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李旭霞.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724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李旭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李旭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李旭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李旭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李旭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李旭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李旭霞.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李旭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菜籽湾小学 李旭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状况严重不均衡。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农村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的只有老人和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就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我们农村教育的重要部分,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由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于

2、学习、心理、道德各方面存在不同问题,而其中心理健康已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学者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外在表现。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上存在的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短,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情感脆弱。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1 庭教育几乎是空白。儿童期是孩子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以及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

3、于父母在外,其留在家里的监护人往往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缺乏父母关爱和非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容易表现出孤僻、胆小、自卑的心理特征,并且其人际交往能力也往往较差。极度焦虑和自卑的同时害怕与人交往,表现出社会交往行为退缩,从而出现对人焦虑问题。可以说,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是留守孩子面临的最大潜在危机,而监护权的缺失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将带来不良影响。 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习和生活需要管束和鞭策的阶段,父母的管束和激励是孩子追求进步的重要因素。学校生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由于家庭生

4、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较其他学生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中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和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2 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来看,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社区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空之中。 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父母的抚

5、慰与关爱,得不到父母在思想和价值观的认可。人格发展极不健全。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上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拉帮结派组织团伙。一是,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 二、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心理问题的成因 家庭、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微观层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宏观层面的原因。 (一) 家庭教育不健全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直接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按留守方式不同,可分为自我留守型、单亲、留守型、隔代监护,较之传统的双亲教养方式,这些教养方式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健全。由于长期在外打工,父母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子女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6、和肯定,家3 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的限制,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存在忽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在缺少父母引导教育和情感支持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极易产生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情感脆弱等不良现象,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到压抑和限制。 (二) 农村学校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的限制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被忽视。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品德的培养,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是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被忽视的另一个原因。城市学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设施上,都得到了国家和*

7、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的支持,占有大量先进的教育资源,而部分农村学校却面临着资金短缺、教师紧缺、设备奇缺的境况。另外,城市公立学校的入学政策,也把农民工子女挡在享受国家教育资源的门外,给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利于从数量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 (三) 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致使社会导向作用力度不够 尽管中央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文件,但是现行制度、机构设置等的不完善仍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之一。第一,社会分层使农民工经济和社会地4 位低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繁荣发展

8、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受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的“农民”身份并没有根本改变,享受不到与城市市民平等的待遇。大多从事的是工作环境差、负荷重、劳动强度大而又收入低的职业,他们的辛苦劳动并没有改变城乡差距,农民收入在地区和个体之间仍不平衡。城市公立学校的高收费、高门槛更迫使务工农民不能将子女安排在附近学校就读,留在身边教育,致使家庭教育的缺位。第二,保护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机制尚不健全。*对农民工的用工制度、就业环境、技能培训及子女的教育问题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第三,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大量暴力、颓废、色情和其他低级不健康的内容进入学生的视野,

9、加之,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在监护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思想品德行为极易陷入误区。 三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实行寄宿制可以较好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无人疏导、学习无人辅导、校外活动无人指导及往返学校安全等问题,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寄宿制5 学校建设工程”,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 (二)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留守儿童生活的“第二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留守儿童的

10、教育问题几乎都落在学校和教师的身上。 首先,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不仅可以了解留守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较早提出相应教育与心理干预对策,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其健康地成长。 其次,增设特色课程,将心理辅导课程和法制课程纳入必修。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年龄,分段开展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自立教育,强化自尊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自助能力。 同时,要拓展心理咨询的形式和渠道,形成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心理咨询与其他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对留守儿童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要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

11、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调适心理的方法。对于个别性问题可以采用个别咨询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亲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对孩子有着6 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日本学者诧摩武俊曾指出:“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子女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除了面对面,家长还可通过电话、书信等通讯方式实施有效的亲情教育,并在交流过程中渗透教育因素。此外,由于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接触的时间长、影响大,他们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要妥善安排留守

12、儿童的生活,选择好合适的代理监护人。同时要时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和交流,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发展和变化。总之,要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加强社区教育,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 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农村社区中家庭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一个家庭若出现什么重要事情,其他家庭一般会参与帮助。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这个优势,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就需要把农村这种天然的“资源”组织和调动起来,这就需要社区形成统一、协调的组织或机构来完成。所以,建立农村社区与留守家庭的互动机制,主要职责是帮助留守家庭教育、管理留守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等7 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 1. 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叶敬忠 2. 如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华夏健康网 作者简介:李旭霞,女,出生于1989,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现在担任炭山岭菜籽湾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联系电话:18793596410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