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2819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135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名称: 初中语文作文课135课堂教学模式夯实基础 二、教学模式框架: 三阶段 感受技能 约1015分钟 联系生活 约1015分钟 实战演练 约1015分钟 一主线 在写作活动中夯实基础 三、教学模式流程: 五环节 再现事物 客观感受 自主整合 尝试表述 讨论交流 合作解决 展示评研 修改提升 回归主题 归纳撰写 感受技能阶段 再现事物,客观感受 感受是指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过程中所得到的影响或所获得的体会。在写作中,它是指由于作者本人的感觉器官收到周围各种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之 相适应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2、。 这里包括:视觉感受训练、听觉感受训练、其他感受训练。 这里要求老师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预热,使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关于感官的训练,要求教师抓住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并能用语言将自己想说的说出来。 自主整合,尝试表述 人们感受到外部世界总是立体的,五官一起开放,只有对不同感官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就一定感受到丰富的社会生活。 学生掌握了感受生活的各种方法,尝试表达,将自己感受的方法和内容表述出来。 联系生活阶段 谈论交流,合作解决 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对知

3、识的思考与理解。 要求根据感受技能阶段中学到的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生活的能力。 展示评研,修改提升 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学生感受技能与使用生活经验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过程。 学生能将掌握的技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将生活情境再现,深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片段的描述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实战演练阶段 回归主题,归纳撰写 出示作文要求,要求简洁明了,指示性强。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综合性,训练要有一定的强度,作文要求要体现思想性与开放性。训练完成后,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完成情况。 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指导

4、,收集学生的作文情况,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和组织学生互评,及时评价,表扬与激励。 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1: 写作中要用心感受生活 写作活动夯实基础 活动目标: 1.用心感受生活,积蓄材料,产生创作的欲望; 2.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3.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4.培养用口语表达自己所思所感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1.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2.培养用口语表达自己所思所感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感受技能。 再现事物,客观感受 教师活动1:出示生活中的各类图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看到的内容。 学生活动1:用心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 自主整

5、合,尝试表述 教师活动2: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学生活动2:接受训练,并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感官体验。 二、联系实际 教师活动: 1.出示材料一:父亲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能安心读书,他明天就要去打工了。他有怎样的表现? 2.在外求学的你终于回家了,你的感受如何? 3.一个老年乞丐向路人行乞,但路人或视而不见,扬长而去;或躲避绕弯,掩鼻而过。面对此情此景,你作何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一名特困生,接受学校的特困补助,你的感受如何? 三、实战演练: 题目:在春节期间,认真观察周围人们的生活,细心感受、体

6、验春节的喜庆氛围,以“春节”为话题,写一篇有关春节的人、事或风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点拨:这是一个开放型话题作文题目,但又有一定的限制,只能写“春节”有关的人、事或风俗。此题用意在于让同学们在假期利用春节这一有利的时机,将自己融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诱发自己作文的灵感,激发作文的兴趣,从而写出真人真事真情的文章来。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习作,并完成在班内展示。 教师活动: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指导,收集学生的作文情况,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和组织学生互评,及时评价,表扬与激励。 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2:

7、 借物抒情写作指导 双庙学校 顾书艳 教学目标: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等,了解它的习性、形貌、内在品质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我们写作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激励自己走上越来越阳光的生活之路,另一方面,也给他人以启示,及勉励。所以,由外在的物引发自己内心的情,需要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也需要你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 一、感受技能 有这样一个童话:有一个圆被去掉了一个三角楔,于是它就去寻找自己丢掉的那个缺口,一路上,它欣赏到了美丽无比的花草树木,跟正在晒太阳的毛

8、毛虫做游戏。有一天,它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个缺口,它成了一个完成的圆了,随后飞快地向前滚动,世界完全变了样,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美丽了。于是,它果断地丢掉了那个三角楔,又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圆,带着残缺和喜悦的一路前行、一路欣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缺憾的圆,在生命的行程中,我们都要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路走来,一路欣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感受借物抒情 1.学生背诵陋室铭,教师点拨,让学生认识借物抒情。 2.学生背诵爱莲说,教师点拨,再次感受借物抒情。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物”,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情”。这样的委婉抒情的写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

9、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3.仿写: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们感到生命的顽强;看到江河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逝。 理解借物抒情 1.齐读冰心的赠言。 2.回顾名家的“借物抒情”。 小思的蝉 席慕蓉的贝壳 小结: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的写法,我们要从一件事中懂得一个生活的道理,或者从几件有内在联系的事情中获得某种启示。现在我们学习的借物抒情散文,那视线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周遭的世界,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命之美。 3.你认为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写文章,应该写出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联系生活 任选一篇回答。 1.阅读勒着青藤成长 勒着青藤的瓜果有怎样

10、的特征? 由“勒着青藤成长的瓜果”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阅读窗外的牵牛花 “窗外的牵牛花”有怎样的特点? 以“感谢你,窗外的牵牛花”为开头续写一段话,揭示作者的感悟。 3.教师下水作文。 田野中有一棵树 这棵树有怎样的特点? 你能揣测中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或者心情吗? 四、实战演练 将日记我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精心修改,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课堂小结: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 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