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与肾病.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7019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与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伤寒论与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伤寒论与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伤寒论与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伤寒论与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寒论与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与肾病.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论与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都占陶 伤寒论是古代理、法、方、药甚为完备的一部著作,也是张仲景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书虽以论述外感为主,但涉及内伤杂病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清 柯韵伯所说:“伤寒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 现代医学所说的肾脏疾病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常见的有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液代谢异常,二是肾功能不全阶段出现的恶心、呕吐、小便不利或有大便不通等。祖国医学古籍中称之为“水肿”、“小便不利”、“关格” 、“癃闭”等。 综观伤寒论各篇的论述,很多理论对指导肾脏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一、伤寒

2、论六经辨证与水液代谢失常 水液代谢失常的发生和发展常与外邪侵袭、脾失运化、肾阳亏虚、肝胆疏泄不利和膀胱、三焦失司密切相关。 伤寒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各篇中很多论述与此有关。 太阳主一身之表,卫外而为固。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外失司,气化失常,肺失宣降,常常导致水湿停蓄, 伤寒论太阳病中五苓散也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 少阳病与肝胆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胆主疏泄,三焦主决渎而通调水道。肝胆疏泄正常,三焦通畅,升降自如,则津液得以输布与排泄。若少阳疏泄失职,决渎失司,气化不利,则水蓄于下,可出现小便不利,浮肿等。 太阴病与中焦脾胃相关,脾主运化水湿,对水液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若脾阳素虚、外感风寒、内伤生

3、冷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停滞,亦可形成水液代谢失常。 少阴病与心肾密切相关,心属火,肾主水,心火下蛰于肾,肾水上承于心,心肾交通,水火相济,互相制约,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 若病至少阴,机体抗病能力明显衰退,从而表现为全身虚寒的肾阳虚衰,不仅肾主水的功能失调,气化失职,且因肾阳不足,无以蒸腾,致使肺、脾、膀胱的功能受其影响。可以说肾的气化作用贯穿于水液代谢的始终 。 二 、 宗太阳之法解表祛邪治“阳水” 重订严氏济生方: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多烦渴,小便赤涩,大腑多闭,此阳水也。 丹溪心法: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 阳水为病,包括的范围很广。 伤寒论中论述不多,

4、而在金匮要略中则列水气病专篇,本篇中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等 从临床来看,风水起病迅速,变化快,常常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多为表热之证。因此,中医以风邪善行数变为比喻,将这类水肿称之为“风水” 金匮要略 :风水其腹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金匮要略:视人之目窠上微雍,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金匮要略:太阴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痛,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医宗金鉴:上肿曰风,下肿曰水。故风水之证,面与胫足同肿也。从上肿者,多感风邪,故宜乎汗;从下肿者,多内生湿邪,故宜乎利水。 中医所称的“风水”在急性肾炎

5、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最为常见。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肾炎与许多感染性疾病有关 ,如咽炎、扁桃腺炎、急性淋巴结炎、肺炎、中耳炎、皮肤疮疖、猩红热、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肠道炎症、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等。 上述病原菌都可以引起急性肾炎,但临床上最多见到的是链球菌感染。其他病原菌的感染也可以引起,但临床上比较少见。 引起急性肾炎的链球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中来源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约占70%,由皮肤感染而引起的约占10%20%。 风水的治疗 : 金匮要略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金匮要略: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 偏于风热者可见发热恶寒

6、,咽喉红肿疼痛,眼睑或下肢浮肿,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 治宜散风清热,宣肺利水。可用越婢汤加减。 风寒或风热之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卫。偏于风寒者可见恶寒发热,咳嗽咽痛,肢体酸痛,眼睑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治宜疏风散寒,解表利水。可用麻黄汤加减。 外感热毒之邪,或素体湿盛,热毒内侵,湿热毒邪蕴结体内不解。证见面目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尿血,皮肤疮疖,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加味。 感受湿邪,或素体湿盛,水湿之邪,内困于脾。证见全身浮肿,肢体重困,脘痞胸闷,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或沉缓。治宜健脾化

7、湿、通阳利水。可用五苓散加味。 风热或热毒内侵,结于下焦,伤及血络。证见腰酸浮肿,尿色鲜红,口渴,舌红,脉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可用小蓟饮子加减。 二、宗三阴之论 温肾健脾治“阴水” 临证指南医案:肿分阳水阴水。其有因风,因湿,因气,因热,外来者为有余,即为阳水。 医学入门:阳水先肿上体,手三阳经;阴水先肿下体,腰腹胫肿,足三阴经。 太阴病可以由初期的太阳表证进一步发展为太阴里证,也可以是脾胃素虚,寒邪直伤太阴而成 ,如277条有:“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 指寒邪直接伤及太阴,导致脾运失司而形成太阴病。 慢性肾炎病程日久,出现脾肾阳虚之证。以脾阳虚弱为主者。临床见下肢浮肿

8、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 治宜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可用理中汤合五苓散。 少阴阳虚水停:如“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参考此条,对以肾阳虚为主的浮肿,证见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huang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肾利水的真武汤。 柯韵伯注释曰: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

9、水而从其类者,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 ,故水无主制 ,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用附子之辛热,壮肾之元阳,而水有所主矣。 论中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此为阴寒兼有水气之证:故水寒之气,外攻于表,则四肢沉重疼痛;内盛于里,则腹痛自利也;水气停于上焦胸肺,则咳喘而不能卧;停于中焦胃府,则呕而或下利;停于下焦膀胱,则小便不利,而或少腹满。 种种诸证,总不外乎阴寒之水,而不用五苓者,以非表热之饮也;不用小青龙者,以非表寒之饮也。故惟主以真武汤,温寒以制水也。 三、宗少阴之法温阳散寒治“关格” 1、少阴病与“关格”的内在联系 少阴属心、肾,心为君主之官,藏君火而行血脉;肾为

10、先天之本,寓水火而系阴阳。少阴病主证可出现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逆,畏寒,蜷卧,烦躁,呕吐,下利,小便不利等证候。其基本病机是阴盛阳微。 张仲景在少阴病辨证中论述的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阳虚水泛、少阴兼表证的太少两感及阴虚水停等,均是肾脏疾病中常见证候。而回阳救逆、温肾散水,滋阴利水、温经解表等法,又都是治疗肾病的常用方法。其理论对肾脏病的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现代医学来看:尿毒症后期,由于肾功能损害引起体内氮质和其他毒素贮留及水盐代谢、酸碱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多系统损害。其临床表现也可以出现呕恶,烦躁,神志昏迷,恶寒蜷卧,手足不温,夜尿清长或小便不利,下利或便秘,脉微而细等,与少阴病之症状有

11、很多相似之处。 尿毒症肾功能损害可视为机体阳气虚衰的反映,氮质及其他毒素潴留可理解为湿浊阴邪的停蓄,其临床特点虽是本虚邪实,其病机实质亦为阳微阴盛,所以与少阴病可谓是一致的。 2.关于 “脉微细,但欲寐” “脉微细,但欲寐” 是少阴病阴寒内盛、元阳衰微的主要脉证,这一脉证出现于尿毒症中时,可作为阳虚型的重要辨证依据,也可作为尿毒症其他证型(如湿热型、气阴两虚型)转向阳虚型的着眼点。 3、以少阴 “四逆汤”治疗 肾阳虚衰尿毒症 少阴本证的治疗是以回阳救逆的 “四逆汤”为主方。尿毒症“阳虚型”的治疗也首重温阳。临床上可用四逆汤为基本方加仙茅、仙灵脾温肾回阳,振奋脏腑机能;辅以辛开苦降之滋肾通关,茯

12、苓、泽泻淡渗利湿,行水消肿; 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 对尿毒症合并心衰、心包炎而有咳嗽、呕逆、心悸诸证者,在真武汤的基础可重用姜、附,加葶苈子、车前子。 4、仿少阴 “承气”法 通便排毒 对尿毒症阳虚型患者,在服用大剂温补药的同时,也经常使用承气汤通腑泄浊。此遵张仲景少阴不避承气之意。因为尿毒症患者湿浊邪毒久恋,必致阴寒不散,阳气难复,而大黄虽属苦寒,但能泄浊解毒,与大队温补药同用有泄浊阴以升清阳之妙,但应注意不宜久用。 5、参 “吴茱萸汤” 散寒止 伤寒论中有关呕吐的记载很多,其有寒湿犯胃、胃失和降之呕吐;有阴盛格阳、阳越于上的干呕。 张仲景的论述对尿毒症呕吐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若属阳虚胃寒、浊阴上泛之呕吐,则仿吴茱萸汤,以温胃散寒的吴茱萸、生姜、半夏为主加减治疗。 若服温药后反见呕吐者,提示阴寒内盛、发生格拒所致,须效“白通加猪胆汁”之意,在温热药中佐以苦寒之品作为从治,临床上改用黄连、竹茹为反佐,从阴引阳,确能获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