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评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8817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的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克和千克的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克和千克的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克和千克的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的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评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克和千克的评课稿教学克和千克评课稿 太白小学评课教师:王品林 克和千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教材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如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在学习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培养估算意识。本节课李老师

2、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主动进行观察、分析、验证、推理。采取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习成为实践、感知、体验、领悟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一、教材内容从贴近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要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创设生

3、活情境,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课一开始,李老师从生活引入:如果让你骑自行车带人去玩,现在这里有两个人,你觉得带着谁骑得快,为什么?教师这样的设计,使导入的情境生活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把握好学习的主动权,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在这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的展开教

4、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李老师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2分硬币-称物品,来体会感悟1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既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从增强学生个体体验的实践展开。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5、式。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应当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并能充分地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这是一堂生动的操作实践活动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够,为了能帮助他们把握好这两个

6、不同的质量概念,课堂上李老师通过让学生拿一个二分硬币或5粒黄豆等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当学生知道“1千克和1000克”后,教师先让学生猜测1千克和1000克到底谁重?再通过指导学生用弹簧称来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一生动、直观的感性活动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还结合猜口香糖、瓜子、味精的重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个体体验,初步地建立了对概念的认知。教师在学生初步实践感知的基础上,把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等生活环境中去发现,去寻找并交流“你所认识的1克或1千克的物体”,这样,从根本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有利于学生

7、的能力培养,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符合标准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整堂课李老师始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李老师不仅重视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这与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了、建构了新知识 。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课前,让学生走进商场,收集数据。上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的应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逐步建立概念。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巧妙引导,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