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急性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食物中毒主要是指在食入了不良食物或可疑食物后出现呕吐、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出汗、胸闷、腹部不适、上腹部烧灼感、腹痛、腹泻、血压下降、休克及昏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发病时间较短,有时多人同时发病。 应急办法: 1确认中毒者是因食入不良食物导致的中毒,应立即采取催吐、导泻及灌肠等措施排毒。千万不要服用止吐药物。 2迅速送中毒者去医院,同时带上剩下的可疑食物协助医院尽快确诊。 3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物或可疑食物,同时尽快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报告。 应急注意事项 1食物中毒的治疗关键是排
2、毒和及时送医院,因此无论食入了何种有毒有害食物,都应该尽快催吐排毒,这是减轻中毒的关键措施。 催吐的具体办法为:首先让中毒者取坐位,上身前倾并饮清水约 300 500毫升,然后让中毒者弯腰低头,面部朝下,抢救者站在中毒者身旁,手心朝向中毒者面部,将中指伸到中毒者口中,用指肚向上钩按中毒者软腭,按压软腭造成的刺激可以导致中毒者呕吐。呕吐后再让中毒者饮水并再刺激中毒者软腭使其继续呕吐,如此反复操作,直到吐出的是清水为止。 注意:催吐只适用于已经明确属口服毒物 12小时内、神志清醒且无催吐禁忌证的中毒者。已经昏迷的中毒者,口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的中毒者,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主动脉夹层的
3、中毒者以及孕妇,不能催吐。 2不要随便相信民间的解毒偏方,如喝绿豆汤、牛奶等,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延误诊疗。 重要预防措施 1不要食用存放过久、霉烂变质、形态改变、来源不明、不知是否有毒的食物。如不进食自采的野蘑菇,不吃不成熟、黑绿色皮的土豆或发芽软腭按压软腭催吐过多的土豆,等等。 2科学烹饪食物。如扁豆应充分烹熟后食用;如果食用发芽较少的土豆,要彻底挖去发芽的芽眼,并将芽眼的周围削掉一部分,且应煮、炖、烧食,不宜炒食,以免中毒。 3保管好食物,以防食物霉烂变质。 二、农药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3种:经消化道进入;经皮肤进入;经呼吸道进入。不同的农药中毒有不同的中毒表现。 应急
4、办法: 1立即帮助中毒者脱离现场,皮肤染毒者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等,避免毒物进一步吸收。同时拨打 120急救电话,送中毒者去医院。 2对于已经丧失意识的中毒者,应解开其颈部纽扣、领带,松开裤带、围裙,摘掉假牙、眼镜等,使中毒者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内分泌物的排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3查阅中毒农药标签上的急救说明,以了解该农药中毒是否需要诱发呕吐。对需要诱发呕吐且意识清醒的中毒者,应该立即实施催吐。为了节约时间,催吐可敌敌畏蔬果磷杀虫畏毒死蜱不同的农药中毒有不同的中毒表现 4农药喷入眼睛者,立即用大量清水充分冲洗,翻转上下眼睑,边冲洗边转动眼球。
5、 5如果中毒者大量出汗且体温很高,要用棉布、毛巾或海绵蘸凉水擦中毒者体表,为其降温。如果中毒者发冷,要用毯子覆盖,保持体温。 应急注意事项 1不要强行控制中毒者痉挛或抽搐。要用软物垫在其牙齿之间,避免咬伤舌头,但要确保软物不会被吞下阻碍呼吸。要密切观察中毒者,防止其自我伤害。 2不要让中毒者吸烟、饮酒或喝牛奶。 重要预防措施 1妥善保管农药,以免误服。 2正确使用农药,并在使用时做好个人防护。 3看护好有轻生念头的人,除进行心理疏导外,还要避免其拿到农药。 三、煤气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煤气中毒的正式名称为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后的轻度表现为剧烈头痛、颞部搏动感、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乏力、走路不稳
6、等;中度表现为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搏加快、烦躁不安、全身极度乏力;重度表现为发生昏迷、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还可有发热、抽搐等。 应急办法: 1迅速关闭煤气源和电源,帮助中毒者脱离中毒环境:尽快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无法做到时则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还可使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降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尽快送中毒者去医院接受高压氧治疗: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最佳方法是高压氧治疗,因此应争分夺秒送中毒者去有高压氧治疗设备的医院并在途中提前通知医院。 3保持呼吸道通畅:煤气中毒者多呈昏迷状态,因此必须预防窒息。可让患者采取侧卧体位,并及时清理呕吐物。 4呼吸支持:对重症
7、中毒者特别是呼吸浅、慢及不规则的中毒者,应尽快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到达医院或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应急注意事项 治疗煤气中毒的关键是呼吸支持和高压氧治疗,中毒者能否生存、后遗症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这两点。 重要预防措施 1凡有一氧化碳产生的地方,都需要注意环境的通风,有条件时可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2尽可能避免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使用燃炭的火锅、直排式热水器及长时间发动汽车、使用柴油发动机等。 3冬季室内燃煤时要安装风斗,生炉子时必须安装烟囱,并注意经常检查和清理,保持烟囱的通畅。 4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 四、沼气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1一旦发生沼气池内人员昏倒而又不能迅速救出时,应拨打 120呼救
8、。 2立即掏开进料管和出料管的下口,迅速用风扇或鼓风机对着沼气池吹,输入新鲜空气。 3施救者下池前要排尽池内可燃气体,系好安全绳,戴好防毒面具,若没有防毒面具,可口含橡皮管或塑料软管,管子另一头固定在池外。 4将中毒人员抬到地面避风处,解开上衣和裤带做人工呼吸,并就近送医院抢救。 应急注意事项 1下池时池外要有人照应,切不可盲目下池抢救,以免发生连续中毒。 2下池人员在池内不能用明火照明,不能吸烟。 重要预防措施 1沼气池建成后,无论是否装料,都要将进出料口盖严,以防人畜误入池内。 2沼气池的试压检修工作应由专业施工人员完成。 3定期检查,定期更换专用的输气管和沼气净化器脱硫剂。 第十一章传染
9、性疾病 一、如何预防甲型 H1N1流感 甲型 H1N1流感又称为 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甲型 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为 1-7天,较普通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甲型 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来势凶猛,迅速进展,突然高热,体温超过 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会加重。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减
10、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机会,避免和那些出现身体不适、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或洗手液等彻底洗净双手。 3在洗涤生猪肉、家禽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有破损时,应尽量减少接触机会。烹饪猪肉时,要高温煮熟再食用。 4外出时要戴口罩,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5定期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可代茶饮。 6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如何预防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种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非典的特征是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常常首先发热,体温多在
11、39左右,同时伴有怕冷、头痛及全身关节疼痛、全身无力、咳嗽等症状,但痰比较少,部分患者痰中带有血丝。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并有口唇及皮肤发绀等缺氧表现。 急、热、咳、闷是非典的特征,如果出现这些特征,特别是发病前接触过非典患者的人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对可疑患者实施隔离观察治疗并及时上报。在到达医院之前,可以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物,但不要轻易服用消炎药。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尽可能远离患者及人群密集的场所,或在上述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 2维护家庭卫生,勤开窗通风,定期大扫除。 3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被褥,分餐饮食,不随地吐痰,咳嗽及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12、等。 4积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提高免疫力。 三、如何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2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根本措施。 3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4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
13、品,珍爱生命。 5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6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7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8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9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与自救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
14、岁以下儿童。发病后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疱疹为特征。如治疗不及时,少数患儿可因合并心肌炎、肺炎、脑膜炎而死亡。多数患儿往往先发热,但体温很少达到39以上。而后手掌心、脚掌心和口腔黏膜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和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应急办法: 1绝大多数手足口病病势较轻,患儿可以很快痊愈,故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 2少数低龄儿童可能合并肺炎等严重疾病,因此这类患儿应去医院诊疗。 3由于是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治疗主要以休息、补充维生素、合理饮食、注意口腔卫生等为主即可,不要随便服用退热及消炎药。 4不要
15、让患儿接触其他儿童,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重要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大人回家后要养成立即洗手、换衣服、换鞋的习惯,还要勤打扫卫生、勤晒被褥、多通风。 2注意孩子的卫生,要让孩子养成饭前洗手、不吃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在地上爬等习惯。此外,婴幼儿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杜绝病从口入。 3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带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立即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二章 动物疫情 一、鼠疫的预防与自救 鼠疫是鼠疫杆菌导致的烈性传
16、染病,老鼠及旱獭是最常见的病菌携带者。鼠疫可通过 3种途径进行传播:鼠类身上的跳蚤沾染了病菌,通过叮咬传染给人;鼠疫患者呼吸、咳嗽及打喷嚏时呼出的大量带菌的飞沫,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人在宰杀、捕猎带有病菌的动物或对其毛皮进行加工时,如果皮肤有破损,也会被传染。病菌进入人体后一般在 23天后发病,患者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 39以上,同时很快出现淋巴结肿胀、疼痛,部分患者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眼睑水肿、腹痛、腹泻、皮疹及血性水疱、剧烈头痛、昏睡、昏迷、血压下降及休克等症状。鼠疫病势凶险,如果得不到治疗,死亡率较高。 应急办法: 1立即去医院诊疗,并尽快向卫生部门报告。 2如果患
17、者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到达医院,有条件时可选择磺胺类药物及链霉素治疗。 3患者入院前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应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传染。 4鼠疫确认后应在相应地域采取严格的隔离及封锁措施。 重要预防措施 1做好灭鼠工作,减少鼠密度,杜绝鼠疫的传染源。 2搞好家庭及个人卫生,消灭衣物及居住地的跳蚤及其他昆虫。 3不吃病死的动物。 4在疫区做好隔离和防护工作,妥善处理患者的物品及死者的遗体。 二、狂犬病的预防与自救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人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导致的传染病。发病初始多有低热、头痛、倦怠、恐惧、烦躁不安,已愈合的咬伤处出现痛、痒、麻木或蚁走感;然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强烈的恐惧感,常
18、极度兴奋,流涎、流汗,可因某些刺激,尤其是听到水声等而引起强烈的喉肌痉挛或惊厥;最后渐趋安静,出现全身弛缓性瘫痪,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的潜伏期平均为3-8周,最长者可达 20余年,发病后极其危险,病死率达100。所以防治狂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 应急办法: 伤口处理:只要被咬部位有局部皮肤破损,所有患者无论伤情轻重都需要按狂犬病预防程序处理。伤口处理刻不容缓,应立即用肥皂彻底清洗伤口,清洗时间不能少于 20分钟,然后用酒精消毒,伤口不可做缝合和包扎。 立即送伤者去相关部门接种狂犬疫苗,对头面部咬伤者还要足量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 应急注意事项 1被狗咬伤后未及时处理,在数天到
19、一年内,出现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甚至抽搐,则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应立即去医院医治。 2在被狗咬伤后短期内,愈合的伤口周围出现刺痛、麻痒或四肢蚁走感等表现,也应该警惕为狂犬病的可能,可咨询当地狂犬病预防门诊。 3被猫、蝙蝠、狐狸、狼、猫鼬、浣熊、臭鼬、马、猪、猴子、鼠等动物抓咬伤时,应参照上述办法处理。 重要预防措施 1管理好犬类动物,一旦发现行为异常的犬类,应尽快找专业人员将其控制,识别狂犬后予以捕杀并焚烧或深埋。 2家中养犬者应定期给犬做狂犬病预防接种。 三、蜱虫咬伤的预防与自救 蜱虫俗称“草爬子”或“牛虱”等,是一种椭圆形小昆虫,多在草地及林间出没,还可寄生在牛、犬等皮毛密集的动
20、物身上。蜱虫最大的危害是可以通过咬伤人体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鼠疫、无形体病等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蜱虫咬伤导致的无形体病的特征是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高达 40以上,并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重症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出血等情况。 应急办法: 1如发现被蜱虫叮咬,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虫头部,待其从皮肤上脱出。 2用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蜱虫的口器断入皮内,应到医院予以取出。 3观察全身状况,如出现严重的不适感或无形体病的表现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应急注意事项 发现被蜱虫叮
21、咬后不要直接用手将其摘除或用手指将其捏碎,因为虫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有传染性病原体。也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损伤皮肤,或将蜱虫头部留在皮肤内。 重要预防措施 1在蜱虫滋生的地区活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与蜱虫密切接触。首先要穿五紧服,或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可在颈部、手等外露体表处涂抹避蚊胺驱虫剂。在衣服的领口、袖口、裤脚等处喷涂 0.2敌百虫水溶液或 0.5拟除虫菊乙醇溶液。 2蜱虫常附着在人体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脚踝下方等部位。在蜱虫栖息地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衣服、身体尤其是上述部位有无蜱虫附着。如发现蜱虫附着,应用镊子等工具缓缓将蜱虫除去,或用烟头烫等方式让其脱离体表。 3降低居住及工作地点的蜱虫密度,如在草原地带可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的办法灭蜱。对于蜱虫滋生地可采用有控制的局部火烧或化学防治等方法灭除。 4家养禽畜的窝舍应远离人的住房,并要维护禽舍及人居住房屋的卫生,经常打扫,墙面缝隙也要抹平。对于发现有蜱虫的房间,以及禽畜的窝舍和活动处所要进行喷药。为了防止蜱虫侵入室内,可将松香、蓖麻油粘胶涂于 20厘米宽的长纸条上,放置在靠近门窗的墙基地面,进行粘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