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5245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教法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四年级的学生对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有些了解,但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更是知知甚少。除教学篇课文外,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

2、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1认识本组生字23个,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6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7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

3、意识。 8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一、长城 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教学本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 ,在

4、同学间交流。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颐和园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游览的景点画下来,然后说一说。作者游览过的景点都有哪些?接下来,可分小组学习,每组一个景点,再读课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景物特点。然后,分小组汇报。可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要引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在朗读中,可以通过探究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对句子的探究,不必讲得过多,还是以读为主,在读中具体感受,学生不明白,老师稍加指点。在小组汇报和探究重点语句的意思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课好词佳句比较多,除在课堂上朗读、欣赏外,课后可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课后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在班上交流;老师搜集的资料,要与学生共享。三、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

6、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可通过放课件导入。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通过读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它的特点。讨论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并谈谈体会。也可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 、语文园地五 1口语交际:保护文物。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习作: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

7、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在习作活动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我的发现:读一读 2 个例句和小林、小东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4日积月累:熟读并背诵 4 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交流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感受风景名胜的优美。 5宽带网: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

8、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教法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

9、,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一、古诗两首 重点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用上文的方法学习

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读古诗,读准读通。也可增加教师范读。 、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 导入后,可让学生说说: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师生共同梳理如下的学习流程与学习要求: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具体的诗句,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生一起“入诗境”。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不同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避免雷同重复。预设以下的几种方式: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

11、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当时诗人与孟浩然分别时的那一刻情形,体会友人间的依依不舍与李白的惆怅孤寂心情。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二、搭石 、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石头,在黑板前面摆成一条“石头路”。教师出示挂图:在一个山村里,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

12、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生谈自己发现的美。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导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几个句子,并从中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情感:

13、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会说些什么? 四、卡罗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 、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娜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五、给予是快乐的 、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探究文本内容,说说自己读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 、请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检查初读效果后,再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读后的体会。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