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6559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西台小学优生培优 学困生转化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作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本学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计划: 二、 情况分析 由于多种先天因素的影响和后天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智力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等,都使学

2、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在学习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因此我们老师就需要去帮助那些优秀的学生更优秀、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迎头赶上。 三、培养、转化措施 优秀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大胆实践,不怕出错,增强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及时复习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积极应考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动手实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 4.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的知识。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学有余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对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 5.加强挫折教育。

3、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优秀生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6.让优秀生有更多为学困生服务的意识。优秀生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为学困生服务,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培训了学生为他人为集体社会的服务的意识。 学困生转化措施 1课后多和学困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学困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对学困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

4、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5在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做一些改进,具体做法是: 在备课时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学困生同时并进。 在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学困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是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

5、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学困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差,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学困生的进步过程是曲折上升的,在这一充满了反复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到某某老毛病又犯了,又丢三落四的了,认为其无可救药,而丧失了信心。而应反复地、耐心地激励帮助他们战胜自我。实际上,学困生想一下改掉自己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其必须有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