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3256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 石门小学 高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也不断加大,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良好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广大农村学生免除学杂费,并为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危害改造,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化建设等,都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我们清醒的看到,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依然很大,其投入与实际需求还相差甚远,同时现行的投入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从农村的教育现状分析。 1、办学条件艰苦落后,教师年龄老年化。 近些年来,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

2、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各级*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学校基础差,办学条件艰苦落后。再者农村学校的教师70%是55岁以上的老年教师,这些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业务能力也跟不上现在形势的需求,又面临退休,所以工作上按步就班,还有些学校缺教师,只有请临时代课教师,其责任心可想而知。这样导致农村学校的学生挤到城中的学校,城中学校学生过剩,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学校日常运转经费困难。 2、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农村学校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

3、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 3、农村教师待遇差,学校难以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教师的收入低,负担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收入与城市和其他行业不同,他们没有外水,没有绩效奖、也没有其它补贴,甚至也没有城市教师所享受的请客送礼。他们的吃、喝、拉、撒、住、行等一切费用都要从工资中支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正是需要用钱的时期。多数教师没有享受到住房改革带来的优惠政策,而现在的学校也没有教工宿舍,教师无处安身,只能举债购房,

4、每月偿还一定债务后,所剩难以维持生计,常年在贫困线上挣扎。试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安心工作吗? 同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实行免收学杂费后,学校没有造血功能。所以学校的费用很紧,拿不出钱来奖勤罚懒。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只要有学生在校,就要有教师上班,包括上早晚自习、一日三餐、夜间查寝等。其实非工作时间上班也不只是学校,比如医院等有很多单位。但教师在非工作时间上班没有加班费,没有补助或补助很少。自然教师就不愿在非工作时间上班,所以只能排班,作为工作,教师不能不接受,但要提高积极性,那就难了。 奖勤不行,罚懒也难。为了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现在的工资都是打在教师个人帐户上,

5、教师违了纪,工作不努力,成绩不好,如果学校拿不出钱奖勤激优,自然也罚不了懒惩不了劣。或者学校能拿的钱很少,那就会出现“我宁可不要,落个逍遥自在”的情况。 职称的评聘合一和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教师一旦进了中高级职称,则万事无忧。他因为进了中高级职称,所以再也不想评先,工作不愿多做,教研教改不愿参加,不愿帮助他人,不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每月高级职称的工资将会到帐,他还需要追求吗?甚至有些中高级教师已经离开了教学一线。国家优厚的待遇没有得到优质的工作回报。繁重的工作都落在低收入教师身上,这些教师心理当然不平衡。每次调资都会与职称挂钩,职称越高,涨幅越大,使教师群体中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于是就存在这样

6、一种现象,在一个学校里,事情做得少,工资反而高。这种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4、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观念落后,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差。 广大农村由于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广大农民群众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较高要求了解不多,因此产生了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在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社会的重视与认可等多方面不利因

7、素的桎梏中,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广大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由此产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的严重缺失,导致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孤独感、自卑感、失落感长期困扰着他们,促使其人格发展走向极端,大多数留守儿童行为古怪、表现固执、纪律涣散。现阶段的留守儿童,综合素质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过早地离开父母,使他们的家庭及亲情教育出现了空白,过于溺爱的祖辈没有及时对他们的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二是父母本身的原因外出打工挣钱,成为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但他们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只有学习

8、文化知识和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彻底摆脱贫困;三是由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他们中间有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由于家庭经济收入的极度悬殊,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得多,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去接受优良教育,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和经济实力,纷纷前往农村学校,采取各种手段争抢农村优秀生源,在农村学校大部分的尖子生、特长生都被城市学校挖走后,农村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综合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品质较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纪律意识差,

9、行为表现不良,情绪波动大等多方面。这样就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次、加大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措施。 1、各级*加强重视,加大投入,狠抓农村学校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各级*部门要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治理,使农村薄弱学校能够获得比城镇学校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学校应大力解放思想,开辟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金;首先,要挖掘内部潜力,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其次,要解放思想,广泛开辟资金来源,主动联系骨干企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动员他们积极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再次,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

10、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强弱联合,充分利用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辐射作用,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2、努力提高教师待遇。 学校不是赢利单位,学校的发展靠*,教师的工资待遇也靠*,在现有的体制下要提到教育质量就应提高教师待遇,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并落到实处,*也应及时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出台规范性文件,将农村教师工资发放作出统一规定,尽量缩小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别,建立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的公正保障体系,监督各级地方财政及时兑现广大农村教师的津补贴和提高福利待遇水平,使年轻教师、骨干教师愿意留在农村任教。同时,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尽可能提高农村教师的政治待遇和

11、社会待遇。针对农村教师经济收入低、住房条件差的客观现实,建议*设立农村教师住房补助基金,帮助农村教师解决住房困难、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关键问题,以调动全体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大批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特别关注对农村教师的教育问题,建立正常的教师流动机制。 为所有的学校创造尽可能平等的物质条件,并不能说农村的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如果有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换来的还是传统模式下的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还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死读书,以机械教学取代师生间

12、的多方面交流,甚至还存在体罚、羞辱学生的现象,则只会距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因而对教师的教育问题应落到实处。通过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方法鼓励优秀人才任教,把好教师的进口关,同时可以采取为其提供免费培训的优惠政策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的流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从较差的学校流动到较好的学校,从农村学校流动到县城学校,致使农村优秀教师大幅度涌向县城。建议:教师的调动、考调必须要有在农村学校工作的经历,且在农村工作满5年及以上,并为农村学校的教育做出较大的贡献。 总之,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要想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教育发展,必须引起各级*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应根据各自的责任和财力,大幅度增加财政预算,积极调整配套资金支出结构比例,真正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认真贯彻“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千方百计确保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吃饭、运转、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花大力气从“加大教育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待遇、转变教育观念、健全考评体系、提高教学水平”等多方面着手,优化农村中小学的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才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