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描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8152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层描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地层描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地层描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地层描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地层描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层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层描述.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层描述沿途地层描述: 1. 火烘组: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见灰黄色薄层页岩夹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页岩单层厚约10-20cm。风化强烈,岩石风化后呈褐黄色沙土,具球形风化。与上覆地层榴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2. 榴江组: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硅质泥岩,灰质泥岩,粉砂岩,厚约2-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大小约505cm。与上覆地层五指山组呈平行整合接触关系 3. 五指山组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及泥灰岩。单层厚约5-25cm。局部见方解石脉充填于泥质条带状灰岩中,脉宽2-5cm。与上覆

2、地层睦化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4. 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20cm。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大量方解石充填其中,见方解石呈细脉状斜交层面产出,脉宽2-10cm。与上覆地层打屋坝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5. 打屋坝组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与下伏地层睦化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

3、处见- 6. 威宁组: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细晶白云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8cm。局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局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薄层灰褐色灰岩、泥灰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 中段;为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生物灰岩夹灰-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具逢合线构造。 上段;为灰色厚层泥晶生物灰岩夹薄层灰黑色泥灰岩。泥灰岩单层厚约10-30cm。局部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泥岩,泥岩单厚约5-30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脉宽大小不一多为2-5cm。 7. 南丹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块状泥晶灰岩。夹灰色

4、-深灰色薄层-中厚层泥灰岩,灰岩层间,局部见灰岩、泥灰岩夹灰褐色、灰黑色薄层泥岩,厚约2-5cm。灰岩中见大量方解石呈网脉状斜交层面产出,充填于节理裂隙中。岩体中见大量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出露,粗细不等,脉宽0.5-10cm。具铁质侵染现象。与威宁组为相变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8. 龙吟组:下段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泥灰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灰岩中见少量方解石脉呈网状产出。 上段:为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互层。局部夹少量灰 色,灰褐色薄层泥晶灰岩及泥灰岩,及灰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层厚约10-25cm。见

5、灰黑色薄层炭质泥岩,单厚约10-30cm。灰色薄层硅质岩,单厚约10-25cm。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9. 包磨山组: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局部夹灰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厚约10-20cm。与上覆地层梁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植被发育,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10. 梁山组:为灰白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局部石英砂岩层间夹灰黑色灰褐色,灰黄色,薄层炭质泥岩,单厚约30cm。局部砂岩层间夹灰白色,灰黄色,灰

6、褐色粘土岩 ,泥岩,灰黑色劣质煤线,单厚约10-30cm。夹薄层石英细砂岩总厚约5m。砂岩层间夹灰黄色,灰白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单厚约5m。与上覆地层栖霞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11. 栖霞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亮晶生物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灰岩,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产出,方解石呈脉状,顺层产出,脉宽2mm5cm。灰岩表面风化呈灰黑色有砂屑感。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植被发育,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12. 茅口组: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泥晶灰

7、岩,生物屑灰岩。局部见少量燧石结核顺层产出,。方解石呈团块状出露,具铁质侵染现象。 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厚约510cm。灰岩,岩层,中见方解石呈网脉状斜交层面产出,脉宽2mm5cm 。 见浅灰色中厚层中晶灰质白云岩,灰岩表面风化呈弱刀砍状。见砂粒灰岩。见蜓类,珊瑚类,腕足类化石碎片。夹肉红色粗晶灰质白云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泥质灰岩。 白云质灰岩表面风化呈灰黑色有砂屑感。燧石条带状灰岩。 灰色-深灰色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植被发育,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13. 峨眉山玄武岩:为灰褐色,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岩体中见杏仁、气孔状构造,气孔中充填绿泥石。局部

8、见鲕粒状玄武岩,灰紫色、灰褐色灰白色玄武质凝灰岩,宽约10m。岩体表面风化强烈、多成砾状、红土状 ,见铁染现象。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14. 龙潭组:为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夹多层灰黑色炭质泥岩及劣质煤线,单层厚约10-50cm。,见褐铁矿化,具铁染现象。局部见45层煤层。单厚0.53m。 15. 飞仙关组:下部为灰绿色薄层粉砂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见球状风化,具铁染现象。中部夹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厚约0.52m。上部为紫红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局部砂岩中夹灰褐色,灰黄色,粘土岩。 16

9、. 嘉陵江组: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夹薄层泥灰岩,具铁染现象。 17. 关岭组:为灰色,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灰质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褐色,灰黄色,灰白色,灰紫色泥岩,粘土岩。 18. 杨柳井组:灰色,灰白色灰质白云岩,夹角砾白云岩,灰褐色粘土岩。角砾状灰褐色,灰黄色粘土岩,砾径为2mm-2cm。 19. 茅台组紫红色,褐红色,角砾岩,灰褐色,灰黄色角砾状粘土岩。 因浮土,耕地掩盖,植被发育露头较差,具旁侧路线,地质点,初步推测为一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

10、砾成分为灰岩,泥岩,粉砂岩,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210,倾角较陡。断面,断层倾向200。见褐铁矿化,具铁染现象。烘烤现象,断面擦痕明显 周围岩体产状混乱,两盘地层产状不同。东南盘地层较缓,为20,西北盘地层较陡,为70。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现场实际情况、现象,初步推测为一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 因露头较差,根据旁侧路线,地质点,初步判断为一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 角砾磨圆度较差,为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径多为52cm-105cm。无胶结松散堆积, 角砾胶结紧密,为杂基胶结,钙质绞结,泥质胶结。硅质胶结。见方解石化,白云石化,硅化现象,褐铁矿化,铅锌矿

11、化。 石英脉 沿途出露地层为榴江组灰-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泥岩。局部见薄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大小约505cm。 北东盘为火烘组:为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页岩夹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见灰色薄层页岩夹深灰色灰岩透镜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为破碎。见泥质粉砂岩与硅质岩杂乱堆结。 南西盘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硅质泥岩互层。局部见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深灰色灰岩透镜体,大小约505cm。岩石较破碎与泥质粉砂岩、泥质页岩杂乱堆积,呈硅质胶结 点东为南丹组: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深灰色薄层泥灰岩,泥灰岩单层厚约15-20Cm。其下为灰色薄层-中厚层泥晶生物灰岩夹灰褐色薄

12、层粉砂质泥岩。灰岩中夹燧石条带,见少量方解石脉呈网状产出。 点西为打屋坝组:灰黑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岩单层厚约15-20cm。局部见深灰色泥晶灰岩透镜体。其下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页岩,具水平层里,风化后呈褐黄色。 右地层为灰黄,灰绿色色致密块状辉绿岩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呈NS展布 点处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265。两盘地层岩石破碎,产状较乱。角砾为灰岩次胶结状堆积。见大量方解石呈脉状充填于节理裂隙中,具褐铁矿化现象。 点处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具牵引揉皱现象。岩体破碎强烈,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195 ,倾向倾角不明。断层角砾多呈次棱角状产出,成份为粉砂岩,

13、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沿途描述: 沿途因浮土、植被、耕地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生物灰岩夹灰黑色泥灰岩。局部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泥岩,泥岩单厚约5-30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出露,脉宽多为10cm左右。 沿途因浮土、植被、耕地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及灰色-深灰色中厚层中晶白云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10cm。局部夹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沿途因浮土、植被、耕地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局部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泥

14、岩,泥岩单厚约5-30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脉宽大小不一多为2-5cm。 沿途因浮土、植被、耕地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威宁组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夹灰-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局部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泥岩,泥岩单厚约5-30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 沿途因浮土、植被、耕地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生物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及灰色-深灰色中厚层 细晶白云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8cm。局部夹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 1. 沿途为威宁组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细晶

15、白云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8cm。局部为灰色厚层泥晶生物灰岩夹薄层灰黑色泥灰岩。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脉宽大小不一多为2-5cm。灰岩中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具逢合线构造。 2. 沿途为打屋坝组灰黑色、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及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透镜体。 3. 沿途为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15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细脉状、团块状斜交层面产出。 4. 沿途为五指山组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单层厚约5

16、-25cm。局部为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夹灰黑色炭质泥岩、杂色粘土岩。 5. 沿途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硅质、钙质粉砂岩及粘土岩,单厚约2-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大小约505cm。 6. 沿途为火烘组: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见灰黄色薄层页岩夹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页岩单层厚约10-20cm。风化强烈,岩石风化后呈褐黄色沙土,具球形风化。 沿途因耕地及植被所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在土坎,耕地边见火烘组灰黑色、灰褐色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出露。 7. 沿途为磨山组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

17、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局部夹灰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厚约10-20cm。 沿途因植被、浮土、耕地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包磨山组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夹中厚层泥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局部夹灰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厚约10-20cm。 8. 沿途因植被、浮土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梁山组灰白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局部砂岩层间夹灰褐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炭质泥岩。 沿途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梁山组:灰白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局部为灰黄色,灰白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夹灰白色、灰黄色、灰褐色薄层粘土岩 、泥

18、岩及灰黑色劣质煤线,单厚约10-30cm。 9. 沿途为栖霞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产出,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产出,脉宽5cm。 沿途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栖霞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产出,局部灰岩中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产出,脉宽2-5cm。灰岩表面风有砂屑感。 10. 沿途因浮土及植被、耕地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茅口组: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夹生物屑灰岩。局部见少量燧石条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

19、薄层泥岩,单厚约5-10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网脉状斜交层面产出脉宽2mm-5cm 。产蜓类、珊瑚类、腕足类化石碎片。 点处为茅口组: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夹泥晶生物屑灰岩。其间见岩石中燧石呈条带状产出。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厚约5-10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网脉状斜交层面产出,脉宽2mm-5cm 。局部为灰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灰岩,灰岩表面风化呈弱刀砍状。产蜓类、珊瑚类、腕足类化石碎片。 11. 沿途因浮土、耕地及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峨眉山玄武岩:灰褐色、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夹鲕粒状玄武岩。局部为灰紫色、灰色等杂色凝灰岩。玄武岩中节理发育,表面风化强烈、风化后呈褐黄

20、色、紫红色粘土。 沿途为峨眉山玄武岩: 灰褐色,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岩体中见杏仁、气孔状构造,气孔中充填绿泥石。局部见鲕粒状玄武岩,灰紫色、灰褐色灰白色玄武质凝灰岩,宽约10m。岩体表面风化强烈,多风化呈灰黄色、褐红色砾状、沙状浮土,具铁染现象。 58, 点处为峨眉山玄武岩:深灰色,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岩体中见气孔状构造,气孔中充填绿泥石,层间夹灰白色、灰褐色等杂色凝灰岩。其下深灰色鲕粒状玄武岩,厚约15m。岩体表面风化强烈、节理发育,岩石风化后呈褐黄色沙土。 12. 沿途因浮土掩盖,植被发育,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龙潭组:灰褐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砂岩中夹多层灰黑色炭质泥岩及劣质煤线,

21、局部见粉砂岩泥岩夹灰白色粘土岩,粘土岩厚约20-25cm。见褐铁矿化现象。 龙潭组: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夹多层灰黑色炭质泥岩及劣质煤线,单层厚约10-50cm。局部见褐铁矿化,具铁染现象。其间见45层可采煤层,单厚0.53m。 沿途因浮土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龙潭组: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夹多层灰黑色炭质泥岩及劣质煤线,单层厚约10-50cm 。 沿途为龙潭组:灰褐色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单层厚约15-20Cm。其上为灰黄色厚层细砂岩。砂岩层间夹灰黑色炭质泥岩,及灰色-灰白色粘

22、土岩和劣质煤线,厚约10-15Cm。见褐红色铁质风化壳。局部见多层可采煤层,单厚0.5-1.5m不等。 13. 沿途为龙潭组:为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夹多层灰黑色炭质泥岩及劣质煤线,单层厚约10-50cm。,见褐铁矿化,具铁染现象。局部见45层煤层。单厚0.53m。 沿途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龙潭组: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夹多层灰黑色炭质泥岩及劣质煤线,单层厚约10-50cm。见褐铁矿化及铁染现象。 14, 沿途为龙潭组:灰褐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夹多层

23、灰黑色炭质泥岩,单层厚约10-15cm。局部 见灰黄色中厚层细砂岩夹灰白色粘土岩,粘土岩中见一劣质煤线。其间见2-3层可采煤层,厚约0.8-1.2m。 点处为龙潭组:灰褐色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灰黄色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单层厚约15-20Cm。其上为灰黄色厚层细砂岩,砂岩层间夹灰黑色炭质泥岩。见褐红色铁质风化壳及球状风化现象。 15. 沿途为关岭组:灰色,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岩层中夹灰黄色、灰白色薄层粘土岩,厚约2-10cm。 16. 沿途为飞仙关组:紫红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砂岩层间夹灰褐色、灰黄色粘土岩。局部见灰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灰岩,单层厚约10-20

24、cm。其间见灰绿色薄层粉砂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见球状风化,具铁染现象。 沿途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飞仙关组:灰绿色薄层粉砂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见球状风化,具铁染现象。局部见灰色薄层泥质灰岩,总厚约0.5-2m。及紫红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单层厚约2-10cm。 点处为飞仙关组:灰绿色薄层粉砂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见球状风化,具铁染现象。局部为灰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厚约0.5-2m。 沿途为飞仙关组:灰紫色薄层粉砂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见球状风化,具铁染现象。局部为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及灰緑色、灰褐色细砂岩,单厚约0.5-2m。 沿途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

25、见飞仙关组:灰绿色薄层粉砂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夹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厚约0.5-2m。局部为紫红色薄层-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夹灰褐色、灰黄色粘土岩。 17. 沿途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嘉陵江组: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局部见灰色薄层中厚层泥灰岩夹灰褐色、灰紫色粘土岩,具铁染现象。 点处为嘉陵江组: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局部见灰色薄层中厚层泥灰岩夹灰褐色、灰紫色粘土岩,具铁染现象。其间见灰黄色薄层-中厚层泥晶白云岩,层间夹灰紫色、褐红色粘土岩。 18. 沿途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嘉陵江组: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

26、夹灰色薄层泥灰岩互层,单层厚约10-25cm,局部为灰色薄-中厚层泥晶灰岩夹灰褐色、灰紫色粘土岩,具铁染现象。 20. 沿途为茅台组紫红色、褐红色砾岩及灰褐色、灰黄色砾状粘土岩。 21. .沿途为第四系:灰黄色,灰褐色角砾岩、砂岩及灰黄色粘土、粉砂质浮土。13, 沿途为辉绿岩:灰绿色、灰褐色、褐黄色玄武质凝灰岩。岩体风化强烈,风化后多呈灰黄色、灰褐色团块状、砾状、砂状浮土,砾块中见、鲕粒状、气孔状构造。局部风化后呈灰白色、灰褐色、紫红色沙质粘土。 沿途因浮土、植被掩盖,地层出露较差,零星见辉绿岩:灰绿色、灰褐色、褐黄色玄武质凝灰岩辉绿岩。岩体风化强烈,风化后多呈灰黄色、灰褐色团块状、砾状、砂状

27、浮土,砾块中见鲕粒状、气孔状构造。 14, 沿途为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白云岩透镜体,局部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10cm。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具缝合线构造。 断层描述: 1. 东盘为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cm。 西盘为睦化组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夹灰黑色中厚层泥灰岩。灰岩中见方解石呈团块状出露。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178,断层倾向88、倾角7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28、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2. 东盘为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大量方解石充填其中 。 西盘为威宁组灰色厚层块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点处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168,东盘地层较陡,西盘地层较缓。断面烘烤现象、擦痕明显。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缺失打屋坝组地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3. 东盘为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西盘为威宁组: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细晶白云质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不明,断层

29、走向230,断层倾角较陡,为60左右,倾向不明。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面见褐铁矿化现象。 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实际现象,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4. 东盘为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西盘为威宁组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 细晶白云质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不明,断层走向230,断层倾角较缓,倾向不明。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 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实际现象,初步推测为一平移断层。 5. 左盘为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右盘为

30、威宁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质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走向258,断层倾角较缓,倾向不明。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 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烘烤现象。 6. 东盘为五指山组灰色、深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状灰岩。 西盘为威宁组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薄层灰黑色泥灰岩。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 点处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175,东盘地层较陡,西盘地层较缓。断面烘烤现象、擦痕明显。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缺失打屋坝组、睦化组地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7. 东盘为包磨山组灰色、灰黑色中厚

31、层泥质灰岩。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cm。 西盘为包磨山组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10cm。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30,断层倾向、倾角不明。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8. 东盘为包磨山组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cm。 西盘为威宁组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含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5m,断层角砾成份为

32、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25,断层倾向、倾角不明。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9.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厚约2-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 西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薄层粉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硅质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绞结堆积。断层走向198,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10. 东盘地层为威宁组:灰色厚层块状泥质生物屑

33、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西盘地层为栖霞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晶含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绞结堆积。断层走向220,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象。缺失多个地层。 11. 东盘地层为五指山组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单层厚约5-25cm。 西盘地层为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0cm。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大量方解石充填。 点处岩体破碎

34、,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150,断层倾角较缓,倾向240。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 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实际情况,初步判断为一平移断层。 12. 东盘为栖霞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产出,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产出,脉宽5cm。灰岩表面风有砂屑感。 西盘为包磨山组: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30cm,其间见黄色薄层石英砂岩,单厚约10-20cm。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

35、、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杂基胶结堆积。断层走向215,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硅化现象。缺失梁山组地层 ,初步推断为一平移断层。 13. 东盘为为包磨山组: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20 cm。 西盘地层为威宁组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含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20,断层倾向不明,倾角。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点处 实际情况,据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

36、。断层破碎带宽约1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188,断层倾向98、倾角7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及方解石化现象。根据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14. 东盘地层为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灰岩中见团块产出。 西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走向198,断层倾角较缓,倾向不明。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硅质岩及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 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烘烤现象。断层性质不明。 15. 东盘地层为五指山组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

37、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 西盘地层为威宁组灰色厚层块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次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25,断层倾向、倾角不明。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缺失睦化组、打屋坝组地层。 根据旁侧路线,点处实际情况,推测为一正断层。 16. 东盘地层为包磨山组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cm。 西盘地层为威宁组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含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

38、,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20,断层倾向、倾角不明。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点处实际情况,据旁侧路线初步推测为一正断层。 17. 东盘地层为打屋坝组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西盘地层为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页岩,单层厚约5-10cm。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大量方解石充填其中。 点处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198。两盘地层岩石破碎,产状较乱。角砾为灰岩、砂岩次胶结状堆积。见大量方解石呈脉状充填于节理裂隙中,具褐铁矿

39、化现象。 东盘地层为打屋坝组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西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 点处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198,倾向东,倾角较缓为30。两盘地层岩石破碎,产状较乱。角砾成份为硅质岩、砂岩次胶结状堆积。见大量方解石呈脉状充填于节理裂隙中,缺失 多个地层,具褐铁矿化现象。根据周围地层实际情况,初步判断为一平移断层。 18.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 西盘地层为五指山组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 点处岩体破碎

40、。断层走向198,断层倾角较缓,倾向不明。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硅质岩及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次胶结杂乱堆积。 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烘烤现象。断层性质不明。根据周围地层实际情况,初步判断为一平移断层。 19. 东盘地层为五指山组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单层厚约10cm。 西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厚约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泥质灰岩、硅质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绞结堆积。断层走向138,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现

41、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20. 左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厚约2-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 右盘地层为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0cm。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大量方解石充填。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175,断层倾角较缓,倾向南西。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硅质岩、砂岩多呈次棱角状,次胶结状杂乱堆积。 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揉皱现象。缺失地层五指山组。 根据周围地层实际情况,初步判断为一平移断层。 21. 东盘地层为威宁组灰色中-厚

42、层块状泥晶含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 西盘地层包磨山组灰色、灰黑色中厚层泥质灰岩。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15cm。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155,断层倾向、倾角不明。两盘地层产状混乱,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一平移断层。 22. 东盘地层为栖霞组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灰岩层间夹灰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2-10cm。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产出,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产出,脉宽5cm。 西盘地层为威宁组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

43、岩夹薄层灰黑色泥灰岩。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 点处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255,东盘地层较陡,西盘地层较缓。断面烘烤现象、擦痕明显。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缺失梁山组、包磨山组地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23. 点东为睦化组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cm。 点西、点南为五指山组灰色、深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状灰岩。 点北为榴江组:灰黑色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薄层粉砂岩。 点处地层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周围见大量碎裂岩、碎屑岩出露。断层破碎带较宽,断层角

44、砾成分为灰岩,泥岩,粉砂岩,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杂乱堆积。断层走向为南西、及南东向两条相交,南东向为次生断层。断层周围岩体产状混乱。东南盘地层较缓,为20,西北盘地层较陡,为70。岩层具有牵引揉皱现象。 根据周围地层,现场实际现象,初步推测南西向为平移断层,北西向为正断层。 24. 东盘地层为火烘组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西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及粘土岩,单厚约8-10cm。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硅质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胶结堆积。断层走向178,断层倾向、倾角不清。断面擦痕明显,见褐

45、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平移断层。.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及粘土岩,单厚约8-10cm。 西盘地层为火烘组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硅质岩、粉砂岩。多呈次棱角状,钙质胶结。断层走向188,断层倾向东,倾角较陡为60。断面擦痕明显,见方解石、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25.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 西盘地层为威宁组灰色厚层块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团块状产出

46、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走向205,断层倾角较缓,倾向不明。断层角砾成分为灰岩、硅质岩及泥岩,多呈次棱角状,次胶结杂乱堆积。 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烘烤现象。断层性质不明。 26. 北盘地层为威宁组灰色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中厚层灰黑色泥灰岩。 点处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见大量方解石呈团块状充填。断层破碎带宽约10m,断层角砾成份为灰岩,多呈次棱角状,无胶结松散堆积。断层走向255,断层倾向345、倾角50。断面擦痕明显,见褐铁矿化及方解石化现象。缺失多个地层。根据实际情况, 初步推测为正断层。 西盘地层为打屋坝组灰褐色、灰黄色薄层 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中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点处破碎带宽约5m,断层走向228。两盘地层岩石破碎,产状较乱。角砾为灰岩、砂岩次胶结状堆积。见大量方解石呈脉状充填于节理裂隙中,具褐铁矿化现象。 27. 东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厚约2-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 西盘地层为榴江组:灰黑色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薄层粉砂岩。 点处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角砾成份为硅质岩、粉砂岩。硅质胶结较紧密。断层走向118,断层倾向208倾角48。两盘地层具有牵引揉皱烘烤现象,见褐铁矿化现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