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5415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白杨执教人 备课时间 NO 教案白杨教案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

2、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

3、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

4、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

5、之情等。 二、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 介绍 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

6、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

7、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教后小记 签字人 签字时间 执教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