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9439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概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政策概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政策概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政策概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政策概论(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概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政策概论公共政策概论 题型: 一、名词解释题 二、简答题 三、案例分析题 1个案例,3道分析题 四、论述题 第一章导论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非*公共组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1.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 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 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动态性 4. 增进社会利益 5.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既包括物质利益又包括精神利益 三、公共政策的特征: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 四、公共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第二章政策、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一、市场失灵理论

2、:尽管市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也存在着本质性的缺陷,由于市场的不完美,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优势也就要打折扣,另一方面,市场在公平的实现方面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进一步造成了市场失灵 二、*失灵理论:与市场途径类似,*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影响可能使得*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完成使命,而是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缺陷,我们将这些缺陷的发生统称为市场失灵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

3、个人等。 二、公共政策客体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三、公共政策环境的概念、构成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 概念: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综合 2. 构成及影响: 经济环境:积极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经济环境提供了公共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须的资源 经济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经济目标取向 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决定这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 政治环境决定着公共政策系统的民主化程序 政治环境决定这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4、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运行所需的智力条件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伦理和心理条件 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价值选择 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参照系选择 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和特征: 1. 定义: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2. 特征:政策问题的关键性、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政策问题的人为性、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二、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1. 含义:社会公众要求*采取行动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但只有一小部分被公共决策者所关

5、注,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者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 2. 类型:系统议程和正式议程 三、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公民个人的作用、利益团体的作用、政治领袖的作用、*体制的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专家学者的作用、问题自身的作用 四、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政治领导、危机事件、抗议活动、传媒曝光 五、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新型 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一、公共决策体制的定义及构成 1. 定义:公共政策主体通过制定并执行一定的公共政策,解决社会问题,治理公共事务,影响并制约着公共政策目标群体的价值、利益与行为、这种政策主体对目标客

6、体的影响并非是某一类或某一个公共政策主体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各自的权利与责任,进行充分的互动与合作的集体行为,这就是公共决策体制的概念 2. 构成:决断子系统、咨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执行子系统 二、公共决策的择案规则:全体一致规则、多数裁定规则 三、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从广义来说,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化的政策,从狭义角度来讲,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这一概念,他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决策程序合法、决策内容合法等内容 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自下而

7、上的研究途径 二、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阶段: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说服引导手段、技术手段 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一、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公共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弹性、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公共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水平、机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 三、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功能、组织、政策、计划 四、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决策者的价值

8、取向、政策环境、政策资源 五、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心理上的障碍、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高昂的成本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一、政策价值评价的原则: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兼顾与急需的统一、择优与代价的统一 二、利益分析与制度分析的关系:某种制度的安排,其实质就是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制度变迁的实质就是谋求某种利益再分配的新形式,制度创新的内涵就是谋求利益分配方案的优化 三、利益分析与事实分析的关系:利益分析也要研究利益如何分配、分配给谁、谁获得的利益多或少等问题,从形式上属于事实分析的一部分,事实分析的内容,往往体现于现象分

9、析 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一、多角度分析:通过系统的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多重认识,以获得对政策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途径。主要角度:技术角度、组织角度、个人角度 二、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和具体方法: 1. 一般性方法:经验分析、抽象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试点分析 2. 具体方法:效益分析、条件分析、成本分析、灵敏性分析 三、限制预测准确性的基本因素:误差 造成原因:理论本身不完善、为推断结论所提供的经验材料的非准确性、预测方法本身引起的误差、预测者的信念体系和知识背景可能引起的干扰、预测者所从属的组织性质、预测时间跨度太大、预测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和一些难易预料的随机变化。 第十章

10、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与框架 一、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主张:西蒙认为,在真正的决策过程中,基本上不存在完全理性的假设前提,决策者很难对每一项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完全正确的预测,这就不可避免的做出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主观判断,而且决策者很难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决策方案。但是,所有的决策都应当是在有限的理性状态下进行的,在决策过程中收集到全部信息是不可能的,要满足这一条件意味着永远不能决策。因此,决策者要寻求的不是经济学模型主张的所谓最佳方案,而只是符合某个预先设定好的最低限度的标准。 二、支持联盟框架:萨巴蒂尔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