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那些事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8095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行那些事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修行那些事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修行那些事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修行那些事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修行那些事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行那些事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行那些事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修行那些事儿修行那些事儿 修行是否好,不在于打坐多久,念经多少,捐了多少钱做功德,而在于是否发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而菩提心发了以后不能光说不练,还要在为人处事当中去行持这颗菩提心,即行菩提行,这样才可以检验自己修得好不好!真正有修行的人,只会说自己修得很差,除非为了度化众生的需要,否则不会向外炫耀自己。 说自己修得很好,希望赞叹自己的人,实际上往往是还需要加把劲努力学习的人。有多少分的谦虚,在修行中就能获得多少分的功德利益! 见到别人修行好,要赞叹别人,鼓励别人,不要心存妒忌,使手段妨碍别人的修行。 我们学佛是为了成佛渡众生,现在有同修修得比我们好,可以早一点脱离苦海,我们应该感到高兴,随喜别

2、人的修行功德,自己也会积聚无上的福田。别人修得差,帮一把!别人修得好,替其高兴,同是佛子,都能早日觉悟是我们的心愿,共同承担如来家业,实现人间净土,时时让菩提心起作用。 若要快速成就无上菩提,忍辱是最好的方法。一可消业障,二可增上我们的慈悲心!忍辱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反复不断的磨炼,才能将我们心中的怨气平息,而达到无嗔的境界。 弥勒菩萨:“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只睡倒。涕吐在脸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佛菩萨也是通过一步步的修炼逐渐到达永恒的涅槃境界。 平日在路上,见到汽车或摩托车上运载至屠宰场或菜市场即将遭到

3、宰杀的动物时,要在心中为它们皈依三宝,这样它们舍此业报身后,以您为它们皈依之功德,必能往生善趣值遇佛法。在郊外坐树木板凳前,认真看清上边有没有爬到蚂蚁,有的话为它们念几句佛号或几句咒语,将它们轻轻吹开后才可坐下。在山上散步的时候,最好边走边大声念佛,如此无数的旁生都能闻声受益,不再堕入畜生道中。 心中常为众生着想,不为自己打算,吃亏的事不计较,能利乐大众就好;有利的事让给他人,使别人得到快乐。 以慈悲来感化,遇到苦难的众生,愿以身心吃苦让他们得以脱离;遇到贫苦的人们,尽量以布施来满足他们凡此种种,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的众生,众生的苦不尽,我们的菩萨行就不尽,若一众生未成佛,我们的悲心便永远不退。

4、只要还有苦有难,我们就是观世音,寻声救苦是每位立志成佛的佛子不辞之义务。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人成为仇人?就是因为我执在作怪。有损害到自己利益的情况,就会引起斗争。如果大家都不计较,那就变成了极乐净土。因此,要以佛法唤醒大家心中的佛性,心中的智慧流露出来后才能够成为一个明白道理的人,这样,才能够远离一切的过失,才能拥有和谐安乐的气氛。菩萨在外表形象分为二种,一种持戒威仪不缺;一种放荡不羁,口无遮拦,而实际心怀慈悲,处处念着众生。以前佛菩萨下凡在人间示现为僧的情状也大多是行为不如法的,比如寒山、拾得便是行迹怪诞、言语非常。我们汉地的济公和尚行为也看似不如法的,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一位得道高僧。因

5、此,看一个人是不是菩萨,不能专以外表来论,而是要看他的内心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利益众生的行为。我们在学佛当中,要多看同修的优点,不要谈论别人哪里不好,哪里破戒 要记住一点:戒律是用来戒自己,使自己受到约束不去犯错,而不是用来规范衡量别人的。不只我们学佛的人,就是世间的人,你只看他优点,不谈他的缺点,也会结上好的人缘。 有许多居士是盲目崇拜的,他们只恭敬有名声的师父,对于一般没有名气的师父就理都不理,这是非常错误的。一切僧都是佛在世间的形象代表,应当都恭敬,而不该怀有分别之心,有名气的就恭敬攀附,没名气的就当是根草,这也是当前一种不好的现象。为什么是末法?就是很多迷惑的众生,愿意信大仙,供养大仙

6、,信那些观观看看、破绽,致使邪知邪见昌盛。只有佛陀的教育是永恒的真理,才能真正地消灾免难,却得不到重视。还有一些女居士,她们的盲目程度到了让人难以想像的地步,可以献身投入别人的怀抱。这样就可以成为“师父”跟前的红人,在别人前就有了地位似的。她们真的忘记了为什么来学佛,结果还是搞成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那一套,不仅害人而且害己。真的,淫欲这东西,最怕就是双方的挑动,若坠进去,那可就万劫不复了!所以,真诚希望有缘的同修们都能警醒,不要成为淫欲的牺牲品。只要我们对三宝有坚定的信念,在心中把佛法放在第一位,不管身处在哪儿,即使在工作中,错误的想法及时转成正确的想法,就是在修行的道场中了。任何环境皆道场,山

7、河大地皆如来!这样你就不会再说:“啊,我很忙,没有时间念经打坐。”真正的学佛人,在哪都是道场,哪里都是觉悟的好时候,起心动念下功夫才是真修行,只要心里时刻系念着众生,发菩提心,那你就每时每刻都在学佛了 ! 怎样在生活中落实学佛的方法,是学佛的基础。时时处处体现觉而不迷,念念为众生,培养愿力,引发菩提心,遇事提起正知正见,深信因果,随缘了业,从心地上下功夫,转念离相修善。把佛法的根深深扎在生活中,让佛法在世间圆融,能帮助修行人尤其是在家居士达到老实念佛的目的,是修持最好的助行。一定要拿出真诚心、恭敬心、感恩心去做,才有效果。 1、从家庭做起。父母在世的居士,必须孝敬好父母,必须尊敬爱人,把家里的

8、亲缘都当成阿弥陀佛去恭敬。家人无论以什么方式对自己,都是自己以前种下的因所得的果报,如果是逆境绝不能逃避,要真诚念佛为家人回向。这样做才是深信因果、随缘了业。以后扩大到恭敬一切众生。 2、转念。早晨起床时观想一切众生都穿上智慧衣,下地的时候都脚踏莲花,上厕所是为所有众生排除烦恼,洗脸是为所有众生洗去烦恼业障,刷牙是为所有众生刷去口业,梳头是为所有众生梳掉烦恼,愿众生早日露出智慧。一念观想后,紧接着念佛。这就是帮助我们清净自心,离相修善,拓开心量。 3、表法。上早晚课,点上佛灯,表示佛弟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就是为众生作贡献。点一支香,表示自己以及虚空法界众生都早日破迷开悟,一心一意跟着阿弥陀佛

9、走。磕头是为众生磕去高慢心,生出平等心,这是破除迷信的学佛,这样做才有功德。 4、诵经、打坐、念佛、绕佛时,观想所有众生都坐在莲花上,和我们一起在做这些佛事。这是在拓宽心量,不舍众生,破除我执。 5、上课或诵经时,如果有人来,马上观想是阿弥陀佛来了,用恭敬心把他请进来,他坐在什么地方都是坐在莲花上,接待完毕,继续上课,不会受影响。接待客人和诵经念佛都是佛事,是平等的,修我们的平等心。 6、饭前不要想饭菜的味道,用一念观想这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化现的法食法味,愿以此供养三宝,供养众生,愿所有众生都吃到智慧法食早日破迷开悟,然后边吃饭边心中念佛。这样做能够去掉分别心,这是离相吃饭,这样做才有功德。 7

10、、行住坐卧时皆观想众生都坐在莲花上,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时时照耀着所有众生。这是修净业,训练自己当下就生活在净土中。 8、如果家人不信佛,有吃肉、抽烟、喝酒、打麻将等习气,我们不看他们的过错,不能生气、发火,要观想,莲花托起他们,佛光照着他们,为所有这样的众生念佛回向,愿他们早日觉悟,去掉习气,早日皈依三宝,共同念佛,同生极乐。这既是深信因果,又培养愿力。 9、有病苦时,不要抱怨不要着急,深深忏悔自己往昔所造的业障,真诚为有同样病苦的众生念佛回向消除病苦,该用药就用药,当愿力大过业力时病会很快好起来。这也是培养自己愿力的时候,其实病苦是修行的助缘,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理解生命无常。 10、遇到逆境、

11、灾殃和自己所有不顺心的事,深深的相信这都是自己以前造作的不善因感召的,这是果报现前,应该甘心情愿面对它,应该由自己承受,与别人无关,一切人和事,都在成就我,都是在消业。这就是深信因果。 11、有人来电话的时候马上观想,莲花托着他,佛光照着他,再接电话。不分别对方是谁,不分别什么事,把我们觉悟的念头传递给他。 12、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不能着急,不能盼着早点做完,好去念佛或者诵经,应该一心一意把佛事做好,善始善终。因为离相发愿以后去做世间事都是佛事;与念佛诵经功德一样,只有安心去做才能随缘了业。如果不甘心,就是不随缘,这业就没了完。 13、购买蔬菜、水果、日常用品时,不能拼命的讨价还价,要合情合理等

12、价交换,更应该感激对方的劳动,广结善缘。不必怀疑他是否缺斤短两,这就是分别心在作怪,个人因果个人负,我们绝不分别。 14、念佛时,开始要忆佛,观想佛的慈悲,观想佛为普度众生的大愿,观想佛在因地舍身为众生的大行,发出向佛学习的决心,然后再带着强大的愿力去念佛,为那些还没有觉悟的众生能够早日破迷开悟而念佛。这样的念佛才能慢慢的有感应,才能得到佛的加持。随着愿力的增长,妄念会逐渐减少。若有妄念产生,马上观想用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化掉,融入佛光里。 反复运用就是长时熏修。会应用的话,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佛事,这些例子只是最常见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因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生活中体会它的无量义。时时

13、处处发出觉悟的念头,感化身边的人,能令恶缘变善缘,善缘变法缘,法缘变佛缘;减少分别、妄想、执着,以后就有可能实现声声佛号住真实慧。 按八正道修行,心里才能清净 、正见 凡是合于佛陀说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为正见。凡是以分别心来认识、判断、处理事物的知见,都属于偏知偏见。以分别心把一切事物分为善恶、好坏、是非、对错,高低之分等,然后执其一边,排斥另一边,这既是偏见。如果反对和攻击另一边,则属于邪见。佛法是不二法门,看一切事物都是因果相续相,因果是一不是二,没有对立的法门,也没有谁排斥谁,如果存在谁排斥谁,或谁要消灭谁的观点,既是偏知邪见。 、正思 合于出离

14、六道的思维属于正思维。深信因果,随缘了业,离相修善,愿力相续,时刻让菩提心起作用的清静思维属于正思维。一切违背因果的想法、攀缘、心外求法、著相、自私自利的胡思乱想皆是妄念、邪念,都不属于正思维。 、正语 古人讲:“非礼勿言为正语”。何为“礼”?符合道德为礼。在正知正见的前提下,凡是不符合正知正见的话不说。如大菩萨,不渡众生不开口,开口必利生。具体讲,不说是非,不说人过失,不攻击毁谤人和事物,不说废语妄言,谓之正语。 、正业 做利国利民、利益众生的职业为正业。凡是破坏环境和道德的职业为邪业。如开赌馆、吸毒、贩毒、贩卖牲畜、杀业、妓院、电子游戏、电脑赌博、贩卖黄色影视书籍、养畜生为卖给他人宰杀等,

15、此类属于邪业。 、正命 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没有见不得人的行为,谓之正命。有五邪命:一是标异现奇;二是说自己功德;三是占相吉凶;四是高声现威;五是说人供养。 、正勤 在正知正见的前提下修行“五戒”、“十善” 、“六度”等法,依八正道而精进修行为正勤。为人处世让觉悟心起作用,处处慈眼视众生,深信因果,不和众生搞对立,念念为众生,愿力相续,以愿克业才是真精进。邪精进是修旁门左道,执着神通,执着修无益苦行,为有所求而精进等。 、正念 时刻心系佛、法、僧即是正念,将三福六度、十大愿王在生活中起作用就是正念。邪念是念偏见、念情爱、念私欲、念财、色、名、食、睡等。 、正定 定在出离六道的决心上,定在念念

16、为众生的愿力中,定在深信因果中,定在离相修善中,定在四依法中,凡是听到不符合经典的说法如如不动为正定。邪定是执着定中境界,着相、着魔为邪定。 怎样才能分辨正邪法? 印光大师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已丧心病狂,劝之必致反噬,故劝人亦只可劝其可劝者耳。望有识之士,当以佛经、祖训、戒律为鉴,识其正邪,勿堕魔网,否则险不可言。 、凡不遵守国家法令,破坏佛门戒律者,处处作怪,迷惑众生,只在事相上用功,不知内心觉悟,满脑子是非得失、名闻利养、烦恼重重,只知道事相上的戒律,鹦

17、鹉学舌,夸夸其谈,不知内心的戒律,不信因果,瞧不起众生,没有正知正见,攀缘,传是非,没有菩提心,没有愿力,处处有求。皆是犯戒,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凡自称、或故意通过他人透漏,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认为自己已修成,已证得,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三)、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大谈感通,编造鬼神故事、佛菩萨显像、授记,吸引信众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凡不修普贤行,内心不知觉悟,心外求法,借寿,还寿生、挂牌、烧表,还因果债,超度等所谓的佛事,实际是凑热闹,谋取钱财的,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凡不劝人学习佛陀的教育,深信因果,正知正见,觉悟人生,离相修善,发无上菩提心,自圆其说,自称闭关缺

18、钱,处处攀缘化供养,谎称能超渡幽冥界的众生,有能力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凡以种种苦行、为自己去求,三步一拜,一字一磕,自我伤残,妄称代众生受过者,不明佛理地吃苦是证不了菩提的,有行无解增长愚痴,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凡以弘法利生为借口,打着佛法的旗号,办的是魔家、仙家的事,看风水,查因果,过阴,查冤亲债主,破绽,还人皮债,巧立名目,违背经典,说阿弥陀佛犯错误了,弥勒菩萨开始接班了,打开你第六意识,地狱就除去你的名了,嘴说持戒,实际犯戒,嘴说修空,处处著有,花言巧语,控制信众,骗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凡自称有奇法异能,可以看出前生后世,能给你消灾免难,能把你的病

19、根除,自称有大悲水,解脱丸,是大德加持,吃了就消除业障,能让人立刻开悟,比佛还高,诓骗信众钱财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凡已皈依佛门,仍心外求法,到处化缘,攀缘,名闻利养者,不是善知识,不是正法。 、凡严守戒律,无私奉献,弘扬佛陀的教育,帮助众生觉悟,教人积功累德,净念相续,深信因果,愿力相续,深发菩提心,离相修善,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才是正法。 佛渡有缘人是什么意思?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象,并不玄乎。佛不是万能的主宰者,否则他不如直接把我们业障消除变成佛岂不痛快省事?他干嘛

20、要如此辛苦地讲经说法一辈子?正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万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需要如法地修行。试想,这世上如真有主宰者,说明他很不慈悲,因为他也创造了魔性和苦难! 佛有三不能: 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 第二佛不能渡无缘之人; 第三佛不渡人、唯人自渡。 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确实渡不了无缘之人。作个譬喻:好比我们溺水,他伸手救我们,我们不相信他在救我们或不相信他能够救我们,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他 学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个道理,一个好老师再肯教,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地将学生“弄得” 有知识。佛不是原始民间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测的那种玄

21、乎的、万能的“神仙” ,绝不可能把我们变得同他一样,他做的是教给我们永恒的真理和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明什么”。 当然,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运动和发展着。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当机缘与因果成熟了,自然会对佛法生出向往和信任,自然就会被正法接引。无缘不是绝缘,只是暂时无缘,一切都是变化的。人的成长和价值更是同样如此,因此,关于有缘、无缘,我们也不能以眼下暂有的现象而轻率地下定论。 什么是迷信地学佛? 什么是迷信地学佛?就是虽然嘴里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读的是佛说阿弥陀

22、经,在为人处事中心外求法,还要还因果债,还要破绽破绽,还要借借寿,还以为阿弥陀佛能保佑,有病去病,没病保平安,这就叫迷信地学佛。多数学佛的人,都是在佛像前上三根香,诵几部经,磕多少头,接着就念佛了,这就是迷信地学,念完了怎样?该怎样还怎样。 放眼看看迷信学佛的众生,经常到寺庙里烧香求福,特别是出名的寺院真是人山人海,香火缭绕,功德箱里塞满了钞票。每个人焚香下跪的时候,都在心中祈福,希望佛菩萨保佑自己发财、消灾免难,最后的结果还是该怎么不顺还怎么不顺!因为错误的想法是灾难的根源,不把错误的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怎能消灾? 俗话说:心诚则灵!末法时代,很多寺庙多被世俗污染,变成了旅游区,不以修行为目的

23、,不是续佛慧命,不宣扬佛陀的教育,有些甚至被假和尚、假道士,假居士承包来赚钱。但不可否认,还是有不少寺院有大德高僧主持,宣扬正法! 真正的佛教弟子,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佛教,去普渡众生,没有任何攀缘索取的想法。没有奉献,哪里有福报可言呢?整天为自己的利益,想着索取,不帮助众生,甚至还迷惑众生,不择手段地骗取众生,又哪里有福报可言呢?有的只能是祸报啊! 诚心的三柱香在心中,正信、正愿、正行才是真香,把觉悟的心波传递一切众生。迷信学佛的心波是什么呢?自私、贪婪、占有、伤害、虚伪、势利。 佛菩萨能保佑我们吗?不积好因,哪有好报,没有奉献、谈何福报?没有为他人、为众生做奉献,心中只想索取和享受,天天造

24、业消福,怎能健康、顺利? 想法正确,福虽未到,祸已远离;错误想法,祸虽未到,福已远离。真正的善念就是我们的护法。 行善的人,如同春天花园中的草,虽然看不出它生长,但事实上却天天增长。造恶的人,如同磨刀的砺石,每天看不出它减损,事实上已天天在亏损了。 小善报应较近;大善报应较长远。近报的福轻微;远报的福厚重。 真诚期望迷信学佛的信众从梦中惊醒,不要再天天烧香求佛保佑了,求佛不如求自己,好好孝顺父母和公婆、恭敬丈夫积攒德行吧!德行就是福,德行就是消灾免难的保证书。多做一些有益社会、有益他人的实事,多做一些慈善捐助,多印些破迷开悟的经书,让更多的人觉悟受益,以德治国,以德治家!不要再去为自己的私利、

25、欲望,甚至恶行在佛菩萨像前祈求什么福报了。要知未来果,现在做者是,祸福无门,自己感召。 为什么有人一辈子行善,自己却没有善报。为什么有人作恶多端,缺一辈子没有报应? 善恶本是人心中的一种分别,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看,是善,是恶还不一定,例如:吃苦忍让是一种美德,但要看对象,如果我们的忍让最终感化了对方,那么就是有意义的大善举。但有些众生太过刚强难以教化,不但不知感恩悔改,甚至变本加厉,此时如果继续忍让就是纵恶,非智慧之选。要有方便:骂人打人皆教化,善恶本在自心间。行善是主动的利他之行。 另外,因果通三世,这一生做的恶事,可能要下一世遭报,或者子女遭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行善者为何多遭不幸?如

26、果原来或者前世做了恶事,那还是要受报的,现在做了善事,以后也必然受报。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不是你种下种子就能立即得到果实呀,你最起码得等到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然后结果,而且还得等果实成熟。一生行善所得的福德,也是如此,还没有到成熟的时候。但是他可能前世做有恶业,所以今生受恶报,根据先熟先报的原则,行善的果还未成熟,当然不会报。而恶业的果熟了,就报了。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真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1善业极小,恶业极重。 假如一个业障很重,他现在所做的一些布施等善法与过去的业障相较,业障如山,而善法如

27、米粒,这时自然就不会明显感受到善法果报。他仍然在承受深重恶业不断成熟的果报。必须长远的、持之以恒行的行持善法,真正转变了业力,善业充满,恶业消弱或消失,就一定能明显感受到善业果报。善恶有报从来都是不虚的。 2所作的善事可能并非真正的善,或者善业很小。 所谓善,以及它的大小,最主要的取决于动机或叫做发心。行善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即生的一些目的,诸如健康长寿、升官发财等等,甚至把功德回向在对怨敌的恶心诅咒等上面,这样就使得所做的善变得极其微小甚至颠倒成恶了。结果是要么感受到一次渺小的善果就再也没结果了,要么就根本不会感得善果。如果出于对未来世人天善果考虑、为解脱考虑,就是纯正的善,能的善果。或者最上

28、乘的发心:纯粹出于利他的动机,为解救别人的不幸或痛苦才不顾一切的施予援手,完全不考虑作此事后,将有何种的回报、对自己将有何种好处,这样的动机,那么这个善业就非常的大、非常强。 3.一边行善,一边造恶业。 经常布施、持戒等行持善法,固然功德不少,然而如果自己不大注重修为,仍然不断造作身口意的恶业,例如,经常出手伤人,做事害了人,堕胎,杀生或点杀,或者不修口德、恶语向人、离间、诽谤,或者贪心、嫉妒、嗔恨、邪见等炽烈旺盛,或者对三宝、圣者、父母、师长等福田、恩田的殊胜对境起不恭敬心、邪心、邪行等,虽然一边在行持一些善法,但另一边却还在不断的造这些恶业,结果也是不会感受到善法果报。 4.没有回向或者颠

29、倒回向。 如果没有做回向,一次后悔或嗔恨心就可能将善法摧毁无余,不得果报。或者将善法功德做但愿某人倒霉、不顺、遇到不幸等这样颠倒的回向,自己也将完全得不到善法功德。每次行善都做个广大圆满的回向,回向众生、回向成佛等像蹬地的菩萨圣者那样普皆、广大的回向,这样,即使再微小的善法也会变得持久、强大,不会被耗尽、用完比且会时时辗转增长,果报一次次的成熟受用。 大安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到,我们在娑婆世界能够听闻到这部经,能够信乐受持,依教奉行,那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就是说没有比这个更难的事情了,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它的难信就在于,念佛法门的事理、因果、性相是全体建立在佛的境界当中

30、,离念灵知。 佛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和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善巧,才凝聚成这个念佛法门;而我们凡夫都是带着有量的、生灭的、狭劣的、我慢的心去理解、去接纳念佛法门,就容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所以,蕅益大师说,念佛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九法界的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信受,不能理解。 我们这些没有智慧的业障凡夫该怎么办?我们就要以谦卑的心态来仰信,来尊信,从这里契入。 摘自大安法师著净土资粮信愿行 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请法师慈悲开

31、示。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答: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念佛不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们的业障。普贤行愿品在忏悔业障这一章中提到,无量劫以来,我们由贪嗔痴鼓动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是无量无边的。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积的话,尽虚空也容纳不了。我们无量劫所造作的恶业,怎么可能因今生少许的修行就能够消得掉呢? 蕅益大师对此有一个非常透彻的论述。每一声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功德很大。如果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那一天消很多业障啊。如果不仅一天念十万,是尽形寿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这是把我们凡夫众生的修行推到极致了。好,那么能够消多少业障呢?这样子修行也不能消掉无量劫以来所造作恶业的百千万亿分之一。 所以有病是正常的

32、,凡夫众生有这个四大色身,他必然会生病的。地水火风它的体性是相互冲突的,水火是不能相容的,相互冲突的情况下一旦不协调,马上就会得病。这是从我们的业报身来看的。再从我们的业障来看,我们阿赖耶识造作的种种的业障、恶业,在阿赖耶识里都有恶业种子。这个种子都是致病的病灶。这对于每个人都是在所难免。 佛陀也示现生病。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萨过来之后,他方佛就让菩萨来问讯世尊,都说少病少恼、衣食自在否?所以,有这个身体必然就有病,有这样八识的妄心必然就有烦恼,这是我们的常态。 因此,我们不要看到出家僧众或是居士修行后还生病就大惊小怪。我们不要去在意他有病无病,而要看他今生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能不能稳操往生净土的

33、船票,这才是大事因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得重病、得绝症也都没有问题。况且得一些病还是好事,一个人太健康了,太强壮了,而又没有道心,他造的恶业会更大。 我们看到很多人往往是得了重病住院的时候,才回光返照,才有一点忏悔意识,才不敢去造恶。这个世间是以八苦为师,病苦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 在生病临终的时候,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做得了主的,所以就要靠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他在我们临命终时会加持我们,能够让我们身心安稳、如入禅定、自在往生。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工作单位是你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单位是你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单位是你美好家庭的后台。 在单位要学会珍惜: 一是珍惜工作。工

34、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感谢那些让你独当一面的人,感谢那些给你压力的人,感谢给你平台的人。 二是珍惜关系。单位的各种关系一定要珍惜,宁可自己受委屈也尽量不争高低。一个人只有能够处理好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关系才叫能力。 三是珍惜已有的。在单位你已经拥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许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厌烦。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 在单位最忌讳三点: 一是把工作推给别人。工作是你的职责,是你立足单位的基础。把属于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不是聪明,而是愚蠢,除非是你不能胜任它。 二是愚弄他人。愚弄别人是一种真正的愚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对那些信任你的人,万万不可耍小聪明。 三是沉不下心来。沉不下心

35、来是在单位工作的大忌。单位不是走马观花,而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根据地,是一个人一辈子存在的证明。要沉下心慢慢干。 维护单位、维护工作、维护职业 单位无论大小,一把手只有一个。那些能够在一把手面前推荐你,说你好话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在单位要克勤克敬,兢兢业业,而不是耍赖撒泼,妄自尊大。单位的本质从来不按年龄的大小排序,而是按职务排序,谁以自己的年龄大小来说事,谁就是真正的傻瓜。 在单位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万万不可互相轻视,那是自相残杀。在单位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总有人会记得你的好。在单位千万不可以带一个不好的头,不要破坏单位的规则。那样就是拆一把手的台,也就是拆自己的台。

36、一定要把属于私人的事限制在私人的空间。 在单位永远不要说大话,没有人害怕你的大话,大家只会瞧不起你。维护自己的单位,维护自己的工作,维护自己的职业。如果你仅仅是为了玩耍,请你不要在单位里。 有幸得见一篇精彩开示,敬呈给诸位分享: 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还笑话我怎么办? 答: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 2、问:那怎样是学好? 答:处处没有自己,处处理解、帮助别人。 3、问:爱人因为我学佛,要跟我离婚怎么办? 答:要么做个好居士,要么索性做了和尚。 4、问:我念经、磕头,家人反对怎么办? 答:那就帮家人扫地、做饭、洗衣服。不从心地上驱除自私,不从行动上慈悲他人,家人怎么不反对

37、? 5、问:为什么我经常放生,可是还是很不顺? 答:放生不是交易。 6、问:如何念佛才能有加持? 答:无私、持戒念佛,就有加持。 7、问:什么是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界限? 答:念佛念到心诚时,自然知道。 8、问:怎么会着魔? 答:自私心重、我见深、自私自利、总为自己的人,容易着魔。 9、问:念佛一念,罪灭河沙,要怎么念才能有这样的功效呢? 答:无我无贪,至诚恭敬地念。 10、问:念经时,总是打妄想,怎么办? 答:继续专心念! 11、问:有人骂我、害我,怎么办? 答:那就谢谢他!学佛连自己都放不下,还学什么? 12、问:怎么才能成佛? 答:先学会做人,五戒、十善是根本。 13、问:在外面应酬多,

38、可以吃肉喝酒吗? 答:你愿意吃毒药,谁也没有办法。 14、问:家里做些不好的事情时,要把佛像盖住以示恭敬吗? 答:掩耳盗铃。 15、问:家里环境不如意,不方便,无心修行怎么办? 答:地狱、鬼道、畜生道环境更不如意。 16、问:怎么修行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 答:你应该问怎么修行,可以知道自己的来世。 17、问:念佛会耽误工作,怎么办? 答:吃饭、睡觉也耽误工作。 18、问:没时间、没条件做功课,怎么办? 答: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耽误你喘气呼吸。 19、问:修显宗好还是密宗好? 答: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20、问:学佛如何改变因果、命运? 答:改的不是因果本身,而是改的面对因果、命运的心。 21、问

39、:他人的一些缺点,我不能接受,怎么办? 答:你的缺点,别人不能接受,怎么办? 22、问:为什么我越学佛越痛苦? 答:因为你不是真学佛。 一个实例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男孩。 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其实,如果你不能给予别人百分之百的话,你总是会怀疑别人是否给予了你百分之百。拿出你百分之百的诚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然后睡个安稳觉吧! 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就如文中所说的一样,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到百分之百呢? 虽然我们深知猜疑这东西最伤感情,可是还是会不断地忍不住地猜。疑心是对他人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彼此的折磨、对感情的亵渎、这是一个心魔。 世界上没有对与错,只有因和果。当我们付诸百分之百的真诚去对待身边的人,不用去考虑他会以何种方式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