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EHS员工手册.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9537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EHS员工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司EHS员工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司EHS员工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司EHS员工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司EHS员工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司EHS员工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EHS员工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司EHS员工手册海量EHS资料,来自 有限公司 员工EHS手册 海量EHS资料,来自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安全生产 第三章垃圾分类 第四章消防基础知识 第五章危险化学品 第六章应急措施手册 第一章概述 一、总则 1.为了把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预防来源于工作、与工作有关,或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对健康的危害,制定本手册。 2.为了您的健康、您家庭的幸福请记住本手册,遵守本手册。 3.本手册涉及之内容,仅供公司内部使用,手册中的任何内容不得提供给公司以外的人员。 4.员工应妥善保存此手册。一旦离开公司,应主动将手册归还部门主管。 二、公司概况 三、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 第二

2、章安全生产 一、 事故原因及防治方法 事故的发生决非偶然,多数事故是由不安全的行为引起,有些则来自不安全的生产条件。 容易导致事故行为: 1.不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海量EHS资料,来自 2.不符合劳动安全规定的穿着和打扮; 3.不符合操作规程的工作行为; 4.工作时间精力分散,闲谈打闹。 容易引起事故的条件: 1.工作环境不清洁; 2.材料堆放不符合要求; 3.设备防护装置损坏; 4.高噪音,低照明。 防治事故的方法: 1.设置安全通道; 2.采用安全的工作方法; 3.消除不安全因素; 4.时刻警惕和注意。 l 请记住:没有一套规定能涉及所有领域,还有的可能与某些协议或文件相抵触,但有一点是不

3、变的:问你的领导。 1. 如果你不知道作某些工作的安全方法应向你的领导请教,注意他是怎么说的。 2. 保持警惕,知道怎样应付紧急情况,记住灭火器,消防栓的位置,记住消防及紧急救援电话。 3. 工作区内严禁喝酒,一旦发现立即开除。 4. 发现不安全因素请马上向领导或安全员汇报。 5. 帮助新工人或没有经验的工人,告诉他们那些是危险的,如何安全的工作。 6. 通知所有可能因为你的工作而受伤的人。和他人一起工作,卸重物做可能伤害他的事之前一定要通知他。在确信下面没有人之前不要向下扔任何物品。 7. 禁止打闹,一旦发现立即处罚。 8. 注意遵守任何警告。 9. 物尽其用。 10. 穿和体的服装,尤其是

4、在运动的机器周围,不要穿松松垮垮的衣服或戴首饰。 海量EHS资料,来自 11.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提升重物:屈膝,保持背部直立,搬过重物品应在别人帮助下进行。 12. 不要跑,注意脚下,保持步幅,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衡。 l 缺乏安全常识不能成为违章的借口。 l 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你。执行安全规定与否由你决定-它们是为保护你制定的。任何类型的伤害,危险都应马上汇报。 二、防火安全 1.每个人都应知道灭火器的确切位置,尤其是本人工作区附近的灭火器材。 2.万一发生火灾,不要紧张,首先应考虑人员安全,发出警报,待所有人员安全疏散后再抢救财产。 3.不要随意改装灭火器材,非灭火不要随意搬动。 4.

5、应设置投放杂物的垃圾桶,碎屑杂物等随手丢进垃圾桶,消除火灾隐患。 5.丙酮搬运或暂时储存时应使用安全的容器盛放。 6.不要在丙酮存放区内吸烟。 7.使用气割或电焊工具时应有防护用品。 8.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整洁,物品存放有序,这样可以消除火灾隐患。 9.存放易燃品的容器应有明确标志,并注明其化学成分。 10.工作区不得有明火。 11.使用便携式加热装置时必须远离易燃品。 12.所有材料的存储,处理及堆放都必须考虑其化学特性。 13.了解你所接触的化学品,在火灾发生时给消防员以适当的提醒。 三、环境卫生 场所 1.所有工作场所,通道,库房和办公室都应保持良好卫生,清洁有序。 海量EHS资料,来自

6、2.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减少火灾的可能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因此请从自己做起,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3.将材料码放整齐,按正确方法存放。 4.木材上及开启的包装上的钉子应及时拔掉或砸弯。 垃圾 1.工作时应随时打扫卫生,将废弃物扔进垃圾桶。 2.不用的水杯,废弃物等杂物应及时处理。. 3.所有的垃圾、固体、液体废物都应尽快清除,以避免危害健康或影响环境整洁。 4.不得随意丢弃烟头。 地板 1.所有地板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并且无地脚螺钉、碎屑、松动板、坑或凸台。 2.潮湿的场所,应保持地漏通畅,如有必要应为操作员提供临时地板、脚踏板、垫子或其他干燥的供站立的地方。 四、生产岗位安全生产守则

7、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贯彻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坚决执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刀伤、碰伤、砸伤、烫伤、跌倒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2、进入工作岗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 4、各种机械设备安装的保险装置、防护罩壳、信号设施、安全栏杆,任何人不得无故拆除。如检修需要而临时拆卸的,在开机前必须重新装好。 5、工作前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6、不准班前班中饮酒。不准在非吸烟区吸烟。不准在班中嬉戏打闹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8、 7、各种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周围不准堆放其它物品,留有消防通道。消防器材海量EHS资料,来自 不得擅自挪动和私自使用。 8、严禁从高处向下投掷工具、材料。 9、严禁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不准在起重物下通过、停留、观望。起重物品时严禁斜拉、歪拽。 10、遵守交通规则,过铁道、公路交叉路口时,要一站、二看、三通过,宁停三分钟,不抢一秒。 11、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 12、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垃圾分类原则,保持垃圾存放场所周围整洁。 13、员工有义务保持工作责任区的清洁有序。 14、使用压缩空气时应注意避免压缩空气伤害。 15、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16、有权拒绝违

9、章指挥和危险作业。 17、严格执行“三不伤害”。 18、办公室下班时应例检电脑、电灯和其它电器有否关闭,并切断电源。 五、各工序操作规程 略 六、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 略 第四章垃圾分类 一.分类定义 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物质。 2.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3.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海量EHS资料,来自 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4.可回收废物-是指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可以再生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固体废物。 5.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

10、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废物的固体废物。 二. 固体废物分类举例 略 可回收利用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生活废物 第五章消防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燃烧 A.燃烧的定义 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出热和光的现象称为燃烧。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见最普遍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B.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C.燃烧过程 可燃物质状态不同,燃烧过程也不同。 海量EHS资料,来自 二、燃烧的类型 A.闪燃一定温度下,易然、可燃蒸

11、汽与空气混合至一定浓度,遇明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B.着火可燃物与空气共存,达到一定温度,与着火员接触即行燃烧,移走着火员后仍可燃烧的现象。 C.自燃不用明火引燃就能自发着火燃烧的现象。 D.爆炸化学性爆炸为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冲击波的现象。 二、 火灾种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麻、纸张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沥青、石蜡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甲烷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 三、 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评定化学危险品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有以

12、下几个指标: 海量EHS资料,来自 1.闪 点 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 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2.燃 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3.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

13、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自燃有两种情况: 受热自燃: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4.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说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

14、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海量EHS资料,来自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5.最小点火能 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6.爆炸压力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

15、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的内能进行计算物质不同,爆炸压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因周围环境、原始压力、温度等不同,其爆炸压力也不同。 最大爆炸压力愈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愈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愈高,说明爆炸威力愈大,该混合物或化学品愈危险。 五、灭火器材类型 1.泡沫灭火器 2.二氧化碳灭火器 3.干粉灭火器 4.1211灭火器 5.消防栓 6.黄砂 六、火灾逃生要领 保持冷静决定逃生方向及安全门位置; 出门前先以手触摸门板及手把,感觉热烫时切勿开门; 可用衣服或被褥等蘸水掩护逃生; 海量EHS资料,来自 在浓烟弥漫中,应采取最低姿势沿墙脚前进;下楼时应退着下楼,头部尽量近阶梯; 无

16、法立即逃生时,应选择卫生间、浴室等水源充分并通风的地方避难以争取救护时间。 第六章危险化学品 一、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二、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物质安全资料表) 1.它是: -化学品的身份证; -化学品的说明书; -化学物质管理的基本工具; -提供化学品技术性文献。 2.MSDS的内容 a.物品与厂商资料;b.成分辩识资料;c.危害辩识资料;d.急救措施;e.灭火措施;f.泄露处理方法;g.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17、;h.暴露预防措施;i.物理及化学性质;j.安定性及反应性; k.毒性资料;l.生态资料;m.废弃处置方法;n.运送资料;o.法规资料;p.其他资料。 三、危险化学品标识 海量EHS资料,来自 海量EHS资料,来自 四、颜色、数值安全表示法 五、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 1.呼吸道 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

18、泡壁进入血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2.皮 肤 皮肤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易被皮肤吸收。 3.消化道 消化道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 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海量EHS资料,来自 清 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预防这类中毒,应注意不在车间等作业饮水、进食、吸烟;工作完毕应及时洗手,除去手上的污染。 第七章应急措施手册 一、火灾应急措

19、施 (一) 减轻浓烟危害的方法 (1)大量地喷水,降低浓烟的温度,抑制浓烟蔓延的速度。 (2)用毛巾或布蒙住口鼻,减少烟气的吸入,关闭或封住与着火房间相通的门窗,减少浓烟的进入。 (3)从烟火中出逃,如烟不太浓,可俯下身子行走;如为浓烟,须匍匐行走,在贴近地面30厘米的空气层中,烟雾较为稀薄。高层建筑的电梯间、楼梯、通气孔道往往是火势蔓延上升的地方,要回避。烟火上行,人要下行。 (二) 火灾中烧伤的急救原则 1,一灭 迅速灭火是火灾烧伤急救的基本原则。被烧伤者应尽快脱掉燃烧的衣帽,或就地卧倒,在地上滚动息灭火焰。如附近有水源,可用水灭火。切不可乱跑,以免越跑身上的火越烧越旺,也不要呼喊,以免吸

20、入火焰引起呼吸道烧伤。 2,二查 检查救出火场的伤员有无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如颅脑和内脏损伤、呼吸道烧伤致呼吸困难。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清除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3,三防 防疼痛和休克。 4,四包 现场救护注意保护烧伤创面,用干净纱布、被单包裹或覆盖,然后送医院处理。 海量EHS资料,来自 二、触电的应急措施 常见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1.电器线路、设备检修中安全措施不落实。 2.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或焊钳误碰自身。 3.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 4.人员蛮干行为导致触电 5.因暴风雨、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 应急措施 (

21、1)立即切断电源。可以采用关闭电源开关,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或拉下电闸。救护人员注意穿上胶底鞋或站在干燥木板上,想方设法使伤员脱离电源。高压线需移开10米方能接近伤员。 (2)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伤员,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医生到达;首先,要尽快把他仰面放平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时,抢救人员骑跪在触电人员身体上部,双手按在触电人员胸部上下反复按压,按压的速度每分钟30-40次,或按这样的速度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直至触电人员有心跳,有呼吸为止。心脏按摩,抢救人员双手按在触电人员的左胸心脏部位有节奏的按压,每分钟60-70次,直到有心跳为止。 (3)对已恢复心

22、跳的伤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以防心室颤动再次发生而导致心脏停跳。应该等医生到达或等伤员完全清醒后再搬动。 触电应以预防为主,严格按操作规程用电,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三、眼睛紧急救护 一旦眼睛里进入异物或化学品,应立即用洗眼器冲洗,严重者立即去医院医治。 简易处理办法:远离该区域,用清水冲洗,并给予他人提示。 海量EHS资料,来自 切忌: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这样会使眼睛感染或加重伤害程度。 四、化学液体喷洒到皮肤时的处理 一旦有化学品喷洒到皮肤上,员工应立即用干净的布擦干并用清水清洗。如果接触腐蚀性液体,一定要用防护品,一旦发生泄漏喷洒到皮肤上立即用干布擦拭干净并清洗,严重者立即送医院。 五、烧

23、烫伤应急措施 迅速将烧烫伤人员脱离现场,如果可以,剪掉身上的衣服。检查有无损伤,如颅脑、胸腹内脏器官有无损伤,有无中毒、骨折等。注意防止伤员休克、窒息、创面感染,必要时可用止痛剂,喝淡盐水。注意: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对创伤面一般不做处理,有水疱不要弄破,用洁净衣服覆盖,把伤员及时送医院救治。 一度烧伤或小面积轻度烧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伤处,降低表面温度,然后涂以鸡蛋清、香油等,一般35日治愈。 二度烧伤水疱未破,可先用冷水冲洗创面擦干,然后用酒清消毒针挑破水疱,放出脓水,局部涂以京万红、獾油烫伤膏,再用纱布加压包扎,23日更换一次,一周左右治愈。 一二度烧伤禁用粘性纱布,禁止在伤处涂敷油脂

24、、紫药水等。 三度烧伤或头面部、手、脚、会阴部烧伤面积超过全身体表面积的1%,应用干净布单覆盖,尽快送医院急救处理。 六、创伤止血 (一) 小伤口 只需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条等,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 (二) 动静脉出血 经初步止血后必须尽快送医院手术治疗。 海量EHS资料,来自 七、搬运转送病人 (一) 对搬运转送病人的要求 (1) 首先必须妥善处理好病人(如外伤病人的止血、止痛、包扎、固定),才能扭动。除非立即有生命危险或救护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到,都应等救护人员

25、先处理病情稳定后再转送医院。 (2) 在人员、器材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病人,尤其是搬运体重过重和神志不清者。否则,途中可能因疲劳而发生滚落、摔伤等意外。 (3) 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表现,如气色、呼吸等,注意保暖,但也不要将头面部包盖太严,影响呼吸。 (4) 在火灾现场浓烟中搬运病人,应匍匐前进,离地面约30厘米以内,这里烟雾稀薄,否则容易被浓烟呛住。 (二) 常用的搬运方法 1,担架搬运法 最常用,适于病情重和运送远途的病人。现在常用的有走轮担架、帆布担架,也可用替代品(绳索、被服)制成结实的担架。担架搬运时的具体方法是,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脊柱损伤病人要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用胶布固定。 2,徒手搬运法 病情轻、路途近又找不到担架时用。可用背负、抱持、托举等方法搬运。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有些错误的搬运方法导致了病人,主要是脊椎骨折病人病情的恶化。因此,在救护现场,切忌对脊椎受伤的病人随意搬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