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6054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撒营盘镇中学 杨天伟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 顺学而导 疏通难点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原则,它的应用符合教学规律。能充分内化和发挥“学生主体、教师顺学而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动”起来,自主去学习新知,自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地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以往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收效不大,原因在于一方面没有确定为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另一方面是没考虑学生不懂而想学的内容;第三是没

2、有给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就是老师用“灌”而不是“导”,教学模式又僵化。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怎样才能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思想,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传统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怎样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把着眼点放在教的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讲得津津有味,主宰着课堂,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给忘掉了。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把着眼点放在学习的主体学生方面,不是考虑教师怎样教,而是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让学生学,并且让学生乐意地学,考虑怎样让学生学会、学好。把学生被动地学

3、习转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把本应属于学生活动的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把本应属于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因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就离不开课堂教学。学生的素质不仅仅表现为能说会唱,这些只是外在的技能而已,绝非真正的素质。真正的素质包括向上的精神,内在的素养,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真正的素质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生活。课堂是培养和打造学生优良素质的重要阵地,应该将素质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课堂素质化,素质课堂化,顺学而导,堂堂训练,学生就能做到

4、在课堂上个个学得带劲,守纪律、讲规范、肯动脑,目标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意识、时间观念都很强,作风雷厉风行,都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懂就问的精神,学生的自学能力、考试能力、实践能力都很强。而这才是学生真正该具有的内在素质。 要做到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就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虽然我们“唱”了好多年,但对一些教师来说,似乎还是有些“纸上谈兵”、“光打雷,不下雨”。在教学中似乎还显得有些以“教”为中心,学生虽有自主、合作学习,但有搞形式,走过场之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5、。所以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自己潜能的主人的教学观。 第二、要大胆地改进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简化形态,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比较规范完备的、便于操作的教学实施策略。“先学后疏,当堂训练”和“先练后导,练在课堂”的教学模式,既是一个教学原则,又是一种教学模式。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大胆的、借鉴性的尝试一下“先学后疏,当堂训练”的教学,去建构、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 第三、教师的“导”,切实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导”应“及时疏导,适时辅导,巧妙评导”。“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6、一是学生在学习中,如在思路受阻,遇到困难,难辨是非之时,教师便适时、及时地进行引导,或对如何解决某一类问题予以思路、方法的示范,或引导学生改弘易辙,变角度思考,或提供范例,启导诱发,或因势利导,讨论点拨,为学生学习减缓坡度,铺路搭桥,释疑解难,拓展创新。二是学习方法引导。学习方法的引导主要是:在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进行引导。教育界很多的专家学者在大量的考察了许多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后提出学习应在八个环节上下功夫: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此外,对于诸多的、具体的学法指导,不能不提及的是,要特别重视并强化指导学生学习、积累思维的方法

7、。比如,集中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推、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发散思维的想象、联想、直觉的方法,都有依赖于教师有计划地传授、引导和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提高用脑的艺术和效率,促进思维的发展。三是在学习具体的某一内容时,要引导学生选择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去思考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和有一定层次的理解、感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灵活进行。这似乎是在不自觉中暗含了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学生听讲由以往的“教师要我听”变成“我自己要听”,听讲指导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听课效果质的飞跃。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要讲究时机,要教

8、在要害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变课前的预设备课、静态备课、想象备课,为生成备课、动态备课、真实备课。当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不能回答或答偏了问题的情况时,教师不是回避,不是立即教、讲、塞,更不是事先的“堵”,而是勇敢地面对,做到引、启、诱、疏。这才算做到顺学而导。 第四、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和“练”。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练的过程,让学生“当堂训练”、“练在课堂”。洋思中学在改革的初期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

9、习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其目的不是机械的遵循这个时间规定,而在于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能根据“学情”活用、变通、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和“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发现、展示自我,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第五、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应从初始年级抓起。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首先要有好的学习习惯。“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看书报、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10、敢于提问、勤于动笔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第六、让学生自己实践,从“做”中学 现代教育新思潮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以单纯传授知识,向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转变;二是以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也重视学法转变;三是从主观思辨向客观实验转变。三个转变的重心都落在研究学生怎样学上面,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他在长期教学实践和改革中创造出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六步教学法。实施步骤如下图: 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 这六步教学法遵循了知、情、意、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学会学

11、习的学习观而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由学生自己完成。这种六步教学法和“一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 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以“学生自己学”贯穿始终,其中从“做”中学也是“自学”的一个好方法。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由学生说了算,顺学而导的前提必须让学生明确目标,明确内容,明确学法,明确难点。这样教师的点拨才能有的放矢。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才可以根据以下三方面进行疏导:教的内容,在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点拨;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了,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叶圣陶教育文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题研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