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396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内科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内科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内科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内科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常规.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科护理常规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 环境: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 5060。 3. 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 新入院病人,应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测量2次,连续三天。体温超过37.5C者每日测量3次,体温超过38.5C应给予物理降温,每4小时测量次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日1次。 5. 根据病情

2、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 根据病情指导饮食,并向病人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和康复中的作用。 7. 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及送检。 8.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 9.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0. 根据内科各专科疾病特点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操作方法。 11.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

3、予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12. 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次,大便次数增多者或便秘三天者给以处理;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3. 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病、饮食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 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无刺激性的饮食。每天饮水1500ML以上。 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咳痰、

4、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 5.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痰不易咳出时,应多饮水,并行雾化吸入;痰量较多者行体位引流排痰;痰多而咳嗽无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管理。 6. 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时,如:支气管镜、胸腔穿刺等,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观察的护理。 7. 药物治疗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8. 鼓励病人多漱口,以增加食欲,防止感染。 9. 高热、咯血病人,按发热、咯血护理常规执行。 10. 心理护理: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放松身心,配合治疗。 11.

5、 健康指导:积极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戒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 二、慢性支气管炎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长休息时间。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 3. 饮食护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4. 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5. 咳嗽、咳痰的护理: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每24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 胸部叩击: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6、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危险,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 吸入疗法: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经常协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 6. 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 7. 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

7、应。 8. 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力,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接触。 三、肺炎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注意保暖。胸痛时取患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呼吸困难取半卧位,给氧气吸入。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1-2L。以利于毒素的排出。 4. 病情观

8、察: 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如体温骤降、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抗休克抢救。 观察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5.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应用抗生素前应遵医嘱迅速留取痰、血液及其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6. 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7. 指导并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凡年老体弱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多饮水。鼓励病人经常漱口,有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 8. 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烦躁、焦虑、恐惧的情绪。 9. 健康指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异物对呼

9、吸道的刺激,鼓励病人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四、慢性阻塞型肺疾病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3. 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4.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 5. 病情观察: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一经发现胸痛或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紫绀及肺部体征,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6. 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雾

10、化吸入。 7. 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每天持续15h以上的氧疗。 8. 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更多心理关怀及帮助,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呼吸功能锻炼,学会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 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心肺功能代偿期,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嘱其卧床休息;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易消化饮食。 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如有明显头痛、烦躁、

11、恶心、呕吐、谵妄、性格改变或出现意识障碍,一般提示有发生肺性脑病或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5. 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并观察用氧效果。 6.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帮助病人正确排痰。 7. 药物治疗护理:静脉应用呼吸兴奋药时,不应用量过大或给药过快,以免出现呼吸过快、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出汗、呕吐、肌肉震颤等副作用;慎用镇静剂、强心药、碱性药物和利尿药;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真菌感染。 8. 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9. 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全身水肿情况,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10. 健康指导: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及长期氧疗,避免受凉,劝其戒

12、烟。 六、支气管哮喘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哮喘发作时取强迫体位,并给予支撑物,使之舒适省力。 3. 饮食护理:发作过程中,不宜进食,缓解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禁食与病人发病有关的食物, 如鱼、虾、蟹等。 4.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发作先兆,特别夜间要加强巡视病房,如出现鼻咽痒、喷嚏、流涕、眼痒等粘膜 过敏症状,或胸部闷胀感,立即告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及节律变化。 5.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6. 保存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痰栓,必要时做好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配合抢救。 7. 用药护理:应用拟肾上腺素药

13、物时,注意有无心悸、兴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冠心病和高血压 病患者忌用此类药物。应用氨茶碱类药物时,应控制浓度和滴速,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时可引起水钠潴留、血钾降低、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停药反跳等,须加强观察。禁用吗啡和大剂量的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8. 心理护理:哮喘发作时病人烦躁不安,应安慰病人,及时解释和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喷雾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掌握发病规律,避 免接触过敏源,如某种花粉、粉尘、动物皮毛、鱼虾、药物、油漆等;避免精神刺激;并劝其戒烟。 七、

14、支气管扩张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大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忌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大咯血时应禁食。 4. 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留取全日痰,观察分层并留取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 加强痰液的引流,减轻感染,给予药物祛痰和体位引流。 6. 大咯血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抢救物品,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7. 如需做纤维支气管镜等特殊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8. 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口腔黏膜

15、有无真菌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9.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止血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特殊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的应用。 10. 心理护理: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其安静休息,指导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咳出。 11. 健康指导:教会病人体位引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八、自发性气胸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常规。 2. 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血压平稳者取半坐位, 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1次,注意防止引流管脱落。 3. 饮食护理:营养丰富、

16、易消化饮食。 4. 病情观察:观察胸闷、胸痛等,如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发绀明显、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搏 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5.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证病人SaO290%。 6. 协助医生行胸腔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准备和配合工作,做好术前观察与护理。 7. 心理护理: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安静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咳药和镇静药。 8. 健康指导:避免剧烈运动,稳定情绪,保持大便通畅,劝其戒烟。 九、呼吸衰竭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尚能代偿者,可适当下床活动。 3. 饮食护

17、理: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对昏迷或吞咽障碍的病人,应予以鼻饲。对胃肠功能差的病人,可给予静脉营养。 4. 病情观察: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胸廓活动及两肺呼吸音情况;观察病人神志、发绀、呼吸困难程度。如呼吸快而浅为缺氧表现;呼吸深而长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浅而慢为代谢性碱中毒;呼吸节律不规则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可能。如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呕吐咖啡渣样液体,并有DIC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 型呼吸衰竭根据缺氧程度,可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型呼吸衰竭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给氧时应观察效果。若呼吸困难未缓解,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及辅助呼吸器。 6. 保持呼

18、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咳嗽,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给予吸痰或气管切开。 7. 使用呼吸机病人做好机械通气护理 密切观察呼吸器与病人面罩或人工气道连接接口是否合适紧密,以防脱落。 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协调、同步。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控制和记录呼吸器的频率、潮气量、吸呼时间比和加压的压力。如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四肢暖,皮肤红润,无汗,说明呼吸器使用得当。 严格掌握吸氧浓度,并注意呼吸道的湿化。 呼吸机的导管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定期动脉血气分析,以调节通气量和吸氧浓度。 8.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

19、副作用。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如给药过多、过快,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震颤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注意二重感染的可能。禁用吗啡,慎用镇静剂,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9. 加强皮肤等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0心理护理: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11. 健康宣教: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坚持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 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有无发绀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

20、化。 2、体位:立即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利于正常呼吸。 3、氧疗:迅速纠正缺氧时抢救ARDS最重要的措施。一般需高浓度给氧,使PaO2 6OmmHg或SaO290%。但通常的鼻塞或面罩吸氧难以纠正缺氧状态,必须及早应用机械通气。 4、机械通气:目前ARDS机械通气的指征尚无统一标准,多数学者认为一旦诊断为ARDS,特别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应尽早进行机械通气:FiO250%时,PaO2 6OmmHg;虽然PaO2 6OmmHg,但在氧疗过程中PaO2 呈进行性下降,且对增加FiO2反应不佳;虽然PaO2 6OmmHg,但PaCO250mmhg或PH7.30。机械通气能减少呼吸做功,使呼

21、吸窘迫改善。应用呼气末气道正压或持续气道内正压,使病人吸气与呼气均保持在大气压以上,增加呼气末肺容量,避免呼气末肺泡及小气道闭陷,减轻肺泡水肿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从而改善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的。使用PEEP应保证有足够血容量。 5、每46小时进行一次血气分析,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度和电解质失衡。脱机前再行血气分析1次。 6、药物治疗护理 维持体液平衡:每日液体入量应限制在15002000ml;适当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加速水肿液排出,或一旦出现血容量过度负荷,应改善心肺功能;ARDS因早期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

22、可渗至肺间质,所以在早期不宜输胶体液。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其作用是:阻止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粘附及微血栓形成;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稳定溶酶体膜;提高组织抗氧能力;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抑制后期的纤维化。 补充营养:ARDS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多,一般成年人供给热量为2040kcal/(kg天)。其中蛋白质每日应13g/kg;脂肪在摄入的营养中应占20%30%,以免脂肪不足,加重蛋白质分解;其余则为葡萄糖。可通过鼻饲或全胃肠外营养予以补充。 7、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床单元的清洁、整齐,勤翻身,可在床上活动四肢。 8、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

23、紧张情绪。绝对卧床休息,绝对禁烟、禁酒,教会病人缩唇式呼吸、体位引流及有效的咳嗽、咳痰。 十一、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 1术前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检查目的和配合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人术前6小时禁食水,以防误吸。病人若有活动性义齿应事先取出。 2术前用药:评估病人对消毒剂、局麻药或术前用药是否过敏,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0.5mg肌注,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地西泮10mg肌注,具有镇静作用。 3物品准备:备好吸引器和复苏设备,以防术中出现喉痉挛和呼吸窘迫,或因麻醉药物的作用抑制病人的咳嗽和呕吐反射,使分泌物不易咳出。 4操作

24、过程:操作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予以处理。根据需要配合医生做好吸引、灌洗、活检、治疗等相关操作。 5术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观察分泌物的颜色和特征。向病人说明术后数小时内,特别是活检后会有少量咯血和痰中带血,不必担心,对咯血者应通知医生,并注意窒息的发生。 6术后2h内禁食禁水以避免误吸,麻醉消失、咳嗽和呕吐反射恢复后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前试验小口喝水,无呛咳再进食。 7 减少咽喉部刺激,术后数小时内避免吸烟、谈话和咳嗽,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免声音嘶哑和咽喉部疼痛。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循环系统

25、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休息与体位: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应注 意休息;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丧失,应绝对卧床休息,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避免用力和不良刺激。 3. 饮食护理:低脂清淡饮食、禁烟酒。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及水 果,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排便,以防意外,凡三天未解大便者,给以缓泻剂或开塞露等。 4. 病情观察: 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2分钟,有脉搏短绌时,需2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

26、,并做好记录。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尿量、体重、咳痰量及性质的变化。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 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等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 药物治疗护理: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应监测心率。如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洋地黄药物中毒。脉搏60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物不清、黄视、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注射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 6. 皮肤

27、护理:长期卧床及全身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7. 备好急救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仪、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仪器要放在规定位置,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8. 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9. 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及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10. 健康宣教:做好出院前宣教工作。嘱病人避免受累、情绪激动、风寒潮湿等。预防感冒,忌饱餐和食用刺激性食物,以防诱发心衰。并嘱定期来医院复查。 二、心力衰竭 1. 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

28、体位:轻度心力衰竭时可适当卧床休息,心衰较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也可使用床上桌。多做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 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忌饱餐。 4. 氧疗:一般24 L/分钟的鼻导管吸氧。急性心衰发作时,立即给高流量氧气吸入,湿化瓶内加入50%酒精。 5. 病情观察: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加重临床表现,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医生处理。如出现休克、阿斯综合征、动脉栓塞、肺性脑病、严重心律紊乱时,应及时配合医师抢救。 6. 药物治疗护理: 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

29、钟,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812滴/分,不超过20滴/分。 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使用前测脉搏或心率,若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应用ACEI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改变。 应用利尿剂时应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以防止低钾低氯,必要时及时补充。 7. 皮肤护理: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 保持大便通畅,嘱病人大便时,切勿用力过猛。必要时应用小剂量润肠剂,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积

30、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合理调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和充足睡眠;注意保暖以防发生呼吸道感染;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治疗,坚持定期门诊随访。 三、心律失常 1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加重病人不适感。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 4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吸氧。 5病情观察: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

31、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或度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应通知医生。做好紧急电除颤或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的准备。 6药物治疗护理 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一般5-15分钟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利多卡因是治疗快速室性异位心律的首选药物,但需注意剂量和给药的速度。静脉注射12mg/kg,但一次量不得超过300mg,否则,因短时间内用量过多,很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如嗜睡、抽搐、感觉异常及心脏传导阻滞等。 奎尼丁及普鲁卡因酰胺有心肌抑制、血管扩张的副作用,会导致血压下降。使用前后应观察血压、心率,若血压值低于90/60mmhg或心率低于60次/分钟,

32、应停药并与医师联系,以防发生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心得安、异搏停均有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可导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需要观察血压与心率变化。静脉注射时,必须用葡萄糖稀释,在心电图监护下缓慢推注。 乙胺碘呋酮对窦房结及房室结有抑制作用,可导致心动过缓,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少数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应严密观察心率,并定期查心电图。 口服的抗心律失常药大部分有胃肠道的反应,须在饭后服用,或同时用辅助药物,避免发生恶心、呕吐反应。 7对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可采用反射性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屏气后用力呼吸;刺激咽喉部引吐;压迫眼球和颈动脉窦等机械方法。压迫眼球和颈动脉时,不要同时压迫两侧,

33、时间不超过1030秒,并观察心率和心律。 四、冠心病 1. 休息与体位 确诊冠心病的病人,可适当减少体力活动,当心绞痛发作时则应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有并发症时相对延长卧床时间。 2. 饮食护理: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盐饮食。进食不易过饱,少食多餐,禁烟、禁酒。 3. 病情观察 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心律失常时测脉搏应数1分钟; 心绞痛发作时,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面色、表情及用药疗效,行床边心电监护,注意ST段的变化,如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加剧,立即告知医生做床边心电图,注意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处理。 4. 健康

34、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情绪激动等; 指导病人掌握自我防护及自救知识。 心绞痛 1 休息与活动 心绞痛发作时,嘱病人停止活动,立即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解开衣领。 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诱发心绞痛。 2. 病情观察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有无面色改变,大汗、恶心、呕吐等。 嘱病人疼痛发作或加重时告诉护士,警惕心肌梗死。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若35分钟仍不缓解,可再服1片。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应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部分病人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心悸、心动过速

35、是由于药物扩张血管造成的。 应用血管扩张药时,病人宜先平卧片刻;青光眼、低血压病人忌用血管扩张药。 4. 心理护理:安慰病人,缓解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5. 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摄入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及发作时应采取的方法。 坚持按医嘱服药,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处,且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 如疼痛较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应即刻由家属护送至医院就诊,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 1

36、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病人应住入重症监护病房。病室保持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3. 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35天,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有并发症时卧床时间延长。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稳定病人情绪,限制探视。 4. 饮食护理:给予低钠、低脂、低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切忌过饱。 5.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有无三大并发症出现。 严密观察示波器上的心电图变化,如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发生室颤时,尽快配合医师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心率低于50次/分,可用阿托品治疗。 密切观察血压、神志、表情、面色、出汗、心率、尿量、口渴、末梢循环等。如有

37、休克发生,每10-15分钟测血压、呼吸、心率一次。记录尿量。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根据休克的不同原因,按医嘱采取不同疗法:如补充血容量,给升压药、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纠正酸中毒等。若用升压药时应防止液体外渗,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严密观察心率、呼吸、肺部罗音的变化。如有心力衰竭,要安慰病人,使其安静,按医嘱给予吗啡或杜冷丁、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无低血压、呼吸困难病人可选用半卧位。备好各种药物与器械,积极配合治疗。 6. 用药护理: 观察溶栓药物、抗凝血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胸痛缓解情况,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及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 及早解除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杜冷丁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

38、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溶栓后须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至14小时内出现。 冠脉造影直接判断冠脉是否再通。 7. 基础护理: 间歇或持续氧气吸入23天,流量为25L/分钟。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保持大便通畅,3天无大便可给予缓泻剂,切勿用力排便。 加强皮肤护理,可酌情使用气垫床。 7心理护理:护士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慰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并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解除紧张、恐惧心理,以配合治疗。 8. 健康指导:调整生活方式

39、;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饱餐;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防止便秘;保持情绪稳定;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五、高血压病 1运动与休息:轻度高血压可做一般日常工作;中度高血压适当休息;严重高血压尤其舒张压在110mmhg以上者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饮食护理: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为主,限制钠盐,每天应低于6克。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多吃 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增加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3. 病情观察:定期监测血压,做好记录。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物模糊、面色 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 4. 药物

40、治疗护理: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副作用,如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有头痛、面色潮红、 下肢浮肿等不良反应,使用利尿剂防止低钾和体位性低血压。告知病人不能擅自突然停药。 5. 高血压心脏病病人如有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伴有冠状动脉硬化者,常突然心绞痛,应立即通 知医师,协助处理。 6. 高血压危重症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协助生活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安定病人情绪,必要时用镇静药。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硝普钠降压时,注意该药溶液对光敏感,需新鲜配制,黑布包裹,并做好血压监护。大剂量或应用时间较长者,可发生硫氰酸中毒,应酌情应用。脱水药滴速宜快等。 6. 健康指导 向病人及家

41、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各种因素及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坚持长期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肥胖者控制体重。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劝戒烟,限饮酒,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当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气急等症状时应就地休息。 告诉病人及家属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资料。教育病人遵医嘱坚持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降压药物,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若有各种不良反应随时就诊。 六、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 一、目的 人工心

42、脏起搏是用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起搏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也可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及诊断。 二、术前准备 1. 用物准备 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起搏器手术包、起搏器、起搏导管一套、电极、无菌手套、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各种急救药品、利多卡因等。 2. 病人准备 向病人及其家属作好解释工作,解除其顾虑及紧张情绪,以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起搏器的需要,作相应手术部位备皮。 术前禁食。排空大小便。术前半小时给镇静剂。 建立静脉通道。吸氧。 3. 环境准备 如在床边作紧急临时起搏,术前病室内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准备X光机等。 三、术中护理 1

43、. 病人平卧,按常规消毒手术部位皮肤。 2. 临时起搏,常选用右股静脉穿刺或大隐静脉切开。如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特制的穿刺针,从前胸壁刺入右心室腔。永久性起搏选用头静脉切开。 3. 协助医师将电极导管送至右心室心尖部心内膜下,后连接起搏器,配合固定导管。 4.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连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脏停搏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5. 手术结束时,根据需要在伤口放置皮片引流,覆盖酒精纱布,用多头带加压包扎。 6. 护送病人回病室,详细交代术中的情况,安置起搏器的类型起搏阈值及频率。 四、术后护理 1. 术后应安置在监护病室内。嘱病人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 13天,如病人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

44、头30-60。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安置临时起搏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翻身,禁忌牵拉起搏导线。 2. 心电监护24h。如病情不稳定,心律不齐或停搏,可适当延长。 3. 伤口护理与观察: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12-24小时,且每间隔2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临时起搏器应每天换药1次。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护理记录。 5. 密切观察并发症。如感染、起搏器故障、电

45、极移位,偶有心脏穿孔、膈肌收缩引起呃逆、血栓形成栓塞等,应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及处理。 6. 保健指导。起搏器知识指导,告知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外出时随身携带。告知病人避免接近高压电场和各种电疗,避免接触各种电源,以防触电及引起心脏起搏器故障;教会病人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检测起搏器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的病人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止疾病复发

46、。腹痛剧烈时,注意安全防护。 3饮食护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其他病人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黑粪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指导并协调病人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并及时送检。 6准确落实各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肠道检查前按要求行肠道准备,以保证检查效果,并做好检查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

47、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病人常因不能进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造成焦虑心理状态,以致影响食欲。因此,必须对病人进行耐心解释,给予鼓励和安慰,以消除紧张情绪,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掌握发病规律性,做到身心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复发。 二、 急性胃炎 1 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休息与体位:轻者卧床1-2日,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免引起晕厥和休克。 3饮食护理:轻者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等,禁油腻食物,重者有剧烈呕吐或失水性酸中毒胃炎应暂禁食,可由静脉补液;强酸中毒性胃炎需饮蛋白水及牛奶;强碱中毒引起者可饮柚汁和柠檬汁,以起到中和作用。应少食多餐。 4 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和皮肤颜色,以及有无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 (2)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观察腹痛性质,必要时可用热水袋局部热敷,或遵医嘱给颠茄合剂口服。 5严重病人可出现两眼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征,应多饮水和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入液量为3000-4000ml,24小时尿量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