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5757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单位: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制单位:XX理工大学1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灾害之一,也是全社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质灾害危害性的日益显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煤公司”),前身为XX市XX煤矿,隶属于XX市地方国营重点煤矿。矿区地处XX市东部,井田面积约28.9km2,沟壑纵横,自然地质环境较差,加之人类采煤活动影响,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

2、生。特别是近几年来,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尤为严重,造成了土地塌陷、房屋裂缝等危害,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较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改善XX矿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定,保证东煤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XX市国土资源局并国土资字2004165号文件“关于建立XX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库的通知”精神,受东煤公司委托,XX理工大学承担了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的工作。1.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1.2.1地理位置及交通东煤公司位于XX市东部近郊,属XX市杏花岭区杨家峪乡管辖,距XX市市区仅6km,与城区紧紧相连。地理坐标:

3、东经11234561124007北纬374937375445。矿区范围北起中涧河,南至马庄,南北走向长约10km,东西宽约2.9km,井田面积约28.9km2。区内交通较为方便。XX至寿阳公路由西向东横穿井田,XX过境公路呈南北向穿越,井田西3km处为连贯山西南北的同蒲铁路,东煤公司运煤铁路专用线与其相接,市内9路公共汽车可由XX火车站直达本矿,乡镇之间多为砂石路连接,村与村多为土路连通(见图1)。1.2.2自然条件1.2.2.1地形地貌本区位于XX盆地东北端,系太行山支脉,区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海拔1100m左右,西部最低海拔860m左右。相对高差230m。井田位于山地和盆地之间的山前地

4、带,东部为剥蚀侵蚀地貌,为山势和缓的侵蚀中低山,海拔920-1100m,相对高差100-180m。井田东部沟谷深切,地形比较复杂。山梁多黄土覆盖,沟两侧基岩裸露;井田西部处于山地和平原之间,为黄土地貌和堆积地貌,以黄土堆积物为主,地表向盆地倾斜,海拔870-1000m,相对高差50-130m,局部沟内有少量基岩裸露。1.2.2.2气候本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西北风;夏季多雨,气温高,极端气温达39.5,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8%;秋季气温适中;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2.7-6.7,极端最低气温-27.5。年平均风速1.6-2.4m/s,最大风速25m/s,3-5月平均风速最

5、大,可达到3.0m/s以上,1-9月最小为2.0m/s左右;风向年、季、月分布均较紊乱,总的趋势是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秋季和春季又转为偏北风。1.2.2.3水文本区河流属汾河水系。主要支流北沙河系市区东部偏北山区(东煤公司矿区)的一条季节性河流,自东而西穿过境内,在胜利桥南侧排入汾河。河床宽10m左右。平时主要受纳矿区排洪沟排出的矿井水、XX电厂的生产废水和附近村庄的生活废水。 1.2.3地质概况矿区处于XX倾伏背斜西翼,由老到新依次出露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XX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在各时代地层之上,堆积新生界第三系

6、保德组,第四系离石组、马兰组及全新统冲洪积层。地层总体走向为北北西方向,向南西西倾伏于XX盆地,局部受构造影响,走向接近南北或转至西北方向。倾角5-15,局部大于30。矿区构造以近东西向的断裂为主,将矿区横切成8大条块和若干中小条块,褶皱居于次要地位,仅在被分隔的条块内,以短轴形式出现。1.2.4水文地质该区域地下水系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和煤系地层裂隙水。由于已探明的地下水源大多开发利用,开采量大于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区域性下降漏斗,地下水位深度达-200m以下。煤矿奥陶系石灰岩突水和煤系地层裂隙水在井下集中后由提升泵通过矿井斜道排出地面。东煤公司经多年对奥灰水进行排水监测,水

7、质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目前,东煤公司计划将这部分水净化处理后用于生活用水,并作为工业用水供XX电厂使用。1.3企业概况XX煤矿成立于1949年,是由柳树渠、观家峪和银山三个矿井合并而成的地方国营统配煤矿,1998年改为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为XX市国有地方重点煤矿。自1978年至1998年,东煤公司煤炭产量为1857.2万吨,上交利税10577.16万元。 开拓方式为斜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对角式通风。分两个水平,上下山开采。可采煤层七层,主采煤层为15号煤。其余为薄煤层,多为局部开采。对宝煤层采用单一长壁式开采,打眼放炮落煤,人工装煤,全面冒落法管理顶板。15号煤层采用倾斜分层人工假顶长壁式

8、采煤法,机械和放炮落煤,人工假顶全面冒落法管理顶板。掘进采用钻爆法。截止2001年底,保有储量2.48亿吨,其中可供炼焦用煤0.77亿吨,非炼焦用煤1.71亿吨。经20世纪80年代改扩建工程后,矿井设计能力由原来的45万吨年增至150万吨年,2003年实际生产能力为124万吨。建矿50多年来,产煤量在不断增长,煤矸石量也随之增长,截止2003年煤矸石的排放量已达160余万吨。另外,东煤公司自备有一个热电厂,安装有三台B8WB-75/3.82M型蒸汽锅炉,年排放粉煤灰量约7万吨年,至今已排放粉煤灰约70余万吨。1.4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4.1项目提出的原由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人类生

9、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衡量当地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煤活动造成了区内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据初步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区受采矿影响而发生地裂缝、地面塌陷多处,破坏土地2815亩之多;采空区上方建筑物不同程度遭到破坏,累计5个行政村的552户居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受采煤影响,发生山体滑坡4处、崩塌1处。另外,由于煤矸石的大量堆放,潜伏着泥石流随时发生的危险。提高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是当今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

10、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缓解工农业用地的紧张矛盾,改善生存环境,确保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同时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和综合整治工作的新经验、新机制,在XX市国土资源局的关怀和指导下,由东煤公司实施本项目。1.4.2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和综合整治是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煤业是项目区主要产业,采煤塌陷地是项目区存在的普遍现象。但是,由于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煤炭的开采,煤炭资源日趋减少,效益逐日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由采煤引起的地质灾害和造成的土地破坏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并对其实施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2)实施

11、地质灾害防治和综合整治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需要东煤公司矿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植被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大规模开采,造成地表水土大面积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生长能力降低。由于植被减少,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分和净化空气等能力大大减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3)实施本项目直接关系到省城的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由于XX矿区紧邻XX市城区,区内生态环境受到地质灾害的严重影响,致

12、使水土流失加剧,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因此实施本项目可以直接给省城XX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实施本项目是改善工农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矿区位于山前丘陵区地带,黄土覆盖范围广,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除了靠矿区打工外,主要来自于农村大田作物经济收入。由于地表受采煤挖损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土地破坏日益严重,可耕面积日趋减少,农作物产量明显下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导致区域内社会不安定因素逐年递增。因此,实施该项目一方面可以缓解土地减少的

13、矛盾,为农民重新开拓生产和生活门路,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是保证区域内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造福工程。2地质灾害现状及分区2.1地质灾害现状2.1.1地面塌陷矿区形成的地面塌陷灾害比较普遍,其空间分布范围及展布方向与煤矿开采状况密切相关,主要受采空区范围、采煤巷道方位及上覆岩(土)体的工程特性所控制。据野外调查,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黄土覆盖区。地面塌陷的形状和规模与黄土层的厚度、基岩裂缝深度以及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活动有关。单一塌陷在空间上为陷落漏斗,平面截面为椭圆形,长轴方向一般与基岩裂隙一致;密集塌陷多呈串珠状沿基岩裂隙发育。区内地面塌陷与煤矿采空区相对应,具有密度大、分布集中的空间展布特点

14、,地面塌陷宽度一般在0.81.2m,深度在1.020.0m不等(见表2-1)。表2-1地面塌陷发育特征表编 号位 置陷 坑 特 征形态规模(长宽)(mm)深度(m)1丈子头村串珠状0.40.26.03.01.31.82河里头村东北串珠状1.01.51.54.01.02.03河里头村东北椭圆形0.51.210.012.04小窑头村东北椭圆形0.51.011.44.03.15小窑头村西椭圆形0.50.320.03.21.56观家峪村北梁圆形4.04.0不见底7高崖头椭圆形4.03.02.58观家峪村南梁椭圆形0.50.520.92.02.09道巴村北串珠状0.41.11.21.22.010观家峪村

15、南梁似圆形3.03.44.04.01.211观门前村西梯形180.040.0202.1.2地裂缝矿区的地裂缝灾害也比较普遍,其空间分布范围及展布方向与煤矿开采状况密切相关,主要受采空区范围、采煤巷道方位及上覆岩(土)体的工程特性所控制。据野外调查,地裂缝一般出现在采空区边界附近的拉伸变形区,大多表现为张性。在基岩裸露区和坚硬岩层地段地裂缝比较明显,开口宽,延伸长,形态一般为“V”字形,裂缝长在151500m之间,宽0.050.5m之间,深1.05m以上,落差0.011.0m之间。地面裂缝的延伸方向与井下工作面的布置方向及山沟的展布方向有密切关系(见表2-2)。表2-2地裂缝发育特征表编 号位

16、置单裂缝特征长度(m)宽度(m)深度(m)1丈子头村15500.20.31.82.82原瓮窑沟村30010000.050.51.43瓮窑沟村东南梁3000.224河里头村东北1502000.20.525河里头村东北10000.256河里头村东北10000.31.227小窑头村北50015000.30.558小窑头村东北1505000.30.51.51.99小窑头村西10000.10.32.03.510小窑头村15010000.10.51.53.511大窑头村南50010000.30.4212羊肚皮50010000.61.613河沙坪5000.70.614盘红凹10000.21.615大马头50

17、00.71.716龙王滩西北3000.5217观家峪村北梁3000.218观家峪村北梁2000.2519观家峪村南梁2000.51.01220观家峪村南梁10000.10.4521观家峪村南梁5000.11.32.522观家峪村南梁3000.30.82.823观门前村西2000.2524观门前旧村2000.33东煤公司矿区形成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耕地。据统计,由于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形成使东煤公司矿区约2815亩土地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大部分农田减产,部分农田已无法复垦耕种而荒芜,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见附照片1)。(2)水资源枯竭。由于自然条件限制

18、,普遍存在人畜吃水困难,加之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出现,使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树木枯死(见附照片2)及人畜吃水严重困难的现象,现由东煤公司负责供水。(3)毁坏房屋。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灾害导致煤田上覆区域内的房屋受损(见附照片4-照片6),其中小窑头村、观家峪村、港道村(包括观门前、兔儿洼、甜家沟3个自然村)、瓮窑沟村、道巴村房屋破坏比较严重,部分已无法居住急需搬迁(见表2-3)。表2-3 受损房屋统计表村 名户 数(户)人 数(人)受损总面积(m2)道 巴 村511599234小窑头村1464453679.2观家峪村1263923288.6港 道 村2277156017.32瓮窑沟村13411690合

19、 计552172123909.122.1.3山体滑坡、崩塌据调查发现,矿区山体滑坡4处,崩塌1处,山体滑坡、崩塌直接威胁森林以及堵塞河道(见表2-4)(见附照片3)。表2-4滑坡、崩塌基本特征表编号位 置展布面积(m2)体积(104m3)规模危害备 注1河里头村8000.5小型堵塞河道缓坡、基岩顺层滑坡2龙王滩村东南2000020中型危害森林缓坡、基岩顺层滑坡3上黑驼村北200008小型危害森林缓坡、基岩切层滑坡4道巴村北30000.9小型堵塞河道缓坡、基岩切层滑坡5小窑头村西北10000.8小型堵塞河道崩塌2.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2.2.1采空区影响 采煤活动形成采空区之后,会使煤层顶部上覆岩

20、层成为一种架空结构,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采空区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其上覆岩(土)体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弯曲与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发生冒落,上覆岩层弯曲、移动、破裂,随着采空范围扩大,在地表形成塌陷变形及地裂缝灾害(图2-1)。图2-1 采空影响示意图在地表塌陷区边缘,相邻两点在变形过程中,处于拉伸状态,水平距离趋于增大,在地表形成拉张裂缝。如图2-2所示,取地表a、b两点,由于两点下沉量不同,其差值为W=Wb-Wa (Wb为b点的下沉量,Wa为a点的下沉量),线段ab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其倾斜度为 由于两点水平位移不同,其差值为U=

21、Ub-Ua (Ub为b点的水平位移,Ua为a点的水平位移),使线段ab拉长,土体变形而产生地表裂缝。图2-2 采煤引起地面变形示意图2.2.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山地和盆地之间的山前地带,东部为剥蚀侵蚀地貌,为山势和缓的侵蚀中低山,山梁多黄土覆盖,沟岩两侧基岩裸露;井田西部为黄土地貌和堆积地貌,以黄土堆积物为主,局部沟岩两侧有少量基岩裸露。在不同坡度地形的地段发生的灾害形态各不相同,上覆松散层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向下滑移趋势。如果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便产生滑坡,否则形成裂缝。除此之外,降雨、采煤放炮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综合上述各因素,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因素,采煤活动地

22、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2.3地质灾害分区以XX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发育规律为背景,分析采矿区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数量(即分布强度),将分布强度作为分区的数据依据,作出分布强度等值线,并结合XX矿区地质灾害分布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致灾因素,将地质灾害区域划分为四个级别,定量化地综合反映XX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具体方法为:(1)在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内,绘制11km2网格;(2)以网格的每个交点为中心,确定1km2范围内灾种数,作为灾害分布强度;(3)作出灾害分布强度分布曲线图,据XX矿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进行分区;(4)对每个分区边界,根据XX矿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

23、人类工程活动进行修正,得到XX矿区地质灾害发育级别区域。根据上述方法,将该区地质灾害发育区域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发育区、地质灾害中发育区、地质灾害低发育区和地质灾害不发育区共四个区域(详见附图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矿区地质灾害分布图)。2.2.1地质灾害高发育区(区)位于矿区东部,为东煤公司采空区的上部影响区。主要灾害为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等,面积达8.86km2,破坏土地及居民住宅。2.2.2地质灾害中发育区(区)位于矿区中部,为东煤公司采空区的上部影响区。主要灾害为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等,面积达8.49km2,破坏土地。2.2.3地质灾害低发育区(区)位于矿区东北部,为东煤公司采空区

24、的上部影响区。主要灾害为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等,面积达0.58km2,破坏土地。2.2.4地质灾害不发育区(区)位于矿区西部,目前地质灾害不发育。3土地破坏情况XX矿区土地主要分为耕地类、果园类、有林地类、荒山荒坡类、建筑用地类、采矿用地类及固体污染物占地类。该区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强度大,以地下开采为主。由于煤层埋藏浅,开采厚度大,深厚比一般小于20,故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塌陷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破坏明显,在土地资源中形成一定方向排列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不仅使土壤质量下降,造成土壤漏水漏肥,加重了水土流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和改变了土壤的使用功能,造成大片耕地弃耕

25、荒芜,果树枯死,导致农业产值下降。截止2004年底,东煤公司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已达6.27km2,影响破坏土地1.88km2。由此可见煤矿采空塌陷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破坏是相当严重的(见表3-1)。表3-1 煤矿开采对土地影响破坏统计表年度影响破坏土地面积(km2)地面村名投入资金(万元)19860.007河里头村2.119870.043小窑头村6.419880.031瓜地沟村1.20.007下岭村1.519900.001瓜地沟村0.20.012瓮窑沟村1.70.017小窑头村2.50.007河里头村0.60.667观家峪村22.2119910.009水峪村5.919920.056瓜地沟村2

26、.40.005瓜地沟村1.90.014河里头村1.30.018观家峪村2.20.043道巴村3.519940.013瓜地沟村1.219950.005瓜地沟村2.319980.011瓜地沟村3.30.004河里头村0.90.014小窑头村2.20.001河里头村0.80.011道巴村1.120010.014瓜地沟村1.60.097河里头村11.920020.215淖马村24.50.037港道村2.420030.034瓜地沟村3.220040.432小窑头村25.60.051道巴村4.0合计1.876140.614项目分析4.1项目合法性分析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发2004287号关于下达2

27、004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用及价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书的通知;参照国务院第394号令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00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开采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项目实施范围、目的和治理措施。4.2公众参与性分析项目区位于XX市XX矿区。随着煤炭的开采,一方面煤炭开采造成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破坏、耕地减产等现象日益严重,煤炭资源日益减少,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

28、使常年以地为生的农民渐感问题的严重,迫切要求对发生的地质灾害和已毁土地进行恢复治理,确保农民的自身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造成工农关系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导致区域内社会不安定因素逐年递增。为了确保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XX市国土局直接关怀和指导下,东煤公司提出了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满足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4.3项目区及周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实施后既可以消除地质灾害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又可以使被破坏土地得以有效利用、植被恢复、荒山绿化、水土

29、流失得以有效控制,另外植被的恢复和增加也提高了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能力,对XX地区乃至整个XX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都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项目综合整治方案及建设内容5.1综合整治原则5.1.1地质灾害治理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的原则。(2)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活动特点及危害状况,统一规划。针对重点,因害设防。(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分阶段实施,近期防灾,远期根治。(4)以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为主,坚持走开发性治理的路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5)保障东煤公司安全生产及当地居民的安全生活。5.1.2土地综合整治与治理原则(1)以“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

30、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基本原则。(2)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确保三者在最大程度保持协调一致。(3)遵循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土地资源具有多宜性,为了其可持续利用,综合整治时应结合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每一寸土地,做到地尽其利,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建则建的原则。(5)坚持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杜绝一切不切实际、追求形式的样板工程。5.2综合整治依据(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发2004287号关于下达2004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用及价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书的通知。(

31、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2001年3月)。(3)国务院第394号令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5)土地复垦规定(1989.2)。(6)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11-10132000)。(7)山西省地方标准工矿和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14/27491)。(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国土规字第103号)。(9)水利电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87)。5.3综合整治方案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看,主要分布于道巴村、小窑头村、观家峪村、港道村(包括观门前、兔儿

32、洼、甜家沟3个自然村)、瓮窑沟村,具体分布详见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图。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分区和地理位置、气候、土地资源、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等特点,结合地质灾害分区治理规划原则,以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居民住宅及土地为治理重点,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治理方案包括:搬迁危房居民。涉及村庄:瓮窑沟村、道巴村。维修加固危害严重的居民住宅。涉及村庄:小窑头村。对土地实施整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建则建,彻底改善东煤公司矿区受采煤影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绿化XX。根据XX矿区地质灾害现状,结合采空区情况及土地破坏现状,对目前破坏严重土地实施治理,确定了土地整

33、理区(详见附图XX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XX矿区地质环境整治图)。规划治理时间为:3年。5.4综合整治工程的具体内容根据综合整治时间及目标,主要工程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村庄受损房屋的维修及危房居民的搬迁;第二部分为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土地治理、田间道路修复工程、生物复垦工程。治理工作量见表5-1、表5-2、表5-3。表5.1 居民搬迁工作量表村 名户 数人 数道巴村5159瓮窑沟1341小窑头721合计71121表5.2 房屋维修工作量表村名户数人数面积(m2)小窑头1394243679.2合计1394243679.2表5.3 土地治理工作量表村名需要治理土地面积(km2)道巴

34、村0.104小窑头0.506观家峪0.685港道村0.037瓜地沟0.170河里头0.130合计1.6325.4.1房屋搬迁与维修对矿区范围内的受损严重的房屋实施维修加固,对危房居民实施搬迁,保证居民房屋安全,使居民能够尽快安居乐业。目标对位于地质灾害高发育区的3个行政村居民房屋实施维修加固及危房居民的搬迁。搬迁、维修工程时间为1.5年,5.4.2被破坏土地综合整治布局结合国家、省、市的土地规划布局,对XX矿区土地综合整治应在XX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下进行。时间为3年。5.4.3土地治理工程内容及技术措施充填裂缝覆盖耕植土剥离裂缝部位耕植土装运填土就近挖方取土图5.1人工复垦工艺流程包括机

35、械工程复垦与人工复垦两种,人工复垦工艺流程如图5.1:人工复垦适用于被破坏土地的简单复垦,主要是填堵地表裂缝、塌陷,适用于裂缝宽度较小、塌陷坑小、土层较薄、坡度较大的破坏地区。修筑施工道路剥离堆放表层耕植土覆盖表层耕植土按设计要求平整土地图5.2 机械复垦工艺流程机械复垦工艺流程如图5.2:机械复垦适用于坡度较小、土层较厚、裂缝较大、塌陷坑较大、易于修建梯田的地区。5.4.4生物复垦工程在工程复垦结束后,土壤中掺入了大量的生土而不利于作物生长。为了尽快恢复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应进行生物复垦,具体包括: (1)采取必要的蓄水保土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如在坡面上进行豆科牧草的种植,以固坡防

36、风,保持水土。(2)改良土壤。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机肥料和农家肥,深翻土地。对过沙或过粘土壤,采取渗泥或渗沙调整耕作层的泥沙比例,以改善土地的质地和透气性。对酸碱性土壤应采用石灰或石膏等掺合剂加以调节。(3)筛选和推广优良品种。应当根据本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用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干旱的优良品种。粮食作物主要是选择谷子、玉米、糜黍、豆类和马铃薯等优良品种。(4)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建立起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型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根据项目区的特点应以改善植被状况,推广精耕细作、立体种植技术为主,如玉米间作马铃薯、马铃薯间作豆类;果园

37、间作马铃薯、果园间作荏子及其它药材等,发挥能源多级利用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5.4.5工程进度安排项目前期工作安排如下:项目区所在项目单位提出项目的实施建议,并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项目批准后,根据地质灾害综合整治规划时间安排、投资项目计划和支出预算,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实施计划,各项设计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表5.4 工程进度计划表 年度进度内容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搬迁、维修工程土地治理6.投资估算6.1投资估算依据(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财200141号“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38、(2)编制采用定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发布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发布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晋建标2000160号文发布的山西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晋建标2000160号文发布的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山西省价目表;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晋建标2000160号文发布的山西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3)编制采用费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发布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晋建标2000160

39、号文发布的山西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预算价格水平为2004年2季度物价水平。6.2项目区主要工程数量根据治理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主要工程数量见表6.1表6.1 项目区工程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一土地平整工程表层土堆砌m3100000土地填沟、平整m3675000表层土推平m3100000修复田坎m22000二田间道路工程田间路土方整理m327000生产路土方整理m331000三居民搬迁搬迁户户71四房屋维修受损房屋m23679.26.3投资估算结果东煤公司曾经投入资金对矿区的土地破坏与房屋破损进行过一定程度治理,但没有得到彻底改善。根据矿区目前的土地破坏与房屋破损情况,开展本

40、项目综合整治工程投资估算总金额为881.81万元。其中,房屋维修55.19万元(按150元/m2)、居民搬迁248.50万元(按70m2/户、500元/m2)、土地治理578.12万元(详见附表: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表)。6.4投资进度计划投资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的工程实施进度(见表6.3),结合上表项目的分项投资估算表,按工程实施进度下拨投资费用。6.5资金筹措方式资金筹措方式采用国家和企业共同筹措,其中申请国家财政资金529.086万元(占总投资的60%),企业投入352.724万元(占总投资的40%)。6.6企业承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口由企业给以投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按期完成治理工

41、程全部内容。7项目组织实施管理7.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为使项目顺利实施,成立综合整治领导组,具体协调灾害、土地、水利、林业、农业、工矿业等各部门的关系,确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目标。领导组成员如下:组 长:总经理副组长:总工程师成 员:地测科、总工办、机运科、房地产科、计能科、供应科、财务科和企计科等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东煤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兼任。 7.2工程建设管理为了保证综合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综合整治工作应实行计划管理,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项目应严格设计制度,对设计报告进行科学论证,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质量保证体

42、系。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参见质量保证体系图。2.建立标准体系:项目启动前,依据项目的具体设计,制定工作细则,统一工作方法,保证项目各项成果规范化。 3.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施工,择优选用。项目领导组技术组项目实施组财务组财务监督工程监理中标的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提交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质量、进度、资金、验收、以及竣工之后的跟踪都应有明确的规定,方案经领导组审查,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5.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监理贯穿整个项目始终,同时领导组应责成有关业务部门或聘请有关专家作顾问,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并将解决的意见

43、及时向领导组汇报。6.每项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验收,由工程建设管理机构组织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提出书面验收报告,合格后按合同条款付款。7.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档案。内容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审批报告,批复文件,承建合同,预算、决算。审计报告,质量鉴定报告,验收报告等,都要专项存档。8.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加QC小组活动,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开展工作。7.3 资金使用管理 (1) 实施严格的资金管理。项目全部资金由东煤公司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结报。对于年终未完成任务所余资金,应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对于已完成任务所余的资金,

44、按照拨款机关的要求,交回拨款单位或者留给单位转入“专用基金收入”帐户。(2) 项目资金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不得超额、超标准提取,使用时必须贯彻“先提后用,专款专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的原则,防止超支和任意扩大消费性支出,并应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3) 严格工程预决算制度。每项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提交预算,竣工后要有决算。(4) 健全审计制度,定期接受审计。每项工程结束后,都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并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决算的依据,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合法化和规范化。8效益分析8.1 社会效益受地质灾害的影响,项目区居民住房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甚至部分居民住房已无法居住,区内道路经常发生塌陷,交通不能保证;项目区内可供农民使用的土地日渐减少,土地质量严重下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采煤强度日益增强,造成水资源的漏失,项目区内林地质量下降,树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