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5364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69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福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项目名称:福建省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申报单位: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地址:福州市金泉路38号邮政编码:350003项目单位分管领导:魏克良 叶敏联 系 人:何永金电 话:0591-87665728传 真:0591-87665730主持部门: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日期:2006年10月福建省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项目编号:200502092B主 任:陈 琳项目负责人:伊良周福建省闽咨投资咨询中心福建省工程咨询中心二六年十月编 制 人 员伊良周 高级工程师边财松 高级工程师张 颐 工 程 师特 邀 专 家何永金 省国土资源厅地

2、环处 教授级高工高志宏 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高级工程师王心宪 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郑蔚雯 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陈 欣 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工 程 师审核:陈时儆 高级经济师审定:林明洙 高级经济师目 录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11.2业主单位11.3工程背景11.4建设规模21.5投资概算61.6设计依据61.7设计范围71.8设计分工72现状与需求分析82.1项目的意义和建设必要性82.2现状分析102.3需求分析223总体设计293.1建设目标293.2建设内容293.3系统的总体结构29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393.5质量保证体系394建设方案414.1地质灾害综

3、合管理信息系统414.2区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系统504.3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604.4省国土资源厅数据中心634.5全省国土资源远程视频会商系统954.6安全系统1054.7标准化建设1085设备配置及安装1095.1主要软、硬件设备配置1095.2中心机房1185.3视频会议场所1186培训及维护1256.1应用培训1256.2系统维护机制与定员1257项目实施1277.1项目管理1277.2项目建设进度计划1277.3项目实施1308概算编制1328.1投资概算1328.2资金筹措1519项目招标方式15210项目效益分析153附件一 年运行费用测算附表一 自动雨量观测站设立地

4、点附表二 内网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器选型说明附表三 外网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器选型说明1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福建省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1.2 业主单位福建省国土资源厅1.3 工程背景福建省山地多,自然斜坡十分发育;削坡建房遍布全省,大量工程建设形成了许多高陡边坡;台风暴雨多,降雨量大,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逐渐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至2004年,全省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近4万处,因地质灾

5、害造成死亡391人,失踪32人,受伤68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亿元。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省危害最大且最难防范的灾种。近年来,我省围绕构筑“两基础、两网络、两系统”,提高全省防御地质灾害能力的总目标,逐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目前,全省85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划定地灾易发区、规划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民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掌握灾点动态,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并据此做出科学预报和采取避险防灾措施;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气象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对地质灾

6、害防范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为了加快构建有效的防灾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全面实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指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0664号文)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争取在2007年底前建立集成果数据共享、指挥视频会商、预报预警分析、防灾信息互联于一体的全省地质灾害信息和预警系统。1.4 建设规模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区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系统、开发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完善省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地质

7、环境与地质灾害信息库及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等。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对“福建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版为“福建省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配置85台应急调查定位设备,配置6台PDA设备,配置2台海事卫星电话,配置13台应急调查队伍定位示踪设备,配置1套应急监测设备,研发摄影测量三维滑坡应急监测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发布体系及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功能;完善相关数据的图、文一体化查询,完善各级用户权限,及提供多种信息发布方式等。(2)建立区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系统。通过系统自动导入相关数据,经过计算分析,自动生成并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等级图、表及文

8、字说明。本项目建设2处灾点专业监测站,用于模型校正;建设150个自动雨量观测站并配置设备,用于雨量数据获取。(3)建设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在INTERNET上为乡(镇)国土所提供地质灾害管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点信息、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地质灾害治理、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一点一卡表、政策法规等内容,提取乡(镇)和国土所报告的地质灾害信息等。(4)完善省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整合省厅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现有资源,并新增部分设备,为本次数据库建设提供软硬件设备配置。主要新增设备及系统软件如下:1)省厅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3台(内网2台、外

9、网1台)应用服务器 2台(内网1台、外网1台)数据交换服务器 2台(与省水利厅及省气象台数据共享各1台)数据采集服务器 1台(内网)视频服务器 1台(内网)磁带机 1台(内网)网络隐患扫描系统 1台(内网)防火墙 2台(与水利厅联网)网闸 1台(与水利厅联网)存储系统 1套(外网)邮件服务器 1台(外网)无线短信接收MODEM 1台(外网)ArcGIS8.3升级 1套ArcGIS9.0扩展模块 1个Veritas备份软件 1套ArcGIS Server 1套2)监测中心防火墙 1台商用微机 8台3)县级局安全电子印章82套开发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信息库,为地质灾害综合管

10、理信息系统提供支撑数据。大致分为两类数据库:背景数据库和专题信息库。背景数据库含六个子库:l 地理信息库l 地形地貌影像库l 地层构造库l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库l 岩土体参数库l 降雨量库专题信息库含五个子库:l 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库l 地质灾害监测与区域预报预警信息库l 地质灾害搬迁与工程治理库l 地质灾害易发区与危险性评估库l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库(5)全省国土资源远程视频会商系统远程视频会商系统覆盖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中心、9个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和85个县(区)国土资源局(全省84个县国土资源局+琅岐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局)。在省厅及9个设区市节点分别设置一套MCU,所有节点

11、均设置会议室视频会议终端。野外应急调查远程视频会商基于卫星通讯网络构建应急调查多媒体传输、远程会商。具体设备配置如下:1)省厅MCU 1台分体式会议终端 1台商用微机 2台2)监测中心分体式会议终端 1台3)设区市局MCU 9台分体式会议终端 9台4)县(区)局机顶盒式视频会议终端 85台5)野外应急调查视频系统应急调查站 1套中心接收站 1套1.5 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为2072.7万元。建设期18个月(2006.72007.12)。建设资金建议由省国土厅专项经费列支。1.6 设计依据(1)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数字办技术20037

12、号);(2)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预案的通知(闽政办200454号);(3)关于研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200582号);(4)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0664号);(5)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6)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7)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8)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及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基础资料。1.7 设计范围本报告为福建省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主要设计范围包括:(1

13、)现状与需求分析;(2)总体设计;(3)建设方案;(4)设备配置及安装;(5)培训及维护;(6)项目实施;(7)概算编制; (8)项目招标方式;(9)项目效益分析。1.8 设计分工(1)系统集成商职责分工根据项目招标(或合同)要求完成所承担的项目系统设计、施工及系统测试;完成合同规定的培训和系统维护、维修等工作。(2)设备供应商职责分工根据项目招标(或合同)要求完成所承担的设备及相关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完成合同规定的培训和系统维护、维修等工作。(3)业主职责分工负责对项目策划、筹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检查、组织验收及参与系统建设等工作,全面负责系统运行和系统正常维护工作。2 现状与需求分

14、析2.1 项目的意义和建设必要性我省地属中低山丘陵区,河谷与盆地错落相间,中山和低山约占全省面积的75%,丘陵占15%,平原仅占10%,自然斜坡十分发育。区内地质条件复杂,岩石风化强烈,降雨量大,台风暴雨多,具备发育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地质灾害死亡人数位列我省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前列,地质灾害是我省主要的灾害之一,给我省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我省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1)地质灾害种类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灾种在我省均有发生,其中前两种是常见的破坏性较大的类型,又以滑坡分布面最广。(2)地质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

15、发生,且分布面广,突发性强。(3)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在持续大暴雨期间,地质灾害发生的密度也特别大。(4)地质灾害产生范围比较广。我省9个设区市都有地质灾害,其中南平、三明、龙岩、宁德及泉州北部山区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区。多发生在房前屋后和公路、铁路的高陡边坡和斜坡弃土区。(5)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日益突出。不当的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6)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重、危害大。如2005年56月间,我省持续降雨,并多次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8010处,其中造成损失的重大地质灾害共1216处,死亡60人,失踪19人,伤25人,共

16、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85亿元。促使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但主要控制影响因素是地形条件、岩土体、地下水等地质条件,主要引发因素是强降雨和人为作用。要解决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既需要长期的建设规划和科学的发展战略作保证,也需要短期的预报预警。福建省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是省国土资源厅施行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地质灾害防治一、百、千、万工程”的第“一”个组成部分,项目建设旨在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各级各部门防灾信息的资源共享,地质灾害信息的及时捕捉、查询,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模型,提高我省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加强应急会商、评价、

17、指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项目的建设是着力提高我省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能力的一项有力措施,其不仅能起到防灾、救灾、减灾的作用,同时其有效的工作又将有力地支持和推进政府对地质环境管理的职能工作。该项目也是我省建设生态省、构建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2.2 现状分析2.2.1 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职责与工作成果(1)工作职责根据福建省处置地质灾害工作预案,处置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级别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县(市、

18、区)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省、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和预报预警系统;建立预报预警制度、值班制度、灾情和险情速报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组织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协调、指导地质灾害监测;组织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调、指导所辖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2)现阶段工作成果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果与资料将成为支撑本系统建设的数据源与信息源。已完成全省85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

19、,全省共查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9516处,受地质灾害威胁约27万人,受威胁财产约14.6亿元。已完成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初步建立县级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初步建立群测群防防灾网络,全省共布置5646个监测点。设立省、市、县三级防灾应急处置机构,编制完成省、市、县级应急处置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省级应急处置专家小组。会同省气象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针对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初步探索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式,为建立符合我省区域地质特点的地质灾害自动化预警判别模型打下基础。目前运用的预报预警方式主要是根据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大范围区域性预警划分,

20、为防灾减灾起到积极作用,但因受气象预报、雨量观测信息覆盖程度、地质环境背景监测信息等的限制,预报预警精细化和准确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立部分地质灾害点数据库。2.2.2 全省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化现状(1)全省广域网网络现状2004年,省国土资源厅建成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广域网,实现全省95个国土资源部门(省厅、9个设区市、85个县区)网络互联互通。全省国土资源网络系统是以省政务信息网作为我省国土资源广域网的主干网,省厅、设区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连接到主干网上,根据政务信息网的总体部署,省厅主干100M接入,设区市局10M接入,县区局2M接入。省厅和9个设区市局建有各自的局域网,全省国土资源网络

21、系统架构见图2-1。各个接入单位配置一台防火墙,省厅和9个设区市局配置CA代理服务器,通过统一的防问策略、端口设置及安全身份认证,构成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广域网的安全体系。图2-1 福建省国土资源广域网(2)省厅局域网网络现状省国土资源厅建有内外局域网,内外网主干千兆、桌面百兆,内外网物理隔离。内网直接与省政务信息网相联,外网与互联网十兆接入。省厅数据中心机房面积100平方米左右,按甲级机房标准配置,安装了精密空调1台、30KVA ups不间断电源1台、机房监控系统1套,备用空调1台等设备。省厅内、外网网络结构图分别见图2-2、图2-3。图2-2 省厅内网网络结构图图2-3 省厅外网网络结构图省厅

22、内网网络及数据库设备见表2-1,省厅外网网络及数据库设备见表2-2。表2-1 省厅内网网络及数据库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台)备 注1内网核心交换机华为6506R以太网交换机1支持网管功能2内网接入交换机华为S3050以太网交换机123内网接入交换机华为S3026E以太网交换机74内网接入交换机华为S5516以太网交换机15光纤交换机中兴 ZXE10-ES22131省政务信息网接入6防火墙天融信NGFW40001省政务信息网网站安全接入7DELL2400P3至强600MHz 512M内存(128X4)硬盘53.35G(8.4344.92)1文件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8DELL240

23、0P3至强600MHz 内存1536M(512X2256X2)硬盘42.85G(8.4434.1)1档案系统、SYSBASE数据库9DELL2500P3至强1130MHzX2 内存1024M(256X4)硬盘33.75G1测试服务器10DELL6650至强2.0G(1M)x2 内存4G 硬盘73Gx21ORACLE数据库11DELL6650至强2.0G(1M)x2 内存4G 硬盘73Gx21ARCGIS服务器、政务管理信息系统12DELL2650至强2.4G(512K)x2 内存1G 硬盘73Gx21IIS、WEB、信息服务系统、政务网站13DELL2650至强2.4G(512K)x2 内存1

24、G 硬盘73Gx21ARCIMS14DELL2650至强2.4G(512K)x2 内存1G 硬盘73Gx21主域控制器、主DNS、软件安装服务器、Dfs宿主15DELL2650至强2.4G(512K) 内存1G 硬盘73Gx21媒体服务器16DELL2650至强2.4G(512K) 内存1G 硬盘73Gx21额外域控制器、备份DNS,Exchange服务器17DELL2650至强2.4G(512K) 内存1G 硬盘73Gx21政策法规数据库管理系统,VSS服务器18DEll750至强2.8G(512K) 内存1G 硬盘146G1网管服务器19Nstor F4522F存储系统146G*42 Ra

25、id 51内网存储表2-2 省厅外网网络及数据库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台)备 注1外网核心交换机华为6503以太网交换机1支持网管功能2外网接入交换机华为S3050以太网交换机73外网接入交换机华为S3026E以太网交换机64防火墙天融信NGFW40001Internet网站安全接入5DEll750至强2.8G(512K) 内存1G 硬盘146G1网管服务器6IBM X346至强3.0G(2M)x2 内存2G 硬盘146G1应用服务器7IBM X346至强3.0G(2M) 内存2G 硬盘146G1数据库服务器8IBM X250P3至强700X2 内存1024M(128X8)硬盘

26、36G1数据库服务器(3)设区市、县局网络现状各设区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化建设因资金投入、信息化重视程度等不同,建设情况各不相同,9设区市局均已建成内部局域网,并基本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85个县局已有31个县建成内部局域网。目前设区市局初步达到国土资源部市级数据中心建设要求,可以起到本局网络运行及管理本地区(含所辖市县)的业务数据作用,县(区)局经过扩展后可建成本单位的局域网。设区市局网络及数据库设备情况见表2-3,县局网络设备情况见表2-4。表2-3 设区市局网络及数据库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台)备 注1防火墙NGFWARES1用于政务网接入使用2应用服务器Power

27、Edge28501用于用地报件审查系统3数据库服务器PowerEdge28501用于用地报件审查系统4CA安全认证服务器SecAgent 安全代理服务器1表2-4 县局网络及数据库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台)备注1县级防火墙NGFWARES-S1用于政务网接入使用2商用微机DELL OptiPlex 170L或联想启天M46001 (4)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信息化现状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办公场所不在省厅办公大楼中,总体网络、设备简单、陈旧。政务信息网未通过防火墙接入,已有内部局域网,在用户端计算机上加装双网线隔离卡,实现物理隔离。表2-5 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信息化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

28、型号、规格数量(台)备注1商用微机实达云志600082商用微机联想锋行A505323内网接入交换机锐捷网络12.2.3 国内外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与预警系统现状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以GIS技术支持的、以解决地质灾害信息处理相关技术问题的专题应用型信息系统,该系统从空间数据信息的有效获取、储存、查询和处理入手,提供灾情动态和实时环境评价、危险性区划等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成果,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2.2.3.1 国外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国外尤其发达国家将GIS应用与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最早是美国加利福尼亚Menlo Park地调局的于1986年应用GIS 技术对加利福尼亚地区进行了地质灾

29、害研究,使用了GIS的数据处理,数字绘图及数据管理等功能。1991年美国弗吉尼州亚地调局等用GIS对滑坡灾害进行空间预报。美国密苏里州的等用GIS分析滑坡位置。意大利等学者(1991年)将GIS技术与统计模型结合应用于滑坡灾害的评价。加拿大的学者(1993年)将GIS应用在滑坡灾害分区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新西兰学者(1991)将GIS技术与遥感技术(RS)结合并应用于山地灾害分析与环境评价。法国的学者(1992年)将遥感技术与GIS技术应用于滑坡灾害制图工作。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博士后等人(1996年)将GIS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DSS)结合,利用GIS(主要是地理资源分析支持系统GRASS 软件)

30、及工程数学模型建立了自然灾害及风险评估的决策支持系统并应用在科罗拉多州地区。应用GIS建立指标因素数据库,并建立基于GIS的多个控制变量的权重关系式。对泥石流、洪水、地面沉降、由风引起的火灾等灾种进行了灾害敏感性分析,脆弱性分析及风险评估,辅助政府部门作出决策。2.2.3.2 国内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开发国内开展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目前,尚无见到较成熟实用的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系统。国土资源部于1998年底展开新的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与评价的科学技术试验(示范)工作。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专项开发的试验研究。在三峡地区区建立地质灾害的评价分析提供信息采集

31、、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及编图等全过程的计算机处理软件工具系统。系统根据地质灾害信息在空间的分布特征,提供人机交互的综合分析处理和编图的计算机辅助处理功能,产生对区域规划、灾害防治、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有用信息。该系统主要建立的子系统有: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区域评价与危险区划系统、地质灾害变形评价预测及预警系统、崩滑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辅助设计系统、开发基于网络的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2.2.3.3 国内外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1)国际和区域计划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随着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DR)”计划的启动,包括滑坡在内的自然灾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

32、视。1995年,在“减灾十年”行动中期,联合国会员大会要求“国际减灾十年计划”秘书处分析全球及各国对包括滑坡在内的各类自然灾害的早期预警能力,提出开展相关的国际合作研究的建议与计划,进而促进、提高全球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和研究水平。1997年“国际减灾十年计划”专家工作组提交国家及局部地区灾害早期预警能力评述报告指出,有效的、不同层次的早期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不同层次的灾害危险性评价基础上,其中包括灾害敏感性、危险性和易损性分区评价等。只有这样,灾害早期预警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制定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滑坡灾害,专家报告指出,由于滑坡类型多样、发育条件复杂、诱

33、发因素变化多端,所以准确的滑坡预测预报非常困难。以目前的研究水平而言,从长、中、短三个时段进行滑坡预预测报可能较为现实。各种类型的滑坡灾害图,如滑坡分布图、易发性分区图、危险性分区图、风险性分区图等可预测灾害的长期发展趋势。对区域性的降雨滑坡,在深入、详细的前期研究和大量的资料积累基础上,建立滑坡、降雨统计关系,根据天气演变模式和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变化,可进行该类滑坡的中期和短期预报。专家组报告提醒:由于滑坡发育、分布和气象条件都具有很大的局部性特点,降雨滑坡预报判据应因地而异;深入的滑坡形成机理和活动过程研究,不仅有助于建立更加准确的滑坡、降雨统计关系,而且是建立滑坡、降雨理论关系模型的

34、基础。2000年,特别工作小组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将推动灾害早期预警为工作时间表上的首要任务,并将着重致力于协调全球的早期预警实践、促进和推广将早期预警作为减灾的主要的对策之一。1988年意大利Dolomities区域性降雨滑坡发生后,欧盟(EU)“环境与气候计划”中“气候与自然灾害”组资助了以该地为示范区的降雨滑坡预测预报研究项目。在该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后,欧盟在1999-2002年的第五个框架计划(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启动了“滑坡早期预警综合系统(LEWIS)”和“服务于当地终端用户的山区汇水盆地地区泥石流评价(DAMOCLES)”项目。目前在2002-2006年的

35、第六个框架计划(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中,继续资助一系列与“环境风险和灾害”有关的降雨滑坡害预测预报研究项目。香港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实施降雨滑坡气象预报的地区。1984年香港政府启动了滑坡预警系统。2003年6月,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启动了降雨型突发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3年开展了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预警系统建设。开展了滑坡灾害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和非线性特征分析和滑坡系统的自组织结构及其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开展了滑坡灾害时、空预测,研究滑坡灾害时、空预测的建模原则,典型地区滑坡灾害时、空预测,滑坡灾害预测对比分析评价及分区(不同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检验、优劣评价、灾害分区等)。

36、目前,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国土资源部门都正在开展降雨型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研究。2.2.4 全省国土资源部门现有系统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基础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如下:(1)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工作流定制平台)是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内容之一,该平台用于构建国土资源业务系统,目前已构建了用地报件审查系统及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政务管理系统,于2005年10月通过验收。主要功能包括:组织机构建模、业务数据建模、表单定制、流程定制、系统管理及查询等。(2)全省用地报件审查系统全省用地报件审查系统是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系

37、统(二期)建设内容之一,用于我省建设用地报件的审查工作,系统于2005年9月通过验收,主要功能包括:报件报送、报件审查、报件查询统计及其它辅助功能等。(3)福建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福建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一期)子项目之一,是一个面对省、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用户,集GIS、文档资料综合性管理系统。该系统于2005年11月通过验收。主要功能包括:地灾信息管理、地灾气象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实用工具、相关法规资料、地灾治理、统计报表及系统管理等。通过实际应用,发现存在以下不足:l 缺少及时信息通知功能l 未建立地质灾害自动化预警判别模型,地质灾害预报水平低l

38、基础数据与信息不全、标准不一l 缺少应急指挥时的实时视频传递、会商、应急指挥功能l 系统尚未延伸到乡(镇)国土所2.3 需求分析2.3.1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业务流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涉及: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制定;地质灾害险情、灾情速报;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村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其中地质灾害预警与应急指挥业务框架如下图所示。图2-4 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指挥业务框架具体业务流程如下:(1)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数据获取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后,

39、按照地质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地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单位个人,要及时把险情、灾情上报。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人数、威胁人数、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地质成因、发展趋势以及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2)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获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通过地质灾害监测的普及宣传,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监测的一种监测方法。通过当地政府组织群测群防,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数据通过县国土局网络人工输入。对于个别有典型科研意义的地质灾害点,部署专业仪器监测,获得更为精确和连续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为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科研等提供数据基础

40、。专业监测点监测数据通过网络自动导入。(3)地质灾害基础数据获取通过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和评价工作获得区域环境地质数据和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目前已经完成覆盖全省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85个县区的地质灾害点基础调查。通过调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获得如下数据信息:以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为基础的环境地质分区信息;以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规模、密度、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因素综合评价获得的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以潜在地质灾害的规模、密度和已发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进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等综合评价获得的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预测评价分区信息;突发性地质灾害、缓变性地质

41、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空间分布信息以及重点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信息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预案信息。(4)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省气象台定时提供全省各地每次降雨过程的天气预报资料,监测中心根据相关背景资料和天气预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预警对象做出空间预警和时间预警。以多元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资料为基础,主要包括各类地质灾害分布图、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预报预警判据区划图等基础信息,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2.3.2 系统建设需求针对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业务特点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设需求:(1)在地质灾害

42、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需求,如实现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实现网上采集、存储地质灾害预防及治理工作的信息资料,自动生成相关图件,提供地质灾害查询、发布、自动统计功能等;系统远期拟实现自动连接省级防灾预警飞机的图像信息等功能。(2)建立区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系统,通过判别模型实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并通过信息网络迅速传递。降雨量资料是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关键所在,其预报准确率直接取决于降雨量监测站点的分布密度。该项资料中部分可与气象及水利部门实现共享取得。但由于各专业部门设立雨量监测站点的目的不同,其布点也各有侧重,国土资源部门需重点

43、收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区的降雨量资料。故本项目需在部分山区乡(镇)布设一定数量的自动雨量观测站,以补充气象与水利部门在山区雨量站的不足。为完善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需建立灾点专业监测,以提供现场监测数据,通过专业监测及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模型,提高预报准确性。(3)建设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及时为乡(镇)国土所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使其在地质灾害预防及治理工作中能快速反应,并按照科学、规范的措施进行防灾与避让;对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也可在政务信息网络异常的情况下将该系统作为备份系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系统同时可向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4)为满足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

44、息系统及区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警预报系统的运行需求,需建设各类背景数据库及专业数据库,以作为信息系统的数据支撑。各类数据与信息应统一标准、统一规划,以满足国土资源信息化应用。对数据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存储于省国土资源数据中心。(5)为了便于对各种背景数据库及专业数据库的加工处理、存储,以及实时、准确的获取各种野外监测数据、GPS定位等信息,需建设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统一的技术路线支持下对所有地质灾害数据集中管理。(6)远程视频会商系统为适应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指挥会商和信息传递,需建设远程视频会商系统,通过摄像、照片、语音等方式迅速、直观地将险情、灾情现场、灾点损失、应急抢险信息、应急处置意见、防灾措施实施、救灾效果、应急专业监测信息等及时上传,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上级指挥意图等实时下达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