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矿详查地质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5738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矾矿详查地质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矾矿详查地质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矾矿详查地质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矾矿详查地质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矾矿详查地质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矾矿详查地质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矾矿详查地质报告.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详 查 地 质 报 告南昌金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9月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详 查 地 质 报 告报告提交单位:南昌金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单 位 法 人:报告提交日期:二九年九月报告编写单位: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项目负责人:范 敏编 写 人:肖光禄 刘守坚 范传壁赵君盼 杨雷 陈光华审 查 人:徐迪清总工程师:涂 烈大 队 长:余国林正文目录1 绪论11.1勘查目的和任务11.2矿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11.3以往工作概况41.4本次工作概况52区域地质73矿区地质83.1地层83.2构造123.3岩浆岩133.4围岩蚀变133.5赋矿层位及矿化特

2、征134矿体地质144.1矿体特征144.2矿石质量174.3矿体围岩和夹石244.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254.5矿区伴生矿产综合评价27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285.1工艺路线设计285.2试验方法295.3三废对环境影响的评价325.4结论33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46.1水文地质条件346.2工程地质416.3环境地质427勘查工作质量评述437.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437.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447.3地形测量、工程点测量及质量评述477.4地质测量及其质量评述497.5放射性物探工作及质量评述507.6综合图件编制517.7采样、加工、化验及质量评述528资源/储量估算548.1资源/储量估

3、算工业指标548.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548.3资源/储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548.4矿体圈定原则568.5资源/储量分类及块段划分原则578.6资源/储量估算结果588.7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599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609.1资源形势分析609.2矿床资源储量,加工技术性能及开采技术条件629.3矿山主要建设方案639.4技术经济评价及效益估算659.5综合分析评价6710结论6710.1矿区详查工作程度及成果6710.2存在问题及建议68附图目录1 1、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区域地质图 1:10万2 2、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地形地质及工程分布图 1:50003

4、 3、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地形地质及工程分布图 1:20004 4-1、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4线地质剖面图 1:10005 4-2、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3线地质剖面图 1:10006 4-3、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7线地质剖面图 1:10007 4-4、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11线地质剖面图 1:10008 4-5、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13线地质剖面图 1:10009 4-6、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15线地质剖面图 1:100010 4-7、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地质剖面图图例11 5-1、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V1、V0、V4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12 5-2、 武宁县大

5、源铺矿区钒矿V2、V3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13 6-1、大源铺矿区钒矿ZK0401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14 6-2、大源铺矿区钒矿ZK0301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15 6-3、大源铺矿区钒矿ZK0303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16 6-4、大源铺矿区钒矿ZK0701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17 6-5、大源铺矿区钒矿ZK0703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18 6-6、大源铺矿区钒矿ZK1100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19 6-7、大源铺矿区钒矿ZK1101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20 6-8、大源铺矿区钒矿ZK1103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21

6、6-9、大源铺矿区钒矿ZK1301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22 6-10、大源铺矿区钒矿ZK1500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23 6-11、大源铺矿区钒矿ZK1501钻孔综合柱状图 1:20024 7-1、 大源铺矿区钒矿TC2301工程素描图 1:10025 7-2、大源铺矿区钒矿TC1901工程素描图 1:10026 7-3、大源铺矿区钒矿TC1501工程素描图 1:10027 7-4、大源铺矿区钒矿TC1101工程素描图 1:10028 7-5、大源铺矿区钒矿TC0902工程素描图 1:10029 7-6、大源铺矿区钒矿TC0701工程素描图 1:10030 7-7、大源铺矿区钒矿T

7、C0501工程素描图 1:10031 7-8、大源铺矿区钒矿TC0301工程素描图 1:10032 7-9、大源铺矿区钒矿TC0001工程素描图 1:10033 7-10、大源铺矿区钒矿TC0401工程素描图 1:10034 7-11、大源铺矿区钒矿TC0801工程素描图 1:10035 7-12、大源铺矿区钒矿探槽素描图图例 36 8、大源铺矿区钒矿实测地质剖面图附表目录1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GPS工程测量一览表2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3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探槽取样及基本分析结果登记表4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钻孔取样及基本分析结果登记表5 内检分析监控结果表6 武宁县大

8、源铺矿区钒矿矿石体重测定结果表7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矿石物相分析结果表8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组合样分析结果表9 附表1-1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槽探单工程取样线矿体平均品位、矿体厚度计算表10 附表1-2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钻探单工程取样线矿体平均品位、矿体厚度计算表11 附表2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矿体(块段)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12 附表3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矿体(块段)资源/储量估算表13 附表4 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附件目录1、委托书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3、勘查许可证4、报告编写单位承诺书5、报告提交单位承诺书6、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7、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

9、矿1:10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详查地质报告摘要 详查工作区位于武宁县城285方向直距约25Km处,地理坐标:东径114483011450 00,北纬2917432918 30,面积3.37km2。矿区位于九岭隆褶带北缘的修水武宁复向斜北翼西端,区域上属大椿武宁复向斜中段。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双桥山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第三系武宁群。矿区地质构造较复杂,褶皱构造主要发育有岩山林岗山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F1滑脱构造,其次为层间小破碎带。岩浆活动弱。矿体主要产于下寒武统王音铺组一段、二段和三段的炭质泥岩和石煤中,矿体与围岩界限呈过渡关系,矿化与泥质,硅质,炭质,磷

10、质关系密切。矿体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一致。根据其产出的部位不同,自下而上可划分为V0、V1、V2、V3和V4等5个矿体。其中主矿体V1、V2、V3分布于8号25号勘探线间。矿石的自然类型可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钒矿石一种。矿床成因属潮坪泻湖相沉积石煤(或炭质页岩)型钒矿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复杂的矿床。全区共估算工业钒矿资源/储量(332333)矿石量971.03万吨,五氧化二钒77465吨,平均品位0.80%,其中332类型五氧化二钒36099吨,333类型五氧化二钒41366吨。332类型占全区资源/储量46.6%。低品位矿石(即贫矿石)资源/储量(332+333)矿石量

11、41.68万吨, 五氧化二钒2326吨,平均品位0.56%。经本次工作表明,矿床成矿规律明显,有很大的找矿远景。1 绪论南昌金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8年2月18日获得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钒多金属矿普查探矿权(证号:T36120080202001822)。2008年2月,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受南昌金坤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编制了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钒多金属矿普查设计书。2008年7月,根据矿区西部地段地表探槽见矿情况、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对原普查设计书进行了补充修改,重点对矿区西部(即8线至23线)开展详查工作。1.1勘查目的和任务目的:为武宁县大源铺钒矿的资源开发利用提

12、供资源/储量依据。任务: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槽探和钻探等勘查工作方法,基本查明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以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探求钒矿资源/储量,编制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矿区钒矿详查地质报告。1.2矿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详查工作区位于武宁县城285方向直距约25Km处,属江西省武宁县澧溪镇管辖。大源铺钒多金属矿普查区地理坐标:东经11448301145430,北纬291700291830,面积20.21km2,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探矿权有效期限为2008年2月18日至2009年 6月15日。证号:T361200802020

13、01822。表1-1 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地理坐标平面坐标XY111448302918303243773385785312114500029183032437903858096031145000291800324286738580966411454302918003242921385882545114543029170032410733858826861144830291700324100238578550面积20.21Km2大源铺矿区钒矿详查工作区位于普查区的西部,其地理坐标:东经11448301145000,北纬291745291830,面积3.37km2。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

14、-2。探矿权有效期限为2009年7月13日至2011年7月13日。证号:T36120090702032357。表1-2 详查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拐点编号地理坐标平面坐标(54坐标)11144830291830324377338578531211450002918303243790385809603114500029174532424053858097041144830291745324238838578540面积3.37Km2武吉高速公路从矿区12线东侧通过,有县乡级公路从工作区南部通过,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区内属低山丘陵地貌,植被发育,地势总体北部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405.6米,最低

15、约137米,最大相对高差在268.6米。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据武宁县气象局资料,全年平均气温为16.6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摄氏度(1971年7月31日),一般年均为37摄氏度至39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3.5摄氏度(1969年1月31日),大多数年份为零下5摄氏度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41.4天,无冰期为2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488.3毫米,最多年降雨量为2224.7毫米(1995年),最少年降雨量971.9毫米(1978年)。四季雨量分布不均,46月雨量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6%;其次是79月,占21%;13月占20%;1012月雨量最少

16、,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3%。年平均风速为2米/秒,四季平均风速变化不大,年盛行风向偏东。本区地处武宁北部偏远山区,地方工业欠发达,区域内水资源较丰富,区内以钒、钨、金、铀、石煤、石灰石、磷等为主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农业以水稻、茶叶种植为主,林业以杉、松、竹为主,地质勘查、矿山建设所需水、电、建材、劳力等均可就地解决。1.3以往工作概况(1)1958年至1964年,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进行过1:20万修水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1979年,赣西北地质队504分队在进行修水武宁两县1:20万石煤资源调查时,作了V2O5分析,发现了钒矿体,并作为石煤的共生矿产,估算了资源量,但限于当时的工作

17、重点为石煤资源调查,对钒矿资源未进行系统的工作。(3)1964年至1987年,先后有中南309队、华东608队4队、核工业265大队、267大队四进四出在本区域范围内进行过铀多金属的普查找矿。1964年至1965年原华东608队265大队在该区进行过1:5万1:1万铀多金属普查;1975年1976年核工业267大队所进行的1:1万1:5万铀多金属普查;且同期发现该区下寒武系王音铺组高炭质泥岩地层中,有很好的钒矿化。经对部分民采石煤点检块采样分析,V2O5含量达0.20%1.09%。(4)1995年1996年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区测队,对澧溪幅进行过1:5万区域地质测量,基本查明了区

18、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对区内的矿产调查也取得了一较好的找矿成果。1.4本次工作概况1.4.1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勘查费用根据设计书要求,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于2008年3月成立了大源铺钒矿项目组。工作自2008年3月开始开展普查工作,2008年7月,根据矿区西部地段地表探槽见矿情况、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对原普查设计书进行了补充修改,重点对矿区西部(即8线至23线)开展详查工作。2009年3月结束野外作业,之后转入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在详查期间,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1000地形测量、1:5千地质简测、 1:2千地质测量、槽探、钻探、工程测量等,采取了基

19、本分析样品和其它各类样品。对探槽工程和钻探岩芯进行了伽玛测量,开展了与详查工作相适应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3。表1-3 完成实物工作量及勘查费用结算表工 作 项 目单 位完成工作量单价(元)金额(万元)备 注1:1000地形测量Km21.50397625.96四等水准Km 202130.43E级控制网点1123032.53小计8.921:5000地质简测Km23.3747241.591:2000地质测量Km21.5198802.98小计4.57槽 探m313123.83545.9311条钻 探m1267.5852065.9111个小计111.84基本分析样

20、件13368010.69V2O5组合分析件115000.55V2O5、Pt、Pd光谱全分析样件192800.53岩矿芯测量点17677.01.24测井斜点83200.17物相分析件51600.08岩矿鉴定样件27800.22体重样件30500.15小计13.63槽探编录m218730.66钻探编录m1267.5881.01刻槽取样m1217.0334.02岩芯劈样m965.35100.97工程点测量个228151.79柱状图数字化cm63450.32设计书编写份1150001.50详查地质报告编写份1400004.00报告印刷份1100000.50小计14.77工地建筑6.27外业费用的5%计

21、人员费25.07外业费用的20%计管理费6.27外业费用的5%计合计191.34青苗赔偿19.80总计211.14本次工作勘查资金直接投入191.34万元。加上勘查过程中的青苗赔偿费19.80万元,大源铺矿区钒矿详查共投入勘查资金总计211.14万元。1.4.2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1)探获工业钒矿资源/储量(332333)矿石量971.03万吨,五氧化二钒77465吨,平均品位0.80%,其中332类型五氧化二钒36099吨,333类型五氧化二钒41366吨。332类型占全区工业钒矿资源/储量46.6%。(2)探获低品位矿石(即贫矿石)资源/储量(332+333)矿石量41.68万吨, 五氧化

22、二钒2326吨,平均品位0.56%。(3)基本查明了矿区钒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矿化特征;基本查明了区内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及矿石质量。提交了江西省武宁县大源铺钒矿详查地质报告,为本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储量依据。2区域地质大源铺钒矿位于九岭隆褶带北缘的修水武宁复向斜北翼西端。据澧溪幅五万分之一资料,区域上属大椿武宁复向斜中段,区内岩山林岗山向斜北翼西端(附图1)。区内地层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为一套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夹沉凝灰岩,构成褶皱基底。上部盖层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岩性为一套滨海相碎屑岩浅海相碳酸盐建造。含矿层为下寒武统王音铺组炭质泥岩夹炭质硅质岩。盆地内沉积了下第三系武

23、宁群红色砂砾岩,构成盆地内的上盖层。区域上近东西向的古市德安深断裂和渣津柘林大断裂为主干构造,长大于200km,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沿断裂硅化破碎发育,产状陡,控制着不同构造单元分布,表现为逆冲特性,并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活动。次为北东向断裂,一般以平移性质为主,该组构造长达数千米至20公里。渣津(修水)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喜山运动阶段,由西向东呈北东转向为北东东至近东西向展布。区域岩浆活动晋宁期侵入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呈基岩状复式岩体分布于九岭山区。燕山期以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幕阜山、九宫山及东港地区。3矿区地质3.1地层(1)中元古界双桥山群(pt2sh)分布本区北东角,由一

24、套滨浅海相变质碎屑岩组成,为本区基底层,与上伏震旦系地层呈滑脱断层接触。岩性为浅变质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变余粉砂岩。 (2)震旦系(Z)分布本区北部,呈北西西向贯穿全区,与下状双桥山群呈滑脱断层接触。地层分上、下统四个组。 A、下震旦统莲沱组(Z1L):呈浅黄色,灰色,黄绿色,岩性为中厚层状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地层产状20865。厚度大于127m。构成区内地形较高,陡壁悬崖较多的山峰。B、下震旦统南沱组(Z1n):为冰积岩,下部为灰黑色,灰黄色砂砾岩,中部为灰色,灰黑色泥岩,上部为灰黑色,灰黄色含砾泥岩,砾石含量210,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砂岩,板岩等,呈棱角状一次棱角状。地层产状198

25、46,厚度153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C、上震旦统陡山沱组(Z2d):以中薄层白云岩为主,分为四个岩性段,底部以含铁锰质白云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粉砂岩及含碳(硅)质泥岩,普遍含黄铁矿和钙锰质结核体或透镜体,呈顺层分布;下部为浅灰白色薄层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互层,夹粉砂质泥岩和炭质泥岩;中部为青灰色含硅泥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粉砂质泥岩,含较多黄铁矿团块,局部含铁锰质,上部为中薄层状泥(硅)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互层,夹含硅炭质泥岩。地层产状21738。厚度1488 m,与下伏南沱组呈整合接触。D、上震旦统皮园村组(Z2p):以硅质岩为主,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3个岩性段。下部为灰白色,灰黑色中

26、薄层状硅质岩或含炭硅质岩,夹硅质泥岩,岩石碎裂明显,白色石英脉发育,该类硅质岩,呈隐晶结构,块状构造,由硅质与炭质组成,中部区内表现为块状硅质岩或硅化破碎带,白色石英脉胶结构造角砾,与充填的大量网脉,岩石呈隐晶微晶结构,层状构造,由硅质与炭质泥质组成。上部为黑白相间的微细层理状硅质岩,夹泥质粉砂岩或炭质泥岩,顶部局部含黄铁矿结核,岩石碎裂明显,白色石英细脉发育,白色方解石脉较多。本组上部,地表常常赋存钒矿,但深部均未见工业矿。(3)寒武系()分布矿区中南部,为一套半封闭潮坪泻湖相炭质泥页岩建造。岩性主要由黑色薄层中厚层状炭质泥岩、炭质页岩、石煤层及少量的硅质页岩、白云岩组成。地层走向北西西,倾

27、向总体向南,倾角地表陡(局部倒转),向下部倾角变缓,与下伏震旦系呈构造接触,界线明显。地层分上、中、下统5个组。A、下寒武统王音铺组(1w)以黑色炭质泥(页)岩为主,夹石煤层,薄层状,条带状硅质岩,炭(泥)质白云岩透镜体。为含钒矿层,厚度80130m。据岩性、岩性组合特征、分四个岩性段。一段(1w1):俗称页岩段,以页理状炭质页岩为主,夹条带状硅质岩和石煤层,炭泥质白云岩透镜体,岩石中微细侵染状黄铁矿发育,有的密集呈微细层状,偶见硅质与铁锰质结核。地层产状20844,厚度受一次级滑脱带影响,厚薄不一,有时缺失,013m。炭质页岩和石煤层为含钒矿岩石,白云岩不含矿。二段(1w2):俗称含磷段,高

28、炭质泥岩,含碳硅质岩,以含小而多的磷结核与普遍含黄铁矿结核为特征,夹石煤与炭质白云岩透镜体。地层产状19457,厚度224m,是区内重要含钒矿段,炭质泥岩,石煤为含矿岩石,白云岩不含钒矿。三段(1w3):俗称含煤段,主要是炭质泥岩、含炭硅质岩与石煤层夹白云岩扁豆体,透镜体,含有少量的磷结核与黄铁矿结核。地层产状19550,厚度2480m。该段中部是区内主要含矿层,含矿岩石主要是石煤,其次是炭质泥质岩,含炭硅质岩,白云岩不含矿。上、下部亦含钒矿,但品位低,矿化不连续。四段(1w4):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硅质层或硅质条带,顶部常见12m中薄层状炭质泥岩与含炭硅质岩互层,俗称“排骨层”,以此为标志与上部

29、观音堂组分界。含钒矿,但矿化不连续,厚度412m。本组从上述层序表明,为水体向上变深的陆缘斜坡盆地相沉积,沉积物以悬浮搬运的泥质为主。但由于是在同一环境下的连续沉积,主要沉积物又是基本一致的,各段之间无明显的标志,都是渐变过渡关系,所以矿区内各段的划分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B、下寒武统观音堂组(1g):灰白、灰黑色含炭质泥(页)岩,含炭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灰岩与泥炭。地层产状19549,厚度120200m,与下伏王音铺组呈整合接触。C、中寒武统杨柳岗组(2y):下部为灰色块状微晶灰岩,泥质灰岩,粉砂质灰岩;上部为含炭粉砂岩,含炭泥(页)岩。地层产状19248,厚度183300m。与下伏观音堂组呈整

30、合接触。D、上寒武统华严寺组(3h):灰色,深灰色,浅紫红色灰岩,泥质灰岩条纹条带状灰岩。地层产状2056023036,厚度128.63m,与下伏杨柳岗组为整合接触。E、上寒武统下奥陶统西阳山组:(301x):灰色、灰黑色泥质灰岩,透镜状、廇状灰岩,粉砂质含炭页岩。地层产状1855019545,厚度大于200m,与下伏华严寺组呈整合接触。F、第四系(Q):冲积、坡积、残积物,为块石,碎屑、砂、泥质混合堆积。3.2构造3.2.1褶皱构造矿区为岩山林岗山开阔向斜的中段北翼,由震旦寒武系组成,地层倾向南,倾角3060,在震旦系皮园村组与寒武系王音铺组,沿走向呈舒缓波状,沿倾向,由浅入深,从倾角较陡的

31、紧密波状变为舒缓波状,同时由于受滑脱构造作用影响,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断层,以致有时造成部分地层缺失。3.2.2滑脱构造在垂向上,滑脱构造包括下伏系统、主滑脱带和滑动系统。下伏系统由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组成;主滑脱带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不整合面附近的薄弱带分布,有时因强烈滑失,宽度变窄,直至以面的形式与基底直接接触,而称为“主滑面”。滑动系统是在主滑脱带上进行整体滑移,变形样式独立于下伏系统的滑动层系,矿区分为三个滑动层系,由震旦系组成下部滑动层系,寒武系-奥陶系组成中部滑动层系,位于2个滑动层系间,为一次级滑脱带,主要产生在皮圆村组与王音铺组间,发育揉皱,破碎,地层缺失,中部为硅化破碎带,上,下部为

32、碎裂硅质岩,滑脱带宽数十米,多见挤压透镜体,挤压片理,后期石英脉充填,同时又多见构造角砾岩,断面擦痕及阶步,显示有多期次的不同性质构造作用特征。在各滑动层系内部,还可见到级别更低的滑脱带或面,如震旦系各组之间,以及寒武系内部均可见及。一系列断裂,均属含矿层形成之后产生,为表生淋积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3.2.3层间破碎带(1)王音铺组一段(1w1)与皮园村组顶部(Z2p)层间破碎带,实属中、下部滑动层系间次级滑脱带的一部份,由于1w1较薄,岩性软弱,易于破碎,故出现时有时无的现象。(2)王音铺组三段下部,中厚层炭质泥岩与泥质白云岩互层和中薄层炭质泥岩与薄层含炭硅质泥岩互层的层间破碎带。(3)王

33、音铺组四段(1w4)与三段(1w3)之间的层间破碎带。3.3岩浆岩矿区范围内未见岩浆岩。3.4围岩蚀变围岩蚀变在中、下滑动层系间及次级滑脱带,见强烈硅化,形成白色块状石英脉或硅化破碎带,强硅化硅质岩,硅化碎裂硅质岩,硅化石英呈网状充填。碳酸盐化,在白云岩层及其围岩或矿体,见方解石脉或侵染颗粒状方解石,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对成矿关系不明显。3.5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区内钒矿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王音铺组一、二、三段,矿化与泥质,硅质,炭质,磷质关系密切,受岩性组合特征控制。矿体呈层状,产状与地层一致。(1)厚层石煤夹薄层炭质泥(页)岩,无白云岩组合,对成矿有利,如ZK0301的1V、 2V矿体。(2)

34、厚层高炭质泥岩,顶底板都见白云岩组合,即由沉积碳酸盐岩结束到其开始的条件,是有利成矿的环境,如ZK0703的1V、 2V矿体。(3)厚层石煤夹炭(硅)质泥岩,顶底均见白云岩组合,对成矿有利,如 ZK1301、ZK1501的3V矿体。(4)石煤与炭质(硅)泥岩互层无白云岩组合,有利成矿。如ZK0401的1V矿体。(5)石煤与炭质泥(页)岩互层夹频繁多层或厚层炭泥质白云岩组合,对成矿不利。(6)炭质泥(页)岩夹多层或厚层炭泥质白云岩组合,对成不利。4矿体地质4.1矿体特征本区矿层为含钒炭质泥(页)岩及石煤层,根据其产出层位不同,自下而上可划分为V0、V1、V2、V3和V4等5个矿体。其中工业矿体(

35、即V1、V2、V3)3个,分布于8号25号勘探线间,矿体产于下寒武统王音铺组各岩性段,主矿体主要赋存于一段、二段和三段,矿体之间相互平行,未见交叉与分支。现将矿区内3个工业矿体特征分述如下。V1矿体:主要产于王音铺组下部一、二段,赋矿岩石为炭质泥(页)岩和石煤,矿体长1800m,沿倾向最大延伸278m,目前沿走向,倾向延伸均未控制,矿体厚度1.5m25.18m,平均12.90m,中深部变薄,厚度变化系数54.95%。矿体品位0.53%1.31%,平均品位0.80%,品位变化系数19.62%。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地层一致,总体走向SE105,倾向SW195,倾角平均59。沿走向与倾向随

36、地层变化而变化,均呈舒缓波状,地表浅部,局部倾角较陡(7072),呈驼背现象。矿体连接对比,主要依据一、二段,炭质泥(页)岩和石煤层矿石品位,但由于含矿层各段是连续沉积的过渡关系,钒矿又无独立矿物,成矿与水云母含量、泥质,炭质,硅质有关,故将相邻岩层的与主矿体连续达标的矿段连为一体,所以局部出现跨层现象;同时考虑滑脱构造的影响,对同一段不论位置,有达工业指标要求的矿段均连接为同一矿体。估算V2O5资源/储量(332+333)43443吨,占总量56.08%。V2矿体:主要产于王音铺组三段中、下部,赋矿岩石为炭质泥(页)岩和石煤。矿体空间位置,西自21号勘探线到东6号勘探线,长1400 m,沿倾

37、向延伸220m,目前向东沿走向、倾向延伸均未控制完。矿体厚度4.86m28.49m,平均11.06m,中深部变薄,厚度变化系数59.48%。矿体品位0.70%1.00%,平均品位0.79%,品位变化系数10.74%,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地层一致,与1V相距510 m,局部30 m,产状与其一致。矿体连接对比,主要依据王音铺组三段中、下部,炭质泥(页)岩和石煤层,其它与1V相同。估算V2O5资源/储量(332+333)25800吨,占总量33.31%。V3:主要产于王音铺组三段上部,赋矿岩石为炭质泥(页)岩和石煤,位于2V上部10 m,分布于216号勘探线间,长1400 m,沿倾向延伸19

38、5m,矿体厚度1.33m10.97m,平均6.72m,中深部变薄,厚度变化系数62.01%。矿体品位0.51%1.65%,平均品位0.81%,品位变化系数37.03%,产状和地层、1V、2V矿体一致。估算V2O5资源/储量(332+333)6644吨,占总量8.57%。低品位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状与主矿体一致,相互平行。矿体特征详见表4-1。单工程控制的工业小矿体5个,边界品位(低品位)小矿体13个,矿体特征详见表4-2。表4-1 武宁县大源铺钒矿小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号控矿工程长度(m)延倾向长(m)平均真厚度(m)平均品位产出层位赋矿岩石V0TC1501、TC1101、TC0902、T

39、C0501630455.850.68破碎带隠晶硅质岩V4ZK0301,TC00013001786.070.691w4炭质泥岩夹硅质岩 表4-2 武宁县大源铺钒矿单工程控制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单工程控制样品编号真厚度(m)水平厚度(m)品位%产出层位备注工业矿体TC0902401.391.610.731w3691.181.290.721w3TC0801H26-H283.524.390.74破碎带0VZK15011-65.666.750.721w34VZK1103461.261.740.761w2低品位矿体TC190163-664.644.930.641w10VTC110131-322.443.39

40、0.591w3590.540.800.61破碎带TC090236-373.513.540.591w3TC0501281.171.340.641w3TC0001451.361.530.531w3TC0401141.601.780.501w3TC0801H18-H201.071.720.54破碎带ZK0301311.311.970.571w3ZK0401231.161.720.541w3281.101.630.511w3ZK1501161.011.300.591w34.2矿石质量4.2.1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组份区内矿石的自然类型可分为氧化矿石(近地表310m深)和原生矿石(微风化及新鲜矿石)

41、。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钒矿石一种。按含钒矿石母岩岩性不同可分为四种矿石类型,即含钒隐晶硅质岩矿石(类)、含钒炭质泥(页)岩矿石(类),含钒炭(硅)泥岩矿石(类)和含钒石煤矿石(类)。(1)含钒隐晶硅质岩矿石(类)矿石呈灰白色,致密坚硬,呈隐晶微晶结构,碎裂结构,层状构造,石英脉状充填构造,主要矿物为硅质(石英)占90%98%,晶粒界线不清,泥质(水云母),粉末状炭质,白云母碎片,褐铁矿,次生方解石等少量。钒主要赋存于水云母中(如表4-3,TC1501-40,云母类矿物含钒占75%)。此类矿石主要分布于0V矿体中,V2O5含量偏低,一般在0.5%0.7%之间。(2)含钒炭质泥(页)岩矿石(类)矿石呈灰黑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主要矿物为泥质(由水云母为主的粘土矿物组成)占90%,水云母呈鳞片状,片径0.02mm,平行排列。炭质3%4%,呈微粒状,粒径小于0.01mm,分散分布,石英粉砂呈次园状,粒径0.010.03mm,分散于泥质中、白云母碎屑呈碎片状,片径0.020.05mm。钒主要赋存云母类矿物中(如TC1101-10,云母类矿物中占84%)。此类矿石V2O5含量偏低,一般在0.5%0.9%之间。(3)含钒炭(硅)泥岩矿石(类)矿石呈灰黑色,胶状结构,碎裂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