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2651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 1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 2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 3 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4 用放大镜贴近手指看自己的指纹 5 伸直手臂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6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 科学之旅 实验现象 水会_。 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_ 音乐停止小人就停止跳舞的原因是_ _ 指纹被_ 看到窗外物体是_立、_的像 乒乓球会下落吗?_ 冰棒“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飘?_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 实验现象 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_ 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_ 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_ 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_ 纸屑_ 纸屑在鼓面上_ 纸屑_ 球_ 球_ 纸屑和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_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 进行实验: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 1. 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 2. 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 3. 先将纸屑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

3、, 敲击鼓面, 鼓面停止发声, 4. 将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不发声音叉 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 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 分析与论证: 声音是由_产生的,振动_,物体就停止_。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1 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 2 运用转化的方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来感觉发声体的振动。 3 运用归纳的方法。如通过归纳大量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_周围的世界,从中_问题,提出_,甚至是异想天的_;要善于_,只有_,才能证明_或_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

4、现事物发展变化的_。 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为_、_、_、_、_、_、_。 某一个具体探究中,可以是其中的几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实验探究: 1 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堵上另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底或桌腿。 2 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 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 猜想,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_ 3 在鱼缸旁拍手 评估分析结论:_ 实验名称 探究过程 提出问

5、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橡胶锤 实验步骤: 1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拴在铁架台上 2用橡胶锤轻敲音叉,使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用小锤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分析讨论: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物体的_越大,产生声音的_越大。 声音的响度与离_有关。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现象 甲_听到乙敲桌的声音 说明_ 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_ 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电铃声有什么变化_ 说明_ _ 自然游动的鱼被_ 说明_

6、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探究过程 _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可转折的白纸板,直尺,_,_ 实验步骤: 1.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_,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并把白纸板ENF竖直地立在_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_。 2. 用激光笔沿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并画在纸板上。 3. 用激光笔沿另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也画在纸板上。 4. 把接收反射光的那侧纸板,向前折,再向后折,观察接收反射光情况填入表1。 5. 取下纸板,用量

7、角器测量每一次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填入表2中。 记录数据表格: 表1 接收反射光的白纸板的位置 向前转 与入射光的白纸板在同一平面 向后转 表2 第一次 第二次 角i 角r 能否接收反射光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 _ _ 注意事项:1.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一条不能说明共性,三条以上光线较乱。 2.分析猜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实验验证。 思考题:1.漫反射是否遵循反射定律?_ 2.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另一同学能否在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_,因为光是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

8、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探究过程 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或_ 实验目的:_ 实验器材:_,_,_,_,_ 实验步骤: 1 将一张白纸对折,展开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竖在在纸上折线们直,且玻璃板与纸面垂直。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入在玻璃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_. 3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全。 4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并注意观察蜡烛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6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把测量和观察到的现象

9、填表。 记录数据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物到平面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分析和论证: 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 平面镜所成的是_像。 注意事项:1.平面镜用玻璃板替代。原因_ 2.玻璃板与白纸一定垂直。原因_ 3.两支蜡烛一定大小相等。原因_ 思考题:1.平面镜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玻璃板为什么不能用厚玻璃板? 2.凸面镜使平行先束_,应用:如_、_ 而凹面镜使平行光束_。应用:如_、_ 3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_立的,因为平静的水面象_镜一样,对光发生_射,可以成_

10、像。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 进行实验: 分析与论证: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过程 光在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折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在一透明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取一塑料白板直立于水槽中,让一束光沿左侧白板设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观察折射光的方向及折射角的大小。 让入射光线靠拢法线,观察折射光线转动情况。 当入射光线垂直界面时,折射光线怎样传播。 让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观察折射光线及折射角的大小。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1、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光垂直射到界面时,折射光线沿原路传播。 思考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上图所示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向空气,改变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他把入射角增大到45时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折射光线又出现了。 他以为是仪器发生了什么问题,经检查仪器等一切正常。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但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比有折射光线时明显增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明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光从玻璃、水等介质射向空气且当入射

12、角大于某一个值时确实会发生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听了老师的话,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想知道:这种玻璃的临界角是多少呢?玻璃和水的临界角相等吗?于是他重新进行了实验。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数据。 表1: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实验现象 折射角_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在法线_侧 折射光线_法线 折射光线_ _ 折射角_入射角。 /度 /度 /度 0 10 0 10 0 15.2 20 20 30.9 30 30 48.6 40 40 74.6 41 41 79.8 41.2 41.2 81.1 41.4 41.4 82.7 41.6 41.6 84.8

13、 41.8 41.8 90 42 42 ? 表2: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度 /度 /度 0 10 0 10 0 15.2 20 20 30.9 30 30 48.6 40 40 74.6 41 41 79.8 41.2 41.2 81.1 41.4 41.4 82.7 41.6 41.6 84.8 41.8 41.8 90 42 42 ?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过程 _ _ 实验目的:_ 实验器材:_,_,_,_,_ 探究过程: 1 使手电筒正对凸透镜,在镜

14、后用光屏承接折射光,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_,量出_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上方的f处。 2 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高度。 3 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使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4 调整_、_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放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5 调整_、_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等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6 移动蜡烛,使物距uf,前后移动光屏,屏上能找到像吗?_ 怎样移观察到蜡烛的像?_

15、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填在表格中。能测出像距吗?_ 7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填在表格的第一列中。 记录数据表格: 凸透镜焦距f=_cm 物距与焦距关系 uf uf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大小 缩小 缩小 放大 放大 等大 正倒 实虚 像距v/cm 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当u_时,成缩小、_的_像。应用在_ 2 当u_时,成等大、倒立的_像。 3 当_时,成放大、倒立的_像。 应用在_ 4 当u_时,成_、正立的虚像。 应用在_ 5 当u_时,不成像。 注意事项:1._中心、_中心、_中心在_。 2.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像是什么原因? 3实验时若凸透镜上有一小虫,

16、光屏上是否有小虫的像?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视力矫正 实验探究过程 正常人的眼睛自我调节能力很强,能通过_调节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发散,越不容易会聚; 透镜越凸,会聚能力越强。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 老花眼和远视睛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光屏、底座若干、实验纸两张、不同焦距的凸透和凹透镜若干。 近视眼矫正步骤: 1 用5cm的凸透镜当近视眼的晶状体,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

17、位置为A; 2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戴上凹透镜让原来的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B;. 3 如果像向_移,说明_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远视眼矫正步骤: 1 用10cm的凸透镜当远视眼的晶状体,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A; 2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戴上凸透镜让原来的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B;. 3 如果像向_移,说明_镜可以矫远近视眼。 畅所欲言: 1怎样保护视力? 2某人看远处的物体清晰,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当看近处物体时应戴什么镜?若某人看近处的物体清晰,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当看远处物体时应戴什么镜? 3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八年级物理实

18、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过程 物体的重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为50g的钩码6只。 实验步骤: 分别把1只、2只、3只6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并填在下表中。 记录数据表格: 钩码数 1 2 3 4 5 6 质量m /kg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物重G/N 物重跟质量的比g/N.kg-1 实验结论:_ _。 g=_N/kg 答实验结论时注意什么? _ 思考题: 1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 物体形状发生

19、改变,物体的重心位置会改变吗?_ 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_ 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吗?_ 3悬挂法、支撑法找物体重心的原理是什么? 4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应使用什么工具?原理是什么? 4力的三要素是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 可能与_有关; 2 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 3 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4 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 5 可能与接着触面的大小有关。 先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

20、小的关系。 实验原理:_; 实验方法:_ 实验步骤: 1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滑动。(注意:匀速拉动) 2 在桌面上放一较粗糙的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粗糙木板上匀速滑动。 3 取走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布匀速滑动。 4 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 5 把每次实验的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记录数据表格: 1 2 3 4 实验条件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实验结论:比较1、2两次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 _有关,接触面越精糙,摩擦力_; 比较3、4两次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有关,压力

21、越大,摩擦力_。 1 实验时为什么要拉动测力计作匀速直线运动? 2 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请你从下面所列器材中所出你所用的器材,并说出实验步骤。 a斜面 b带钩的立方体木块 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几条毛巾 f直尺寸g弹簧测力计 h硬纸板 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过程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让滑块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滑块与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状

22、况。 实验器材: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三块、滑块、刻度尺 实验步骤: 1 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 2 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较光滑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 3 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很光滑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 4 比较滑块在上述3块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并将比较的结果填在下表。 接触面 粗糙的木板 比较光滑的木板 很光滑的木板 滑块爱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滑块运动的距离s/m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_,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_。 假如平面足够光滑,滑块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 推论:_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3、是:_ _ 思考题:1.木块为什么放在斜面上?为什么要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3物体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条件又是什么? 4怎样判断一个力否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 5多人划艇中,如果每个人划两支桨是否比划一支桨产生的推力更大?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探究过程 物体受怎样的两个力作用时,才可以处于平衡状态呢? 右图小车在水平方向 上受几个力的作用? 实验步骤: 1 在左右两盘加放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小车的

24、运动状态。分析小车水平方向受的几个力有什么关系?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方向怎样? _ 2 把小车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是否还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小车怎样运动?_ 3 在右边的盘子里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还会平衡吗?_ 记录数据表格: 小车受力大小 小车受力方向 小车受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小车是否平衡 实验结论: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_ _、_、_。 注意:1.实验用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一定要很小。 2二力是否平衡首先要看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思考题:1.怎样区分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的作用力? 2我们前面学的测量哪些

25、力时用到二力平衡条件。 答: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的重力;测滑动摩擦力;利用支撑法、悬挂法找重心也用到二力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实验探究过程 你有什么方法来鉴别一些物质? 1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3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 从以上三个问题出发,取不同物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

26、体积的质量作比较。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纯水、清水、铁、铜、铝块若干 实验步骤: 1 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 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记录数据 名称 研究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 数值 单位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 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2 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相近? 3 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27、 4 说说你是如何用实验判别纯水和盐水的。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种特性。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温度、压强有关,物质不同密谋不同,与质量、体积无关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过程 万吨世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8、 实验探究1 什么是浮力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可能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的力。 实验步骤: 1 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示数G=_N 2 用手感受托力的存在。 3 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示数为F=_N 那么,水对石块的浮力F浮=GF=_N 3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1 3 2 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为什么?_ _ 结论: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_的托力,这个力叫_。 实验探究2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轮船从江河航行到大海,吃水的深度变化了。由此猜想:浮

29、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从井中提水,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也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1把新鲜鸡蛋放入清水中,看到鸡蛋_。 2往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改变液体的密度, 现象_。 3继续加盐直至鸡蛋上浮至液面。 此现象说明了:_ 1观察同一个物体浸在液中的体积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没浸没时浸入液体越深测力计示数_,说明浮力_。 2观察同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_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无关。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

30、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实验探究3 探究浮力的大小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器材:弹簧测力计、 石块、细线、小桶、 溢水杯、水 1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 测出石块和空杯的重力 2 把石块浸没在水面 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杯 中,用空杯承接从溢杯里排开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承接了水后杯子的总。 记录数据表格: 研究 对象 石块重 G石/N 空杯重 G杯/N 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N 杯、水 总重 G总/N 浮力的大小 F浮/N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G排/N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物体排开的液体的_。 注意:实验时

31、若没有溢水杯,也可采用烧杯制作溢水杯,实验图如下。请你将下图实验步骤重新排序._ (1) (2) (3) (4) 1通过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a、b两步操作是为了测出_ 。 图c的操作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 比较_两步的示数差和_两步的示数差,你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2将一只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水,你看到的现象是_ ,原因是_;用手堵住瓶下部开口处,你又看到的现象是 _,原因是_。由此你认识到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物质的浮沉的条件 实验探究过

32、程 物体浮沉取决于什么? 因为只有_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取决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力情况 实验器材:带盖小瓶、烧杯、水、弹簧测力计、抹布 实验步骤: 1 把拧紧盖子的装满水的小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观察小瓶运动情况。 现象:_ 2 取出小瓶,_ 3 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 4 将小瓶浸没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求出小瓶受到的浮力。F浮=_ 5 取出小瓶,_ 6 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悬浮。 7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 8 取出小瓶,_。 9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 10 将小瓶浸没水中,观察到小瓶上浮。 11 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悬浮、上浮的条

33、件 实验 序号 1 2 3 实验方法 把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的瓶子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 把装适量水的小瓶拧紧盖子浸没于水中,多面手松手 把拧紧盖子的空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 观察小瓶运动情况 小瓶受到的重力 小瓶受到的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到的_力和_力的大小。 当_力大于_力时,物体上浮。 当_力小于_力时,物体下沉。 当_力等于_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1说出密度计能测出密度的道理。 2说一说农业上用盐水选种的道理。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 根据右图提出问题和猜想: 问题:_ 1_ 2_ 实验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