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30223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改善支农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报告 近年来,我们*农信联社以党在农村金融工作中的具体部署为基本行动指南,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严格按照上级行办的支农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积极响应当地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以支农、富农、强社为宗旨,找准农村金融市场定位切入点,在发展中端正支农方向,持续加大信贷支农资金投放力度,积极推动*农业结构产业化进程,为当地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现将我社在改善支农服务方面的措施和成效汇报如下。一、改善支农服务措施(一)以“农”为本,开拓思维,完善信贷支农体系。 伴随着我区信用社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支农水平、力度的不断提高和加深,支农业

2、务层面逐步多元化、丰富化和特色化。我社在充分提升传统业务发展空间的同时,以“农”为本,将信贷支农工作进一步升华,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完善信贷支农体系,加大改革力度,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办多项新业务,以适应新时期下的各项支农、富农工作。首先我们根据*地方农村经济属于典型的城郊外向型经济模式,季节性农业种植非常明显的特征,因地制宜,广开思路,制定了农作物从选种、种植、培育、销售一条龙的系统扶持体系,并大力推广反季节性农作物种植。按照*区“山区林果禽,平原粮瓜菜,滩区渔藕林,全区大搞牧和菌”的总体要求,突出“支农”特色,重点支持了无核葡萄、蔬菜大棚及花卉基地建设,现已形成了

3、多个初具规模的农业经济园区,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在春耕、秋收、三夏等农业传统繁忙时节,分别指派联社专门科室对全区信用社的支农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协调,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农户贷款金额低于联社规定的审批额度内的贷款业务,采取各信用社直接“入村进户”集中进行受理、办理业务的方式;对农户贷款超过联社审批额度的,采取联社有关贷审委人员进驻信用社,为各基层信用社提供12个“机关支农服务工作日”集中对大额支农贷款进行审批、发放。该项服务业务的实施,实现了“两个最大”即:在最大程度上缩短、简化了支农贷款的审批、发放程序;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支持了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其次,我们紧紧围绕农民贷款难

4、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并以此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社自年起,充分利用农户贷款证自身“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巨大优势,发动广大信贷人员在继承和发扬老农金“一心为农,全力支农”光荣传统的同时,积极转变经营理念,牢固树立以“农”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思想,由原来的“被动营销”到现在的设立贷款专柜,“送贷上门”,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贷款手续,方便了农民贷款。现如今,农户只要凭借“三证一折”,就可以直接到遍布全区的农信社众多营业网点的贷款专柜上办理贷款,为农民敞开了小额农贷的“绿色通道”。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社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行新的

5、工效挂钩计酬办法及客户经理制后,客户经理在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的激励下,主动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调查了解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贷款资金的需求情况,并及时予以解决,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再次,我区信用社克服种种困难,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针对当前广大农民群众对信用社的多种新业务需求,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拓各类中间业务,取得了明显的支农和自身收益“双提高”的良好效果。我们先后与保险公司、报社、国(地)税局、电信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办了各类人身财产、健康、分红等多种保险业务;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以“送科技信息下乡、智农、富农”为宗旨的投递农村科技报纸业务;及时办理旨在方便农户、个体私营业户,提

6、高当地各政府机关办事效率的代收代付国(地)税、电话费等业务。截止2004年3月底,全区信用社共计完成各类中间业务12358笔,金额11009万元,净收益达7.2万余元,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业务新需求,极大地丰富了支农手段,完善了信贷支农体系,并以此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二)立足实际,深化措施,扶持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大发展。观念得到更新,业务手段得到丰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支农工作当中去,将支农手段进一步深化。我社根据辖内有*市最大的回民村*镇青北村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调整信贷资金投向,全力支持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取得了民族团结、政府欢迎、群众称赞、信用社自身效益提高的“多赢”局面

7、。多年来,*联社为确保该村主导产业运输业的资金需求,努力丰富支农手段,持续加大支农力度,全方位开展信贷支农工作。为此,不断增加农业贷款投量,特别是持续加大对个体运输业的投入,在扩大农业贷款面的同时,注重调整信贷投向和投量,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促使经营效益多元化。随着青北村运输业的兴起,该村走上了一条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运输业已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可喜的支农效果离不开完善的支农服务,该社在青北村大力开展走村串户,与个体运输业户进行座谈的交流活动,为广大农户提供全面的系统、跟踪性服务。并积极开展“送信息、送技术、送知识”的三

8、下乡活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支农工作中的突出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社先后共为该村提供各类信息达860多条,被采纳的有230余条,农户增收近百万元。2000年,我们又一次性为青北村252户农民核发了贷款证,核定总金额达639万元。贷款的及时投放,解决了青北村民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了青北运输队的车辆更新速度,仅 2002 年下半年青北村就更新运输车辆80余辆。车辆的更新,增加了青北村的运输量,提升了青北运输队的知名度,直接提高了运输户的经济收入。贷款证发放仅两年时间,青北村就已旧貌变成新颜。走进村里破旧、落后的车辆不见了,崭新、整齐的洋楼、平房充满

9、了视野。信用社的信贷支持赢得了青北村全体村民的好评,自身市场地位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2003年黄沙运输量达到了600万立方,比2000年增加了30万立方,占整个*市黄沙运输量的70%之多。(三)以“实”为径,顺应发展,开创支农新天地。*联社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传统农业逐步走向产业化的同时,实事求是,顺应发展,努力适应社会大环境,转变原有比较单一的信贷支农方式,根据小城镇、大城区企业职工就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为社会负责,为社会谋利,为政府分忧”的原则,把支持下岗职工创业与支持“三农”放在同等位置,大力支持农村、乡镇企业下岗职工实施“民心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最终实现了使下岗职工自己

10、增收、为社会创利的目的,开创了支农新天地。具体采取了:首先,我们十分注重与下岗职工的沟通、交流,以此及时了解下岗职工再次创业、开办项目所要面临的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并积极有针对性地实行全方位、跟踪性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其次,借“兴民营,共发展”的有利政策,投入大量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当地中小民(私)营企业的发展,并与此类企业开展多项合作并达成职工定向就业协议,借助民营企业努力安置下岗职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止2004年3月底,我社共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1211余人,贷款1206多万元,扶持下岗职工自办企业6个,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联社的做法赢得了全社会的广

11、泛认同,同时也为政府减轻了大量的负担。此外,针对创建“信用村”、“信用户”是给农村信用社创造良好信用环境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为各项信贷支农工作提供更为全面、可靠、快捷的信贷保障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农村信用大环境的现状,本着“实事求是,分档管理”的原则,我社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广为宣传创建信用户、信用村的必要性。为掌握支农的主动权,准确把握支农贷款的投向,适时发放了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求调查问卷38000份,分8个方面对农户的贷款需求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进行调查和评估(其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收入、支出收入分析预测、入股金额),在经过村信用户评定小组和信用社评定小组的认可后,进而确立农

12、户信用等级(包括优秀、较好、一般),并视信用等级不同,给予不同的贷款授信额度,同时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我社在创建“信用户”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展了信用村的评定工作。截止2004年3月底,我社评定信用户1197户,评定信用村64个,联保小组32个,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信贷支农工作的进程,开创了成功营造农村信用大环境促进各项信贷支农工作的新局面。二、支农服务取得的成效(一)促进全区农村经济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我区信用社一系列支农服务举措的实施,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贷款证业务推行三年来,有效的解决了我区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效扼制了民间借贷现象的发生,农民群众在信用社的资

13、金支持下,走上了科技致富的路子,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至2004年3月底,全区信用社累计投放农业贷款22.62亿元,广大农民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0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6元。据调查,得到信用社贷款支持的农户,年人均增收达1120多元,增收幅度每年递增32%以上。(二)全面加快特色产业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实现“龙头、拳头”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我区信用社截止2003年3月底投放的贷款当中,农业贷款余额达到了73026万元,占总贷款的87.2%,全面支持了重点区域农业产业

14、结构的调整工作。其中,大力支持了万德玉米制种和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该基地是辖区内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我社累计为1000多家育种户,发放贷款1200多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原种、农膜、化肥、农药和农机具。随着该基地玉米、蔬菜良种繁育面积不断扩大,全区“两高一优”农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界首蔬菜良种科普服务部”及“*玉米良种场”为引擎,带动本地区形成了育种基地,农业产值不断提高,年收入增加800多万元。此外,我们还投放专项贷款500万元支持了平安镇大棚经济示范园区,现已开发200亩,建大棚110个,重点支持了53户农民从事蔬菜、花卉、食用菌栽培等,现在可实现年收入200万元。同时,我社还按照*

15、当地政府制定的全区农业重点工作计划指标的有关内容,先后投放5600余万元,大力支持了归德镇新发展的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以及大葱、大蒜绿色品牌注册工作;支持抓好了马山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退耕还果5000亩,荒山绿化5000亩等;支持五峰镇新发展良种兔养殖村15个,养殖兔50万只;助建崮山镇山鸡养殖基地,在农户原有养殖能力的基础上,新上散养山鸡20万只,年产山鸡蛋100万斤;大力扩建城关镇袁庄蔬菜基地和孝里镇淀粉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雏形的大型综合农业园区,为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心剂”。我区信用社还通过差别信贷服务,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

16、方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优势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截止2004年3月底,全区信用社共累计委托签发银行承兑汇票8489万元,办理商票贴现400万元,支持了179多家中小型民营企业,12个市场园区。(三)业务、支农齐头并进,实现社农双赢.在开展各项支农工作的同时,我区信用社自身业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是最讲回报的”,我们给予他们有力的支持,他们也回报了我们丰硕的经营成果,真正走出了一条富农强社的“双赢”之路。截止2004年3月底,全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7736万元,较年初增长419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2249万元,较年初增长4166万元;不良

17、贷款余额26676万元,比年初下降904万元,下降2个百分点;实现各项收入1879万元,盈余面达到了100%,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信用社经营效益从1998年的亏损1142万元,到2002年全面整体扭亏为盈54万元,再到2003年全部消灭亏损社,盈余138万元,2004年3月底我们的经营效益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全区实现考核利润477万元。(四)进一步强化了农信社是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的作用,密切了社农关系。近几年,我区信用社开展的每项工作都以是否能够维护农民利益、满足农民需求为前提,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通过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实施贷款上柜台工程、进行信用村、户评定等一系列工

18、作,改善了社会信用环境,提高了信用社的社会形象。近几年来,广大客户经理深入千家万户,走进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农民生产资金需求状况,落实信贷资金,简化放贷手续,实行送贷上门,及时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全区信用社客户经理共联系农户23500多户,上门服务达65000余次,提供各类致富技术、信息3200余条,被农民采纳近500条,帮助农民新上生产项目500多项,增收近千万元。信用社的许多信贷人员因此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农业“包打听”,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自己的银行”,社农关系日益密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联社将始终以经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树支农大旗,在人民银行及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服务手段,在为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化步伐和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工作当中再做新贡献。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为农民群众与政府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