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穆达勘查报告终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7158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穆达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克穆达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克穆达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克穆达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克穆达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穆达勘查报告终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穆达勘查报告终稿.doc(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 前 言11.1 工作目的与任务11.1.1 工作目的11.1.2 任务11.2 位置与交通2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21.3.1 地形地貌21.3.2 气象与水文31.3.3 经济概况31.4 以往地质工作及开采情况41.4.1 以往地质工作41.4.2 矿床开采情况51.5 本次勘查工作情况51.5.1 勘查工作及完成的工作量5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61.6 矿权设置情况7第2章 区域地质72.1 地质概况72.1.1 区域地层72.1.2 区域构造92.1.3 构造体系的交接关系142.1.4 区域岩浆岩152.2 区域重砂异常172.2.1 辰砂类异常182.2.2

2、白钨矿类异常202.2.3 自然金类异常222.3区域矿产232.3.1汞矿242.4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远景分析24第3章 矿床地质253.1地层253.2 构造283.3 岩浆岩313.4 热液蚀变343.4.1 区域变质作用343.4.2 动力变质作用343.4.3 围岩蚀变343.4 物探异常35第4章 矿体地质特征364.1 含矿破碎带及矿体特征364.2 矿石类型与物质组分394.2.1 矿石类型394.2.2 结构、构造394.3 物质组分404.4 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404.4.1 矿床成因404.4.2 控矿因素414.4.3 找矿标志41第五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425.1 可

3、选性试验原矿425. 2 选矿试验425.2. 1 试样代表性425.2.2 试验流程435.2.3 试验评价43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46.1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446.2 矿床工程地质条件466.3 环境地质条件47第7章 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487.1 勘查工作手段和方法487.1.1 总体工作部署487.2 各项工作质量评述497.2.1 测量工作497.2.2 地质填图527.2.3 钻探工程537.2.4 取样与加工及分析测试567.2.5 水文工程地质577.2.7 岩矿芯保管59第8章 资源储量估算608.1 工业指标的确定608.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对象618.3 估算方法

4、的选择618.4.2 平均品位628.4.3 矿体面积的计算628.4.4 体重的确定638.5 矿体圈定原则638.5.1 单工程矿体的圈定638.5.2 剖面上和块段矿体的圈定638.6 块段划分及矿体编号648.7 资源储量分类648.8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658.8.1 资源储量计算公式:658.8.2 估算结果658.8.3 资源储量结算66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67第9章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研究689.1 矿床地质评价689.2.1 矿山建设699.2.2 开发技术条件699.2.3 选冶加工技术条件699.3 矿床潜在价值分析70第10章 结束语7010.1控制程度、研究

5、程度及远景评价7010.1.1 控制程度7010.1.3远景评价7110.2 存在的问题7210.3工作建议73附 图图号 顺序号 图 名 图例 1 1 青海省同德县克穆达钨锑矿区区域地质图 1:1000002 2 青海省同德县克穆达钨锑矿区地形地质图 1:50003 3 克穆达钨锑矿区11线剖面图 1:10004 4 克穆达钨锑矿区7线剖面图 1:1000 5 5 克穆达钨锑矿区3线剖面图 1:1000 6 6 克穆达钨锑矿区0线剖面图 1:1000 7 7 克穆达钨锑矿区4线剖面图 1:1000 8 8 克穆达钨锑矿区8线剖面图 1:1000 9 9 克穆达钨锑矿区16线剖面图 1:100

6、0 10 10 克穆达钨锑矿区26线剖面图 1:1000 11 11 克穆达钨锑矿区48线剖面图 1:100012 12 克穆达钨锑矿区88线剖面图 1:100013 13 克穆达矿区钨锑矿地表取样平面图 1500 14 14 克穆达钨锑矿号含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100015 15 克穆达钨锑矿号含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100016 16 克穆达矿区ZK302柱状图(一) 120016 17 克穆达矿区ZK302柱状图(二) 1200 16 18 克穆达矿区ZK302柱状图(三) 120017 19 克穆达矿区ZK402柱状图(一) 120017 20 克穆达矿区ZK

7、402柱状图(二) 120017 21 克穆达矿区ZK402柱状图(三) 120018 22 克穆达矿区ZK701柱状图(一) 120018 23 克穆达矿区ZK701柱状图(二) 120019 24 克穆达矿区ZK2602柱状图(一) 120019 25 克穆达矿区ZK2602柱状图(二) 120020 26 克穆达矿区ZK4801柱状图(一) 120020 27 克穆达矿区ZK4801柱状图(二) 120020 28 克穆达矿区ZK4801柱状图(三) 120021 29 克穆达矿区ZK8801柱状图(一) 120021 30 克穆达矿区ZK8801柱状图(二) 1200附 表附表1 地质

8、勘探工程测量成果表附表2 样品采取登记及基本分析结果表附表3 单工程矿体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附表4 块段矿体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附表5 块 段 矿 体 资 源 储 量 估 算 表附表6 资 源 储 量 估 算 结 果 表附 件附件1 青海省同德县克穆达钨(锑)矿普查报告审批意见书 青地地字【1989】第155号,及储量计算结果表。附件2 青海省同德县克穆达矿区砂钨矿普查地质报告评审决议书附件3 克穆达钨锑矿区本次样品测试报告及质量审查表附件4 选矿试验报告附件5 克穆达钨锑矿大功率激电测量工作报告附件6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件7 采矿许可证附件8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第1章 前 言1.1 工作目

9、的与任务1.1.1 工作目的湖南浩龙矿业综合利用开发公司所拥有的青海省同德县克穆达矿业有限公司克穆达钨锑矿,以往地质勘查程度较低,为了扩大再生产增加资源储量,提高勘查工作程度,特委托湖南金伯利矿业有限公司,对克穆达矿区权属范围内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对其进行进一步评价,为下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1.2 任务1.1.2.1 利用15000地质填图、物探、槽探、结合钻探施工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岩浆岩、围岩蚀变特征、构造及其与成矿的相互关系;1.1.2.2 大致查明矿体的产出形态、产状、规模和品位,并估算工作区内钨锑资源储量;1.1.2.3 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矿石类型和质

10、量,对矿石加工技术条件进行研究; 1.1.2.4大致了解地表水分布、地下水补排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矿体顶底板围岩稳定性。大致划分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类型。1.2 位置与交通矿区位于青海省东部,行政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唐干乡,县城往南50km,省会西宁往南约280km。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336,北纬345630,省道101线从矿区西侧通过,简易公路直达矿区,交通方便(见图1)。图1 克穆达钨锑矿交通位置图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3.1 地形地貌矿区位于青藏高原小板山脉东段风水岭北侧,属高原草地地貌,区内海拔在39004126m,地形较为平缓,山岭多呈蒙古包状,沟谷则多呈“

11、U”型,为浅切割区,区内相对高差100m,露头很少,大面积第四系覆盖。1.3.2 气象与水文矿区属大陆性干燥、半干燥高原气候。冬长夏短,日温差大。1月平均气温-10-16,7月816。无霜期约3个月,始于5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和10的日数分别只有140天和40天。年降水量400毫m左右,在5至7月为雨季, 8月下旬即有霜冻,9月为封冻期,10月至翌年4月为寒冷的冬季,且多西北风。矿区主要水系狼成沟和狼麻沟,系黄河的四级支流,狼成沟在矿区北部,狼麻沟则在矿区南部,两沟近似平行,且均由东向西流经矿区汇入黄河支流。狼成沟汇水面积约6km2,融冻期最大流量0.126m3/s,最小流量只有0.004

12、5/s,封冻期结冰断流,水质良好,为HCO3型水,矿化度在0.39g/l,而狼麻沟受水面积约4.5 km2,其融冻期最大流量为0.075/s,最小流量只有0.00009/s,甚至断流。水质属型水,矿化度在0.18g/l可作生活用水。地下水主要以饱气带水及孔隙、裂隙水的形式存在,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冻土深度一般在1m左右。根据青海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1.3.3 经济概况 全区居民为藏族,以游牧为生,经济相对落后,全区电力充足,用电方便。在矿区境内无居民居住。1.4 以往地质工作及开采情况1.4.1 以往地质工作1973年青海省区测一队已完成1:20万区调-47-11(

13、同德幅),并在区内圈出辰砂重砂异常2处,白钨矿重砂异常5处。1985年省局第七地质队对尕那根(克穆达)白钨矿点进行检查,投入主要实物工作量有:1:5000地质草测4 km2,1:5000残坡积重砂0.5 km2(样品93件),探槽3006m3,圈出2条含矿破碎带,3个矿体,提交矿点检查小结一份,并估算地质远景储量WO31491.37t,为该区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1987年青海省地矿局委托省地质三队承担的对口扶贫地质项目。省地质三队四分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普查,按期于1987年十二月向省地矿局提交了青海省同德县克穆达矿区钨(锑)矿普查报告。共投入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1222.91m,浅井50.4m

14、,槽探4357.87 m3。浅坑87.25m,12000地形地质测量0.6km2。15000地质草测7.0 km2。12000第四纪地质填图0.7 km2。采取各类分析,测试,鉴定样1133个(块)。共探获D级WO3储量906.62t,其中表内WO3储量903.34t。平均品位0.885%,表外WO3储量3.28t。平均品位WO3:0.19%。D级表内Sb金属储量712.81t。平均品位2.028%。1988年,青海省地质三队四分队开展了矿区砂钨矿普查,于1988年11月提交了青海省同德县克穆达矿区砂钨矿普查地质报告。共投入主要实物工作量:浅井252.85m,小圆井101.05m,槽探3037

15、.34m3。15000地质草测5.3 km2。重砂样457个。共探获D级表内WO3储量3025.51t,表外WO3储量3.10t。1.4.2 矿床开采情况克穆达钨锑矿从1976年断续开采,至今已有20多年,主要采用小规模的露天开采以砂矿为主,2008年以后距地表30m左右布设坑道,沿Fh2、Fh3两个含矿破碎带走向各掘进了70100m,因地表岩石破碎坑道现已坍塌。合计开采钨矿石量22.16万吨,Sb矿石量2.58万吨。以往矿区选矿工艺较落后,废弃的尾矿中钨、锑品位较高,需在以后的开发中加以综合回收利用。1.5 本次勘查工作情况1.5.1 勘查工作及完成的工作量 野外工作从3月份开始到11月中旬

16、结束。在工作中按设计要求开展了多项地质工作。并且对矿区权属范围内进行了15000的地质填图,对成矿有利地段的、号破碎矿化带进行了追索和圈定,对一些人工露头进行编录和取样。对矿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进行了调查了解。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号矿化带采用稀疏的钻探工程进行中、深控制。完成各项实物工作见表11。表11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项 目单位年计划实际完成为年计划(%)备 注1:5000地质填图km22.402.401001:5000地形测量km26.356.35100钻 探m1764.84槽 探m3172.0172.0100坑道素描m275.0化学基本分析样个3871:100工程地质素描

17、m43中梯普查面积km21.50激电测深个40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1.5.2.1 通过各项地质工作量的完成,基本查明了克穆达钨锑矿区的地层、构造等地质特征,大致查明了钨锑及其矿(体)化的分布范围,矿体产状与规模。1.5.2.2通过地质填图结合钻探工程深部揭露及物探成果,将、两条含矿破碎带沿走向向东延伸了900多m。为下一步的勘查和矿区远景指明了方向。(附图2)1.5.2.3新施工的ZK302孔在号矿化带深部见到较好的原生钨锑矿(见矿厚度6.3m、品位 WO3 1.03%、Sb 1.74%)扩大了矿区远景,提供了较好的找矿信息。1.5.2.4通过近一年的工作,进行了资源量估算,估算了333

18、 WO3储量184t,334 WO3储量2388t。合计333+334 WO3储量2572t。334 Sb储量3833t。3342 WO3金属量9522t、Sb金属量14277t。全区合计333+334+3342WO3、Sb金属量30204t。1.6 矿权设置情况青海省同德县克穆达矿业有限公司克穆达钨锑矿,采矿许可证证号:6300000820052,面积1.857 km2,有效期限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2):表12 矿 区 采 矿 权 范 围 拐 点 坐 标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13869475.0017672455.0023870265.001

19、7673540.0033869850.0017674490.0043868615.0017674490.00开采深度:从3971m3755m第2章 区域地质2.1 地质概况2.1.1 区域地层本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尤以中三叠统最为发育,其次于南东部果寿营盘一带分布有第三系及沟谷中出露的第四系。2.1.1.1 三叠系三叠系遍布全区,主要是一套受区域轻微变质的砂板岩系,根据砂板岩组合,岩石成分,所产化石等,将三叠系划分为下统和中统,总厚大于26233m。图幅内下统仅见b岩组的上部:中统见a岩组及b岩组的下部地层分布。现分别略述如下:1、下三叠统分布在图幅的南西部,切木曲断裂,大板山断裂以南的地区。

20、区内仅见b岩组(T)的部分层位。T:灰、灰绿色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板岩,间夹砂板岩互层。厚度大于5500m。与下伏(T)岩组呈连续沉积。2、中三叠统分布于切木曲断裂,大板山断层以北的广大地区,占图幅面积的80%以上,上未见顶,下与下三叠统呈断层接触,根据砂板岩组合和古生物化石,分a、b两岩组。中三叠统a岩组(T):灰色板岩与砂岩互层,夹巨厚层砂岩,砾岩及石灰岩透镜体。分布于北部中铁断裂两侧,南部大板山断裂的北东侧,岩组总体是一套以板岩为主的砂板岩互层,在北部构成江前背斜,由于小褶皱十分发育。且纵、横向岩性变化大,小分层岩性不易对比。其岩性主要是砂板岩大套互层,韵层性互层次之。砂岩主

21、要成分为:岩屑1060%,长石2060%,石英1050%,为长石砂岩屑岩系列。厚度大于3500m。与下伏(T)为断层接触中三叠统b岩组岩性段(T):灰、深灰、灰绿色,细中粒长石砂岩夹板岩,偶夹猪肝色板岩,顶部偶夹泥灰岩透镜体。分布于小板山南,北两侧山坡,构成小板山向斜的翼部,在赛欠狼麻沟口岩性段上部灰岩夹层中产头足类化石,在哈乃翁岩性段下部灰岩中产头足类化石。厚度2700m。与下伏()岩组为连续沉积中三叠统岩组二岩性段():灰绿、灰色、细中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夹板岩与砂板岩互层,偶夹泥灰岩透镜体。分布于图幅中部小板山脊,呈东西向狭长分布,构成小板山向斜核部。砂岩呈中巨厚层状,常可见递变粒序

22、层,其底部常可见槽摸构造。韵律层序清楚。厚度大于537m。与下伏(T)岩性段位连续沉积。构成b岩组的碎屑岩,以砂岩为主体,砂岩碎屑的主要成分为长石4030%,岩屑225%,石英1250%,根据矿区岩石镜下鉴定:含杂基1525%,属杂砂岩类,岩性主要为长石杂砂岩。西部可见夹砂岩。2.1.1.2 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尕于曲,作母沟及南部的赛欠沟谷。为河流洪冲积的砂,砾和泥松散堆积物。厚度变化大,030m。2.1.2 区域构造2.1.2.1 构造体系类型的划分1、东西向构造为区内的主要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奠定了全区构造的基本轮廓。南西和北东部由北西向构造交切,二者都在改造着东西向构造。本区由

23、东西向断裂、褶皱和盆地诸项构造形迹反映了统一的南北主压应力作用方式,主要的构造形迹有:(1)褶皱规模较大的褶皱皆出现在图幅中部,就图幅而言,不同级别的褶皱明显可分为四级。一级褶皱有小板山向斜、江前背斜;二级褶皱有穆黑侧转向斜,作穆贡卡背斜;三、四级褶皱常成对出现,随处可见。本区褶皱常以紧闭的狭长形式出现。小板山向斜位于图幅中部小板山南坡,由三叠系中统b岩组构成,核部为T地层,两翼为T地层组成,轴线近东西向,长度大于40km,为区内一级褶皱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的分布。向斜较为开阔,核部及两翼次级褶曲较为发育,往往成对出现,向斜东段北翼可见百余米的陡立地层带,使向斜形态复杂化。本向斜向东至赛欠克穆

24、达沟以东由许多次级褶皱所代替。江前背斜位于图幅北部山欠,沙洛贡卡、尕干曲一带。向西延伸出图。轴线近东西,横贯图幅北部,长度大于40km,为区内一级褶皱,由T地层构成,中铁断裂纵贯背斜核部,破坏了背斜形态的完整性,并控制了穆黑沙尔诺汞矿田的分布。作穆贡卡背斜位于图幅中部,小板山北坡作穆贡卡一带,为小板山复背斜北翼的次级褶皱,发育于T地层中。轴线近东西,长度在35km以上,褶皱较紧闭,西端北翼地层局部倒转。穆黑倒转向斜出露于次欠、穆黑、沙尔诺、尕那根艺带,为小板山复向斜北翼的次级褶皱,发育于T地层中。轴线近东西,长度在35km以上。北翼地层倾向南,南翼地层沙尔诺以西倾向南,为倒转翼,沙尔诺以东倾向

25、北。地层产状正常,在穆黑沟及其南侧出现数10m至100余米的陡立地层挤压带。穆黑汞矿床,沙尔诺汞矿床、作母沟汞矿点,山欠汞矿点等均分布于该向斜的北翼。除上述规模较大的褶皱外,区内更次一级的褶皱十分频繁,随处可见,且往往成对出现,褶皱一般呈紧闭的线状形态。由于次级褶皱频繁而使主要的褶皱形态更加复杂化,且地层产状变化很大,给地层的连接、对比增加了困难。2.1.2.2 断裂区内断裂十分发育,主要的一级断裂有:中铁断裂、切木曲赛欠断裂。次级断裂发育,特别是上述两大断裂之间的次级东西向断裂更为突出,且可见辰砂或白钨矿化,常构成区内有利的赋矿空间,控制着同德汞、锑、钨成矿带的展布。中铁断裂中铁断裂成生在江

26、前背斜轴部,西起兴海县中铁沟南侧,经同德县的尕尔干沟脑,东至泽库县,长达一百公里以上,区内长40km,断裂走向近东西,断面向南倾,倾角6070,其性质为一扭转的压性断裂。断裂存在着400500m宽的强烈挤压破碎带,有的地段宽达2km以上,有时可见棱角状的构造角砾岩或岩块,并有大量的石英脉填充:另外在很多地段能见到香肠构造平行断裂分布。构造透镜体十分发育,塑性变形的板岩常被挤压搓成断层泥、糜棱岩而面貌皆非,断面常呈光滑的波状起伏。从上述野外所观察到的复杂现象分析。中铁断裂的成生过程是经过长期活动的结果,其大致成生过程可能为:早期沿背斜形成时脊部的张裂带发展而呈张性断裂,由于南北向压应力的继续作用

27、,两盘地块向中部挤压,早期形成的张裂带继续发展,并互相贯通,使其成生为连续性好,延伸长的压性断裂,从而成生为现在所见到的中铁断裂。中铁断裂两侧,特别是南侧上盘,常可见到一系列的低级序的东西向压性断裂及东西向构造体系的配套组分的两组扭性断裂和横张断裂带,这些低级序的断裂为后期矿液运移和沉淀的有利空间,穆黑汞矿、沙尔诺汞矿、克穆达钨、锑矿等十余处矿床(点),所构成的矿带的展布,都明显地受到中铁断裂的控制。切木曲赛欠断裂横贯图幅中南部,小板山南侧与中铁断裂遥相对应。西起切木曲沟北,东至赛欠沟上游,东西长度断续可达100km区内46km。沿断裂地貌上反映为线状负地形,破碎带宽30100余米,其中可见角

28、砾岩,断层泥等,并有花岗岩脉及石英脉贯入。断裂向南倾,倾角6075,其性质与中铁断裂基本相同。断裂两盘常见次级的东西向压性断裂,并常可见白钨矿化,拉檫痒、直亥买等白钨矿点即分布于该断裂北侧下盘的次级断裂中。1、北东向构造测区内北东向断裂较不发育,规模一般较小,多具压扭性质,据1:20万同德幅资料,北东向构造属当青弧形构造(体系)的东翼组成部分。(1)拉家断裂在图幅的南东部,拉家至果寿营盘一带,断裂走向30倾向北西,断裂北侧三叠系砂板岩逆覆在南侧第三系丝层之上。断裂面具波状弯曲,其北侧存在100200m宽的破碎带,局部地段形成角砾岩,角砾岩由三叠纪的砂板岩块和第三纪的红层岩块混杂组成,其北侧并发

29、育一系列与其平行的向北倾斜的小型压性断裂,显示叠瓦式的特征。断裂北缘的下、中三叠统中,侵入有石英脉和花岗岩小岩体,并可见被断裂切断,尖灭现象,而南侧第三纪红层中,并未发现此种现象,因此断裂北侧的热液活动应是前第三纪的产物。另外,第三纪红层底部砾岩中,具有大量疙瘩状脉石英,这些可以认为是切过盆地北缘并与盆地平行延展的拉家断裂带的产物。由此看来拉家断裂的成生时间应在第三纪以前便形成,并继承活动到第三纪拉家河北盆地形成之后。(2)山欠断裂位于山欠以东的汞矿区内,断裂走向北北东4050,倾向南东,压扭性质,显示南东盘向东北运动,北西盘向南西运动。其与南北向含矿的分支断裂,组成“入”字型构造,是导矿构造

30、。2.1.2.3 北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主要展现在北东部及南西部大板山一带,无论是山川形势,岩体长轴,还是断裂、褶皱均呈北西方向。区内北西向的主要构造形迹有:德什端断裂,大板山断裂。从北西向断裂切割东西向构造看,其成生时间较晚可能属歹字型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1)德什端断裂出露在图幅北东部的尕干曲沟脑,向北西出图延至德什端并没入同德大滩,长40km以上,图幅内长23km。倾向北东,倾角57,沿断裂带岩层十分破碎,小断裂很发育,从断裂北侧的两条压性入字型断裂所示及断裂两侧的地层分布,反映本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并作顺时针方向扭动。(2)大板山断裂出露于南西部大板山,总走向300,倾向南西,倾角6070

31、,延长达30km,断裂上盘形成宽数十米的破碎带和强烈的揉皱带,由断裂两侧地层的分布及南西侧大型的地层拖拽揭示:北侧相对向南东,南侧相对向北西斜冲,性质为压扭性断裂,并见切割切木曲赛欠断裂。2.1.3 构造体系的交接关系本区主要构造体系有三,即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当青弧形构造),北西向构造(歹字型构造)。它们各自依一定的方式进行了多次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征的构造形迹,除按照一定的分布规律出现外。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受到早期成生的东西向构造所限制。而东西向构造却有部分组分为后来的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所利用和归并。东西向构造对本区地质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起主导作用,它控制了三叠纪之前东西向的坳

32、陷和三叠纪的沉积,中三叠世之后形成的山系。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呈东西向展布。从其空间展布规律和具有东西向构造组合形成,反映出它由南北向的压应力作用方式所决定的统一应力场,虽然东西向构造控制新生代东西向同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但从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都在改造着东西构造的事实。说明它是本区成生最早的构造,而后期仍有活动的。北东向构造的拉家断裂插入东西构造,交角达3045呈反接关系。其东延部分地段可见到归并了部分东西向组分,北东向构造成生较晚。北西向构造切割东西向构造,使东北部东西构造的岩块成为北西向构造的一部分。在图幅南部也见切过北东西向构造,因此北西向构造是最晚形成的构造,其与东西向构造交角达45

33、以上。北东向构造近于直交,均呈反接的复合现象。2.1.4 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微弱,仅于图幅北东角见一斜长花岗岩株及中酸性岩脉出露。2.1.4.1尕群细粒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出露于尕群曲上游哈日吾龙洼附近,岩体长轴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展,长2km,宽1km,面积约2 km2。岩体中岩相分带不明显,但大致可分内部和边缘相,内部相为灰白色细粒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矿物成分及含量为:斜长石(更中长石)6873%,石英2025%,正长石2%,暗色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5%;付矿物有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岩石化学特征:Al2O3含量15.19%,SiO2含量68.80%参数a为5.97,Q值为+28.40,属浅

34、色弱碱性铝过饱和系列岩石。硅酸过饱和的酸性岩类,岩石为细粒,不等粒半自形结构,块状结构。边缘相由细粒石英闪长岩组成,石英闪长岩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中长石)6070%,石英1520%,正长石5%,暗色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在10%以下。付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及不透明矿物。岩石为细粒不等粒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岩体侵入中三叠统a岩组(T)砂板岩中,由于覆盖,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不清,围岩有较强的硅化和角岩化。2.1.1.2闪长玢岩脉分布于沙尔若、克穆达等处:一般宽几十厘米至20余米,长10余米至200余米。外接触带砂板岩有微弱的角岩化或硅化。岩石呈浅灰、灰绿色,风化后呈灰褐色,具斑状结构,块状、杏

35、仁状构造。成分:斑晶由斜长石(46%),闪长石(12%)、辉石(1020%)及少量黑云母组成。有的见石英斑晶。基质(约占3880%)多具似斑状结构或微晶结构,由斜长石、石英、碳酸盐组成、岩石具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沙尔诺见闪长玢岩具辰砂矿化。2.1.4.3 酸性岩脉仅出露于尕群龙洼和哈它贡玛西侧,有花岗闪长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此外,区内热液活动十分活跃,有较多的石英脉、方解石脉沿断裂、裂隙充填,它们与汞、钨、锑矿化有密切关系。2.2 区域重砂异常区内矿产以汞、钨、锑、金等为主,已发现的矿床(点)十四处,其中大型矿床二处。通过1:20万和1:5万的河流重砂测量,圈出重砂异常19处,已初步

36、了解控矿地质条件,特别是构造的控矿性十分明显,本区为汞、锑、钨有利成矿带。重砂测量为本区主要的找矿手段之一,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重砂中发现的有益矿物有辰砂、白钨矿、自然金、辉锑矿、铬铁矿、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等20余种,共圈出辰砂、白钨矿、自然金等异常19处,其中辰砂异常4处,白钨矿异常5处,辰砂白钨矿组合异常6处,自然金异常2处,自然金白钨矿组合异常1处。异常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西自山欠,东至直亥,东西长40km,南北宽27km,多位于中铁断裂带的南盘。异常与构造线的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异常的矿物组合,由西往东,明显地可分两段;山欠开错休玛东侧段以辰砂,辰砂白钨矿组合异常为主;开错休玛东侧直亥

37、买休玛段则以白钨矿异常为主,自然金、辰砂、自然金白钨矿组合异常次之。现按辰砂、白钨矿、自然金三类异常分述于下:2.2.1 辰砂类异常2.2.1.1 山欠1辰砂1异常位于山欠沟一带。地理坐标:东经:1003315,北纬345825。行政区划属同德县休玛乡所辖。异常位于中铁断裂上盘,江前背斜南翼,南为穆黑倒转向斜倒转段。由中三叠统T及T,分布,走向东西。以北东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及其派生的南北向张性羽裂较为发育。异常呈东西向不规则状,西宽东窄,东西长2.5km,南北平均宽1.6km面积4 km2。共取重砂样21个(每样重30kg,下同),以辰砂为主伴有小量白钨矿、磁铁矿、铬铁矿、黄铁矿、锆石金红石、重

38、晶石等。其中,辰砂含量0.001g的有7个样,51粒0.001g的4个样,1150粒的9个样,白钨矿含量51粒0.001g的2个样。山欠小型汞矿床位于异常之中,但有两点情况值得注意:(1)山欠汞矿床位于山欠沟水系,与东侧(直亥买群洼)支沟为南北向的分水岭隔开,后者沟两侧,重砂及化探异常扣合较好,显示出有新的汞矿体存在。(2)山欠汞矿床南侧,汞矿体已尖灭。北西向小山脊以南,进入其他小支沟水系,重砂及化探异常亦扣合较好,并常有辰砂辉锑矿转石出现,可能还有新的矿体存在。因此,本异常具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2.2.1.2 穆黑2辰砂2白钨矿 1异常位于穆黑一带。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003631,北纬

39、345818。异常位于中铁断裂上盘。江前背斜南翼,穆黑倒转向斜北翼。由T及T分布。南北向的次级张性断裂破碎带发育。异常呈东西向短轴状,长4km,宽2km,面积8 km2。共取重砂异常36个,以辰砂、白钨矿为主,构成辰砂白钨矿组合异常,伴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铬铁矿、锆石、红金石、重晶石等。辰砂含量0.001克的有8个样,51粒0.001g的5个样,1150粒的有10个样,白钨矿含量0.1克的有2个样,0.0010.1克的12个,51粒0.001g的9个样。异常与2Hg2Sb1W2化探异常吻合。穆黑汞矿床位于本区异常中部,已详勘,为大型汞矿床。2.2.1.3作母沟3辰砂3白钨矿2 级异常位于

40、作母沟西支沟内。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003800,北纬345745。异常位于中铁断裂上盘,江前背斜南翼,穆黑倒转向斜轴部,由T及T分布。异常呈南北向短轴状,长2.7km,宽1km,面积2.7平方km。共取重砂样13个,以辰砂、白钨矿为主,构成辰砂白钨矿组合异常,辰砂含量0.001克及51粒0.001克的各1个样,1150粒的5个样。白钨矿含量0.1克的3个样,0.0010.1克的1个样,51粒0.001克的2个样。作母沟汞矿点,位于此异常的南端,作母沟西支沟与穆黑沟的分水岭上。异常由该矿点引起。2.2.1.4沙尔诺6 辰砂6白钨矿4 III级异常位于沙尔诺一带。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00

41、4154,北纬345756。异常位于中铁断裂上盘,江前背斜南翼,穆黑倒转向斜北翼。由T分布,闪长玢岩脉发育,次级倒转褶曲和东西向的压扭性断裂破碎带发育为其特征。异常呈近等轴状的球面三角形,面积约3 km2。共取重砂样9个,以辰砂、白钨矿为主,构成辰砂白钨矿组合异常,伴有磁铁矿、赤铁矿、铬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锆石、金红石等。辰砂含量0.001克的有6个样。白钨矿含量0.0010.1克的有4个样,51粒0.001克的2个样。沙尔诺汞矿床位于此异常中部,19831985年已作详查评价,属中型汞矿床。2.2.2 白钨矿类异常2.2.2.1 尕那根(克穆达)狼成13白钨矿7异常位于尕那根狼成一带,地理

42、坐标:东经1005400,北纬345610。行政区划属同德县唐干乡管辖。异常位于穆黑倒转向斜东段南翼。主要由T分布,南缘处于T与T的分界处。见有闪长玢岩脉分布。东西向次级压性断裂破碎带发育。异常呈东西向长条状,长4km,平均宽1.25km,面积5平方km。共取重砂样26个,主要为白钨矿,伴有背景含量的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铬铁矿、钛铁矿、黄铁矿、辰砂、锆石、金红石、重晶石等,偶见辉锑矿、雄黄、方铅矿、白钨矿含量0.1克的有9个样,0.0010.1克的有8个样。白钨矿多为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度不均,最大几厘米,重数百克,小者0.1克的有2个样,0.0010.1g的有21个,51粒0.001g的有12个样。辰砂含量51粒0.001g的1个,1150粒的1个。狼麻白钨矿化点,拉擦痒白钨辉锑矿化点位于异常北东部,为充填于北东向张扭性断裂破碎带中的白钨矿石英脉。2.2.3 自然金类异常2.2.3.1 木热贡玛10自然金1异常位于尕干曲北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