自备水源率(%)5自备水量(万m3/d)

40、0.30总用水量(万m3/d)6.26产污系数(%)85截污系数(%)85 旱季最大日污水量(万m3/d)4.52旱季平均日污水量(万m3/d)3.23污水处理规模(万m3/d)3.0本可研预测XX县城污水总量至2020年为3.0万吨/日。其中城西区污水量为1.24万吨/日,城东区为0.58万吨/日,老城区为1.18万吨/日。第五章 工程方案设计一、污水管网设计及建设规模 1、污水管网布置原则 根据XX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统一布置,分期建设。按照规划确定污水处理设施和管渠尺寸,并适当考虑城区远景发展的需要。 结合地形,科学合理布置污水管网。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

41、流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力求减少投资,经济高效。2、污水管网布置设计方案根据XX县城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及XX县污水处理配套主干管网工程初步设计,确定本次工程污水管网布置方案。完善老城区截污干管:沿珠溪河东岸,从马塘路设置dn1000dn1200的截污干管至建明大街接入珠溪河东岸现状dn1200的截污干管内。沿滨溪河东岸,从建明大街设置dn600dn1000的截污干管,至正大街处接入滨溪河东岸现状dn1000截污干管内。城东区截污干管:依照其地形地貌划以永固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排水分区。南区沿XX青大道设置dn300dn500截污管,由南往北接至永固路处,跨铁路沿建德大街设置dn600dn700截污管

42、,往东接入滨溪河东岸现状截污干管内。北区沿XX青大道设置dn400dn600截污管,往北接入珠溪河东岸现状截污干管内。河西区污水收集管网:保留现有道路两侧埋设管道作为雨水管,另新增一根污水管道。建安大街以南区域分别沿建德大街、正大街、建明大街等东西向道路设置污水干管,往东接万泉西路的dn800截污主干管内;建安大街以北区域沿建业大街布置dn600-dn1000截污主干管,与万泉西路截污主干管汇合后,沿珠溪河北岸河堤布置dn1000截污主干管,至港口坝下游采用钢管穿珠溪河接至老城区珠溪河东岸现状截污主干管内。3、管道污水量预测规划根据污水管网的布置,划分每段管长的汇水面积,对污水管沟进行逐段流量

43、计算。城市管道污水量预测按不同性质用地污水指标确定,公式如下: Q=qF式中:q不同性质用地污水指标(L/shm2); F污水管道汇流面积(hm2)。规划按照不同地块性质用地的用水指标和污水排放系数确定单位地块的污水指标;污水管道汇流面积根据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用地规划和污水管网布置,将地块污水排放面积划分至每段管段。 A、不同性质用地的污水指标的确定(1)单位用地生活污水指标根据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至2020年城区规划人口为15万人,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对应中小城市平均日用水定额为100170L/capd,结合XX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取130 L/capd,生活

44、污水排放系数取0.9,则确定XX县城平均日人均生活污水指标为:n=1300.9=117L/capd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居住规划确定的各区居住面积和人口数量,推算出各区的人口密度,则单位用地生活污水指标为:q1h=np/243600 L/shm2式中:n居住区生活污水定额 L/capd; P居住区人口密度 cap/hm2。各区单位用地生活污水指标详见下表。城区各区居住区污水指标计算表 序号分 区居住面积(hm2)居住人口(万人)人均生活污水指标(L/capd)污水指标(L/shm2)1城东区76.202.491170.4432老城区198.907.381170.5023河西区151.165.131

45、170.460(2)单位用地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污水指标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结合XX县城实际情况,取城区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的单位用地用水指标为0.6万m3/km2d,污水排放系数取0.90,则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的单位用地污水指标为:q2=0.60.9=0.54万m3/km2d则公共设施的单位用地污水指标换算成平均日平均时流量指标为:q2h=0.541001000/2436001.35=0.463 L/shm2由于采用的综合生活污水(含生活和公共设施水量)指标为平均值,而污水管道设计采用的是最大日最大时流量,应考虑生活污水的变化程度,规划计算中采用生活污水变化系数详见下表。 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 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总变化系数2.32.01.81.71.61.51.43、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本次规划采用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如下:Q=1/nAR2/3I1/2式中:n管壁粗糙系数,取0.014; A过水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度。污水管道均按不满流计算,设计参数均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污水管段的衔接采用管顶平接。分别详见河西区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老城区合流管道水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