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8698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美国电影产业分析报告2013年4月目 录一、美国电影产业简史51、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52、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53、有声电影改变产业发展方向74、消费需求促进电影产业蓬勃发展85、政治风暴、反垄断和派拉蒙判决导致产业在二战后陷入衰落96、经济高速发展和对娱乐需求使得好莱坞进入新的时代10二、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121、坚实的国民经济基础是电影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132、美国电影产业规模巨大133、电影票房是电影产业兴衰最直接的反映154、扩窗发行和衍生品在总收入中占比极大175、影院和银幕数量基本饱和186、人均观影次数全球最高207、平均票价保持稳定218、美国电影产业价值

2、链:纵横向延伸229、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优势明显23三、美国电影产业的特色251、大制片厂制度是纵向产业链整合的结果252、明星制是为了稳定和增加票房收入的策略273、独立制片人在创意内容上拥有特殊优势284、分级制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保护儿童295、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30四、美国主要电影公司发展历程311、环球影业与康卡斯特:有线电视+电影31(1)发展简史32(2)康卡斯特重大并购事件33(3)主要营业数据352、华纳兄弟与时代公司:出版+电视+电影+音乐36(1)发展简史37(2)时代华纳重大并购事件38(3)主要营业数据393、20世纪福克斯与新闻集团:出版+电视+电影+新媒体

3、41(1)发展简史42(2)新闻集团重大并购事件43(3)主要营业数据444、派拉蒙与维亚康姆:全媒体运营46(1)发展简史46(2)维亚康姆重大并购事件48(3)主要营业数据495、米高梅:发展受阻导致破产51(1)发展简史52(2)主要营业数据536、迪士尼:电影+电视+主题公园54(1)发展简史54(2)迪士尼重大并购事件55(3)主要营业数据577、哥伦比亚与索尼: 横跨所有领域的大型财团58(1)发展简史59(2)索尼重大并购事件59(3)主要营业数据60五、主要上市公司走势整体与市场同步,超额收益巨大611、康卡斯特622、时代华纳633、新闻集团644、维亚康姆665、迪士尼67

4、6、索尼69六、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711、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空间巨大712、中国电影产业非票房收入占比过低,发展空间更为广阔723、电影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收购兼并是龙头公司发展壮大的基本手段734、创意内容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是电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73一、美国电影产业简史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这里我们希望通过分析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关键要素,来描绘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轨迹。1、美国电影产业发展

5、历程总览2、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

6、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

7、险记。至1912 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 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塞纳-马恩省特、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 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兴起。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人欧洲市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3、有声电影改变产业发展方向早在1894 年,爱迪生试图将声音与电影同步录入,但是这个

8、想法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包括收音机的先驱李福雷斯特在内。由于无线电广播的普及,默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宁愿呆在家里收听广播节目,也不愿意去电影院消费了。日渐减少的票房收入使美国电影业陷入危机。为了增加票房收入,摆脱经济困难的局面,电影业积极开发新技术,改进电影质量。直到1924 年,西方电气公司成功研制了维他风(Vitaphone,利用唱片录放音的有声电影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将音乐录入然后与电影同步播放。1926 年,华纳兄弟公司发行了第一步有声电影唐璜。唐璜首映式票价10美元,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不过大多数主要的电影制造商对有声电影依然持谨慎态度。最开始,维他风并不能使声音与画面同步

9、,但到了1927 年,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了百老汇走红歌舞片爵士歌王,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1928 年7月6 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自此,有声电影全面推开,一年之内半数美国影院安装了音响设备。至1930 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从那时起,影院里挤满了想要欣赏这种奇妙电影的观众,电影制作的新时代来临了:新的传媒方式,新影院设备和新的演绎方式。电影的音响革命恰与美国1929 年的经济大萧条同时发生。有声电影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电影市场,观众蜂拥前往观看这种更加“新奇的玩艺儿”,因此尽管经济萧条,电影业表面上却还繁盛。实际上经济危机给电影工业

10、以重大打击,在与广播的竞争中,广播因其免费将广大轻重牢牢拴在家里,到1932 年,影院上座率相对于1929 年下降了30%。一批批较小的影片公司和影院陆续倒闭,几家大影业公司也要依赖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的支持才能生存。此外,有声电影使生产成本提高,影片生产的数量锐减,又因有声片带来的语言障碍大幅度缩小了美国电影的海外市场。在电影业内部,音响的出现冲击了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各个部门,一些不能用于有声片的技术人员都被淘汰了。不过,与其他行业相比,美国电影业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小了很多,并且在经济危机之后很快就恢复了。4、消费需求促进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从经济危机伊始,电影产业长达20 年的黄金时代开始了。洛克

11、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开始对好莱坞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到1935 年,两大财团基本上控制了好莱坞的八大公司。找到经济后台的八大公司更加财大气粗,各自扩充实力,网罗人才,八大公司控制了美国电影发行额的95%。好莱坞每年生产电影数量高达五百部,年人均观影次数达到30 以上,平均每周有8 千万美国人会去看一场电影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30 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 年代,歌舞片、警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5、政治风暴、反垄断和派拉蒙判决导致产业在二战后陷入衰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

12、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1947 年,美国国会的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指控一些共产主义者已经混入了电影行业,并且利用电影为他们做宣传,电影业便成为委员会调查的目标之一。“非美活动委员会”于1949 年10 月20 日开始审讯,结果 “好莱坞十君子”被判入狱。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对此做了大量报道。大批导演、制片人、演员、编剧都和这10 个人一起被列上黑名单。他们或沦为无业者,或流亡国外,卓别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场风波使好莱坞元气大伤,

13、并持续了10 多年。40 年代末,独立放映商们依据反托拉斯法,开始向政府抗议大制片厂们利用产销映一条龙的优势、排挤独立厂商的垄断行为。1948 年,最高法院宣布大制片厂对电影业的垄断为非法,要求放映业必须和发行业、制片业分离。这次被称作 “派拉蒙判决”的案例标志经典好莱坞时代的结束,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走向了终结。大制片厂制度解体后,大型电影公司没有了保证自制影片上映的院线,必须单独发行每部影片,依靠影片质量争夺观众,这导致了制片和宣传成本的大幅攀升。电影公司的营收依靠少数大制作电影的模式越来越强化此外,战争结束后,电视台迅速增多,五六十年代电视机逐渐普及并进入家庭,消费者以每月20 万台的速

14、度哄抢电视。退伍军人回家继续以前的工作,妇女们重回家庭做家庭主妇,家庭收入的减少使得人们很少去电影院。新的娱乐方式,如迷你高尔夫和保龄球,使得电影院的观众数量锐减。到1957 年,影院每周接待观众的数量已经锐减到不足4700 万。电视的普及在给电影产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机遇,制片厂开始作为内容提供商与电视网络展开合作,广播电视成为了电影产业获得利润的又一平台。6、经济高速发展和对娱乐需求使得好莱坞进入新的时代70 年代末,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稳定发展时期,人均收入的增长使得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增多,好莱坞再度出现了新的曙光,各类型的影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80 年代,多厅式戏院结合

15、大型购物中心的新式电影院出现,才开启了好莱坞的全新时代。这一阶段,好莱坞不再限于只生产电影,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音乐、观赏性运动、主题公园等各种文化传媒产业都与好莱坞产生了交集。水平整合这一新模式开始在好莱坞电影公司中流行起来。由此开启了好莱坞的又一黄金发展阶段,被称为“新好莱坞”。这一新的阶段并没有带来美国电影业的再一次高速增长,但从1981 年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电影票房逐年递增,但增速保持相对稳定,不再出现大起大落。1980 年北美票房为27.49 亿美元,1990 年增长到50.33 亿美元,十年的时间票房几乎增长了一倍。从1995 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10

16、部左右票房过亿的巨片。票房的高涨一方面反应了90 年代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以强劲攀升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反应了商业性开始充斥于好莱坞电影。到2012 年北美电影总票房达到了108.11 亿美元。80 年代后期,里根政府开始放松企业管制政策,几家大制片公司又开始重新获得对银幕的所有权。1986 年开始,各大公司都购入或参股了院线。在经历的80 年代电影体系的趋向完善之后,90 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如同欧洲的足球联赛一样,成为了美国的无烟工业。70 年代出现的多银幕影院在80、90 年代继续迅速发展,小而旧的单银幕影院不断被关闭。1980 年到2000 年,全美银幕总数从17000 增长到370

17、00 张;但影院数量却减少一半,由13000 家降低至7400 家。电影银幕也越来越向主要院线集中。以80 年代中期为例,主要院线控制了全国22000 张银幕中的35%,其中7000 张高级银幕坐落在大城市繁华地段,贡献80%的票房收入。数字技术的出现对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降低制作成本,特别是线下成本降低,即设备、技术制作成本,而线上创作成本,如明星、剧本和导演成本依旧。具体表现在传统摄影棚和制作中心地位削弱、制作工会权力削弱、现有创作资源价值提升,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准人的壁垒。(2)影响发行方式。一是双向高速数字传播网人户;二是媒介产业从地区地理垄断(有线网)或寡头垄断(城市报

18、纸、电影院)走向高度竞争的媒介结构,这种结构中媒介市场边界是靠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兴趣划定的;三是现有内容(影片、节目)储备库的价值急剧攀升,特别是那些可以向细分目标市场提供的服务。另外,票房收入将不占电影收入的主体,1999 年美国电影在美国和全球的票房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26%,而录像带和电视发行成为主角;四是数字化后电视频道增多,个人化电影服务频道如依次付费(PPV)、准视频点播(NVOD)和视频点播(VOD)等使得人们必须掏更多的钱来收看电影。(3)降低发行成本。传统广告支撑的大众媒介被削弱,信息流通的新形式的到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相对创作成本、媒介推广成本降低。最重要的是那些具有独

19、特认同或品牌价值的现有的传播和娱乐品牌或资源的权力将提升。但是,只要好莱坞仍然垄断着发行,那么制作和发行方面的新技术并不能动摇他们的地位二、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在美国,电影产业是文化传媒产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业,产业格局已经很难产生大的变动。1、坚实的国民经济基础是电影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已经基本处于稳定,电影产业的各项指标也已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或者仅有缓慢增长。20 世纪50 年代起,美国经济增速加快,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文化传媒产业再次腾飞,

20、产值和从业人数均快速增加。美国居民人均收入在1968年突破3000美元,到1981 年超过1万美元,这10 余年年间,美国文化传媒产业年均收入增速超过10%,是成长最快的阶段。从1981年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电影票房逐年递增,但增速保持相对稳定,不再出现大起大落。2、美国电影产业规模巨大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信息,2011 年美国电影产业的总产出为895.97亿美元,占总产出的比重约为0.329%,而美国电影和唱片业的总产值为601.5 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约为0.399%,考虑到唱片业总产出为140.42 亿美元,在总产出中的比重约为0.05%,剔除唱片业之后,预计美国

21、电影产业在美国GDP 的比重约为0.3%。美国电影和唱片产业在文化传媒产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美国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定义来看,其在文化传媒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3%,剔除掉唱片产业之后(唱片产业在电影和唱片业联合统计中的占比约为15.7%),预计美国电影产业在文化传媒产业中的比重约为2.5%。如果按中国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定义(剔除电信服务业和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来看,美国电影产业在文化传媒产业中的比重为11.78%。比重相当高。注:美国GDP 统计中将电影和唱片联合统计,而在总产出统计中唱片业占比约为0.05%,在电影和唱片业联合统计中的占比约为15.7%。从发展增速来看,进入21 世纪之

22、后,美国电影产业产值增速的波动逐渐减小,而且波动的绝对值也逐渐减小,充分说明美国的电影产业已经进入十分稳定的成熟期,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美国电影产业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3、电影票房是电影产业兴衰最直接的反映2012 年北美电影总票房达到108.11 亿美元,刷新了2009 年106.05 亿美元的记录。全年共有31 部影片票房超过1 亿美元,其中超过2 亿美元的有11 部,票房最高的电影是复仇者联盟,北美票房达到了6.23 亿美元。3D 电影票房势头正好,在票房中的比例较高。2010 年和2011 年占比分别为17.2%和15%。从票房增速来看,进入新好莱坞时代之后,北美电影票房增速波动较大

23、,但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4、扩窗发行和衍生品在总收入中占比极大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的产业,国内收入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但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电影市场的发展使得占比超过50%的海外收入仍然逐年提高。票房收入在国内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近80%收入来自于扩窗发行和衍生产品收入,其中又以DVD等版权收入占比最高。这是产业发展成熟,电影内容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之后的必然结果。5、影院和银幕数量基本饱和2011 年美国影院数量为5697 家,拥有银幕数量为39580 张,其中3D 银幕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3700 张。从图11 和图12 可

24、以看出,影院数量逐年减少,银幕数逐年增加,说明多银幕影院正逐渐替代单银幕影院。另一方面,汽车影院数量正在逐年减少。此外3D银幕数量大幅增长。3D 银幕数量与票房不成比例是因为,每年发行的3D 电影数量并不多,而大部分的3D 电影都会有2D 版本,所以3D 电影的票房不高。而需要放映3D 电影就需要3D 银幕,这是硬性要求,所以3D 银幕的数量占比较高,而且未来会越来越高。6、人均观影次数全球最高在20 世纪20 年代末开始的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美国电影人均观影次数高达30 次,除了电影内容对观众的吸引之外,5 美分的票价实在是非常低廉,人人都能支付的起。而50 年代的派拉蒙判决和电视机的普及对

25、电影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人均观影次数大幅下降。直到70 年代末新好莱坞时代来临,电影业的蓬勃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高品质的电影内容,人均收入的增长使得人人都可以为一次良好的观影体验轻松的支付一笔钱,人均观影次数再次提高。80 年代后,人均观影次数基本保持稳定。进入21 世纪以来,网络媒体大行其道,美国人均观影次数持续下降,随着网络原创内容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人均观影次数或继续下滑。2002 年美国人均观影次数达到新好莱坞时代的最高点,为4.95 次,之后逐年下降,2011 年为3.71 人次。7、平均票价保持稳定美国电影平均票价已经多年保持稳定,在这两年由于 3D 电影占比提升有所上涨,除此之

26、外的主要因素就是通胀。2011 年,美国电影平均票价为7.93 美元,占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约为0.5%。对欧美等国的消费者来讲,电影消费已经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习惯消费的一种休闲方式,供需已经达到基本平衡,未来票价上涨的空间十分有限,大幅提价和降价都是不可能出现的。8、美国电影产业价值链:纵横向延伸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三环节串联在一起就形成了最基本的电影产业价值链。延伸开来,则可以包括初期的创意和投融资,后期的扩窗发行和衍生品发行环节如:电视节目、明星广告、付费电视、录像带和DVD、网络点播、主题公园、玩具和游戏等。在美国,非银幕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而2012年中国电影产业国内票房收

27、入为170.73亿元,国内非票房收入仅为29亿元。9、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优势明显由于数据有限,我们仅将营业收入作为产业集中指数的计算指标,按照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对美国电影产业进行分析。图17 表示了北美电影娱乐市场竞争状况,行业集中度指数40%CR8(48.6%)70%,可以看出电影娱乐业为低集中寡占型市场。2011 年,北美电影娱乐市场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为Time Warner(12.3%),其次为Sony/Columbia(8.1%),第三名为CBS Corp(7.3%),第四名为News Corp(FOX)(7.1%),第五名为Walt Disney(6

28、.2%)。图18 为2012 年北美电影公司票房份额,以票房为标准,美国电影产业CR8=88.4%。通过对比2011 年的市场份额数据,可以发现,票房并不在美国电影产业中占主要地位,票房高的电影公司,其总收入的市场份额并不一定就是最高的。三、美国电影产业的特色在好莱坞,商业常常与艺术发生冲突,当这种冲突发生时,商业往往占上风。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完全为利益所驱使,好莱坞所特有的制度或许是最好的解释。1、大制片厂制度是纵向产业链整合的结果美国电影市场在发展初期十分混乱。1908 年,美国有50 到100 家公司从事制片或者发行,经营影院的放映公司有超过10000 家。当时电影技术的专利权问题并未

29、提上日程,任何人只要投下一笔不大的资金就可以拍摄影片。从1912 年开始,华尔街的大财团逐渐涉足电影业,第一个出现的垄断型公司就是派拉蒙公司,它迅速发展为拥有从制片到放映完整系统的垄断性企业。从二十年代开始,兼并的风浪使位数众多的独立制片商和放映商逐步消失,最后只剩下八家大公司。其中前五家公司(派拉蒙、20 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米高梅和雷电华)都是拥有从制片到放映全套系统的垄断公司,大多数明星都只和它们签订合同,后三家(环球、哥伦比亚和联美)则是纯粹的制片公司。这八大公司不仅垄断了美国的国内电影市场,而且迅速取代了法国电影业成为当时在欧洲市场的霸主,成为占有世界电影市场的巨大公司。据统计,在

30、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电影占领了世界银幕的80%。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是好莱坞制片厂的顶峰。出于垄断的需要,这八大公司都是大而全的企业。尤其是前五大公司,电影业所需的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完全不需要外界资源的独立王国。他们的制片厂规模巨大,几十座由水银灯照明的巨大摄影棚代替了过去简陋的露天摄影场或玻璃棚。广阔的外景场地上建有整座的村镇、码头和车站,随时可以按剧情的需要添加装饰做出改变。公司在艺术和技术方面广罗人才,通过常年合同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专门制片队伍。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个人的作用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例如:一个题材会被交给两名编剧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编写,完稿后交给第三个编剧来取长补短,

31、形成正式剧本;导演部门有主要导演和专门负责各种类型场面的助理导演;演员被分成许多类型,专门扮演各种定型人物;摄影、录音、道具和服装等部分也都分工精细。在分工如此精细的情况下,对所有资源进行统一指挥调度的权利便集中到了制片人手里。好莱坞的所谓制片人,一般就是公司的老板或者经理。制片人负责监督和组织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开发剧本、雇用导演和演员、为影片筹资和安排发行等。制片人每拍摄一部影片往往要花费一至两年的时间,而且往往要投入自己的钱,所以对他们的事业和收入来讲,每部影片都是利润与风险并存。1948 年,美国的这种制片厂制度开始受到反垄断的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电影制作公司如果同时从事经营

32、、发行和放映业务就是一种不合法的垄断。当时派拉蒙电影公司拥有1239 个影院,20 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拥有517 个,华纳兄弟拥有507 个。在美国25 个最大的中心区域里的高级影院中,前五大电影制片厂就占了77%。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强迫这些主要电影制片厂卖掉所有他们的影院。从此,制片厂不得不在市场上竞争席位去放映他们的电影。大制片厂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后逐渐解体,但是它曾带给美国电影业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在今天世界各国的电影制作中,制片厂制度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2、明星制是为了稳定和增加票房收入的策略明星制就是利用知名演员的魅力增加票房收入的办法,从其出现开始,便成为电影票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实

33、际明星制上是由于制片厂制度为了突出演员的作用而形成的。为了获取巨额的商业利益,好莱坞便下大功夫为观众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偶像,使观众不再根据影片的技术和艺术质量而是根据明星的阵容来决定是否买票。好莱坞的明星制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商业化的需要。这种明星效应不但能给电影公司带来超额的利润,也能通过广告为其他行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从一定程度上讲,明星大多数时间作为一种商品存在,电影公司花费大量金钱、精力和时间对演员进行包装,使其真正成为保障票房收入、稳定电影工业的灵丹妙药。3、独立制片人在创意内容上拥有特殊优势独立制片人,一般来说,是指在大片厂体系或主流商业电影制作体制之外,从事影片制作的制片人

34、。美国是一个笃信精英制的国家,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其本质就是鼓励个人的发展,崇尚个人作用。随着美国电影业的多元化发展,独立制片人在70 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到今天,独立电影已经成为好莱坞的一股新鲜血液,一种新的活力的象征。这些独立制片人通常观点新颖、有着独特的创造力,给趋向模式化的好莱坞带来了新的气息,事实证明独立制片电影对创造力日渐匮乏的好莱坞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曾被各大电影公司普遍采用的制片人制度由制片人确定剧本、挑选导演和演员、负责筹措资金虽然可以保证设置工作的高效率,但是大大限制了电影人的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吸纳一些独立电影的手法和运作手段,对自己原有的商业电影进行改造,后来逐渐吸

35、引独立电影人参与主流电影的制作,同时对许多独立电影的拍摄给予支持和资助。至此,独立电影和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开始融合。他们相互同化、相互借鉴,不但获得了新的活力,而且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影片。此外,当一个片子完全是独立制片,制片人就有更多的掌控权,也能把所拥有的权力分散卖给各种公司和组织。一个制片人如果保留了项目各项权利就能单独和各个剧场进行发行交易。当保留发行权的时候,制片人就能拿到更多的票房分账。4、分级制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保护儿童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是由MPAA(即美国电影协会)负责组织的由家长们组成的委员会,根据电影的主题、语言、暴力程度、裸体程度、性爱场面和毒品使用场面等,代表大部分家长可能给

36、予的观点对电影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提前给家长提供电影的相关信息,帮助父母们判断哪些电影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孩子们观看。评级与电影内容的好坏并无关联。分级委员会CARA(Classification and Rating Administration)由孩子家长们组成,委员会中的家长成员在受雇之前从事的行业必须与电影行业无主要联系,该协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对电影发行商根据特定电影给予的一定比例的要价。美国电影分级并不是强制执行的制度,决定电影是否要被分级是电影制片方的独立选择。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电影制片商都选择提交电影分级,而且所有的MPAA 的成员也都同意把他们要公映的所有电影进行分级。另外,电影的

37、预告片、海报、网络广告等也需要CARA 审核通过。5、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如今,美国电影稳坐世界电影业的头把交椅,这一切主要归功于其完善、有序和高效的商业运作机制。和许多国家的政府资助本国电影拍摄的做法不同,美国电影全部由私人投资,并且由制片方承担全部的风险。为了保证盈利,每一部美国电影在拍摄前都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会投入拍摄。这些程序使投资各方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参与人员权责分明,也确立了各方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关系,保证了每一个人都能以高涨的积极性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影片的拍摄工作。在影片首映之前,各大公司的发行部门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而随着影片的上映

38、,大量与电影相关的采访、节目和衍生产品也都集团跟进。这一切商业措施都大大提高了电影的总体收入。但残酷的现实又使得高投入所固有的高风险无法回避。花费巨资进行拍摄,但最后血本无归的影片比比皆是。2002 年,米高梅斥巨资投拍的战争大片风语者票房惨败,公司高层被迫辞职。高成本会有高风险,但一部好电影会带来极高的回报和收益。四、美国主要电影公司发展历程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是1912 年开始相继建立的。随着1928 年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形成了美国电影业的8 家大公司。它们包括5 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 世纪福克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米高梅(合并于192

39、4)、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3 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1、环球影业与康卡斯特:有线电视+电影环球影业,康卡斯特旗下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环球是好莱坞历史第二悠久的电影公司。(1)发展简史公司成立于1912 年6 月8 号,当时,美国独立电影公司的老板C.莱默尔把他的公司和N.鲍尔斯等六七家小电影公司合并,组成环球影片公司。莱默尔于1914 年在好莱坞北面建起了摄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场地,命名为环球城。1915年3 月环球城正式开幕启用,当年生产影片250 部。环球影业在30-40 年代成为垄断美国电影生产和发行的8

40、 家大公司之一。该公司在30-40 年代生产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乐片、恐怖片和滑稽片。1946 年环球公司和华纳环球影视设备公司合并为华纳环球国际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购得了环球国际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后,恢复了旧名。以后该公司又归美国音乐公司(MCA)所有,直到80 年代。50 年代,环球影业一改过去大量摄制低成本片的做法,采取少拍片以提高技术质量的方针。同时,开始采用资助独立制片人拍摄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达克斯(1960)。60 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电视片和供电视放映的影片。同时,还把环球城作为好莱坞的一个旅游中心向旅游者开放而利润倍增。70 年代摄

41、制了颇有影响的美国风情画(1973)以及该公司历史上获利最多的娱乐影片大白鲨(1975)。在其发展过程中,所有权几经易手,导致公司发展十分不稳定。1936 年,因为无法偿还贷款,环球第一次被卖掉。二战后,兰克影片公司买下了环球四分之一的股份。50 年代先是被Decca 唱片公司收购,1962 年又被MCA 收购。199年,日本松下仿效索尼公司,以61 亿美元购买了MCA 环球,但文化差异造成融合困难,几年后脱手卖给了加拿大酒业集团Seagram。但是由于Seagram 集团不熟悉传媒娱乐业而遇到了问题。2000 年,法国水务巨头威旺迪并购了Seagram。并购仅仅两年,威旺迪因扩张速度太快,造

42、成公司巨大亏损,在2004 年把环球电影公司80%的股份卖给了通用电气公司。通用电气把环球和美国NBC 电视网合并,成立了新公司NBC 环球,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公司资产包括所有影视相关产业。最近在2009 年12 月,Comcast 公司收购NBC 环球的51%的股份,并向公司注入旗下多项有线电视资产。(2)康卡斯特重大并购事件在文化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电影产业就是一个最好的典型。环球影业和NBC(国家广播公司)在2004 年合并成NBC 环球(NBCUniversal)。NBC 的母公司为通用电气集团,环球影业的母公司为法国威旺迪,此时通用占股80%,威

43、旺迪占股20%。2011 年1 月28 日,康卡斯特出资65 亿美金,并以其有线电视台折价75 亿美金从通用电气集团手中收购了NBC 环球51%的股权。通用电气使用其中一部份现金赎回威旺迪2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康卡斯特取代通用电气集团成为NBC 环球的控股公司。(3)主要营业数据2、华纳兄弟与时代公司:出版+电视+电影+音乐华纳兄弟成立于1918 年,是美国成立时间第三悠久的电影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制作公司。华纳兄弟包括几大子公司,包括华纳兄弟影业、华纳兄弟制片厂、华纳兄弟电视制作、华纳兄弟动画制作、华纳家庭录影、华纳兄弟游戏、华纳电视网、DC 漫画和CW 电视网。1923 年

44、,上述机构正式合并为华纳兄弟影业公司。(1)发展简史在1903 年,华纳四兄弟建立了他们的第一家五分钱电影院,名为The Cascade。到1904 年,华纳兄弟成立了以匹兹堡为总部的Duquesne Amusement & Supply Company(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的前身)发行电影。1918 年在好莱坞日落大道成立了华纳兄弟片厂。华纳兄弟是第一个制作、发行有声电影的公司。在1926 年8 月6 日,唐璜在华纳戏院首映。在财务危机时期,于1927 年发行爵士歌手,这部电影成功的挽救了公司的财务危机。20 年代起,华纳兄弟开始对连锁影院的并购,先后并购了著名连锁电影院Stanley Corp

45、oration 和 Skouras Brothers,在大萧条时期公司也没有停下兼并影院的步伐。在这一时期,华纳兄弟也并购了许多小的唱片公司,成立了唱片业务部门。华纳兄弟的动画也在30 年代早期诞生,由修赫曼与艾辛鲁道夫的独立工作室所制作。在1944 年,杰克华纳买下里昂雪利辛格制作公司,成为华纳公司的卡通部门。1949 年,随着电视的普及度增加,哈利华纳决定将营业项目扩展到电视。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并不允许。在1954 年,华纳公司被允许往电视领域发展,成立了电视部门。1958 年,华纳兄弟的唱片部门成立为新公司华纳兄弟唱片公司。1969 年,华纳公司买下DC 漫画,拍制出超人、蝙蝠侠等系列

46、卖座电影。70 年代与80 年代,华纳传播公司将经营领域扩展,先是买下电视游戏公司雅达利(Atari, Inc.),后来买下六旗主题乐园。1971 年到1987 年间,华纳公司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共同扩展全球发行管道;而在英国,华纳公司采与EMI 电影公司、Golan-Globus 联合发行。在1988 年,华纳公司结束与哥伦比亚的联合发行关系,改与迪士尼影业合作;在1993 年,迪士尼另建博伟影业(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华纳公司与迪士尼公司的合作关系结束。1989 年,以明星为经营导向的华纳传播,与善于投资的时代公司合并。时代公司以149 亿美金买下华纳传播。1

47、995 年,华纳公司与芝加哥的媒体公司论坛报业公司(Tribune Company)共同成立WB 电视网。2006 年,华纳公司关闭WB电视网,哥伦比亚派拉蒙电视公司关闭联合派拉蒙电视网,华纳公司与哥伦比亚派拉蒙公司共同成立CW 电视台。21 世纪,华纳兄弟进一步发挥自己在系列电影制作中的优势,蝙蝠侠、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等系列电影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2)时代华纳重大并购事件在一系列的并购之后,时代华纳的事业版图横跨出版、电影、电视和音乐产业,包括时代杂志、生活杂志、财星杂志、CNN、HBO、华纳兄弟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皆为旗下事业。(3)主要营业数据3、20世纪福克斯与新闻集团:出版+电视+电影+新媒体好莱坞的八家大公司中,二十世纪福克斯是创立最晚的,而且经受的波折也最多,几次经历险些破产的厄运。1935 年,二十世纪电影公司和福克斯电影公司宣告合并,二十世纪福克斯正式登场了。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标志是其著名的商标和由阿尔弗雷德纽曼作曲的开场曲。代表作有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等。(1)发展简史1913 年威廉福斯创办了一个电影发行公司大纽约电影租借公司和一个电影制作公司福克斯办公室魅力公司。1915 年这两个公司被合并为福克斯公司。1929年股市大跌后福克斯的股份被其他人买去了,他丧失了对福克斯公司的控制。1930年电影制片人约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