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校企合作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专校企合作调研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中专校企合作的调研报告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在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问诊中等职业教育,我校近期开展了校企合作的调查研究。我们先后用15天左右的时间,分别对我校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我校与多数教师、近10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座谈,对56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沟通访谈,其中包括参与我校校企合作的企业和其他相关行业企业。并查阅了我校和其他方面的大量资料,重点围绕如何“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办好特
2、色职业学校”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侧重于查找问题,提出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校企合作调研数据1.在调研的企业中,关于招聘的员工来源一项(可多选):有41家企业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人员,占73.2%;24家选择应届中职毕业生,占42.9%;23家选择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占41.1%;9家选择进城务工人员,占16.1%。2.关于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可多选),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团队合作与沟通54家,占96.4%;职业道德素养53家,占94.6%;吃苦耐劳51家,占91.1%;专业技能46家,占82.1%;选择积极进取及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各43家,占76.8%;另有两家提出了创新能力。3.目前
3、56家企业中,聘用中职毕业生的有36家,没有聘用的20家。在招聘员工时,与其他求职人员相比,更倾向中职生的哪些素质(可多选)一项中,选择职业道德素养的39家,占69.6%;吃苦耐劳精神35家,占62.5%;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35,占62.5%;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29,占51.8%;专业技能水平27家,占48.2%;积极进取23家,占41.1%;专业基础知识的16家,占28.6%;仪表举止15,占26.8%;职业资格证书4 家,占7%。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满意的7家,比较满意的37家,不满意的5家,弃选的7家。4.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中职学校需要改进(可多选)的选项中,选择加强与企
4、业需求对接的39家,占69.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37家,占66.1%;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36家,占64.3%;更新专业理论教学的19家,占33.9%;改善专业设施设备13家,占23.2%;提高教师技能水平的10家,占17.9%;空选的2家。5.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图标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9家企业进行了选择,6家空选,1家暂时无任何意向。企业不愿参与的原因,有部分企业认为自己无职业培养经验,无闲置设备,以及给企业营销增加负担和涉及行业机密等。6.目前企业与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的合作有(可多选)7.企业接收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训做法一项中,17家空选。在其余39家企业中,选择学生顶岗,师傅指
5、导的13家,选择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的13家,选择接纳学生实习,随意安排的5家,选择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的1家;同时选择、的各3家,选择的1家。8.关于“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发生工伤事故,哪种做法比较合理”一项中,选择政府按人头划拨保险经费,由学校统一为学生购买的23家,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购买保险,学生个人支付的15家,企业为学生购买保险,税前扣除的3家,共选的5家,共选的1家,1家提出了“按国家有关保险法律条例”进行处理,2家提出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空选的6家。9.关于“制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多选)一项,认为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的31家,占55.4
6、%;缺乏合作机制的27家,占48.2%;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的23家,占41.1%;缺乏合作平台的21家,占37.5%;缺乏系统保障机制的19家,占33.9%;企业无意识参加合作的10家,占17.9%;学校缺乏主动性的5家,占9%;空选的3家。10.“如果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企业希望政府提供哪些优惠政策”(可多选)一项中,选择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的40家,税收优惠的34家,以奖代补,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的29家,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给予相关荣誉称号的29家,还有2家企业提出了嘉奖,空选的4家。11.在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主要担忧(可多选)的是:选择
7、学生安全的44家,学生管理36家,生产效益30家,实习劳动报酬23家,设备损耗10家,空选3家。12.关于“在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最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服务或支持”(可多选)一项,选择用工优先的26家,解决员工培训的17家,专业技术支持的17家,协助企业完成应急性任务的17家,宣传企业品牌的17家,提升生产效益的15家,资源共享的12家,空选的5家。二、调研情况分析根据问卷的数据与实地访谈的情况,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看法和观点:1.企业在聘用员工时,愿意选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次是应届中职毕业生,再次是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单就中职生而言,在工作中虽不如前者上手快,但起薪水平低,数量多,
8、且易管理;相对后者而言,中职生有一定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在招聘员工的来源中占42.9%。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企业满意及比较满意率占78.6%,基本上持肯定态度,所以,中职生还是比较受企业欢迎的。2.与其他求职人员相比,企业更倾向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积极进取等素质。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需要改进的前三项依次是:加强与企业需求对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专业技能培养。3.关于目前中职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被调研的企业普遍反映主要集中在品行、素养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多数企业认为,中职生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
9、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自制力差,个人主动意识不强,进取心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差,责任感不强,缺乏自我批评意识,社会经验不足,环境适应能力需提高,心理承受力差。此外,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差,工作经验缺乏,动手能力有欠缺。4.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学校的重视,但企业参与度并不高,校企间的合作缺乏实质性内容,已开展的合作基本属于较浅层面。调研数据表明:55.4%的企业未参与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39.3%的企业仅是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基地;此外,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各占10.7%,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10、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等深层合作的企业不足10%。而且,企业接受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训,基本上是学生顶岗、师傅指导或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而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的仅为3.6%。5.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专业,如餐饮服务与管理、烹饪、数控、电子专业、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等,这些专业企业一次性可提供的岗位多,而且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太高。近几年,我校在维创电子器件代工企业及余姚星月磨具厂、晨鹰服装公司工作的中职毕业生有近500人。2010年1月21日又与民营企业潢川阳光酒店签订了意向性联合办
11、学协议。协议中双方约定,我校实训楼圆弧及北侧1-7层是我校与阳光酒店联合办学的场所,作为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公关礼仪等相关专业的培训及实习训练基地。在与晨鹰服饰的合作中,我校免费为其提供服装生产车间及办公场所,晨鹰服饰免费为我校提供服装专业学生实习设备和实习场所并负责对甲方学员进行培训和实习指导。因此,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而且,学生实习基本上变成了就业。6.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意向,主要集中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校企文化交流,为职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企业不愿意参与的是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
12、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企业不愿参与的原因,部分企业认为自己无职业培养经验,无闲置设备,以及给企业营销增加负担和涉及行业机密等。7.关于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处理办法,虽然都是为学生办理保险,但企业更倾向于由政府划拨经费或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购买,明确传递出企业规避风险的信息。8.对于制约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占居前三位的是:企业认为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缺乏合作机制,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71.4%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60.7%的企业希望获得税收优惠,51.8%的企业希望能够以奖代补,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
13、教育费用和在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或给予相关荣誉称号。9.在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最主要的担忧是学生安全(占78.6%)和学生管理(占64.3%),其次才是生产效益(占53.6%)。 同时,企业最希望得到学校用工优先(占46.4%)的服务或支持,其次是解决员工培训,专业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完成应急性任务,宣传企业品牌,这些各占30.3%。三、调研结论1.校企合作在一定层面上得到了发展,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而且校企合作基本上呈现校“热”企“冷”的态势。校企合作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中职学校热切期盼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而企“冷”的根源在于
14、:(1)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不甚明晰,甚至部分企业存有认识误区,认为培养学生是学校和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参与中职生的培养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没有培养学生的经验等。而事实上,从长远角度看,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增加企业负担,从人才适用性、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上来说,反而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本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但这种责任和义务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并未得到足够的强化。而且在劳动资格准入制度实施之前,企业不需要为人才的成长成熟即教育支付培养成本,使用劳动力没有额外的代价。(3)学校除了提供劳动力外,很少能为企业提供其真正需求的东西。中职学校在师资、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难以为
15、企业培训员工和提供技术支持;中职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入职初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可用但不好用,不能令企业十分满意。(4)现在的学生第三年实习基本上变成了就业,学校监管和指导不到位,直接把学生推给企业,学生面临着到社会人的角色巨变,由此出现不适应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企业则因为没有学校的参与而将学生作为员工而非实习生看待,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企业对中职生质量和校企合作的怀疑和不积极态度。(5)企业因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因,很少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专业建设或教学,为学校投入实习实训设备的更少,不超过1%。企业虽然可以接收学校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但因为技术和商业信息的保密问题,一般并不情愿学
16、校教师深入企业。2.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调研中,部分企业也意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因为缺乏相关的政策和合作的平台而止步不前。(1)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做依托,企业难以承受学生实习的安全风险,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难以得到补偿。(2)学生实习安全缺乏保障措施,学校指导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安全、薪金待遇等都成为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学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在安全和管理方面不愿承担责任,监管难以到位,这就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此外,校企合作对传统教
17、学模式的冲击也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3)企业对使用我们的学生表现出困惑和忧患: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稳定性,心理承受力差,责任感不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过分强调待遇而从未考虑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能为企业做什么。期望值过高,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过于美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弱化工作强度、强化工作待遇,于是当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现实与想象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难以接受,于是采取一走了之手段,很多学生还返回学校要求再次寻找工作机会,总幻想后面会有更好的工作。制度约束力不够。没有任何措施、制度约束学生随意走开的行为,所以纵容了
18、学生的这一做法。对专业没兴趣。许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是因为家长的意愿、该行业收入情况、学费的多少而非发自学生内心兴趣,再加上学生年龄小等因素,他们缺乏自制力、没有责任心,难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四、对策与建议要建立长期、稳定、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是要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强力推进行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建立政府牵头、行业与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规,明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并积极扶植和发展校企合作的第三方
19、服务机构,解除企业对学生安全、学生管理和企业利益保障等后顾之忧。2.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1)加强学生做人教育,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取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在调研中,被调研企业一致认同的是:任何人要想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技能水平不足企业可以培养,而责任感欠缺、态度不端正、吃苦精神不足则是致命的缺陷。尤其是在今天,企业出售的并不单是产品,更主要的是服务,服务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2)切实做好学生第三年的
20、顶岗实习工作。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期和适应期,而事实上顶岗实习已退行为变相的就业,学生的实习管理和指导不能有效落到实处,这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系列问题的产生,如企业反映的中职生自我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稳定性差、心理承受力差等诸多问题,固然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但在一定层面上,与其说是品行素养问题,不如说更多归于适应问题。如果在这一时期,学校监管到位、指导得力,随时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引导和化解,使学生依然保有归属感而非孤独无助感,那么很多问题是可以消泯于无形中的。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第三年的实习管理工作,设立驻厂教师,联合企业共同管理学生,
21、严格落实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把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综合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不合格的学生不授予毕业证书。(3)加强有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面向企业的能力培养,严格落实教师(不仅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学校员工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学校员工文化也有别于企业文化,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但教师并不真正了解企业,对企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所以,很多时候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空洞而苍白。教师必须到企业去学习、调研、见习,有能力的要顶岗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氛围,对其有深层次的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技能学习的层面。(4)做好常规教学中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职业指导和就业教
22、育也应体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而在实际中,很多学校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仅限于政治课教师。此外,专业课重技术忽视素养,文化基础课日益被边缘化,其育人功能也日益被削弱,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实效性差,流于形式,所以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调研中企业反映最多、最强烈的不是学生的技能问题,而是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综合职业能力问题。很多企业不愿接收中职毕业生,但在“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是否满意”一项调查中,12.5%的企业选择了满意,66.1%的企业选择了比较满意,仅有9%的企业选择不满意,12.5%的企业弃选,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职校生不笨,能力也未必低,只要顺利度过了角色转换和工作适应期,
23、职业定位符合实际,就业心态平稳,能够塌下心来认真工作,企业对中职生还是认可和接受的。(4)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剖析工作岗位,分解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重新调整课程设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不再仅是理念倡导,而且能真正落到实处。(5)突出教育特色,实现个性化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勇于承担、善于合作,能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不断或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选修课、专业二课堂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激发潜质,提升专业兴趣,提高综合能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涵,目前志愿者活动群体化,对学生品行培养和能力提升等作用有限,学校可以尝试为学生提供到社区、福利和慈善机构做义工、志愿者的机会,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内涵,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勤谨敬业、负责任等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基本的准备。二0一0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