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重要考试笔.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7019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重要考试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伤寒论重要考试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伤寒论重要考试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伤寒论重要考试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伤寒论重要考试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寒论重要考试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重要考试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论重要考试笔一、太阳病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1、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太阳病表证 一 中风表虚证 1、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调 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啜热稀粥,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13.太阳病,头痛

2、,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爲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54、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2、桂枝汤禁例 16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3、桂枝汤兼证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

3、一枚安 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二 伤寒表实证 1、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病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煎服:先煮麻黄。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2、麻黄汤兼证 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证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湯方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桂二兩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4、一升,複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湯方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生薑二兩 甘草二兩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斤 右八味,以水一鬥,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複取微似汗。 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

5、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病机:太阳伤寒兼里热证 治法:辛温解表,内清郁热 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煎服:先煮麻黄。取微似汗。 (3)小青龙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病机: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表里双解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 五味子 半夏 3、表郁轻证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

6、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 甘草 麻黄各一两 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

7、两二铢五枣匡。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 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十六个 甘草一两二铢 大枣五枚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桂枝 芍藥 甘草各十八銖 生薑一兩二銖 大棗四枚 麻黃十八銖 石膏二十四銖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當裁爲越婢

8、湯、桂枝湯,合之飲一升,今合爲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太阳病里证 1、太阳蓄水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治法:外散风寒,内化水饮 方药:五苓散 2、太阳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病机:太阳蓄血证热重瘀轻 治法:泻热化瘀 方药:桃核承气汤 抵当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

9、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病机:太阳蓄血证瘀重热敛 治法:破血逐瘀 方药:抵当汤 抵当丸证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病机:太阳蓄血瘀缓热微 治法:化瘀缓消 方药:抵当丸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 一 热证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梔子豉湯方 山栀香豉治何为,烦恼难眠胸窒宜,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梔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

10、,分爲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豉原方效可夸,气羸二两炙甘加,若加五两生姜入,专取生姜治呕家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麻黃四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二兩 石膏半斤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黃耳杠。 26、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

11、參湯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34、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 黃芩三兩 黃連三兩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172、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黃芩湯方 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黃芩三兩 甘草二兩芍藥二

12、兩 大棗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嘔者,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二 心阳虚证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 桂枝四兩 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三 水气证 67、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沈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白術二兩 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四脾虚证 163、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

13、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桂枝四兩 甘草四兩 白術三兩 人參三兩 幹薑三兩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五肾阳虚证 61、下之後,複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大熱者,幹姜附子湯主之。 幹姜附子湯方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幹姜一兩 附子一枚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82、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14、。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六阴阳两虚证 177、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方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半斤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甘草四兩 生薑三兩 桂枝三兩 人參二兩 生地黃一斤 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 麻子仁半升大棗十二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複脈湯。 七结胸证 135、傷

15、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138、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小陷胸湯方 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 栝蔞實大者一個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八痞证 1、热痞证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痞证分歧辨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右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155、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2、寒热错杂痞证 149、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

16、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複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重煎守古箴 半夏半升 黃芩 幹姜 人參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三兩 右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157、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汗余痞证四生姜,芩草人参三两行,一两干姜枣十二,一连半夏半升量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 人

17、参三两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58、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幹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複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擘同烹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其他痞证(痰气痞证) 161、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

18、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旋複代赭石湯方 五两生姜夏半升,草旋三两噫堪凭,人参二两赫石一,枣十二枚力始胜 旋複花三兩 人參二兩生薑五兩 代赭石一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三兩半夏半升 右件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九上热下寒证 173、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黃連湯方 腹疼呕吐藉枢能,二两参甘夏半升,连桂干姜各三两,枣枚十二妙层层 黃連 甘草 幹姜 桂枝各三兩 人參二兩 半夏半升 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