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2655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初中物理小实验 声学 - 1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声1:发声体在振动 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 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 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 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

2、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2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声4:会跳舞的小人 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 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 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

3、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器材:真空保温杯、胶塞、手机。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并盖上杯盖。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器材:真空罩、抽气筒。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8:固体与气体传声不同 器材:两张桌子、机械手表 过程:把正在走动的机械手表,放在桌面上。把两张桌子靠在一起,耳朵紧贴在另

4、一张桌子上,听声音;另一人把两张桌子分开,听声音。 现象:桌子靠在一起时声音大;分开时声音小。 解释:桌子靠在一起时,手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桌子分开时,中间是空气。由于固体传声比气体快,所以桌子靠在一起时声音大;分开时声音小。 声9:骨传导 器材:筷子 过程:用手拿筷子的一端,另一端放入口中,不接触任何部位,另一只手轻弹筷子,听发声的情况;再用牙齿咬- 4 - 初中物理小实验 住筷子,用同样的力轻弹筷子,听发声的情况。 现象:咬着时,声音更清晰。 解释:不咬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咬着时,声音是通过骨传导。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使声音不失真。 声10:骨传导 器材:一组音叉

5、过程:手拿音叉柄,用小锤敲击叉股,听发出的声音;再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柄接触头部,听发出的声音。 现象:音叉柄放在头上时,听声音更加清晰。 解释:正常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音叉柄放在头部时,声音是通过骨传导。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使声音不失真。 声11:水瓶琴 器材:至少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水、木棍。 过程:在玻璃瓶中由少到多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棍敲打瓶的上部,听发出声音的情况;再用嘴对着瓶口吹气,使其发声,听发出声音的情况。 现象:敲打时,水多的比水少的发声音调低;吹气时,水多的比水少的发声音调高。 解释:敲打时,玻璃瓶振动发声,水少的振动得快,频率大,音调高。吹气时,是瓶内的空

6、气柱振动发声,水少的空气柱长,振动得慢,频率小,音调低。 - 5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声12:土电话 器材:两个纸杯、一条细棉线。 过程:在两个纸杯底部各扎一个小孔,将细棉线穿过小孔连接两个纸杯。两个人个执一个纸杯并远离,只到把线拉直。一个人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个人用纸杯听。 现象:可听到清晰的声音。 结论:固体可以传声。 声13:声音能传递能量 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空气能传声,声音能传递能量。 声14:声音能传递能量 器材:一个纯净水瓶、橡皮膜、蜡

7、烛、火柴、棉线。 过程:先将纯净水瓶去底,把橡皮膜盖在瓶底,用细线扎紧。把瓶口正对着点燃的蜡烛,用力敲橡皮膜,观察火焰的变化情况。 现象:火焰在跳动。 结论:声音能传递能量。 - 6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声15: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器材:长30cm硬塑料格尺 过程:把塑料格尺紧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较短的距离,拨动伸出端使其振动;再增加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伸出端使其振动,观察两次格尺振动的快慢,感觉声音高低有何不同。 现象:格尺伸出的越长,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反之,格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结论: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6:

8、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器材:粗细不同、长度相同的橡皮筋。 过程:找两名同学,其中一名同学将两条橡皮筋均匀拉长相同的长度,另一名同学用相同的力度分别拨动两条橡皮筋,观察其振动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高低。 现象:粗的橡皮筋振动的慢,音调低;细的橡皮筋振动得快,音调高。 结论: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7: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器材:两把疏密程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塑料梳子、一个 - 7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硬纸片。 过程:用硬纸片在不同的梳子上,一同样的速度和力度划过,听声音的高低。 现象:在梳齿密集的梳子上划过时音调较高。 结论: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

9、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8:音调可变的哨子。 器材:筷子、棉花、塑料管。 过程: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移动活塞,听发出声音的不同。 现象:向上移动活塞,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向下移动活塞,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结论:向上移动活塞时,管内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快,音调逐渐变高。 声19: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 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紧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格尺,观察其振动幅度大小,感觉声音大小有何不同。 - 8 - 初中物理小实

10、验 现象:用力越大,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力越小,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0: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金属盆、细沙、筷子。 过程:把金属盆倒扣在水平桌面上,将细沙均匀地放于盆底,分别轻敲和重敲盆底,观察沙粒跳起的幅度。 现象:轻敲时细沙跳起的幅度小,响度小;重敲时细沙跳起的幅度大,响度大。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一根橡皮筋。 过程:一名同学将橡皮筋均匀拉伸,另一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观察其振动的幅度,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大

11、小。 现象:用力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轻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 9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声2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一把塑料梳子、一个硬纸片。 过程:分别用不同的力使硬纸片在塑料梳子上一相同的速度划过,看梳子振动的幅度,听声音的大小。 现象:用力划过,梳子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轻划过,梳子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一组音叉、一盆清水。 过程:用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声,手拿音叉柄,把叉股轻轻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12、;再轻轻敲击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用力敲击时,水面泛起的波纹大;轻敲时,水面泛起的波纹小。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4:噪声的产生。 器材:一块玻璃、一块泡沫。 过程:用泡沫在玻璃上划过,听发出的声音。 现象:发出刺耳的声音。 - 10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光学 - 11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光1: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香、火柴、烧杯、激光笔 过程:点燃香,固定在桌面上,将烧杯倒扣在香上,过一会用激光笔向烧杯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烧杯内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2: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盛水烧杯、细沙、木棍、激

13、光笔 过程:把细沙放入盛水烧杯中,搅拌均匀,过一会用激光笔向烧杯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烧杯内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3: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小喷雾器、激光笔 过程:用小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会用激光笔向水雾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在水雾中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12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光4: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长饮料吸管、激光笔 过程:把饮料吸管伸直,打开激光笔,让激光从管的一端射入,从另一端射出,在墙上留下光斑,逐渐弯曲饮料管,观察光斑的情况。 现象:光斑没了。 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5: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器材

14、:透明玻璃片、激光笔、玻璃胶。 过程:将3cm厚的透明玻璃割成2cm宽的细条,再取一块长25cm、宽15cm的透明平板玻璃,平放在桌面上,将2cm宽的透明玻璃细条,按需要割成长度不等的小段,在每小段透明玻璃细条的测面涂上少许玻璃胶,再将透明玻璃细条与平板玻璃成垂直关系固定在一起。为安全起见,可在四个侧面各固定一片玻璃,等玻璃胶干后,固体不均匀介质就做好了。用激光笔从侧面贴着平板玻璃水平照射,观察现象。 现象:光路不是直线。 结论:光在固体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 13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光6:小孔成像 器材:硬纸板两张、透明无色塑料薄膜、火柴、蜡烛、胶带。 过程:先将两张硬纸板卷成粗细不

15、同的圆筒状,用胶带固定住,在粗筒的一端用硬纸板封闭,并在其中间扎一小孔,细筒的一端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两筒套在一起,观察蜡烛的火焰所成的像;前后移动内筒,观察所成像的变化情况。 现象:可观察到倒立的像成在塑料薄膜上,并且像的大小随着内筒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内筒薄膜离小孔近,成的像变小;内筒薄膜远离小孔,所成的像变大。 结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随着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而变化。 光7:光的反射定律 器材:激光笔、1/4圆的五合板2片、小平面镜一片、记号笔、透明胶带、木板一块、支架铁夹等。 过程:把两片五合板对成半圆形,中间用透明胶带粘在一侧,使两片五合板能对折

16、和平展,再在五合板的另一侧的圆弧上画上对称的刻度,把其中的一片五合板固定在木板上,如图所示,把小平面镜放在木板中间,用支架固定铁夹,铁夹夹住激光笔,调整激光笔的- 14 - 初中物理小实验 角度,使其发出的激光能沿着固定的五合板入射。打开激光笔,沿着五合板射向小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把另一块五合板向后转动,观察反射光线;把五合板恢复原位,调节激光笔的入射角度,观察反射角的变化情况。 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8:模拟光的反射 器材:萝卜、竹签3根、红纸 过程:将红纸剪成箭头形状,粘在2根竹签上,表示光线。把没有箭头的竹

17、签插在萝卜的中间,表示法线。然后将入射光线插在萝卜上,让学生猜想反射光线的径迹,并用另一根带箭头的竹签表示出来,其他同学进行评判和纠正;增大入射角,再让学生猜想反射光线的径迹,并用另一根带箭头的竹签表示出来,其他同学进行评判和纠正。 光9:光的折射 器材:盛水的烧杯、玻璃板、白纸、激光笔 过程:如图,在白纸上画几条过一点的直线,把白纸紧贴在玻璃板上,竖直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调整水位到达白纸上直线的交点。然后让激光分别沿着几条直线入射,观察光线进入水中后的传播方向,与原来的直线对比。 现象:光线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光线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结论: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

18、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光10:光的折射 器材:盛水的烧杯、白纸、激光笔 过程: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圆,如图,再画两条平行直线,其中一条直线过圆心。把盛水的烧杯正放在圆正中,打开激光笔,让激光分别沿着两条直线入射,从烧杯上往下观察或观察烧杯另一侧射出的光线。 现象:光线沿着直径入射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光线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结论: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11:“位置升高”的硬币 器材:不透明杯一个、硬币一枚、水 - 16 - 初中物理小实验 过程:将硬币放在不透明杯中,适当移动杯子,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保

19、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动,慢慢向杯中加水。 现象:会重新看到硬币。 解释:由于光的折射,使硬币的“位置”升高了。 光12:不同的硬币 器材:透明玻璃杯一个、硬币一枚、水。 过程:将硬币放在透明玻璃杯中,向杯中加水,从斜上方观察。 现象:可在杯上和侧面各看到一枚硬币。 解释: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光13:变形的笔 器材:透明圆形玻璃瓶、水、笔 过程:玻璃瓶中装满水,放在桌面上,将笔横放在玻璃瓶的另一侧,靠在瓶上,观察笔尖;慢慢地将笔尖远离玻璃瓶,观察笔尖。 现象:靠在瓶上时,笔尖是放大的;将笔尖逐渐远离瓶,看到的笔尖逐渐变长,后来笔尖倒过来,再变短。 解释:盛水圆形玻璃瓶相当于凸透镜,当笔尖靠在瓶

20、上时,笔尖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笔尖逐渐远离透镜时,虚像在逐渐变大;当笔尖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越大,成- 17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的实像越小。 规律:凸透镜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光14:一瓶水两种现象 器材:圆形透明玻璃瓶 过程:在玻璃瓶中装满水,倒出几滴水,盖紧瓶盖,把瓶横放在有字的纸上,分别透过水和气泡观察纸上的字。 现象:透过水看到的是放大的字;透过气泡看到的是缩小的字。 解释:透过水看时,瓶中水相当于凸透镜,纸上的字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过气泡看时,瓶中的水相当于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光15

21、:自制照相机 器材:两张硬纸板、凸透镜一块、透明塑料薄膜、火柴、蜡烛、胶带。 过程:把两张硬纸板卷成粗细不同的两个圆筒,粗的直径与凸透镜的直径相同,把凸透镜固定在粗筒的前端,在细筒的前端用透明塑料薄膜封住,将两筒套在一起。远距离观察蜡烛的火焰,改变细筒的位置观察;也可以其它明亮的物体。 现象:在塑料薄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像。 结论: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18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热学 中 国 航天 - 19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热1:人的感觉不可靠 器材:三只烧杯、冷水、热水、温水 过程:在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冷水、热水和温水,让一名同学分别把两只手手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感觉一下冷、热

22、水的温度高低。再把两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感觉一下温度。 现象:从冷水中取出的手指放在温水中感觉热;从热水中取出的手指放在温水中感觉冷。 结论:人的感觉不可靠。 热2:自制温度计 器材:透明玻璃瓶、橡皮塞、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红水、橡皮圈。 方法:在橡皮塞钻个稍小于玻璃管的孔,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插入孔中,向玻璃瓶中装红水,但水不能装满,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瓶口塞紧,红水会升到玻璃管的一定高度处。把橡皮圈套在玻璃管上并对准液面处,作为液面的原始位置的标记,再在瓶口处用线绑个提纽就制成了温度计。可用它判断温水的温度。 热3:汽化现象 器材:食品袋一个、酒精、细线、盛热水的水槽 - 20 - 初中物

23、理小实验 过程:在食品袋中装入少量酒精,绑住袋口,使其不透气。把食品袋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食品袋逐渐鼓起来。 结论:酒精汽化后体积变大。 热4:纸锅烧水 器材:硬纸一张、曲别针数个、酒精灯、火柴、水、铁架台 过程:把硬纸做成一个小盒并用曲别针固定好,放在铁架台上,在纸盒中装入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沸腾;再继续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水烧开了,但纸不着。 解释:水沸腾吸热,温度不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热5:变动的火焰 器材:蜡烛、火柴 过程:点燃蜡烛,先将蜡烛置于打开的房门下方,观察火焰;再逐渐沿着房门上移,观察火焰。 现象:蜡烛在房门的下方时,火焰向屋内偏;上移至门中间时,

24、火焰不偏;再上移,火焰向屋外偏。 解释:冷热空气对流形成的,冷空气从下方进入室内;热空气从上方出去。 - 21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热6:碘升华、凝华 器材:烧杯、碘、圆底烧瓶一个、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水 过程:在烧杯中放入少许碘颗粒,把装水的圆底烧瓶坐在烧杯口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底微微加热,观察现象。撤掉酒精灯,过一会,再观察现象。 现象:加热时,烧杯中充满了紫色碘蒸气;冷却后,烧瓶底部出现碘的晶体颗粒。 结论:加热时,碘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升华;冷却时,碘蒸气直接变成固体-凝华。 热7:人造雪景 器材:铁丝、铁板、玻璃罩、支架、酒精灯、火柴 过程:如图,将铁丝做成树枝状,固定在铁板上。在铁

25、板上均匀撒上一些奈的粉末,罩上玻璃罩。用酒精灯在铁板下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树枝上出现美丽的雾凇。 解释:加热奈,使奈升华成气体,冷却后,凝华成固体,附着在铁丝上。 - 22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电学 - 23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电1:摩擦起电 器材:塑料尺、碎纸屑 过程: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数下,然后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现象:纸屑被塑料尺吸起来,有一些纸屑吸到塑料尺上即刻被弹开。 解释:纸屑接触带电的塑料尺后,电荷发生转移,使纸屑与梳子带了同种电荷而排斥。 结论: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注:头发干燥时,实验效果好。 电2:摩擦起电

26、器材:小气球 过程:先将小气球充足气,然后与衣服摩擦几下,贴近黑板。 现象:小气球粘在黑板上。 结论:摩擦后物体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3:自制电池 器材:盐水、铜片、铝片、电压表、导线、烧杯 过程: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铝片放在盐水中,两片间有一定的距离,观察现象。 - 24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现象: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 结论:制成简易的电池。 电4:水果电池 器材:铜丝、铁丝、菠萝、导线、电压表 过程: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丝和铁丝插入菠萝中,二者相距一定的距离,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现象: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结论:利用水果也可以做成电池。 电5:区分导体、

27、绝缘体 器材:干电池节、小灯泡、导线、硬币、格尺、铅笔、玻璃等身边的物体。 过程:将干电池、小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留出两个线头不接,分别将准备的硬币、格尺等物体接在两个线头之间,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接入硬币、钢尺等,小灯泡发光;接入塑料尺、玻璃等物体时,小灯泡不发光。 结论:硬币、钢尺等是导体;塑料、玻璃等是绝缘体。 电6: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器材:铜丝、镍铬合金丝、电池、开关、导线、电流表、小灯泡、日光灯丝、酒精灯、鳄鱼夹。 过程:先把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流表连成电路,留出两个线头接上鳄鱼夹。取粗细相同、长短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各一根,分别接入两个线头中,闭合开关,比较的小灯泡

28、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2)取一根镍铬合金丝接入线头中,闭合开关,改变连入的长度,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取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两个线头中,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把日光灯丝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再用酒精灯加热日光灯丝,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1)接入铜丝小灯泡较亮、电流表示数较大。接入镍铬合金丝短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接入粗的镍铬合金丝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加热时灯泡变暗,电流变小。 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的电阻还受温度的

29、影响。 注:此实验器材也可用粗细不同的铅笔芯代替镍铬合金丝来完成,其效果非常明显,只是铅笔芯易断。 电7:自制滑动变阻器 器材:电池、开关、导线、电流表、小灯泡、2B铅笔一只、- 26 - 初中物理小实验 鳄鱼夹 过程:先将2B铅笔从中间纵向分开,露出铅笔芯,将其接入连接好的电路中即可。闭合开关,改变连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当连入电路中的铅笔芯变长时,小灯泡亮度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解释:当连入电路中的铅笔芯变长时,电路中的电阻变大,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变暗。 电8:热切割 器材:学生电源、一段铜导线、一段镍铬合金线、导线、开关、支架、泡沫块 过

30、程:将铜导线和镍铬合金线串联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接入电路中。把泡沫块分别放在铜导线和镍铬合金线上,观察现象。 现象:镍铬合金线热得发红,能切割泡沫块;铜导线不能切割泡沫块。 结论:当电路中的电流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改进:也可以用两张相同的纸对折后,分别放在铜导线和镍铬合金线上,观察现象。 电9:自制指南针 器材:两根缝衣针、一个按扣、一只大头针、一块橡皮 - 27 - 初中物理小实验 过程:把大头针穿过橡皮的中间,做成指南针的底座。使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个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让其自由转动,观察。 现象: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 电10: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1、 器材:电源、开关、导线、两个相同的大铁钉、漆包线、滑动变阻器、电流表、曲别针。 过程:分别在两个大铁钉上绕上20匝和50匝漆包线,串联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让两个铁钉分别吸引曲别针观察数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观察铁钉吸引曲别针的数量。 现象:50匝的铁钉比20匝的铁钉吸引的曲别针多;电流变大时吸引的曲别针多。 结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电11:自制电动机模型 器材:电源、导线、支架、永磁体、漆包线、小刀、硬金属丝、硬纸板 过程:把一段漆包线绕成5cm3cm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3cm。

32、然后,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用硬金属- 28 - 初中物理小实验 丝做两个支架,固定在硬纸板上,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把线圈放在支架上,永磁体放在支架下。接通电源,用手轻推一下线圈,观察。 现象:线圈可转动起来。 电12:电磁波的产生 器材:收音机、干电池、导线 过程:打开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另一端快速在电池的负极上滑动。 现象:听到收音机里咔咔的声音。 结论:迅速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 - 29 - 初中物理小实验 - 30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力学 - 31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力1:分子间的引力 器材:透明水槽、水、弹簧测力计、

33、细绳、 玻璃 方法:在水槽内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绳绑住玻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把玻璃平放在水面上,如图所示,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测力计的示数。 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结论:分子间有引力。 力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器材:弹簧、乒乓球 方法:将乒乓球用针扎一个小孔,把弹簧的两端分别穿入乒乓球中,如图所示。两个乒乓球代表两个分子,压缩弹簧,两球的间距减小,弹簧向外用力,说明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伸长弹簧,弹簧向内用力,说明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 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力3:制作小天平 器材:均匀的细木条、两个同样的硬纸片、细- 32 - 初中

34、物理小实验 绳、支架 方法:用均匀的细木条作天平的横梁,在横梁的中间穿孔,拴一个提纽,再在横梁两端距中间孔等距离的地方穿孔,用两个同样的硬纸片作为秤盘,把提纽挂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天平。 力4:制作量筒 器材:玻璃瓶、纸条 方法:在瓶的外壁竖直贴上一个纸条。用实验室的量筒量出20mL的水,倒入瓶中,在纸条上画出水面的位置,在量出20mL的水,倒入瓶中,在纸条上画出水面的位置。 力5:高矮蜡烛哪个先灭 器材:玻璃罩、火柴、长度不同的两根蜡烛 过程:将两根蜡烛点燃,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罩上玻璃罩,如图,观察现象。 - 33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现象:高的蜡烛先灭。 解释: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高温的二

35、氧化碳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上升,使高的蜡烛熄灭。 力6:比较长短 器材:两个等粗等长的均匀木棍 方法:如图,把一根木条的一端放在另一根木条的中间,让学生观察两根木条的长短。再把两根木条并排平放,让学生观察两根木条的长短。 结论: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因此要进行测量。 力7: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器材:矿泉水瓶 方法:用手捏矿泉水瓶,瓶身形状发生改变。 结论: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8:如何显示桌面的微小形变 器材:激光手电、铁架台、铁夹、平面镜 方法:把激光手电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激光能打在远处的墙上,把这套设备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压桌面,会发现墙上的激光点移动。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9:力改变

36、物体的运动状态 器材:矿泉水瓶 方法:把矿泉水瓶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用手平推矿泉水瓶,瓶开始运动。 结论: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10:斜面小车实验 器材:同样的小车3个、同样的斜面3个、木板、毛巾、棉布。 方法:把3个小车放在3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斜面下分别铺上木板、棉布、毛巾,同时释放3个小车,观察小车停止的位置。 说明:相比用一辆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三次实验,此方法的比较性较强,但控制量较难,如:同样小车、同样斜面、同样高度。 结论:在理想的情况下,没有阻力,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斜面小车实验器的制作方法 如图,用木板做一个三层框架,中间和底层分别用两面胶把棉布和毛巾固定

37、在木板上。斜面用三个同样的三角形木块做成,也用两面胶固定。电磁铁用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做- 35 - 初中物理小实验 成。 使用时先接通电源,再把小车依次如图放好,断开开关,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现象非常明显。 电磁铁 木板表面 棉布表面 毛巾表面 接控制电路 力11:抽纸条 器材:纸条、物块 方法:纸条放在桌面上,物块放在纸条上,迅速抽走纸条,观察物块的运动情况。 现象:物块不动 结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力12:打棋子 器材:大象棋子5 10个、小长条木板。 - 36 - 初中物理小实验 方法:把象棋子摞起来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小木板迅速击打出下面的棋子,观察上面棋子的运动情况。 说明:

38、可以同方向连续击打,也可以反方向来回击打。 现象:当下面的棋子被击打出后,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没有随下面的棋子一起运动。 结论: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力13:弹纸片 器材:硬纸片、玻璃杯、细沙、玻璃球 方法:如图,在玻璃杯底铺一层细沙,杯口放上硬纸片,把玻璃球放在硬纸片上,迅速把硬纸片弹走,观察玻璃球的运动情况。 现象:玻璃球掉入杯中。 结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力14:小车上的木块 器材:小车、木块 - 37 - 初中物理小实验 方法:如图,把木块立在小车上:小车由静止突然加速;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加速;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减速。观察木块的变化情况。 结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力

39、15:小车上的水 器材:小车、大烧杯、水 方法:如图,把装有一半水的大烧杯放在小车上:小车由静止突然加速;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加速;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减速。观察杯中水的变化情况。 结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力16:二力平衡的条件 器材:硬纸片、细绳、钩码、滑轮、木板 方法:先在硬纸片上打四个孔,如图所示,把两个滑轮固定在木板上。两根细绳分别拴在A、B两孔,另一端绕过滑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时,观察硬纸片的运动情况;再把两根细绳分别拴在C、D两孔,另一端绕- 38 - 初中物理小实验 过滑轮,挂上C B 相同数量的钩A D 码时,观察硬纸片的运动情况。 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40、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平衡。 力17: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器材:手 方法:伸开双手,两手指相互较浅交错,平向运动,手指互相碰撞;两手指较深交错,平向运动,手指互相碰撞;两手握拳,两手拳上骨节交错相对运动。分别感觉用力大小。 现象: 手指交错,较深比较浅用力大;握拳时比手指交错用力小。 结论: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的接触面凹凸不平导致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同样的接触面,用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力18:重心低不易倒 器材:矿泉水瓶,水 - 39 - 初中物理小实验 方法:取一个空矿泉水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轻推或吹可倒。逐渐加水,再推,观察加水多少与用力多少的关

41、系。 结论:重心越低越不易倒 力19:重垂线 器材:细绳、石块 方法:把石块拴在绳子的一端即可。利用它检查一下墙面或者门边是否竖直。 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力20:水平器 器材:两个木条、细线、小石块 方法:把两个木条如图固定好,在木条的上端固定细线,细线的另一端拴上小石块。用此设备检查物体表面是否水平时,先把此水平器东西放置,观察细线的位置;在南北放置,观察细线的位置,结合两次实验来判断表面的水平情况。 力21:轮轴的作用 器材:玻璃啤酒瓶 方法:两名同学,一人握瓶口处,另一人握瓶底处,两人向- 40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相反的方向用力旋转,比比谁能赢,思考一下为什么? 结论:瓶口的

42、半径小,力臂较短;而瓶底的半径较大,力臂也较长。所以握瓶底的同学能赢。 力22:使用斜面的好处 器材:长木板、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 方法:先测出木块的重力。将长木板的一端抬起,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长木板的抬起角度,再匀速拉动木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现象:斜面的角度越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倾斜,越省力。 力23: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器材:矿泉水瓶,牙签、水、水槽 方法:先在矿泉水瓶上由上到下扎三个小孔,再在同一水平高度扎三个小孔,如图,分别用牙签把小孔堵住,瓶中装满水。实验时先把三个竖直的小孔打开,观察水喷

43、出的情况;再装满水,把三个水平的小孔打开,观察水喷出的情况。 现象:竖直的小孔中,越往下,水喷的越远;水平的小孔,水喷的一样远。 结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 41 - 初中物理小实验 有压强;液体内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力24:纸片托水 器材:玻璃杯、硬纸片、水、水槽 方法:如图,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用手压住用纸片,慢慢地把杯子倒过来,移开压住纸片的手;把杯子倾斜任意角度,并上下晃动。 现象:纸片不掉下来,水不流出来。 结论:大气有压强-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力25:瓶吸水气球 器材:小气球、瓶子、酒精、棉花团、镊

44、子、火柴 方法:在小气球内装水,大小比瓶口大一圈,让学生观察:直接放不进瓶中,即使用手压也压不进去。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的棉花团,点燃后放在瓶中,稍后,把水汽球放在瓶口,观察。 - 42 - 初中物理小实验 现象:水气球慢慢进入瓶中。 结论:内部气压小,外部气压大。 延伸:如何水气球完整取出? 力26:瓶球相吸 器材:气球、杯子、热水 方法:先把气球吹起,不要膨胀的太紧,用热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就会把杯子吸住。 解释:吹起的气球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杯子放在热水中烫时,杯内的气体被加热膨胀,体积变大而除去一部分,立即扣在气球上,杯子内的气体冷却收缩,压强小于大气压,把气球吸入一部

45、分。 力27:大管吃小管 器材:大而长的试管一个、小而短的试管一个、水、水槽 方法:在小试管中放一红色纸团,来增加可见度。大试管中装满水,把小试管底部放入小试管中大约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再把大小试管迅速倒过来。 现象:大试管中的水慢慢流出,小试管逐渐向上进入大试管中。 结论:大气有压强 - 43 - 初中物理小实验 力28:易拉罐变形 器材:空易拉罐、透明胶、开水 方法:在空易拉罐中倒入少量开水,摇晃几下,倒出;再倒入少量开水,摇晃几下,用透明胶把空易拉罐的口封死,静放在桌面上。 现象:空易拉罐逐渐向里凹陷。 结论:内部压强小,外部压强大。 力29:注射器 器材:注射器、胶堵、钩码、细绳 方法:将注射器的出口打开,活塞推至底部,朝下并挂上钩码,活塞可被拉出;活塞推至底部,将注射器的出口用胶堵堵住,朝下并挂上钩码,活塞不被拉出,加挂钩码,也不能拉出。 结论:大气有压强。 力30:水气压计 器材:透明玻璃瓶、橡皮塞、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红水、橡皮圈。 方法:在橡皮塞钻个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