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0409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教科书第3839页例1、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1、2题。 内容 教学 目标 重难点 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难点: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和缩小。 1.使大家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培养大家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活动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3.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大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经验: 学生已认识

2、了比的意义和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日教学 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和策略的准备。同时,多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所积淀的数学观察和分析能力,比较和概括能力又为本资源 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石。 教学准备:PPT 一、提纲: 预习 设计 1. 4: 92. 自学P3839例1、2,并尝试解答。 3. 尝试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二、学习体会。 学 程 预 设 一、交流预习作业。 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 情景引

3、入: 出示一幅地图,提问:你知道这幅地图是怎么绘制的吗? 三、自主学习,提炼建模。 学生可能会回答:长方形的长变长了,宽也变长了;整个画面比原来打了;虽然长和宽都变了,但形状没变, 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画的长与宽的关系:第二幅画的长是第一幅画多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画的2倍;第二幅画和第一幅画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教学例2 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再展示、交流。 学生猜想后明确:是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的。 引导: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遇到图像的放大与缩小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都需要先把物体

4、绘制在图纸上就是按一定的比例事物进行缩小。 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都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把它们记录下来。 揭题:看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今天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例1。 1. 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 把放大前后的两幅图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两幅画的长和宽的数据:第一幅长方形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第二幅长方形画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提问: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小结: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追问:这里的2: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强调:这里指放大后的边长与放大前相应边长的比。

5、 2.认识图形的缩小。 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画按根据教师的提醒修正图形。 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 和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 几?个是多少厘米? 强调:这里的比,是指缩小学生独立完成。 后图形的边长与缩小前相应 边长的比。 学生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教学例2 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 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而且各条边长度提问:按3:1的比放大是什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 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 格?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让学 生尝

6、试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 后的图形,再展示、交流。 提醒学生:画完后应再次比 较放大后与放大前长方形的 长和宽,确认画的是否符合 要求。 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提问:你能按1:2的比画出1.“试一试”。 这个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画出按2:1吗? 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说说自己怎样画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的。 说出缩小后的长和宽各应画学生交流说明。 几格。 2.“练一练”。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学生分别独立完成“练一练”。 学生反馈做法。 小结: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 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 了,但形状没变,而且各条3.练习九第1题。 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 比。 1.由于

7、题中的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所以关键是确定放 大后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4.完成练习九第2题 度。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 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了 什么? 总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 放大后的三角形,各条边的 长都是原来的2倍。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创编题: 2.先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画的,缩小后有关变的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3.先让学生观察方格图中的5个图形,并试着说一说那个 图形是号长方形放大或缩图中号图形是号长方形小够得到的;再引导学生具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体分析图形相关边的长度,的比放大的。 并完成填空;最

8、后组织交流,图中号图形是号长方形让学生说一说填空时的思考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过程。 的比缩小的。 图中还有号图形是4.完成练习九第2题 号图形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展示、的比缩小的。 点评。 2.完成课堂作业。 小结:把正方形放大,关键是确定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把长方形缩小,关键是确定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 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会放大缩小图形了吗? 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必做题:补充习题P29 必做题:一课一练P29第1、2、作业 选做题: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3题。 设计 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下来,并标明按几选做题:一课一练P29的“智比几的比缩小的。 力冲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