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1635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夫和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夫和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夫和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夫和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夫和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夫和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夫和蛇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夫和蛇教案农 夫 和 蛇 教学设计:兰少莲 教学内容分析: 农夫和蛇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它具有古典寓言的特征。把动物的生活和心理与人生的格言式的思想自然结合。通过农夫的善良与蛇的邪恶的对比,把主题突现出来。第一则是揭露恩将仇报的人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第二则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这两则寓言结构简单,情节紧凑,语言精练。从动物世界到人间,从动物到人性,既有相异的距离感,又有沟通的惊异感,比较诙谐,比较有趣,适宜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目: (1)辨析文体,说

2、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 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3、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 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自主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 请一个同学复述讲故事的部分,另一个复述农夫的语言。复述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3.复述评价。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 4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揭露恩将仇报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其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不要怜悯象蛇一样的恶人。恩将仇报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或,

4、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或,“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 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明确:没有误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本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寓言的这一特点。可以举出过去和课外读过的寓言中的警句、格言加深认识。 说话练习。 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四、探究故事寓意: 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点拨: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

5、抱有幻想。在邪恶之人的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自以为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不会重视你的和解建议的;或向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举动;或与中国俗语“老鼠和猫不能交朋友,猫和猫才能交朋友”有某种相通之处。 3.第二则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 点拨:蛇说的自然是歪理。这个歪理的前提条件就错了。首先是蛇伤害了人,施恶于人,然后才有人的复仇。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放弃复仇,施害的一方应当“感激”才是。施恶者反而说,我们和解不了,继续斗下去吧,其原因就是施恶者的本性残忍恶毒以及自以为比对方强大,足以在

6、斗争中压倒对方。如果把那段话改为农夫所说,也就是受害一方说的,那才有点合情合理,也就是受害一方才配有资格、有权利说出这种不和解的话。 五、赏析句子,辨析词语: 比较下面各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劝丈夫丢掉报仇的念头,以防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于是,农夫按照妻子的意图主动去恳求蛇与他和解。但是,蛇不赞成和平相处。 农夫听了妻子的话,就去恳求蛇与他和平相处。但是,蛇不赞成。 参考答案: 第一组句:“放弃”比“丢掉”更具书面语色彩,用在这句中,与后面“以免”“纠缠”“后患无穷”等词语搭配得更为恰当。以免、以防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以免是表示前半句

7、话的目的是使下半句话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以防是表示前半句的目的是对后半句所说情况的防备。显然,此处用“以免”句意清楚得多。 第二组句:第句中的“于是”是多余的,既是“恳求”,“主动”也多余,“和解”与“和平相处”,此处词意所指相近,显得累赘。因此,用第句的表述,显得句子比较洗炼和干六、体会寓言的写法: 1.说说“寓言”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情节,另一部分是寓意 借动物喻人、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形象 七、总结、拓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正如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所说“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

8、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希望同学们读寓言,不仅要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体公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八、作业: 1.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 2.你还知道不同于课文的其他关于蛇、狼的故事或文章吗?请说给同学听听。 知识链接: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

9、,寓言相当盛行。有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近世民间寓言的主题越来越广泛,诸如教人团结互助、忍让、不要贪多、以及教人不要骄傲、不要挑拨是非和狂妄自大等都是较常见的主题。这种寓言的教育作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提高警惕,认识敌人的本质,不要上当;另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掌握事物的规律,提高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更好地做人和处世。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的道德光芒。 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

10、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等。但是,伊索寓言中也搀杂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向强者妥协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