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7992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 单位:铁渠完小 姓名:张慧霞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颁布后,全国各省市纷纷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本文就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与反思。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陷入困境 教师既然需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那么信息技术培训本应该是受到欢迎的。但是,当各种形式、各个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蜂拥而上时,教师的反应并不那么积极,大多数教师对目前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不叫好。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培训机构开设的信息技术继续教育课程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

2、,而今甚至无人问津,即使参加学习也只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本应是“及时雨”的信息技术培训成为教师排斥、埋怨的众矢之的。这无疑是陷入了困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产生呢? 1.培训内容偏离教师的需求,缺乏实效性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时,应深入调查、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这样才能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许多部门在缺少调查研究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将培训内容设计出来。这就造成了培训班中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低的学员“吃不消”,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高的学员又“吃不饱”。这种培训缺乏针对性,久而久之,教师对此失去了兴趣。 在对我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调

3、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要学的内容,大大打击了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一点,笔者作为信息技术培训者深有体会。我曾经开设过几次Flash课件制作高级培训班,但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培训初级内容。事实上,该班在招生时,要求参加者具有一定的Flash基础,但结果许多教师在选择课程时不理会参加条件就盲目报读,造成该班的学员层次不一,甚至差别很大,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难免会顾此失彼。 2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流于形式 很多教师在培训结束后不能学以致用,导致所学内容在一段时间后所剩无几,最终培训流于形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没有给教师创

4、造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环境;二是部分教师在忙于应对中、高考,没时间、没心思研究信息技术;三是部分经济条件不好的学校没有足够的硬件设备,受训教师回到学校后没有实践的机会。 3.对培训承办部门缺乏必要的考核 主讲教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承办部门师资力量的考核,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培训教师理论陈旧、技术水平不如学员的现象,使学员对培训怨声载道,失去热情。有的培训班请来高校教师授课,他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却不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缺乏实际应用的经验,只能讲授一些不能联系实际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对承办部门师资的考核也是必

5、需的。 4.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动机不明确 经过几年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考核,教师已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且也能够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操作问题。笔者在中小学调研中发现,教师制作课件的工具主要是PowerPoint,他们认为PowerPoint既简单又易操作,而其他课件制作工具则较少使用。对此,多数教师误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已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没有必要有更高的追求。其实,他们也感觉到PowerPoint在教学应用上的极大局限性,但由于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去学习,部分教师职称又到了相应学校级别的极限,再没有晋升的可能,因此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6、不高。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完全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二、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反思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传统的培训模式是否真的无可救药了?我们现在以及今后的教师培训应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既是对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追问,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持续进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提醒。追问引起反思:我们的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培训?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的是培训的理念,而不是培训本身这一概念。”南京师范大学彭智琨老师认为,转变培训观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今后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 1.发

7、挥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 培训工作如果忽视基层教师的主体性,缺乏教师的主动选择、参与、配合和接纳,这种培训必然是低效的。这也是以往培训工作受到有关领导批评和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既要以改进工作为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例如,培训机构可以利用每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中央电教馆定期举行的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的常规活动,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力度,以满足中小学教师制作课件的需要,让教师真正做到有目的地学习。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认为这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是非

8、常需要且迫切的,但实际上又得不到这方面的有效培训。 2.分层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差异,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层、网络管理层和综合应用层。基础层的培训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中小学教师,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使他们建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网络管理层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教师,他们是对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力量。综合应用层的培训从更多关注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转向

9、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培训对象主要针对那些已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师,以实际应用教学实例进行教学交流为主,使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激励工具与教学环境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经过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发生根本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另外,要实现分层培训,还要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避免形式上分层而实际混合的现象,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培训方式要更灵活、互动性更强 培训可以采用圆桌式、马蹄型、对话型、活动型等模式

10、,组织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微格教学等学习形式,实施民主的、创造性的教与学,建立起培训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相互观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助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互动交流式的培训能够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碰撞出思想。对于专家讲座式授课,应设计适量的思考题,并留有充分的时间与学员共同研讨。例如,英特尔未来培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比较好的培训模式,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与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的培训不同,英特尔未来教育将目标定位在帮助教师从初步应用阶段向初步整合阶段过渡,帮助教师在案例学习中了解和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掌握一

11、些技术应用的方法,逐渐获得应用技术的自信。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教师不仅学会了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而且还建立了教师本人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的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髓,所以它称得上是一项“换脑”的培训。 4.加强培训机构的自身建设,大力发展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 要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的实效,必须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加强培训者的教育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证明,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开展,避免了培训流于形式和盲目性。这种教育培训机构对培训者专业、素质

12、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培训者除了具有培训能力外,还应具备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者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并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开展研究,以寻求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优化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区的培训机构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发展而成。在这十多年当中,曾经出现过多次分与合,目前该模式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好评。 5.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管理 集中培训不可能解决不同层次学校的不同需求,其效益也有待在实践中检验,为此必须有后续活动。重点是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培训,以取得确实的效益。因而,应该对校本培训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校本培训的效能。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为抓手,旨在解决学校发展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模式。校本培训管理要求做到五个统一:学校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相统一、培训管理导向与教师自主导向相统一、自我驱动与人际互动相统一、培训管理的规范性和培训实施的区别性相统一、培训规划的总体把握与培训目标的分层要求相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