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冀教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后学3的倍数的特征,是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并为此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同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自然
2、数和倍数、初步认识了双数、单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观察比较、自主探索的活动经验和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倍数的判断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概括总结2、5倍数的特征,会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
3、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难点:会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直观演示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特征结论 学法:本节课我在充分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下,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学习方法,辅之以列举法、观察法、比较法。 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
4、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交流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入 。 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揭示课题: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 1、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探究时先在利用百数表找出5的倍数。第一步,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时。组织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语言不要作统一的规定,学生只要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予鼓励。第二步,扩大研究范围:教师提问刚才总结的规律是否适用于
5、所有自然数。学生的回答会各不相同。接着教师做引导:适不适用,只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猜测对不对,要进行验证。如何验证呢?就是找那些个位是0或5的自然数,如果我们验证的这些数都满足这个规律,就证明我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所有自然数。然后,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小组自由讨论,并作小组汇报,在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验证规律。最后并利用这一特征对一些数进行判断,做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类比探究5的倍数特征来学习2的倍数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验证规律。并利用这一特征对一些数进行判断,做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3、探究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探究既是2的倍数
6、,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采用了“想一想”、“议一议”然后归纳、概括、总结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三、应用拓展,巩固练习。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熟练运用规律,我按知识的难易、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调整教材52页的“练一练”和“数学游戏”顺序,在练习中突破本课的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回顾升华。 该环节的任务是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以学生回顾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
7、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并进行应用,同时也注重渗透了“范围”意识和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1、渗透“范围”意识。 当我们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想当然地会认为只要一个数一个数地研究就可以了。如果让他们实际操作,他们很可能会写了几个数后,就下结论,当然这时候他们下的结论也很可能是正确的。大部分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肯定学生的结论,然后进行练习巩固。 我首先引导学生确定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这时候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
8、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使用呢?还需要研究。所以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只有进行了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应用。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之前,教师找了几个学生访谈,想了解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当然所找的学生各种层次都有。对于2、5的倍数的特征,应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等学生和优等生都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特征2的倍数肯定是双数,5的倍数末尾是5或0,只有个别学困生一无所知。同时有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知
9、道这个结论的同学都认为这个结论非常正确,以后就能用这个结论来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验证,当然他们的结论获得也仅仅是“知道”的过程,没有经历“探究”过程。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者,以后将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发现。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找到1-100内2和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追问学生,“是不是比100大的自然数中,也有这个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我们看到,教师告诉学生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研究过,所以只是我们的猜想。当教师点拨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确实,没有经过研究,怎么能知道是呢? 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教师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研究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五、板书设计、画龙点睛。 5.3 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1、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而又简洁,浓缩了本课时教学的知识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