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6824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好友动态 张守凤 572243385编辑 往来邮件 正在加载.窗体顶端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报告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

2、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便成为大学生们新的生活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的基石。进入大学后,我们就面临着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比如舍友之间、同学之间、个人与家人、个人与陌生人之间等等。面对如此诸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处理不当,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大,烦恼的事情很多。因

3、此我们做了此次的调查,了解现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一、调查的基本情况1) 调查事件:2011年1月31日星期二2) 调查地点: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自习室3) 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的学生。随机调查了四个自习室的学生发了一百份的问卷。参加调查的人中,女生有40人,男生有60人。问卷当场回收。4)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的二、调查分析1)大学生对自己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表:评价人数(人)百分比(%)1很好19192还好71713不太好884很差22调查表明:有19%左右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现状很好;有7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现状还好;只有10%的同学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的现状不太满意。引起

4、大学生对交往现状的不同,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这里是一份对调查问卷个人信息的调查表:男生女生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所占百分比55%45%80%20%40%60%调查的我们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他们大多是来自大一的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调查的对象中有55%的是男生,45%的是女生。有80%的是来自农村的,20%是来自城市的;在这些调查对象中独生子女占总体的40%,非独生子女占总体的60% 。综合上面的表格可以得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很普遍的,大学生的年龄大都相仿,但由于来自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性、个性的不同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会有所差别。 2)调查问卷的B部分是您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5、、每个人大都有自己的之心朋友,调查表明,有57%的人有1-3个朋友,有37%d的同学个有4-6个朋友,而有6个以上朋友的人很少。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可能不同,但有87%的同学表明基本能适应来自不同地区同学的生活习性,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还是能很好的适应这些因环境不同所带来的影响。调查表明:大学生结交朋友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个人的生活圈不同,但他们结交朋友的方式又不外乎这些,是以这些为主的。 另外,寝室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寝室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寝室成员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和谐的寝室同学的关系能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6、调查研究发现,有75%的人表明与宿舍人相处的很好,像家人、像朋友。有25%的人表明与宿舍的人的关系一般。就是舍友而已。此外,我们还将男女大学生进行了比较,发现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要比男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差很多。我想主要是因为女生可能心胸下狭窄的原因,对于一些事情容易放不下,导致同学之间会产生一些误会等。这些因素使得女大学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明显高于男性,女大学生更多的受宿舍人际关系的困扰。 对于朋友不同的人对此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很多人就是在于人交往的时候,发现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而成为朋友的。他们珍惜友谊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是因为彼此之间有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可以相互促进。3)调查问卷的C部分是

7、对自己与家人关系的调查:与家人关系的调查表:很好一般不怎么样很差男生35%50%15%女生72.5%20%7.5%调查表明:在与家人的关系方面,男女生之间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男生中与家人关系很好的占35%,而女生是占72.5%,差不多是男生一半的比例。此外,男生中与家人关系很差的占15% ,而女生中只占总体的7.5%,也差不多式男生的一半的比例。产生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本身先天性格差异引起的。大学生大都在外地离父母很远的地方读书,我们也差不多都选择打电话的方式,与父母也大都讨论一样的话题,问问家里的情况,所说自己怎么样等等。父母对自己有期望那是难以避免的,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前进的动力,正确处

8、理好这些,对自己都是十分有益的。4) 调查问卷的D部分是关大学生对自己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对大学生是否会与生人交往方面的调查表:。人数(人)百分比(%)1会38382不会35353视情况而定2727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有38%的人表示会与陌生人主动交流,有35%的人表示不会与陌生人主动交流,有27%的人表示在与陌生人交流方面会看情况再定。这也可能是由于现在的大学生现状引起的,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就要学会主动与人交流。另外,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上网聊天,在大学生之中也成为一种时尚。有的人上网只是为了排遣时间,放松一下,减缓压力。有的人是感觉新鲜好玩,寻找刺激,突破时空

9、的限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为了结交新的朋友。三、建议本调查通过对大学生人与家人、舍友、朋友同学、社交等多方面的调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往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平

10、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在处理与宿舍的人之间的问题时也要心平气和,不可太过张扬自己的性格,要学会互相理解。“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太过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

11、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

12、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倡导“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 六)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四、结语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只要我们保持一份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自信的心,热情的心,我们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人际交往现状也会越来越好。附件(0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