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5856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总 论(一)项目名称*县粮食仓储及物流项目(二)项目单位概况1、单位名称:*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XXX3、企业性质:民营4、主管部门:*县商务局5、单位概况:*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先后投资了*市康桥面粉有限公司、北京政浩天科技开发中心,现已形成了拥有三家子公司和一个科研开发中心的新型农产品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目前,集团拥有二条瑞士布勒面粉生产线和二条食品生产线,日处理小麦2000吨以上,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以上,企业总资产超过1.6亿元,企业银行信誉等级AA级。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

2、管理体系认证、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面”称号,2006年“淮鲁”牌面粉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安徽省著名商标”。公司秉承“创造精品,追求满意” 的企业精神,公司从完善粮食产业、产品品牌、和产业服务三大体系入手,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开发,新开发的“亿赢”牌系列面粉,全部通过了包装设计和商标注册。*鲁南面粉集团,产销量和企业竞争能力跃居安徽省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前列,公司连续5年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以20和25的速度逐年递增。6、组织机构*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管理机构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工作。公司

3、下设办公室、财务部、技术部、营销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综合服务部等七个职能部门。7、企业近三年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企业近年来经营状况良好,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690.46万元,利润总额862.21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8361.42万元,利润总额1270.56万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6531.62万元,利润总额1610.1万元。详细数据请参阅附件。(三)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依据1、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3、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4、粮食现代物流发

4、展规划(发改经贸20072136号)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经贸2008413号)6、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7、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8、安徽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9、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皖政200770号)10、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年2015年)1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2、*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5)13、*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淮政20094号)14、*统计年鉴200815、项目单

5、位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的委托书1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四)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建设背景国家发改委2007年8月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072136号)及2008年2月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现代粮食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经贸2008413号),要求“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完善集疏运网络,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衔接、跨省和省内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根据全国粮食的流向和流量,加强流出地区散粮发运能力和流入地区散粮接卸能力建设,形成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流出等全国

6、六大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实现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散粮流出通道与华东沿海和华南等地区散粮流入通道的对接”。宿州是规划中的物流节点之一。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发展战略,*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将以*县杜庙项目区为基地,充分利用良好的交通地理位置,项目位于公路、铁路结合部的优势,以大宗货物中转为发展起点,以电子商务信息化交易平台为纽带,集中打造集粮食中转、粮食储备、粮食精深加工及第三方物流为一体的科学规范、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立足淮海、面向华东、辐射全国的现代粮食物流企业。*公路铁路交通优势、本土经济优势和粮食市场空间优势,具备了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有必要依托公

7、铁交通枢纽,建成引粮入新物流通道,出粮至销区流出通道,通过粮食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和大型粮油配送中心建设,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实现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无缝化连接,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确保粮食安全。目前*县粮食物流设施以散储包运为主,缺乏散粮物流设施,特别是没有能够实现公铁无缝衔接的粮食物流设施。因此在*县建设散粮物流设施是完善*粮食物流系统的关键举措。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化发展和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建设,财政投入启动项目建设,基础工作已做好。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是主要建设条件。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温家宝总理2008年

8、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共中央2004和2005的两个1号文件指出要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指明了要创建大型国有粮食企业集团,发展社会化的粮食储运体系、粮食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也多次强调建设物流的重要性。国家粮食局和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十一五”规划文件中都突出了粮食物流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业,保障粮食物流畅通,适应粮食改

9、革与发展的要求,保障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顺利实施。有关信息政策表明: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会重点解决粮食“流”的问题,以粮食流通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促使粮食发挥更大的效益。国家粮食局明确提出以散粮流通和中转运输能力的显著提高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规划了现代物流试点项目,以现代粮食物流来缩短时间、减少消耗、降低费用,在重要的节点地区、粮食的主销区和产区之间,按照北粮南运、西粮东出的格局,逐步形成散粮流通网络。(2)国家及地方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全国现代粮食物流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

10、、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规划在东北、华东沿海、京津地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及黄淮海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及安徽)设置小麦内陆散粮物流节点,并支持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利用,重点建设一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的发展。安徽省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安徽粮食现代物流总体布局是:依托一网两河五线,建设两通道七节点。“一网”是指全省公路网,特别是高速公路网。“两河”是指淮河及其支流、长江及其支流。“五线”是指京九线、京沪线、宁西线、皖赣线和沿江铁路干线。“两通道”是指*小麦流出通道(属国家黄淮海小麦流出通道,主要包括亳州、阜阳、宿州、蚌埠)、长江流域稻谷(小麦)

11、流出通道(属国家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主要包括合肥、巢湖、六安、滁州、芜湖、安庆)。“七节点”是指合肥、阜阳、芜湖、蚌埠、宿州、滁州、安庆七个节点(见表1-1)。表1-1 粮食物流节点布局节点名称所含行政区划合肥节点合肥和六安阜阳节点阜阳和亳州芜湖节点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和铜陵蚌埠节点蚌埠和淮南宿州节点宿州和*滁州节点滁州安庆节点安庆、黄山和池州粮食物流节点布局在粮食主要集散地、加工聚集区和交通枢纽,年粮食中转量100万吨以上。节点城市以现有的粮食流通设施、粮食产业园区和加工企业为依托,形成安徽粮食现代物流的增长极和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3、拟建地点项目拟建地点,位

12、于*县杜庙工业园,刘桥煤矿铁路专用线南侧,*西外环路西侧,距*县城3公里。4、建设规模与目标:(1)项目占地:106560平方米(约160亩)(2)建筑面积:32960平方米,其中标准库房20160平方米。(3)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可储备粮食2亿斤。年中转运输各类粮食50万吨。年营业收入2600万元、利税1493.57万元。5、项目类别本项目属于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性质属于新建。6、主要建设条件(1)场址条件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本项目拟建地点在*县杜庙村,刘桥煤矿铁路专用线南侧,*西外环路西侧,距*县城仅3公里,项目区交通便利,周边开阔,建设条件良好。(2)交通状况*环境优越,交通便捷。符夹、青

13、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3)产业政策*市全方位放开投资领域,允许投资者充分利用我市地理、土地、能源优势兴办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商业的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举办中外合作、合资物流企业,以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推进联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予以政策优惠,为此专门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淮政20094号)。(4)优惠

14、政策土地优惠政策: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土地有偿使用费除中央收取的30%外,市政府应收部分予以免收。对一次性支付出让金有困难的项目,可以在依法、规范、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土地租赁、农民集体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使用土地。税收优惠政策:a.对专业物流服务类企业,其物流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实现的税收收入形成地方新增财力部分,第一年给予50%补助,第二年给予30%补助,第三年给予10%补助。b.对从事货物运输的大型运输企业,其货物运输、装卸业务实现的税收收入形成地方新增财力部分,第一年给予30%补助,第二年给予10%补助。c.对投资公司(基金)从事第三方物流投资实现的税收收入形成地方新增财力部

15、分,第一年给予80%补助,第二年给予50%补助,第三年给予30%补助。行政事业收费优惠政策:建设期和投产前三年,市收部分全部免缴。省缴部分按最低限度收取。7、项目进展情况本项目建设分两期进行进行,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工程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结束,一期土建工程已于2009年5月开工,预计2010年3月竣工。二期工程预计2010年4月开工,2011年5月完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12年6月正式竣工验收。8、粮食物流工艺流程(1)粮食入库待入库粮食汽车衡计量除杂、降水取样检测入 库移动式输送设备 (2)粮食出库待出库储备粮取样检测输送设备 扒谷机 火车站或码头汽车衡计量汽 车包装或散装 9、

16、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12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718万元设备购置及安置费:121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955万元基本预备费:395万元建设期利息:322万元(贷款5890万元,年利率5.40%)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2)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单位自有资金:2750万元。其它资金:256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890万元,年利率5.40%。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项目建设投入资金总额:11200万元(2)达产年营业收入:2600万元(3)年均利润额:1351.87万元(4)投资利润率:10.73%(5)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8.88%(6)财务净现值(税

17、后):1449.36万元 ic =7%(7)投资回收期(税后):9.17年(含建设期)(8)建设借款偿还期(税后):5.97年(含建设期)(9)盈亏平衡点:52.14%(满负荷年)(五)项目进展情况1、项目建设及经营情况本项目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 ,现已完成投资7130万元,建成3栋标准化仓库,建筑面积8640平方米,建设道路、给排水、供电等部分配套工程。2010年6月,项目单位已库存小麦6200吨,2010年新麦收获上市后,已经收购新麦7000多吨,并进行精选入库,正在进行新麦收购工作。项目单位正在建设第4栋仓库、面粉加工厂房(7层)、成品库(2层)、办公楼(3层)等主体工程。2、原料来

18、源项目单位收购的小麦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从山东薛城、江苏盐城调入的粮食;二是从宿州、亳州、蒙城购进粮食;三是从*直属库储备粮、*南坪、孙町镇、铁佛镇等当地农户直接订购。另外项目单位还从美国、加拿大进口部分小麦。3、物流主要方向项目单位收贮的小麦产品主要向东北三省和南部的广州、福建、重庆、成都、上海、南京、武汉、南昌等主要消费的大中型城市,以及本省芜湖、马鞍山、宿州、安庆、*等城市以及皖南、皖西南山区。4、物流方式项目单位采用的物流方式有三种方式,一是采取铁路运输为主;二是通过水运到蒙城转运至淮河,通江达海;三是短途运输以公路为辅助。二、市场预测(一)全国粮食生产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

19、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登上了3.5亿吨、4亿吨和4.5亿吨三个台阶,1996年产量一举突破5亿吨。1997年之后粮食出现了减产。2004年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导下,稻谷和小麦的种植效益达到“九五”以来的最高水平。2008年粮食生产继续发展,年增产粮食超过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与“十五”末期相比,尽管面积减少近6000万亩,但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比“十五”末期增加450多亿斤,增幅5%以上。近年来,小麦受天气相对较好、政策强劲支撑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高涨的影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丰收在望,2008年小麦产量达到近亿吨,同比增加

20、200万吨,增幅为2%。由于连续三年国内小麦产量持续增加,对进口小麦的依赖性将大大降低,我国小麦库存持续降低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部分粮食主产区粮食储备库容不足的问题将会凸现。(二)安徽省粮食产需现状及趋势安徽省有47个县(市)是国家商品粮大县,滁州、阜阳、宿州市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保持在2750万吨以上,粮食总产中水稻、小麦约占80%。2006年全省粮食产量2861万吨,粮食商品率为44%,粮食需求量2100万吨。预计2015年粮食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粮食商品率将提高到53%,商品量达到1495万吨,粮食需求量将增加到2600万

21、吨。(三)粮食流通设施现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安徽利用国债资金新建仓容373万吨,优化了粮库布局,提升了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为发展粮食 “四散”奠定了一定基础。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效仓容1304万吨,装备环流熏蒸仓容520万吨,装备粮情测控系统仓容332万吨,实现机械通风仓容993万吨,低温准低温仓容33万吨。粮食铁路专用线21条,总长度20.4千米。粮食专用码头20座,泊位36个,总吨位3.5万吨。专用散粮汽车245辆,总吨位5000吨。全省规划建设粮食产业园区94个,总投资18.8亿元,已有55个动工兴建,其中22个基本建成

22、。安徽粮油信息中心建立了“中国粮食网”, 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实现了网上交易。(四)粮食流通现状及趋势粮食跨省和省内流量双向增加(见表2-1)。出省粮食流向主要是东南沿海省市,江苏、福建、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约占75%;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市约占20%;京津等省市约占5%。省外调入的粮食,玉米占一半左右,主要从河北、河南、东北购进;其余稻谷、小麦、大豆主要从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购进。省内粮食主要是从北部和中部主产区流向粮食加工量大的城市、主要消费城市以及皖南、皖西南山区。表2-1 安徽粮食流量 单位:万吨年 份全省粮食流量流出省外省外流入省内流量跨省流量2006年149584

23、523042010752010年180091044045013502015年200010005005001500目前出省粮食的铁路、水路、公路运输比例为44%、33%、23%,省外流入粮食的运输比例为69%、14%、17%,省内粮食的运输比例为31%、3%、66%。预测在规划期内运输方式仍以铁路为主,水路运输比例有所增加(见表2-2)。近两年安徽散粮运输开始起步,2006年原粮散运比例为6.5%。粮食流通主体多元化,目前全省已有各类粮食收购经营者近8000家,其中非国有粮食经营者占81.8%。粮食加工业发展迅速,全省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00多家,年加工能力18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能力

24、400吨以上的企业30多家,已经形成一批能带动发展区域粮食现代物流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粮食集团。(五)安徽省粮食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安徽整体现状来看,安徽区域交通优势明显,产量稳定,仓容多,专用线、专用码头较充足,粮食购销网点丰富,粮食流通渠道广泛,并已形成粮食批发市场和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的雏形,已经具备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但在基础设施建设、通道节点建设、流量流向规划、市场体系建设、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表2-2 粮食分运输方式流量预测 单位:万吨名 称2006年流量2010年预测流量2015年预测流量全 省1495 180020001、水路325500575(1)淮河及其支

25、流270415440(2)长江及其支流55851352、铁路660770885(1)京九线170180210(2)京沪线320340410(3)宁西线404055(4)沿江铁路干线253035(5)皖赣线70701003、公路510530540注:1、表中京九线含阜淮线、淮南线、合九线,下同。2、约90%的水路和铁路流量通过公路集并或疏运,在计算散运比例和运输工具时计入公路运量,但不计入公路流量。1、全省储备仓容基本满足储备要求,但仓储设施较为落后,仓容布局有待调整。虽然有效仓容为1303.7万吨,但98年以前建设的仓容占到71.36,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规模小,分布分散,2.5万吨以下的

26、粮库企业占粮库企业总数的84.6,2.5万吨以上的粮库个数及规模比例明显偏低。因此有待于对仓房进行改造,对仓容布局进行调整,对分散的仓容予以整合。2、仓型结构不合理,快速中转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立筒仓、浅圆仓等具有一定机械化功能和四散作业能力的仓型仅占全省有效仓容的0.9,远低于全国13.1的平均水平,不能满足快速中转的需要,特别是位于国家规划的黄淮海流出通道和长江中下游流出通道上的主产粮地区,仓型结构不合理,中转速度慢,大量集中发运时,粮食积压,不能有序接发,急需建设快速中转设施。3、粮食运输以包粮为主,成本高、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粮食运输仍然采用传统的包粮运输

27、方式,多数环节靠人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吨粮装卸及包装损耗费用在30元以上,比散装方式至少高出20元。同样的作业,包装方式所用的时间是散装方式所用时间的5倍以上,不但费用高,而且效率低。目前安徽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壮劳力减少,由于粮食搬运劳动强度非常大,收粮运粮经常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劳动力成本逐年升高。全省粮食行业迫切需要以散装方式解决上述问题。4、散粮运输工具和装卸设施严重缺乏,不能适应“四散”作业需要。全省粮食散储比重在90以上,但散粮运输工具和装卸设施严重缺乏,成为发展粮食“四散”的“瓶颈”。一是用于散粮运输的汽车、集装箱等散粮运输工具严重缺乏;二是平房仓比例高,多

28、数粮库没有平房仓专用的散粮出仓机,没有配置散粮装卸车设施,大多数粮库不能完成散粮装卸作业,同时很多粮食加工厂也不具备散粮接卸条件;三是汽车与火车散粮装卸车设施短缺,港口散粮装卸船设备严重缺乏。仓库、运输工具和装卸设施不能相互配套。5、粮食物流节点功能不突出,不能有效衔接。安徽铁路、公路、水路均比较发达,粮食运输的途径多,而且大部分地区为产粮区,各个地区均有较强的加工能力,粮食供应和需求都比较分散,因此没有突出的集并点,也没有较清晰的流通通道,如果集并运输没有合理规划,成本可能比分散运输大。主要粮食物流节点粮库仓型不合理,收纳库与中转库功能区分不明显,一线收纳库设施条件差,几乎每个粮库同时既是收

29、纳库,也是中转库,因此粮食运量不集中,难以保持稳定的运量。并且大部分节点中转能力不足,规模偏小,接发设施和运输工具落后,速度慢、效率低,机械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各节点不能有效衔接。目前安徽粮食运输主要还是公路和铁路,水路运输偏少。一方面,铁路运能受总体不足、运力“瓶颈”限制以及煤炭等原祠料运输需求的影响,不能满足粮食运输需求。通过铁路运输的粮食均为包粮运输,铁路专用线由于大部分属于中储粮,分布不平衡,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安徽虽然有淮河和长江两大水路通道,支流水系发达,但受水路运输速度慢和码头中转设施差等因素的影响,水路运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6、粮食流量、流向缺乏合理规划,省内流通和跨省

30、流通均不通畅。虽然安徽省内粮食流通量、跨省粮食流通量较稳定,流向也基本为省内产区到销区,省外主要流入东南沿海地区,但流入、流出非常分散,各流入、流出点流量不稳定,缺乏合理规划。省内粮食流量流向目前基本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大部分地区都产粮,且产量比较大,加工能力也较强,既要向周边辐射,又要向较远地区运粮,还要从省外进粮,各地区基本各自经营,很少合作,各节点缺乏有意识的互相衔接,流量不稳定,运输不畅,流向无序,不能合理运用各种资源。调出省外的粮食基本是从产粮大市调往东南沿海城市,但流出点和流入点都非常分散,运输资源不能整合,也未能与流入地区的粮食物流节点有意识的衔接,产、销脱节,不能充分发挥产粮大

31、省的作用。7、粮食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滞后。全省粮食系统物流信息处理、共享、网络化水平低,全省各粮库、批发市场、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粮食企业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流,与全国性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也不能信息共享,缺乏全省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以及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8、检验检测设施相对落后。全省粮食质检部门普遍存在粮食检验、检测设备和仪器落后,设施不齐备的问题,缺乏有权威性、有影响力的检测机构,缺乏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9、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滞后,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粮食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不齐备、功能不配套,缺乏适应市场发展的意识和经营手段,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网络,重要粮食集散地

32、批发市场作用不突出,辐射能力差,缺乏活力,不能提供粮食现货集中批量交易、为企业提供融资、运输、质量检测等综合服务,不能发挥促进粮食高效、有序流通,引导粮食生产,满足消费需求的作用。10、参与粮食物流的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物流是服务型微利产业,很大程度上靠规模产生效益,但是省内的粮食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经营范围窄,财力不足,且分布分散,各自经营,难以实现物流的优化运作,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和系统思考,没有凸现物流业的特点。11、物流资源没有整合,缺乏第三方物流。一是中储粮、中粮的资源和地方资源没有进行统筹规划,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二是各市县的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组

33、织,功能重复,定位不明确。三是粮库、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实际只承担粮食物流过程中的部分功能,物流各环节被分割,没有一个企业将众多粮食企业的物流需求集成规模,进而实现无缝链接和资源共享,缺少规模化、专业化的粮食物流企业。(六)项目实施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中转粮食5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600万元。通过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开发配送,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该项目的建设,还将有力地带动当地第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1)项目占地:53280平方米(约80亩)(2)建筑面积:32960 m2,其中标准库房20160 m2(3)项目

34、建成后可储备粮食2亿斤,年中转粮食50万吨。(二)建设内容(1)标准仓库:20160 m2(2)铁路专用线:3.6公里(3)综合办公楼:3200 m2(4)站台及装车大棚:8000 m2(5)其它配套建筑:1600 m2(6)场内道路及晒场:24320 m2(7)购置安装各种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8)其它配套设备、设施(三)产品方案(1)产品品种:粮食储备和粮食物流。(2)产量:项目建成后可储备粮食2亿斤,中转粮食50万吨。四、场址选择(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1、地点与地理位置本项目拟建场址,位于*县杜庙工业园。杜庙工业园位于刘桥煤矿铁路专用线南侧,*西外环路西侧,距*县城3公里。2、场址土地权

35、属类别及占地面积拟建场址土地属国有储备建设用地,*市鲁南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争取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取得土地使用权。场址占地面积160亩。(二)场址建设条件*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311723,北纬33163414之间。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北接*市区,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县。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50公里,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是*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07.4万。*承东启西,区位优越,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1、气候条件*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36、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1.6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C;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54.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815.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4430.2小时。2、水文条件*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平原中部。*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19.72 104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155.09 104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枯丰

37、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3、地质地貌*县地处*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其主要类型是: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海拔在60400米之间,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其海拔高度23.532.4米,面积235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5%。以横贯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

38、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地面平整,地下水丰富;南部为古老河湖沉积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地瘦质差,但增产潜力大。封闭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百善、铁佛等地区,全系耕地。总面积为86.67平方公里。*县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由于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积水而形成湖泊。至1992年底,全县辖区内形成大小塌陷湖泊30余个,常年积水面积7.98平方公里,占总塌陷面积的38%,多年平均蓄水量为3040万立方米,占全县平均地表蓄水量的34.4%。塌陷湖泊水质好、浮游生物多、污染

39、少,适合鱼类生长。4、工程地质条件*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 由西北向东南。

40、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5、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优越,交通便捷。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2、社会经济条件*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铁、铜、金矿9700万吨。国家级特大型企业*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14对矿井坐落在*境内,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县属煤矿年产原煤200万吨以上。电力供应充足

41、,电力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耕地面积220万亩,待开发的塌陷地7.2万亩,种养业种类多、产量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常年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牛、猪、羊、兔等家畜饲养量300万头左右,鸡、鸭、鸽等家禽饲养量2200万只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县有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是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厚积薄发,活力四射。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带动下,*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42、优先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环境优越,市、县连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格局,热、电、汽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国内外商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项目区“五通一平”基本实现,服务配套设施基本完成。*供电总公司在开发区附近建成的变电所,完全可以满足入区企业的供电需求。项目场址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为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7、施工条件施工场地平整开阔,施工运输可利用现成的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高标号水泥、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当地产量可观,能满足供应,运距短、价格便宜。其它建筑材料在当地市场上容易购得。施

43、工用水、用电、通讯可以利用开发区已有设施就近解决。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一)技术方案粮食物流的生产工艺方案主要包括接收系统(含计量)、储存系统、通风熏蒸系统、检化验设施和发放系统。1、粮食接收系统(1)生产工艺待入库粮食经取样检验测定等级、水份、杂质等各项指标后,经除杂、整理达到符合国家标准,然后通过计量设备分品种分质量通过输送系统入库。(2)工艺流程图待入库粮食汽车衡计量除杂、降水取样检测入 库移动式输送设备 2、储存系统粮仓是最重要的粮食仓储设施。目前应用的主要仓型包括: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三种。(1)高大平房仓高大平房仓的装粮高度高、跨度大、造价适中,防潮性能好,但也存

44、在着占地面积大、隔热性和密闭性能差的缺点。(2)浅圆仓浅圆仓单仓容量大,占地面积适中,机械化程度比平房仓高,工程造价低于高大平房仓,粮堆与外界热交换慢。但由于浅圆仓较高,入粮时落差较大,自动分级现象比较严重。(3)立筒仓立筒仓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密闭性能好,作业效率高,粮食损耗小,流通费用低。但由于自动分级严重、隔热性能差,一般作为周转仓使用。本项目推荐使用高大平房仓。3、粮食安全、检测与保障系统本库日常收、发的检测,主要通过人工评测,结合仪器检验及化验室批量检测来检测入、出库粮质,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方法来管理出、入库及储存粮质。粮食储存安全在把好入库质量的基础

45、上,主要就是防火、防虫、防霉、防潮和通风、降温、降湿、防水工作。除在库区内按消防条例要求合理设置消防栓系统,合理摆放各类消防器材,仓库门窗安装防虫设施及外排风扇,确保库内湿热散发,仓库地坪和墙壁采用“三油两毡”或其他防潮、隔热设施,仓库地坪设地下槽通风系统,各仓配备固定式通风机,以确保降温、降湿和环境熏蒸灭虫的彻底性和经济性。粮情检测在现有电阻测温的基础上,运用粮情测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通风程序控制运用电子监控手段检测粮食“三温”、“三湿”,科学地掌握粮情、虫情、粮情检测、控制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微机库内管理,库外全面联网,达到上下联动,检测科学简捷,经验互相交流,人工检测和微机管理相互补

46、充、相互完善,科学、合理掌握信息资源和库存安全状况,全面保障库存粮食安全。4、粮食发放系统(1)生产工艺储备粮出库,通过全面的质量检测,符合出库条件运用装包系统或散装车辆经计量后装上汽车或运至火车站台装车外运。(2)工艺流程图取样检测输送设备 扒谷机 待出库储备粮火车站或水运码头汽车衡计量汽 车包装或散装 5、粮库管理系统工艺总流程图检测系统接受系统输送系统xitongxitong 整理粮质系统储存系统 质量跟踪系统出库发放系统运输系统6、铁路专用线铁路专用线建设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5年第21号令):(1)专用线发运量一般不低于30万吨/年;情况特殊、修建理由充分,如涉及国防、科研以及危险、超限、鲜活货物和集装箱运输等,运量可少于30万吨/年;(2)专用线技术标准、运输设备应满足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业设计规范和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3)符合铁路技术政策和路网规划;(4)相关线路、车站的运输能力和技术设备等运输条件能够满足专用线的运输需要;(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该铁路的设计年通货能力为50万吨,理论计算远期实际输送能力可达80万吨。装车大棚设计为单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