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0489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本单元精选了四篇出自名家之手的美文。精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交融的情景,悠远的意境共同为我们描绘了夏日的自然风光。夏紧紧抓住了夏天热烈、金黄、紧张的特点来赞美夏天的景物和人物,段段紧扣主题,句句不离主旋律。由对夏日的总轮廓描写到聚焦长满庄稼的田野;由歌唱自然到赞美人类,内涵丰富。古诗两首既让我们领略了农村恬淡祥和的自然风光,初夏梅子金黄、杏子肥硕、麦穗扬花、油菜结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的绮丽景色。密西西比河风光用散文式的语言赞美着广阔浩渺的荒原,如万马奔腾的河流,无数的奇花异草和珍奇

2、异兽黄山松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显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品读本单元的美文,犹如欣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和学生共同享受有趣的精神之旅中,培养着学生的语感,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时候,一边引导学生通过有滋有味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一边带领学生借助文本的特色和课后练习理清课文的思路,欣赏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还要教会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批文入情”,品评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热爱。 1引领学生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积累文中的妙语佳句并能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

3、课文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夏日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赞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4在阅读时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以旁批的形式记下来。 5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积累,提高审美情趣。 1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夏日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赞美。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2在阅读时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以旁批的形式记下来。 3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积累,提高审美情趣。 10课时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1 夏 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而本文作者

4、梁衡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本文紧紧抓住了夏天热烈、教材简析 金黄、紧张的特点来赞美夏天的景物和人物,段段紧扣主题,句句不离主旋律。由对夏日的总轮廓描写到聚焦长满庄稼的田野;由歌唱自然到赞美人类,内涵丰富。文章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我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为的是表达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美的语言,背诵课文第1自然教学目标 段。 3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5、文,品味精美的语言。 2体会本文的表达方法。 启发导学法 情境教学法 品读感悟法 合作交流法 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并能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读通课文,理清思路,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段落。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一、品评四季,引出夏 1提问导入:同学们,在一年四季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呢?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呢? 教学创新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2交流汇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该季节的特点。 比如:我喜欢春天,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我喜欢夏天,夏天树木葱茏,枝繁叶茂。 我喜欢秋天,秋天瓜果飘香,五谷丰登。 我喜欢冬天,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6、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四季图片,然后重点播放关于夏天不同特色的音像资料。 4引出新课:美丽的夏天用文字来表现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新课夏,共同欣赏作者笔下的夏日景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夏 1范读课文,听准字音,勾画出生字新词。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作者描写了夏日的哪些特点,并圈画出关键词语。 3反馈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了夏日的哪些特点,顺势理清课文“先分后总”的结构。 4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反馈时相机正音及拓词、并练习说话。 三、诵读课文,感受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本文描写了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回忆,有哪些古诗词描写的是关于夏季的风光

7、。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试背第1自然段。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的不同特点。 2学习先总后分的结构方法, 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1在读中感悟夏的不同特点。 2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一、听写词语,固根基 1听写下列词语。 芊芊细草 烘烤 积蓄 洋溢 匍匐 承前启后 旺盛 蓬勃 绷紧 收割 2从以上词语中任选两个各说一句话。 3同桌互改,交流反馈并及时纠错,相机鼓励。 4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感知了整体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文本,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 二、细读课文,品味夏 1感受夏天的气氛。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炎热的夏天场景,再让学生闭着眼睛回想自己经历的夏天情景,通过想象再次回味夏天的温度。 先请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 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句话蕴涵着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欣赏夏天的色彩。

9、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最能代表四季特点的场景,请学生欣赏。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 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品味夏天的旋律。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农民用镰刀收割的场景,并简介农民农作的时间。 请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具体感受夏天“紧张”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10、三、回顾全文,拓展夏 1引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并仿写一段话,写出自己心中夏季的特点来。 四、布置作业 1. 听写生字新词。 2. 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1 夏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蓬蓬勃发 紧张:神经绷紧 赞美:黄金季节 分述 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2 古诗两首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夏日的情景。读着这些诗句,顿觉清新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浓郁夏日情景洋溢在字里行间。 第一首诗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范成大,以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

11、农民的甘苦哀乐为题材,写了总题为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教材简析 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本文选自其中一首,描写了农村恬淡祥和的自然风光。 第二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苏轼。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1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目标 3把握古诗的节奏美及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

12、古诗,自觉积累优美的诗句。 4通过对两首古诗的品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重点难点 2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感受夏日的田园生活,欣赏夏日的美景。 3深刻感受和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郁夏日。 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情境教学法 诵读感悟法 合作交流法 同题赏析法 字词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创新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1认识本诗生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懂得它们的意思,并正确、规范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时田园杂兴描绘的景象。 1充分发挥学习能量读懂诗句意思。

13、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时田园杂兴描绘的夏日景象。 一、创设情境,以诗引诗 1激趣提问: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引人遐思。请你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哪句千古流传的名句最先浮上心头?口中吟诵一遍,并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指名交流,欣赏评价。 3整体把握两首古诗的共同之处。 4借四时田园杂兴名句引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教师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做好标记。 4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小结。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范读古诗,听准字音。 2利用多

14、媒体课件播放与本诗相适宜的画面与音乐,然后配乐朗读古诗。 3自由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4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5读通意自明,作者在这首诗中都描绘了哪些画面?再意味深长地读读这首诗,把你想到的画面随手标画下来。 6结合画面,描述完整的四时田园杂兴图。 7结合注释,同桌试着说一说诗意。 8引导学生美读全诗,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9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10根据学生的发言和学习实情,教师相机播放课件并解说:本诗描写了四种植物。梅子、杏子、麦子和油菜。从这些植物的长势和蜻蜓、蛱蝶的活动中,

15、可以知道这是初夏季节。 11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四、同题赏析,积淀古诗 1补充范成大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同题诗,引导学生自读,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 2激发潜能,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所背的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了解其他四时田园杂兴同题诗。 第二课时 1认识本诗生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随诗理解意思,并正确、规范地书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的夏日画面。 1能充分发挥学习能量读懂诗句意思。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书湖阴先生壁描绘的画面。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16、一、引诗人,拓诗界 1知人论世:北宋诗人苏轼可谓才情横溢,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出色的书画家。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千古绝唱。你对他有何了解? 2教师相机补充苏轼资料。 3齐读课题。 二、读诗文,解诗意 1范读古诗,注意听准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读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齐读古诗。 5读到深处意自明。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互相质疑、释疑。 6交流汇报。 7让学生想象画面,在自我描述中体会作者所描述的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三、延诗境,悟诗情 1整体回顾。两首诗在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异同? 2古人常常借诗抒怀,表达自己的真情。从这两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景象?感

17、悟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像这样描写夏日、赞美大自然的诗你了解到的还有哪首? 3学生回忆交流自己积累的与夏日自然风光相关的诗词,在加强感悟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这两首古诗所表达的诗情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积累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2 古诗两首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 杏子:肥硕 夏日田园 麦穗:扬花 丰收在望 油菜:结籽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云翻墨、 雨跳珠 山雨欲来 风卷地、 水如天 雨过天晴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3 密西西比河风光 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夏多布里昂的

18、名作。文本节选自浪漫主义小说阿达拉的序,主要描写了密西西比河两岸艳丽多彩的美洲原野风光。作者笔触细腻传神,运用散文式的语言赞美着密西西比河:在广阔浩渺的荒原上,一条河流如万马奔腾般奔流着,无数的奇花异草、无数的珍禽异兽在她的两岸繁衍着这篇作品受到各国读者的青睐,人们对此评价说:“夏多布里昂以他如椽巨笔描绘了美国密西西比河两岸粗犷原始的蛮荒之美,令千千万万读者心醉神迷。” 教材简析 文章开头总写密西西比河给人的总体印象“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第2、3、4自然段,作者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岸和东岸风光的特点。第2自然段作者主要写西岸风光;第3自然段作者重点写东岸风光的热闹;第4自然段侧重写东岸

19、的动物。文章的最后,作者进行了总结性的描写,同时也为前面的对比作了综述。从整体上去欣赏,作者用丰富而优美的语言,将密西西比河美丽的风光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在本文的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描写去感受那美丽的风光。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同学交流等方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密西西比河的旖旎风光。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觉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目标 3读懂课文,想象画面,欣赏密西西比河两岸不同的美丽风光。 4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抓住

20、重点词句,感受密西西比河的旖旎风光。 重点难点 2体会并学习本文的描写方式。 3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 合作交流法 品读感悟法 自主批注法 游览观赏法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字词卡片 教学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读通课文,理清思路,明白作者按总分总构篇的结构方式及其作用。 1读通课文,理清思路。 2明白作者按总分总构篇的结构方式及其作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就你平时所到之处,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风景?为什么?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梳理并作简要小结。 同学们说的

21、风景都很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美国密西西比河的风光,看看它的风光又是怎样一番迷人的景象。 3利用多媒体播放密西西比河风光的音像资料,请学生说说密西西比河风光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我们欣赏了密西西比河的美丽风光,课文又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展现它的风采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本文密西西比河风光。 二、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画出课文中的生词。 2自学生字,交流反馈中。 3多音字讲解:混、绿。 4形近字辨析:锹、楸;锥、椎。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谁向我们介绍了美丽的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学创新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

22、的资料,自愿介绍作者。 淤泥 山巅 蜀葵 锥形 俯瞰 媲美 蹒跚 骚动 聒噪 粗犷 2小组合作,互相批阅。 3汇报反馈,纠错强记。 二、回读课文,想象美景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边读边想象,同时注意圈点勾画并思考: 这段文字让你看到了密西西比河怎样的风光?用一个词语概括景色的特点。 勾画最能触动你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使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勾画并背记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素材。 2小组交流感受。 通过读文与想象密西西比河风光,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密西西比河的景色特点呢?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梳理小结:旖旎。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密西西比河的旖旎风光? 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读出文中相关语句或用自己的

23、语言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景。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景 1请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教师引导: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总体印象。 这一段既是文章的总起句,也是文章的中心段。 2教师提问:密西西比河西岸描写的主要是什么风光?作者是怎样展示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请学生朗读“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碧绿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这一部分。 通过朗读,想象草原的景象,感受它的静谧。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请学生找出该句的动词:“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

24、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体会野牛自由自在的快乐。“长髯”一词,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要适当提示。 请学生读通此段后,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你对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的总体印象。 广阔无垠、万籁无声。 3作者描写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风光以后,又对东岸的风光进行了描写,作者重点展现的是什么风光?怎样展现的? 学生自读交流。 引导学生品读体会第3自然段。 “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写的是植物的数量众多;“茁壮生长、高耸入云”,写的是植物的生长状态。这里,作者罗列出的植物品种有“野葡萄”、“喇叭花”、“苹果树”、“槭树”、“鹅掌树”、“木兰树”。 请学生找一找作者

25、都写了哪些植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出示句子:“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学习第4自然段。 学生自读交流。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作者在描写中,随着风光特点的变化,作者的笔触也开始活跃起来了。 5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这部分是对前面的总结。作者对怎样“骚动和聒噪”进行了举例说明,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用优美的语言描写出了密西西比河两岸不同的风光特点。 四、鉴赏课文,学写美景 1总结本课写作特色。 语言风格:活泼优美、生动有趣。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描述

26、丛林中各种动物的活动,给人生动活泼的美感,充满情趣。 写作技巧:在对比中体现景物的特点。作者采用先描绘西岸的风光之后,再将东岸的风光与西岸的风光对比来写。这样就使读者对两岸不同的风光有了明晰的印象,同时,也突出了两岸风光不同的特点。 2根据以上总结的语言风格或写作技巧描写一处自己到过的景点,写出同一景点的不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3 密西西比河风光 西岸:草原 风光旖旎 东岸:丛林 奇伟壮观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4 黄山松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描写或是赞美黄山松的诗歌与文章层出不穷。本文作者丰子恺则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

27、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显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在丰子恺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教材简析 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作者还特别描写了“团结松”。从它的形态,从作者自己的凝思,从作者抚摩它时的铁铸般的感觉等方面,把黄山松的“团结力”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应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出问题,再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和引导。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教学目标 了解它的特点。 2自觉摘

28、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3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一、黄山四绝引出美 1.谈话引入: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黄山“四绝”指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中。黄1理清本文结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了解黄山松的特点,感悟它所蕴涵的精神力量。 情景教学法 诵读感悟法 字词卡片 教学课件 1课时 教学创新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山松针叶粗

29、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丰子恺的语言文字去欣赏黄山松的美,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初读课文赏识美 1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标画下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词通句顺。 2指名读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都介绍了黄山松的哪些特点。 3汇报交流。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 1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句子或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提出问题。 指名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黄山松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说黄山松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黄山松的枝条长势有什么特点? 黄山松的枝条具有怎样的品质?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给予适当引导

30、。 明确黄山松的特点:黄山松有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松的姿态奇特;黄山松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先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认为黄山松生命力顽强的理由。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黄山松长势的特点可以根据课文来回答:黄山松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伸的。 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的品质。 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受黄山松之美。 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黄山松的生命力很强?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学生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归纳:松树在石头缝里生长,它的生存环境很恶劣。 请学生读出黄山松恶劣中的顽强。 继续启发引导:就我们平日的养花常识而言,种养植物时一般都选择土地肥沃的地方,这样,才有利于

31、植物吸收养分。那么,长在石缝里的黄山松靠什么来生存呢? 学生先从品读文本中找答案,然后,老师指导:在展现黄山松的生命力时,没有用让人激情澎湃的诗一般的文字去赞美他,而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思,以及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字里行间地把这个意思流露出来。 请学生读出自力更生中的顽强。 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山松枝条的形象,读出黄山松一心向阳的特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与描写的准确。作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做了比较,用“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的语句刻画枝条,显示了作者描写的准确性。 请学生读出黄山松的一心向阳之美。 抓住“密切”、“偎傍”、“谛视”,请同学们读出黄山松团结、紧密的情态,感受黄山松的团结之美。 四、感悟升华收藏美 1纵观全文,静思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将黄山松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 2互动交流,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黄山松的特点表达出来的。 3请同学们抓住黄山松的特点写一写或是画一画,把黄山松的美通过笔尖留驻纸端。让大家在赏识美、感受美之后,收藏美。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 4 黄山松 生命顽强 黄山松 一心向阳 团结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