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2869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初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初二学生心理和生理上表现出: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初二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关键期。初二是初中学习开始分化的时期,增加了物理学科,并且其他学科的难度也在加大。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子破摔。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面对孩子的情绪和成绩的变化,很多家长

2、不能理解,感到孩子不听话了,也不好好学习了。实际上孩子有很多的苦衷,在情绪上静不下心来,在学习上心有余力不足。他们迫切希望最亲的父母给他多一份理解,一份支持,一份力量 初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时比起来,我们班学生升初二后,变化很大,出现了严重的叛逆思想,表现为:厌学、不听管理、义气等。而个性暴露相当严重,出现两极分化阶段。这是人生发展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学生的思是“小大人”现象。在这个阶段生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心态急躁,是人生错误多发地段,这给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工作提出了严重的考验。找到一种适合教育方法,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3、要正确地引导,树立学习为我,成长为我,发展为我的思想。加强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育学生。教师在引导和批评教育中,要注意语言的文明和艺术性,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多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之中,让学生充分地相信老师。多给学生关心和爱抚,一句话就常与家长沟通,采取电话、信息、家访、书信的形式,在与家长沟通时,决不能采用告状式的沟通积极配合,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采用攻心的方法,不能采用打骂,体罚等措施,让孩子产生抵触情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态度的转变。 ,对学生的教育要耐心、细致、持久,态度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听对以大压小式的教育方法,不

4、论是上课还是下课要注意自身责任的提高。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课打接电话,私自离开课堂、乱扔粉笔等,学生就会看不起老师,你也就失去了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教学科的厌学。 ,对学生发脾气,一定要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冤枉学生。事后要及时地开导学生,为什。最后达到让学生心服口服的目的,让学生感谢老师的批评和帮助,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班级工作要紧紧抓住小组长,充分地调动小组长,让小组长为老师服务。 oc 点击下载.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尤其是进入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

5、理上的不适应。这时,那些心理健康,学习优秀的学生基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度过难关,完成心理和生理的转型,而恰恰是那些本身就存在问题的学生很难闯过这一关口,他们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其一、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其二、厌学情绪较严重;其三、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包括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与父母之间不能够融洽相处。 出现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学生,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特别需要老师的帮助。就一个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而言,向学生要成绩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面对这样一部分特殊的群体,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过分地责罚,只能迫使他们

6、走向我们教育目标的反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不妨先淡化学习成绩,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为此,初二时,我把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一些有问题学生的身上。以下是几点做法: 首先以良好的师生感情做教育的基础。 没有这样的感情做基础,许多做法就难以实施。要与学生建立真诚的感情,就得有爱心,有耐心,同时还要细心。比如可以寻找聊天的机会,不要用指导批评的语气,而是带着兴趣去倾听,也不要急于作评价,这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同时也能了解他们的真实内心;再比如,平时多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帮他们拉好衣服拉链,提醒他们系好鞋带,头发脏了该洗了,指甲长了剪一剪;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难

7、题,比如我班M,曾被诈了20元钱,我几经周折,帮他追了回来。这个曾经被我认定是不可救药的学生,为此我差点跟他的家人闹翻,后来,在班里,他处处维护我,有一次为我挪开挡在我面前的椅子,此后的一次考试中,语文破天荒考了95分。 其次充分发挥教育中的激励机制。 我的做法就是找个理由表扬学生。一般有问题的学生,听惯了批评、责骂,甚至挨惯了板子,有些几乎自我认定了:我就是一个坏学生,受表扬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正因为这样,我就更要找机会表扬他们,没有机会的话,我就制造机会。有一次,班里的窗帘盒坏了,本来可以用班费重换一个,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问:不知哪位热心的同学能够修好它?我期待着。结果第二天下午窗

8、帘被端端正正地挂在了那里,一问才知道是L用自己的压岁钱重新订做了一个,我立刻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后来每次批评他时,总先提到这件事如何让我感动。他也总能接受批评。 我班有位女生,家庭条件极好,但懒惰成性,贪图享受,没有上进心,经常迟到,不做作业,凭你怎么用感人肺腑的话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总是一副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的架势。与家长联系,母亲只会叹息,父亲是一个小老板,业务繁忙,逼急了时,电话那头总是一句:实在太忙了,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找我。一次,她又迟到了,我把她叫到办公室,看样子她已经作好了挨打挨骂的准备。结果我既没有打她也没有骂她,而是面带微笑说:Z,我打算封你做班里的首席女迟到大

9、王,假如你同意,我现在就去班里公布。她先是一惊,然后赶紧摇头。我说:那怎么办?我不罚你,就没法向全班同学交待。最后经她同意,我罚她打扫环境卫生一周。然后我开始观察她。通过随笔,我了解到:她开始感觉到忙得不可开交,又要起早,又要交作业,又要打扫卫生,还要应付语文英语的背诵。为了鼓励她,我在她的随笔批语中写到:你干活的样子很可爱,辛苦了!结果第二周,她要求继续打扫环境卫生,并在周总结中写到:在本周里,我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有目标,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了,这样的周总结实在令我吃了一惊,我的初衷只是为了能治治她,结果却出人意料,我赶紧利用班会表扬了她,并鼓励同学们向她学习。 其三,抓

10、住有利时机,发挥集体的作用。 以往对待问题学生,我们都是孤军奋战,结果为个别学生,煞费苦心,问题没有解决,却被其他学生误认为是偏心。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发挥集体的作用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我班同学与邻班同学发生纠纷,其中G同学动手打了人,当时的G还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他聪明、自负,不把二中放在眼里,据我了解,他本来想上一中,因分数不够而落选,为了达到目的,他怂恿一位同学给一中校长写了一封信,希望校长能慧眼识英才,收下他俩,结果那位同学如愿以偿进了一中,他却未被录取,不得以才进了我们学校。初来时,他自命不凡,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姿态,有时有意制造事端,惟恐天下不乱,消极厌学,成绩不

11、断下滑,她母亲也似乎认为这是老师的责任,我曾为此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束手无策。这次打架事件对我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我筹划了一次班会,题为:关于G同学打架事件引起的思考。 班会很成功,所有同学都参与了热烈的讨论,记得我在总结的时候这样说:今天的班会,同学们的表现让我非常感动,第一,我发现大家长大了,成熟了,能够明辨事非;第二,大家普遍认为,G同学打人虽然不对,但他是为本班同学打抱不平,我们可以原谅他,也请他以后注意方法。我为同学们这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而感动。当时G同学就站起来主动承认错误,表明自己的打架行为损害了班集体的利益,对不起老师和同学。这件事之后,G就像变了一个人,打扫卫生积极了

12、,背诵课文积极了,还主动帮助同学。我也开始表扬他,鼓励他。一次期末考试之前,虽然连续发高烧八天,一周没来上课,但总成绩仍然进入年级前200名。并在考试作文中充满了对同学和老师的感激。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总之,抓住时机,有效利用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不但能合理地解决问题,还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其四,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争取合作,共同管理。 尤其是语、数、外三科老师,因为有经常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对学生情况比较熟悉。比如我与英语老师、数学老师,常常一个唱红脸,一个扮黑脸。遇到问题学生,总要使他泪流满面,表示痛改前非,方肯罢休。 另外,可开展一些有益的兴趣活动,充分调动存在问题的这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同时也发挥集体的力量,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也使那部分调皮的问题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集体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 最后再回到核心上来,教育这部分学生,还是要严,所谓“严师出高徒”,这是不变的真理。我相信只要有了以上四个方面作基础,一般说来,对于老师的“严”,他都是能够理解并接受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