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学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修辞学论文论修辞管控的得体性原则 我们把修辞界定为伴随语辞行为的元语辞行为,就可以将其各类修辞观所界定的“修辞”海纳百川地统一于管控修辞观的门下。这是因为修辞作为关于语辞行为的元语辞行为,要担当为语辞行为保驾护航的职责,拥有一些相关的修辞能力,谙熟一些相关的修辞规律。修辞管控是需要遵循修辞规律的。修辞的管控,绝对不是瞎折腾,只有遵循修辞的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和高效。所以对语辞行为必须实施修辞管控所遵循的得体性原则。 一、得体性原则的阐述 对得体的概念论述主要有以下五大类:其一是对得体作一般意义上的元语言解释,即把得体解释为“合适”或“有分寸”;其二是将得体看作适应文体、语体;其三是将得体与礼貌等
2、量齐观,认为做到礼貌即为得体;其四是将交际效果作为得体的标准;最后一种是以道德规范的伦理性来阐释得体,认为符合道德的语辞行为即为得体的语辞行为。第一类对得体的元语言解释虽然不错,但不够具体,在言语交际实践中没有指导意义,我们无从得知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第二类将得体限定为文体有点狭窄,我认为语辞行为所涉及的得体远不止文体或语体,只有所有相关因素都得体,这一语辞行为才是得体的。第三类的得体和礼貌并不能时刻保持一致。有的语辞行为虽是礼貌的,但却不是得体的。第四类的用交际效果来检验得体是有道理,但是要防止把得体和效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交际效果好的就一定是得体的观点过于片面。最后一类将伦理道德和得
3、体等同是不科学的,因为符合道德的语辞行为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觉得语辞行为的得体性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比如说:交际目的、语境、道德等等,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去对得体性下定义,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之间的联系。 二、对得体性原则的重视 人们早就认识到了得体性原则的重要性。在论语、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言语得体性就被提出了加以认真讨论了。孔子对话语得体性就有研究,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又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语言表现了情绪和性格,而又切题,那么你的语言就是妥贴恰
4、当的,所谓切题就是说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对于一些平凡的普通名词,不应加上一些漂亮的修饰语,否则就会显得滑稽。”曹禺的日出中有这么一段: 达:竹均,怎么你现在会变成这样? 露:这样什么? 达:呃,这样地好客,这样地爽快。 露:我原来不是很爽快吗么? 达:哦,我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说,你好像比从前大方得 露:我从前也并不小气呀!哦,得了,你不要拿这样好听的话来跟我说,我知道你心里是不是说我有点太随便,太不在乎。你大概有点疑心我很放荡,是不是? 方达生所说的话,字面上的意思和他心里想说的不一致,事实上他心中想的正是陈白露指出的那个词“放荡”。但是,一来这对
5、对方有刺激性,不得体,二来他的内心世界也不愿意说出这个词来。他是在追求得体的表达,但没有成功。可见,得体性原则是从古到今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 朱光潜也很重视得体性原则。他在文学与语文:内容、形式与表现一文中说:“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词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贴,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回事。” 三、得体的标准 得体性原则的本质是妥善处理好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不走极端,保持适当的平衡,可以是文本本身的得体或者文本在语境中的得体。例如:为了提醒后面汽车的驾驶
6、员,在自己的汽车尾部写着“请勿吻我!”,这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据说美国的汽车尾部的提示更是五花八门,例如:“饶了我吧,你赔不起!”“撞上来吧,我正需要一笔钱。”假如“请勿吻我!”出现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饶了我吧,你赔不起!”出现在中国,那一定会激起一般民众的强烈的愤怒,因为中国传统上就反对为富不仁,公开炫耀自己财富是违背中国文化的行为,所以不仅从修辞技巧的方面去进行评价,还要联系民族、历史文化。 得体性标准存在着民族的差异。中国人见面的客套话是“吃了吗?”“到哪里去呀?”这得体。在西方人的眼中,不得体,你又不请我吃饭,问这干什么?再如人家夸赞你很聪明,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我一点也不聪明。”这得体。但在西方人看来,不得体,应当说“谢谢”。 得体的标准也是随着时代、地域变化而变化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口就来一段毛主席语录,那才得体。甚至同一民族、时代、地区,不同的阶层、职业、性别的人群,得体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判断得体的标准存在着多样化,要考虑时代、历史文化、地域、民族等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