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王财贵教授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王财贵教授著.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王财贵教授著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 王财贵教授著 不论在理论或实例,都说明财贵兄读经的理念值得支持,值得大家共同来推行。当然,今天的知识发展极为多元,我们不会固陋的说读经万能,也不会认为只有读经最重要。我们要强调的是读经适合儿童的心灵,它至少对儿童的语文能力很有助益,我们要肯定它的效益,不能以一己的成见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学习权力。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王财贵教授著宏愿的落实代序敬告读者第一节 读经问题之出现第二节 读经之意义第三节 成人读经之基本理论第四节 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第五节 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第六节 儿童读经的实务之一:第七节 儿童读经实务之二:第八节 如何开设儿童读经班
2、?附录一: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简介附录二:媒体报导选录附录三:媒体报导选录附录四:媒体报导选录附录五:媒体报导选录附录六:大字注音经典诵读本系列出版说明宏愿的落实代序王财贵兄推广儿童读经多年,我在友人口传及媒体的报导中得知他的抱负与理念,除了佩服他的眼光与毅力,也十分欣赏他的看法与做法。但总觉得可惜:他的理想只在社会上推广,没有计划性的进入学习环境最好的学校。及至去年八月,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延聘他来任教,我并请他在语文教学中心擘划儿童读经的业务,主要的对象便是本院辅导区内的学校。他从此便更忙碌,四处奔走,苦口婆心,为他的推广读经大业而努力。财贵兄推广读经,有人热心支持,有人冷漠,也有人反对
3、。反对的理由之一,是儿童背诵妨害理解。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记忆与理解是人类心灵的两个认知能力,不但可以并行而不悖,而且可以相辅相成。进一步说,记忆力更是想像力的基础。而背诵经典正是训练记忆力的好方法。反对理由之二,是读经会使儿童的负担过重,这是对读经不了解所产生的忧虑,儿童读经并没有固定的进度,又不要求他了解内容,只像小和尚念经,能够琅琅上口就行了。儿童有极强的记忆力,只要方法正确,肯背经典与记广告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以上这些理论,在现代的知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都已说得很清楚,有待我们去精读而已。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发现能思考、能创造的,往往也是博闻强记的人,各学科各行业莫不如此。而
4、受到财贵兄的影响,辅导儿童读经的老师也指出:读经的儿童,功课不但没有退步;相反的,有进步。尤其是说话及作文的能力进步最多。不论在理论或实例,都说明财贵兄读经的理念值得支持,值得大家共同来推行。当然,今天的知识发展极为多元,我们不会固陋的说读经万能,也不会认为只有读经最重要。我们要强调的是读经适合儿童的心灵,它至少对儿童的语文能力很有助益,我们要肯定它的效益,不能以一己的成见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学习权力。财贵兄以他多年推广读经的心得,编印了这本儿童读经教育指导手册,由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与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学中心共同发行出版,经费则由全国电子专卖店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提供。由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赞助,使我
5、们觉得读经风气的推广吾道不狐,希望由儿童而成人,从点到面,使它蔚为巨大的风气,让经典的永恒性与规范性,启迪当今的社会,提供人生的指引,这不但是财贵兄的大愿,也是社会之福。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学系 兼语文教学研究中心 主任 黄盛雄敬告读者王财贵儿童读经参酌古典教育 再造文化人才财贵案:本手册是由关怀社会文化教育者所捐助印赠的,预备在三年内,发行十万册,可免费供应各界需求者,其旨在广为宣导儿童读经教育理念。希望您看过后,如有所感,认为可以介绍给他人看,请您计算需要数童,来函或来电索取,以分赠之。我很感谢捐印者,也很感谢您的散播推广。所谓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的简称。什么是经典?又怎么诵读呢?
6、而且又何必强调教儿童去读呢?在现代的社会中,这是颇为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其实,这是吾人祖先所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既一举而对个人与社会有多种利益,又合乎人类学习心理的自然发展。适当地恢复读经教育,是中国现今教育的新尝试与新希望。吾人所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这样的教材是重要而现成的,这样的教法是简单而有效的,又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是其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我个人思考此问题已二十五年,家庭小规模实验也已十年以上,长期地
7、从理论与实际两面证实其可行,才正式在社会上推广,期望激起风气,普遍施行。目前的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办法是用讲演的方式宣说观念,并鼓励有心人士开班教学。这两年来,据我记忆所及,大大小小约有四、五十场演讲,听讲者约三四千人,而整个台澎地区,现在大约有两百班,合计五千余位小朋友正接受读经的教育。而且此风气有日益扩大之效,依我预期,在两三年内,全国至少应有十万个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若持续其效应,则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而这却是重新回归文化本位的运动。回归文化本位,不是顽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传统的活力,以求更有能力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吸收消融,两相综合会通,为人类创造更充实的文化。由于社
8、会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渐次复苏,认同并希望进一步了解读经教育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吾人也愿这种理念广为周知,只凭演讲恐怕不能普及,所以编写这一本小册,对读经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做一详备的介绍。因为就读经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论在理论上或实务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简单的,所以凡是将本手册看完一遍的人,一定都可完全了解不但对读经教育可增长其信心,并且立即可以成为儿童读经的指导者。我诚挚的希望从现在起,先以社会教育才艺教育的方式在体制外推广。渐渐地走入学校,以课外课间的补助教育方式,为老师们所接受。时机成熟时,将可正式纳入体制,编入课程。这种长期的愿望,需要社会上热心文教人士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段过度期间里,若家长想让
9、孩子不受社会污染,想教出一个君子,则请立即开始教导读经勿因等待体制改变而失去了教育的时机!读者诸君耐心花上一个小时将本手册看完,并参与于儿童读经之教育,甚为感谢!如无充足时间,嫌理论部份太繁,亦可从实务部份先看。第一节 读经问题之出现读经本来没问题,但自从民国开国就有了问题了。民国元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可见虽然清末的新制小学堂,也还是读经的。民国元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于是不只没有读经的学生,也消灭了可教读经的教师。同年七月,蔡氏且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的议案。他认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来代替宗
10、教,学校祭孔之风从此断绝。这连续的三个动作,对民族文化的继绝所关甚大,是中国教育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大事。等到民国八年五四运动起,胡适白话宣言出来以后,我们渐渐连一般古文都看不来,更不用说读经了。本来民国初年志士发愤,是有救世热诚的。只是思想有些混乱,行事往往乖戾而已。他们认为自己所作所为,为的是要消灭贫、弱、愚、私。消灭贫、弱、愚、私当然对,但要消灭贫,应发展经济,孔子并没反对经济,何必为了消灭贫就取消读经?要消灭弱,应发展军事,孟子并没反对抗敌,何必为了消灭弱就反对传统?要消灭愚和私,应发展教育提倡道德,何必为了消灭愚私就要辱骂祖先而全盘西化?要消灭文盲,不去多设学校,而却来消灭古文,这成何
11、道理!经典代表的是理想和智慧,是高一层的道理,虽然不是直接成就现实上的富厚强大,但是他并不阻碍你富厚强大,而且要顺成富厚强大,要保住富厚强大,到最后也要靠经典中的文化理想。譬如大陆不读经,也不见得因此就富了,台湾也不读经,虽富了,却有富所带来的毛病。可见经典和贫富没直接关系,但经典是恒常之理,贫也需要她,富也需要她,这才能贫而乐,富而好礼。否则贫而谄,富而骄,贫也是痛苦,富也是痛苦。这八十多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经是不敢读经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所敬重了?当然历史不可重覆实验来做比较,不过,在一般人的心中,
12、总难免有一些隐约的痛楚。切身的问题是:他的语文程度不够,他看见左右的人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他的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其次是:感受到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尤其是近来犯罪年龄层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台车杀人的理由,居然可以是没有理由,只是一时想杀人!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澈底的失落!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的提升文化教养,所必至的后果。知识份子也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他民族所轻贱。穷则思变,剥极必复。我想:这应该是对八十年来的
13、文化心态做反省的时候了!或许社会上高明的人各有其想法与做法。而我,则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实。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虽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贻明日之悔!而真要教育落实,则不能是空喊口号,不能是表面浮华。须自小者近者做起,亦即从根基做起!这小者近者,而又是最根本的教育革新,即是普遍恢复读经的教育。尤其要自儿童时期即开始,因为等到国中高中性情沸腾起来,就来不及了,与其这时扬汤止沸不如及早釜底抽薪,此即古人说的童蒙养正。养正之方,应以读经为最方便!以这一种最不起眼但却最实际的办法,想从根做起,来救助文化人心,可行与否,有效与否,我现在愿提供我个人的浅见和实验的心得
14、,请社会上关心文化教育者共同思考,共同检验。第二节 读经之意义首先,就教材说,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她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抟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今日我们提倡的读经教育,所说的经,定义较为松动些,亦即说为:最有价值的书。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而且其价值性亦可以由个人的认定去选取。只要你认为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即可自己选为读经之教材。为什么非要提倡
15、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因为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较为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教养文化,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之方。所以,读经教育的提倡,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已刻不容缓。去年,读经的新闻见报后,一位耕莘文教院七十几岁的周弘道老神父特地来见我,对我说,他四十余年来,时时想著如何挽救这个社会的文化,想不出一条路
16、来,现在看到有人提倡读经,他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可见对自我文化的自觉与向往是不分年龄,不分宗教,甚至不分学派,不分政党,不分经济阶层的。不仅台湾地区需要提倡读经,海外华侨社会,想要延续中国文化命脉,也需要让其子弟读经。尤其如果大陆要在其开发经济的同时,照顾到文化人心的恢复,最简便有效的办法,还是从现在起,给儿童读经,二三十年之后,人心自然较为敦厚,国家也有大才可用。如果二十一世纪果真是中国人的世纪,那时的中国人,才是一个有天地之心有生民之爱的民族,才能恢复真正的礼义之邦,而带给世界和平与安乐。第三节 成人读经之基本理论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不过,在读的心态和方式上,成人和儿
17、童有些不同。本书虽旨在提倡儿童读经,但成人其实也可以读,如成人能认同而开始读经,对儿童读经亦将有更深切的体认。故先说成人如何读经: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即: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起?这一困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人将永不能读经,兹请解说如下:胡适之曾写了一篇文章阻止吾人读经,题为我们不配读经。他举王国维为例说:王国维是国学大师,自己终身研究典籍,都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你是何许人,你懂多少?居然胆敢说要读经!这篇文章的杀伤力很大,直到现在,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
18、读经,一定会有旁人耻笑:你不懂,怎敢读!甚至连读的人自己都会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读的,于是他就不敢尝试了。其实,胡适之混淆了学术规格。王国维的不懂是指文字训诂上的疑难,而自古以来,读书人所说的读经,其主要用意是为了要承接文化,开启生命,而不是在于文字训诂的斤斤计较,所以经典上纵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谜,也不碍代代贤哲辈出,为什么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读呢?再进一步说,胡适之的逻辑是不通的,如果按照他的说法,不懂就不可以读,那么我们应该问他:如不去读,何时才会懂?也就是要问他,到底我要懂了才读,还是读了才懂?如不懂就不要读,刚好一辈子不能懂,于是就一辈子不可以读,整个社会愈不懂愈不读,愈不读愈不懂,致使
19、经典沦落,传统解体。而这正是胡适之的希望,他的希望在今日完全实现了!五四,不只要使中国人不敢读经。胡适之等人过分提倡白话文的结果,甚至使全民子孙连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齐丧失。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都是文言、白话兼擅的。正式书面文章用文言,游戏之作用白话。以文言为主,白话为辅,所以不仅文言文写得好,要写白话文更是得心应手。举例而言,胡适之所特别推崇的白话文泰斗施耐庵、曹雪芹,他们本来就是饱读诗书的古文高手!再如胡适之本人,他自以为他的白话文写得好,学问广博,好像是天生的,其实,他忘了他是从四岁开始就读文言文了,他十一岁就读资治通鉴,十三岁就读左传了!其他那些五四时代自以为白话文写得好的人,无不是个个
20、经典满腹的。但是,胡适之等人并不管文言白话本来可以并存的事实,也忘了文言是白话的基础,他更没考虑到千古以来,经史子集,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文言文。本来古人只要以三五年时间学会读文言文,则上下三千年的一切书籍,皆可优游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传播的障碍,反而是一种使文化承继可大可久的设计。不能读文言文,就等于不能读古典书籍,就永远得不到传统文化的薰习。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传承产生断层,甚至消亡。而丧失其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很容易同时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而这种效应已明显见于今日。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只凭短短的白话文历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简化为浅陋,只凭学
21、习西方,是文化的自我矮化,从此中国将永远培养不出大人才来。须知,五四一贯的文化心态,就是偏狭两字。偏狭则不能容物,偏狭而过份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鲁莽灭裂,凡不合己见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开展性。于是喊著要现代,就必须打倒传统;喊著要西化,就必须打倒中国;喊著要科学,就必须打倒玄学。这些都和喊著要白话,就必须打倒文言同样一个心态下的不正常心理。这种必须打倒而后甘心的心态,就成为近五六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根本乱源!君不见到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是一片互相打倒之声!现在,我们在此摧残殆尽的情况下,提倡读经,首先就要改正这种偏狭心态。我们当发挥涵容的精神,当确信:不只是文言白话不相妨害,扩而广之,文
22、化素养与科学也不相妨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仅不相妨害,这些同样是人类理性中的价值,一个有理性者,都该加以尊重,加以学习,加以发扬,加以融会。而经典的研读正是一面提升语文能力,一面启发理性开拓胸怀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为从语文方面说,经典正是最优美的文言文,所谓大文皆自六经来,有了经典的语文训练,看其他的古文书籍就不在话下了,能读古文,对白话文之欣赏写作必多有帮助。经典也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广阔的心胸和互敬互重的美德。我们深信一个有自我传统底子的中国人,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欢迎的,反而会得到西方人的敬重,
23、而如果一位中国的作家、律师、医生、钢琴家或科学家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应该不会妨碍其专业成就,反而将因此而更富有创造的心灵。众所周知,牛顿、爱因斯坦也是有相当文化素养的人,胡适之所崇拜的罗素,也是自小背古诗长大的。第四节 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成人读经的要诀是: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吾人现在之所以不能读古典,不能懂传统,过错不在我们笨,也不在我们不用功,而是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拒绝提供我们接触的机会,而且整个时代风气更势同大禁。所以自今起人人要自求多福,冲破禁忌,自己重新读起。首先选定一
24、本书,只要觉得有价值,不管深不深,难不难,懂不懂,打开第一页,就开始读!首先只读原文即可,不必读注解,以免搅杂。如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则答:含糊过去!又问:遇到不懂的文句怎么办?则又答:含糊过去!又问:连续几页都不懂怎么办?则又答:一一含糊过去!又问:这样一直含糊过去,有何功效?说是读经,岂不自欺欺人?则又答:不仅不是自欺欺人,而且是大有功效!朱熹教人读书之法,曾引用礼记上的话说:读书如锯木头相似,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请你不要被那些不懂而含糊的盘根错节的节目所拘绊而畏惧不前,因为纵使有百分之九十不懂,应当还有百分之十是其中的易者,而可以懂得的。须知读经典和读一般知识性的书不一样,知识性的
25、书是有机械结构的,前面懂,后面才能懂,整本书是连贯的。而经典,是智慧的发露,灵光遍洒在任一角落,不一定有连续性。前句不懂,后句不见得不懂。无论从前面懂起,或从中间懂起,甚至从后面懂回来,均无妨害。一本书读上一遍,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至两句一句,有所会心,便不枉费,此便是文化之根苗,教养之开端,或许此一句二句便可终身用之而不穷。况且何必只读一遍,一个人开始读一部经典以后,可以读它第二遍第三遍,乃至八遍十遍.。姑举读易经为例,易经全文二万四千零二十个字,每日读三十分钟,三天之内便可读完一次,一个月便可读十次,对此书必将渐次熟悉而生亲切之感,进一步可以用同一含糊之法看注解,半年之内可看十家八家
26、,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而语文能力之浸润已在其中,文化心怀之涵养已在其中,一个本来对经典心怀恐惧的人,渐渐有兴趣去阅读有关的文章,渐渐能参与讨论,而渐渐在生命的各方面产生受用,这是所谓的无师自通。如有幸能遇到名师指导,则预先有了受教的基础,其收获将更为确实。此外,如有三五同好,筹组读书讨论会,亦可考虑以经典为读本。相观而善,效用更大。一般人都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骄奢的心理,紧紧张张的一定要每句都懂才肯读,其实那种心理是错的,不能长进的。从今起,奉劝读者,要谦虚的承认自己不懂是正常的,不懂更应读,读多了就会懂。朋友,你家里有经书吗?如果有,请你从尘封中取出来,拂掉灰尘,翻开第一页,从今开始读起吧!立志
27、先读它半年再说!如果家里连一本经书都没有,也是很正常的,不必惭愧,赶快准备一本就是了,也可以从今天读起。荀子说:天地始者,今日是也。要让我们的经典天地从今打开,在乎一念之间而已!第五节 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从儿童时期起给予读经,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实施起来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但因为民国以来的教育观念太片面僵化了,所以一般人很难想像其合理性,不易接受这样的方式。因此,也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民国以来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二十世纪初年的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其施教理论的大要是:一、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他能
28、懂的才教给他。二、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才教给他。三、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如果依照这三原则去推论,是不可以教儿童读经的。不过,以上三原则,虽在某方面看似是很合理,不可反对,但其实是值得商量的。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深浅的顺序,以适合理解力,这只是应用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才完全必要,而人类的学习,不只是科学知识技能。占很重要一面的有关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必定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原则?又什么叫做理解?是不是所有理解都像理解数学那样才算理解?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其次,所谓实用,有当前儿童期马上可
29、实用的东西,也有他将来成长后所需的东西,要不要一起照顾?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用不到的东西?需不需要学他将来才用得著的东西?这在当前教育理论中是尚未深切讨论的问题。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是否一定要游戏才有兴趣?是否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姑且举音乐之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国小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儿歌。如是,小学毕业时,他只有小学音乐水准。升国中,便觉儿歌太浅,用不上,必须再学少年之歌,国中三年又只学少年歌,毕业时,只有国中的音乐程度,到高中,国中音乐又无用,必须再学青年之歌。如此,
30、每长一岁,便没有音乐可用,须学新的音乐,从国小到高中十二年的音乐教育,到高中毕业,只有高中水准。除了音乐系之外,我们所有大学生,所有成人,一辈子的音乐素养只停留在高中水准,成人而只有高中水准,便是没有水准,难怪我们的社会中的成人,一辈子只能跟著儿女听流行歌。这真是音乐的白痴,十余年的音乐教育,只成就了音乐白痴之名!如果换个教育思想,知道教育除了有知识性的学习,和当时年龄实用性的学习之外,另外有性情美感上的学习,和属于永恒性的学习。则在其理解性的、技巧性的学习,如乐理和歌唱乐器上的学习,遵照类化实用原则,配合年龄,由浅到深以外,在其精神性的欣赏方面,却多用高水准的有美感的音乐,让他多听,多接触。
31、这样做,不见得儿童就会排斥,但他的音乐鉴赏力必能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培成,而永远成为一个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请看有些音乐家庭,儿童自出生起即听正式音乐,没听说这孩子会掩耳不听,但其音乐感受力自然与众人不同。若要问儿童不懂那么深的音乐,怎么学?则须知,懂音乐和懂数学不一样,我们如要用现在唯一的知识性的考试方式去考他,那他当然一点也不懂,但如教育思想不那么僵化,如果我们肯从长远的历程看,应该可以推断,他当时表面上好像不懂,但其实他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懂的真意!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为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但到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我们应给
32、教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我们当然尊重科学,但一切以科学为标准,泛科学化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一面。技能性大体是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他现实上所须用的语文技术和生活观念。依照流行的教育理论,我们的小学国语课本,便只想供应这些东西。而儿童所能知所须用的东西甚为简单,因此我们的国语课本的内容就也跟著简单以适应之,乃至钱穆先生批评之为小猫叫小狗跳的教育。如此教下去,到了国中、高中,他除了认得一些字外,其他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便不够用,他必须再打基础,这时他已经太忙了,基础打不起来,他已不可能从语文教育学到深入的永恒的东
33、西了。若不是大学语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保有高中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他永远成为一个语文低能和人文素养空白的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人一辈子都在缺乏之感中,十余年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浪费,是非常冤枉的。古人所谓十年寒窗,便能考状元,具有一生受用不尽的才华,此种教育成就是可以让我们反省反省的。其实,如果只期望儿童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学会应付他生活的语言,能够表达他一点文采,是不须要像现今的六年国语课这样大费周章的。我们的教育把它弄得太扭曲繁难了,姑且从认字说起,低年级的认字能力是已经很强了,但是写字用字则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认字大体是靠记忆力,而写字和应用须有很强的理解力才行。本来,低年级理解力弱
34、,应著重认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字会认了,便可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有关系,从糊里糊涂的大量阅读中,自有一些吸收,自可培养出理解力,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会认就会写会用,这岂不简单而自然!但是我们的教育观念认为,每教一字就要写一字,就要会用这一个字,才算学会,号称深究。其实这是强他所难,所以老半天教不好一个字一个词。最后,认为既然不会写不会用,就是不懂,不懂就不要教。所以课本就那样简单,但虽然教得很少,却要学得很精,天天在原地
35、磨。老师教得很吃力,儿童也学得很痛苦,不知错过了多少时机,浪费了多少心血,阻塞了多少才华!曾有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最能训练图形智力,在幼稚园教日本小孩认汉字,他的方法是:每天让儿童念一首中国诗,只念十分钟,便挂在教室后面不管,明天再换一首。三年下来,一个幼稚园大班的儿童,可以认得一千多字,比日本高中学生还多。此法如应用在国内,以读经的方式教导,光从认字的价值来说,则三年的幼稚园读经,可能认得三千字至五千字以上,一个国小一年级的儿童,便可随意阅读。此时,如能提供无限的课外读物,则一个国小儿童在六年之间,不知能吸收多少知识,还愁他不会造句,不会作文吗?一个提早认字的儿童,可以提早阅读,而养成阅读习惯
36、的儿童,不但自己吸收知识,也省了天下父母多少担心!将减了社会多少游魂和暴燥!解决问题的办法须从教育观念入手,即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要把人当人看,不要只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性,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替单调的繁复的课文的深究。在永恒性的文化陶治上,参酌加入儿童读经的教育!也就是除了现行的只陪儿童长大,长大后即无用的教育以外,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儿童的经典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即是: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
37、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多念多反覆乃至于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原来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式,程式却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趋下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
38、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十八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我们提倡儿童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覆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一生都受其益。过了这个时机,永无翻身之地。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十五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认为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认为那是填鸭的教育,
39、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殊不知,该死背的时候,就须死背,应食古的地方,就须食古,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于背而给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读经,应该比喻为填牛!填多了,他慢慢反刍去!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也拿不出来。所以这时不给儿童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遏止他的成长。反之,如果理解力发展未到时机,硬要他理解,就像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学生的理解力,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的儿童青年怕数学,怕
40、科学!不能吸收而硬逼著他学习,学生本人和全家人都为了数学科学教育,生活在恐惧痛苦中,长达六七年之久,这才是真正的填鸭元凶呢!我真希望我们的科学教育学学美国,把数学科学教育降低两三年程度,使人人喜好数学科学,养成喜欢思考的习惯。我们初中高中的数学科学知识实在太深,平时生活用不上,而其高度又不足以参与发明创造,变成两不著边!其实一个民族要迎头赶上科学,恐怕不是教一般人在课程上塞得很多就可以的,而是要出天才,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要靠天才,我们应在发现并培养科学天才上努力,方是正途。一般人所需要的是逻辑,而我们高中教育没有逻辑,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想要以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演算来训练思考力,但学那么深的数学理化
41、,又要求解题速度,刚好不能培养其思考的习惯,只有令他在学校时以解题技巧取分数而已,只令他害怕思考而已。此科学填鸭之过也。所以,在儿童时期,让他在语文学习上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理解力发展到了,或生活经验的时机恰合了,自然活用出来。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像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能像考数学这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能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预备著总比不预备好,宁可预备了而不用,也不要等到要用
42、时,一无所有,事到临头,只凭原始的一点聪明,因著剌激而反应,常不免慌乱失据,窘态毕露!以上是从懂不懂,有用无用的角度看,说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但将来却有大用的,以破除当今偏颇的教育思想,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得上用不上的角度来衡量经典教育,也还是不对题的,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薰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也不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
43、,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文化教养之出问题,其来已久,病怎么来就要怎么去,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而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之策即是教儿童读经,使他及早有文化的浸润。这种工作,虽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这却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份子,一个谋国以忠的政治家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有些现代人的心态,凡不能一时见效的,就等不及,凡不能供将来耍嘴皮争名位的,就认为没有用,这是社会风气的浮浅,是人间世的衰象!要给儿童读经,凡此等陋习鄙见均须淘滤净尽才可。第六节 儿童读经的实务之一:既然费如此大精神来读经,其教材的选择好像须很慎重,其实是很轻松简易的,只要遵守一个标准,即:选最有价值的书,整个人类各种长远传统中,所
44、谓最有价值的就是那几部,你不必考虑她难或易,大部或短篇,也不必考虑合不合现代,甚至东方或西方等等.。首先,难不难,是成人的标准,说难,都难,因为文字难,义理也难。但儿童只要看懂注音,甚至只要跟者读出声音,不必强求认字写字,便无文字的难易问题;儿童只要会念会背,不必强求理解,便无义理的难易问题。再说大部和短篇,都一样,小书背全部和大书背一半,都一样有大效用,如果读经时间长,更不必管大小长短,因为这本背完背那本,大部短篇都全背到。其次,对于合不合现代,也不必太过在意,因为经典中有理有事,如果说理处,自是永恒的教训,无所谓现代不现代,如果说事处,也是借事显理,而我们可以从事上推求其理,古事便亦可今用
45、。如此读书,才可以培养出创造转化的能力,如果要求凡所读之书都要有速食之效,号称合乎现代精神,恐未必是学子之福。此外,东方西方都有深远之典册,都值得一读再读反覆背诵,理论上都可以用同一心态读,不过,先把握自己的传统是比较合情合理的。就中国人说,较多人选择先读中国本有的经典,这是人情之常,但听说当今也有佛教界大德为了培养宏扬佛法人才,一开始就教儿童和尚背诵佛经,当然也是可以的。我甚为敬佩此大德之用心,并预见在此师父培育下,将来必有佛门龙象之才出现!又听说基督教、天主教也想利用教堂开设读经班,一面唱圣诗,一面教读论孟、老庄。因为文化是无国界无种姓,以一个西方的宗教,尊重发扬中国本土文化,更显示其宽容
46、性,同时也是最根本的一种社会服务。又现在有儿童英语班要儿童背诵英文简易童话,也未尝不可,不过我想,如在相当基础之后,能背诵圣经或莎士比亚的英文原作,收效可能更大更长远罢!这种书,背一句就是一句,所背不必多,背上一两百页,可以一生受用。所以读经教本的选择,可随个人的见识喜好而认定或安排其先后次序,无论如何,都有大利,不必太过患得患失。不过如有人常要我提些建议,我的建议是:与其读胡适徐志摩,不如读三字经;与其读三字经,不如读千家诗;与其读千家诗,不如读唐诗宋词;与其读唐诗宋词,不如读文选古文观止;与其读文选,不如读诸子;与其读诸子,不如读十三经。要读十三经,则当从四书起,四书又以论语为先,这是民族
47、文化之根本命脉所在!当然一本读完,可以再读一本,乃至以上之书全部读完。近几年,我们所实验的读经班,一开始所选用的教材是论语、老子和唐诗,一是儒家之本,一是道家之源,一是公认的文学之宝,三本都是很重要而基本的,可供采择给初学者。第七节 儿童读经实务之二:一、教学原理:儿童读经的教学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找机会让他多接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它的原始规模是:老师念一句,学生跟著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带一次或两次或多次,然后教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两遍或多遍,然后或全体一起念,或部份人一起念,或个人念,你念他念,再跟著念,再一齐念.总之,就是反覆再反覆的多念,最后是抱这些内容背起来,这样的方式是人人都会教得来的,而且也是人人都会学得来的,这里有很多的念,只有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这么简单的教学法,如果教本选用注音本,则任何人,只要读过小学二年级以上,认识注音符号,就可以当指导读经的老师,因为不必讲解,所以不须要科班出身的专家,任何家长只要准备了书本,甚至不须书本,只要影印或抄写,马上可以教自己的小孩,或者开一个类似才艺班的读经班,教一班儿童。如果原来有教学经验当然最好,如无教学经验,只要有热诚,就可以开始教了。杜威和胡适不是告诉我们吗,要从做中学,渐教就渐有心得了,千万不要为了找一个科班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