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721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环境保护名词解释答案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答案 名词解释 1、环境环境是指与人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部分外部因素的总和。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2、农业环境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极其重要的社会财富。 4、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5、资源节约

2、型社会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在各种自然因素,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的长期作用下以及人类活动的干预下而形成的自然经济系统。 7、土壤资源土壤是指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地,如耕地、草地、林地、绿化地等。但是一般用于中指的土壤、牧草用地、渔业、养殖用地,才称为农业土壤资源。 1 8、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干旱区、半干旱区及某些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贫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 9、土地沙化是

3、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呈现出沙质或砾质为主的土地退化,沙化土地是地表呈现出以沙质为主的土地。 10、水土流失以水为动力引起的土地侵蚀现象,叫水蚀或者水土流失。也可以说,水土流失是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并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11、生物资源指地球生物圈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的总和。 1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联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

4、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4、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5、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按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或叫生态平衡。 2 17、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各种农业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

5、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18、生态工程技术所谓生态工程技术,就是综合应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工程学的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 19、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所谓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就是根据病、虫、草危害作物的情况,综合地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等技术防治病、虫、草害。主要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 20、农村能源指农村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居民所消费的能源。 21、间接能源间接能源包括农业生产用能和农村人口生活用能。 22、直接能源直接能源一般指农用化学物资所包含的能

6、,如化肥、农药、农用塑料制品等。 23、水污染水体受到人类和自然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产生了恶化的现象,我们称作水污染。 24、水体污染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水质恶化,水体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也遭到破坏, 3 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利益,造成环境质量、资源质量、人群健康等方面损失和威胁的现象,我们称为水体污染。 25、水质水质是指水和水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 26、水质指标水质指标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水质指标项目繁多,按其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大类。 27、溶解氧水

7、中的溶解氧是溶于水中的自由状态氧分子的量,它是支配水生生物生存和有机污染物分解类型及水体自净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 28、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 29、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COD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30、富营养化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进入水体将恶化水体质量,影响渔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产生“富营养化”。 31、颗粒物颗粒物是除气体之外的、包含于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物质。颗粒物,又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有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三类。 32、飘尘飘尘是指粒径小于10m,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

8、颗粒物质。包括煤烟、烟气和雾等。 33、降尘降尘指粒径大于10m,靠重力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的颗粒物。 34、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的污染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4 35、酸雨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霜、露等酸性降水。 36、大气的温度层结大气的温度层结是指大气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即指在地表上方不同高度大气的温度情况。 37、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8

9、、温室气体那些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气体组分,称为温室气体。主要的温室气体有 CO2、CH4、N2O、CFC等。 39、土壤结构稳定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即土壤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0、土壤环境结构土壤的环境结构是指土壤作为一个环境系统的整体组成与结构而言,也指组成土壤各土层的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结构与组成,以及构成单个土体的三维层次构型而言。 41、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42、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43、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定义为:“土壤环境单元所容

10、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44、生物迁移生物迁移是指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效态重金属,并在植物体积累起来的过程。 5 45、协同作用我们把由于某种元素存在促进植物对另外一种金属元素吸收并增强其对植物的危害的效应称为协同作用。 46、拮抗作用我们把减小植物对某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并减弱重金属离子对作物危害的效应称之为拮抗作用。 47、固体废物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为废弃物。它是指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 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 48、无害化所谓无害化,是指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

11、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方法。 49、减量化所谓减量化,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其具体做法是采用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如堆肥、焚烧等处理方法达到减量化。另外一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50、资源化所谓资源化,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以达到使固体废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51、堆肥法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在热力学上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法,一般又称堆肥法。 52、平面作业法平面作业法

12、指在平地或坡度平缓的土地上,当做好基础防渗、引流和导气工程后,将垃圾平铺后压实,再用薄层土壤覆盖再压实,作为初始填埋单元的屏蔽,开始建造一个人工土坝。 6 53、斜坡作业法斜坡作业法是利用场地的自然斜坡地形进行填埋作业。先在最低部位开平场地,做好防渗、导流、导气工程后,将垃圾直接铺在斜坡上,压实后用前面工作直接得到的土壤加以覆盖,然后再压实。54、沟填作业法根据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填埋压实机械的大小,预先开挖填埋沟槽,一般为宽510m,沟长3120m,沟深12m。沟槽开挖出的土可作为垃圾填埋层上的覆盖土使用,此法叫做沟填作业法。一般用于天然土防渗的地区。 55、填埋场渗沥水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

13、的液体以及渗出的地下水和渗入的地表水,统称为填埋场渗沥水。 56、环境监测所谓环境监测,就是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手段,监测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并用它解释环境现象,为环境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学依据的全部过程。 57、农业环境监测农业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用环境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现状及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监测。农业环境监测的重点是农业环境的污染监测和生态监测,它属于*行为。 * 58、瞬时采样就是利用河床对河水的扰动,污水经一定距离的流动,即与河水混匀,从而利用瞬时样品代表一个时段的平均样品。 * 59、混合采样是通过把不同时刻的瞬时样品

14、混合起来,以代表该采样时段的水流量和浓度平均的情况。 * 60、综合采样指一个采样单元的多点位样品的混合水样。 7 61、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照环境基准、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排放源污染物的限量阀值和配套措施所作的技术规定。 6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是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环境质量标准包含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生物环境质量标准四类。 63、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环境质量目标,对

15、排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一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二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64、环境基础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是在环境标准化活动中,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65、方法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以试验、分析测试、抽样与统计运算为对象所制定的方法标准。 66、环境标签环境标签,是在某同类产品中,对资源、能源消耗最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产品所给予的一种环境标志。 67、环境行为标准环境行为标准是对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中使用资源和影响环境方面所做的规定。 68、超前标准又称限时标准超前标准又称限时标准,如国家对污染源提出的限时控制标准,或对区域环境质量的限时目标等。这类标准必须与其他环境政策和决策配套,在采取其他环境对策后,才能达到目标。 8 69、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注:题号前加* 的题目属于超出书本范围,大家可以不去管它。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