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形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形势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形势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形势分析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是摆在*面前的重要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力促进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SH会的重要举措,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农村
2、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显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二是劳动技能差;三是就业观念落后;四是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五是许多农民还缺乏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适应转移就业的需要;六部分农民不习惯于企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章制度,难以适应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作环境,因而工作变换性较大,汇流现象比较普遍。 农村劳动力转移,无论是对流出地农村还是对流入地城市, - 1 - 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农村,导致留守农耕的劳动力和种田质量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抛荒弃耕现象;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明显上升,加快了
3、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使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农村常住人口文化程度明显下降;加重了城市就业和管理的负担。给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给社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等等。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尽管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丰富,但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较为单一、就业竞争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2、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陈旧,竞争意识薄弱,难以进入劳动市场参与竞争。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二是安于现状,存在陈旧落后思想,满
4、足于“有吃有穿,有房子住,吃菜不用买”的现状。三是就业竞争意识薄弱,缺乏竞争上岗的勇气和耐心。 3、企业用工不规范,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因素。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企业用工不规范,引发劳动纠纷,影响劳动力市场秩序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 2 -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指对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培训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
5、业为目标。 培训时间较短,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短期的培训层面。由于培训时间较短,这种培训更适合劳动技能含量低的工种。而有相当一些技能型工种,除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外,还需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培训资源比较欠缺,培训的方法有待创新 目前开展农民转移培训主要还是依托现有的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完全针对农民的培训基地较少。不少培训基地基础设备还不齐全,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并且由于地域的差异较大,导致一些企业急需的工种无法开办。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时间还不长,缺乏教学培训经验和成熟的培训教材,加上农民的素质普遍还较低,水平差异较大,这也给
6、培训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培训范围还需扩大 培训的范围还需扩大,宣传、资金扶持力度还需加强。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力度不够,不少农民对转移培- 3 - 训和招工的信息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培训扶持政策标准下,有些贫困农民尚无能力参加培训基地的培训,尤其是一些高技能性工种的培训,*必须加大培训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的投入。 转移培训就业缺乏后续的跟踪服务 转移培训工作实施的自评结果显示,开展就业跟踪服务是最弱的环节。农民在整个转移、培训、就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第一次转移就业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对于这类再推介就业问题,以及培训和就业过程
7、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工作都做得较少。 培训深度不够 心理疏导、二次培训有待纳入培训议程。现有的培训,无论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内容的设置方面都比较简单,目的性也比较明缺,满足企业的需求。专业技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转移就业的问题,但是要想让农民真正适应、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乡一体化,仅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认知改造、心理疏导、法制教育等等都应该纳入到培训的议程中来。另外,随著农民素质的提高,他们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寻求平等、改变身份、地位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简单的技能往往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从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入手,开展二次培训、多- 4 - 次培训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8、转移就业缺少社会保障体系和优惠政策 目前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大部分企业未予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有些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福利偏差;一些企业季节性生产明显,就业岗位不能较长时间保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对于开办个体经营的农户,未能在税收、各种收费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关系到农民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农民的生活质量,是转移培训就业中有待解决的后续问题。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建议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转移输出质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素质保障 一是抓宣传、转观念,变被动转移为主动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
9、,只有*抓转移、农民想转移、社会促转移,才能取得成效。通过各级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的发布,积极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强对农民择业观念、就业形势和就业能力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念,破除“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日难”的旧观念、旧思想,树立“洗去脚上泥,出门赚大钱”的新- 5 - 思想,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技术、转移就业的主动性。 二是抓培训、提素质,变低层次转移为高层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就
10、业能力增强了,才能输得出、干得好、留得住、富得起。加大培训投资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和技能培训,建立起各种培训机构,坚持“以*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以市场为导向,制订培训计划,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适应新工作的能力。切实加强对农民择业心理的疏导和调适,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进程。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有的办学资源,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中青年农村劳动力上,对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对
11、城乡劳动者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通过*购买培训成果、实行管培分离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广泛调动分布在农村和县城的各类教育资源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和鼓励培训机构与劳动输出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培训与输出良性互动。同时要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使其能够用法律知识保障自己的权益。- 6 -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定岗培训,切实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实现大的跨越,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使劳动者“走的出,干的好,留的住”。 完善就业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信息支持 1、抓好
12、劳动力市场建设,把市场做“大”。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健全职业介绍机构,形成省、市、县、乡五级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扎实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机制,确保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得到安置就业。变盲目性转移为针对性输出、低效益外流为高效益输出。组织介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降低就业成本。针对各类就业群体,开展各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通过专场招聘和劳务对接的形式,帮助各类求职者实现就业,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有力地推动
1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是抓好信息网络建设,把信息做“快”。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劳务信息,坚持“*引导、社会主导”,充分利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劳动力市场这一优势,及时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企业用工信息在有线电视、电子显示屏、各乡镇广告栏等各种媒体发布。 - 7 - 三是抓好创业扶持,把工作做“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劳务输出只是权宜之计,自主创业才是根本之策,它不仅可以开创事业、积累财富,还可以切实解决劳务输出所面临的年龄障碍、两地分居、留守儿童等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应该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各级*要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的工作理念,解放思
14、想、创新方法,念好“推、助、培、扶”四字经,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等途径主动为返乡创业者排忧解难,大力扶持农民工创业,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新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起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生动效果,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四是抓好就业跟踪服务,把体系“健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维权力度,抓住签订劳动合同这一关键环节,督促企业依法用工并履行合同,督促企业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开展后续跟踪服务,加强对使用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管理和仲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逐步完善农民转移就业的保障制度,农民转移就业后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涉及诸多方面问题,引导用工单位将城镇工伤保险覆盖全体农民工,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于进城就业比较稳定的农民工,可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对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主要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医疗保障问题。研究并解决农民工流- 8 - 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以及退出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养老金权益保障问题。逐步形成“培训-输出-维权-服务”四位一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转移输出的后顾之忧,真正让劳动力“走的出、干的好、留的住”。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