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政权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6580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层政权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基层政权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基层政权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基层政权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基层政权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基层政权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政权调研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白道口镇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现状的 调 研 报 告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领导和执政的根基,基层政权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基层的贯彻执行,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对于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巩固党在农村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按照县里安排,我镇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我镇46个村。调研结果表明,该镇基层政权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布局合理,镇域建设规划清晰且有成效,服务功能

2、日益完善,为促进该镇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现就调研的基本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基层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自身建设主要情况 (一)当前镇、村组织建设情况白道口镇共有46个行政村,69个乡镇干部,32个大学生村干部, 230个农村干部。近三年来,共进入一名选调生,两名乡镇公务员,新入职干部基本能安心本职工作。乡镇干部年龄普遍处于30-50岁之间,学历普遍偏低,大学本科学历11名,大专学历42名,其余在高中以下学历水平。截止2014年,共调出干部6名,没有辞职的干部。农村干部年龄普遍在35-60岁之间,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全部是高中以下学历,个别干部小学

3、水平都不到。农村干部个人经济收入80%主要靠土地收益,20%以下的农村干部拥有自己的合作社和企业。村干部的工资统一发放,村级经费的使用由各级财物部门审核把关。从调研情况看,我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亟需切实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镇村基层政权、基层社会政治稳定面临的主要形势 1、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健全,少数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随着农村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个体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服务组织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

4、大量出现。在这些组织中,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已完成换届的46个行政村中,极少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争权力、比高低,形不成工作合力。在走访村民中,村委支部两张皮现象存在的村有2个,有5%的村民认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够强。 2、镇和村级自治组织权责不一,履职难到位。许多基层干部反映,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越来越多的权力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条块分割,乡镇权责不对等,事权大于职权,由此导致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社会事务和村级组织的调控能力弱化,是乡镇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有的乡镇干部形象地说垂直管理部门是“三多三少”:一是行政执法的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少,大量的民事纠纷疑难问题和

5、社会稳定工作留给了镇党委、政府;二是收费多、服务少,有的地方反映一些工商所、派出所乱收费、乱罚款,群众向镇里反映,政府也无能为力;三是工作推诿多、和衷共济的少,尽管绝大多数积极支持配合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但也有个别不配合、不支持的现象。上级党委、政府对镇的综合考核和单项考核很多,招商引资、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实行“一票否决”,镇里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村级组织存在“泛行政化”倾向,县乡政府职能部门把村级组织作为自己的“腿”,安排下达许多不属于村级自治内容的指标任务。调查中,有50%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干部主要精力是在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

6、工作任务,在组织村民自治活动、服务群众上缺少更多的时间、精力。 3、部分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适应,镇村干部待遇低、发展空间小、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镇村工作生活环境、待遇保障等因素影响,优秀人才不愿来、留不住,造成镇干部队伍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知识欠缺。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一些镇村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方面缺路子、少办法;部分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要求不适应,不少镇村干部还没有从旧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存在着“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

7、作,遇事经常束手无策;农村干部服务意识与群众需求不适应。当前,农民在生产、流通、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期盼着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不少村党支部、村干部的工作仅限于传达会议精神、宣传政策、帮助争取贷款、组织发放补贴等浅层次服务工作上,群众不认可、不买账。三是保障激励措施不到位。由于镇财政困难和村级工作经费不足,镇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发放不及时的问题较为普遍。自身财力无法保证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近年来,村支部书记的待遇报酬有了明显提高,多数能够按照中央、省委规定的标准按时发放,其他村“两委”成员的补贴报酬、工资发放不到位的问题也存在。受身份、编制、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镇行政

8、事业编制干部,缺少上升空间,致使一些干部缺少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意识,干事创业劲头不足。4、农村个别党员先进性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是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党性意识不强。有的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关心村级事务。以村“两委”换届为例,一些党员受家族、个人利益影响,故意不参加党员选举大会,致使选举无法进行。二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党员缺少带领群众致富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三是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有的乡村对党员的标准、入党程序把关不严。特别是有的村支部书记私心较重,发展家族党员、人情党员,搞亲亲疏疏;还有的担心年轻人上来顶了

9、自己位子,多年不发展党员。另一方面,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多数外出务工经商,城乡衔接的异地发展党员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留守在村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党员质量,这也是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三、镇村基层政权对影响本地社会政治稳定主要因素掌控能力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亟待加强。当前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农村社会矛盾增多,一些农民群众“信访不信法”,农村信访量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农村基层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巨大压力。2014年前,赴京信访两起。农民信访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引发信访的因素由过去较为集中的减负和计划生育等问

10、题,向土地权属纠纷、村务财务管理、基层干部作风等多个问题转变,由追求单纯的经济补偿转为要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治待遇、民主权利等。 镇村财力不足,基层组织运转比较困难。发展经济和民生事业捉襟见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无钱为群众服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镇村财力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农村基层干部认为“集体收入少,物质保障不充分”是影响村级工作运行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负债重。镇负债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多。村一级负债更为普遍和严重,大部分村无集体经营性收入。二是增收难。镇村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财源不足

11、,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村级集体增收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三是支出多。这些年,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再加上财政供养人员政策性增资等刚性支出增多,镇村特别是镇财政的支出不断扩大。镇干部反映,上级安排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项目,大多要求基层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基层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的老问题,有的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客观条件不具备造成的,有的是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等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有的是落实上级政策不到位、方式方法上的问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一时期,既是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农村社会矛

12、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既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投入精力和资金较多的时期,也是面临考验和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必须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先后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部署,同时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难得机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加快转型,体制加快转轨,城乡二元结构正在打破,工业化

13、、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也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1、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带来新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量涌现,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单一、低水平经营,逐步向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转变。二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生态农业、农产品加

14、工业等现代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三是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农业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四是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非农收入大幅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镇党委、政府如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转方式、调结构,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提高农民闯市场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建设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着重大考验。2、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带来新考验。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变动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一是人口结构急剧变

15、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较为稳定的人口结构。特别是年纪轻、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三化”趋势明显,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缺人手、农技推广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才“三缺”现象显露。二是组织结构日趋多样。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经济组织上,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多种生产经营联合体不断涌现。3、农村党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对扩大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提出了新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催生了民主政治的种种要素。进入新时期,经济生活的改善,物质需求的满足,

16、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经过近二十年的村民自治实践,农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诉求更加自觉主动,诉求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拓展,政治诉求也更趋理性和成熟。大量农民工在城乡、地域、产业之间流动,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主张、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明显增强,要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如何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和落实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4、涉法

17、涉诉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有些农民群众维权意识强烈,但法治观念淡薄,动辄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应对复杂局面,进一步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提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巨大挑战。 5、镇村基层政权对本地思想文化阵地的掌控能力 镇村两级政权组织完全能够掌控农村文化领域生活,掌握舆论导向,能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异响,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唱响主旋律,满足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通过开展打击邪教活动,进一步教育群众抵制邪恶势力对社会的冲击。 五、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政

18、权建设的对策建议第一,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研究。必须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大局、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作为一个重大社会科学课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调研,把握其规律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做出正确的战略对策。对这一重大社会科学课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十分重视,都应以“时不我待”的态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快出成果,出对策,指导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发展。第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建立有效机制,真正解决县、乡两级党委和有关部门抓基层政权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促使县、乡两

19、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政要管政”、“从严治政”思想观念,增强抓基层政权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加强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龙头”和领导核心地位,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第三,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执政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政权的生存能力、调控能力有赖于一定的

20、物质基础。夯实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最根本的措施是抓好镇村集体经济。要深入调查研究,区别不同情况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县以上党委、政府要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大力促进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真正改变一些地方“无钱开支”、“无钱办事”的问题,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彻底告别“无米之炊”、“非法生存”,走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对农村乡、村两级债务及基层政权运转经费的资金缺口,建议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以解决。第四,切实加强基层政权的法规和制度建设,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应按照宪法的有关规定,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

21、际出发,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管理权力、公共服务责任以及队伍建设、财政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之有法可依。针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建议对有关条文进行修改完善,从立法高度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村党支部的关系。针对农村非正式组织大量出现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地位低下、不安于农村、不安于其位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针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职责、晋升、退休、福利、奖惩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创建一种让更多的人才、财富和文化留在基层的制度,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基层干部、生活上优待基层干部、工作上支持基层干部,使基层干部在农村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第五,要切实加强农村的社会治理工作。一是要利用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向农村群众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民主观、法制观、宗教观、义利观,掌握先进文化和科技致富知识,正确处理与党组织、与基层政权、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新型农民。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对农村社会治安中的问题,要加大整治力度。对农村中的非正式组织,也要加以正确引导、疏导和协调,在“多元”与“统一”,分散与集中之间达到均衡。对确属反动的非法组织,则一定要坚决取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